回覆列表
  • 1 # 信鍾

    蔡志忠的故事對我的啟示如下:

    1、對兒女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們有自己作主的能力,父母要多支援。

    2、在自己的人生當中,要儘早找到自己的天賦和熱情所在,然後全力地發揮。

    3、對任何的學習而言,只要你能掌握技巧,就能學會。

    4、人的能力提升如同在走上坡,唯有突破了,才能再往上到下一個平臺。

    5、人只要寡慾便能專注。

    6、要做到行業的第一名丶第二名,才有飯吃。

    7、老莊的無為和逍遙境界,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8、聰明人都能獨立思考。

  • 2 # 三一文史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蔡志忠的漫畫。

    沒有文憑,沒有師承,蔡志忠15歲成了職業漫畫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還被選入日本高中課本。

    1999年12月8日,蔡志忠被授予“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獎”,稱讚他“透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幾十年間,創作了超過200本作品,在45個國家出版發行,全球每天至少有15部機器在印他的漫畫,總印數高達4000萬冊。

    然而,蔡志忠並不是一個只會埋頭畫畫的人,而擁有多方面才華:

    作為橋牌高手,他九次入圍亞洲盃,一次世界盃,在各級比賽中獲得215次冠亞軍,並出任臺灣橋協理事長。

    他也曾閉關九年研究物理學。

    1948年,蔡志忠出生在臺灣一個靠海的小村莊。

    小村莊有座教堂,便又來了一個傳教士。

    受此影響,蔡志忠1歲開始看聖經,到了3歲半就會背誦經文,可說是標準教徒。

    他的大腦裡大概有100到1000個故事。

    摩西分開紅海,諾亞製造方舟,可蔡志忠卻什麼都不會,一個3歲半的小孩為此陷入焦慮。

    以免被叫去打醬油影響思考,蔡志忠便躲在爸爸的書桌下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年:

    他決定以畫畫為生。

    那時尚沒有畫畫這個行業,蔡志忠偏對畫畫著了迷,啃了很多書。

    1957年,蔡志忠小學三年級,臺灣開始流行漫畫,他便立志當漫畫家。

    要當漫畫家,就要會編故事。

    6歲上小學時,蔡志忠讀的書已比老師多十倍了。

    9歲那年,他讀了1000本書左右,《基督山恩仇記》《湯姆歷險記》等等。

    凡是看過的故事小小蔡志忠都要講給媽媽聽,媽媽去餵豬,他在旁邊講;媽媽去洗衣服,他還在旁邊講。

    那時候,小蔡志忠幾乎所有科目也都考100分。

    考上縣重點高中同時,蔡志忠第一次把自己畫的4張稿子寄給臺北一家出版社,暑假就得到了他們的聘任通知。

    於是,他決定放棄讀書。

    “媽媽,明天我要去臺北畫漫畫,永遠不回來了。

    你要跟你爸講一聲。”

    “爸,明天我要去臺北。

    去幹嘛。

    畫漫畫。

    找到工作了嗎?

    找到了。

    那就去吧。”

    父子道別,僅僅27字,尋常日,雲淡風輕。

    總有人問他當時是怎麼做出放棄學業的選擇,可對於蔡志忠來說,他絲毫不在意文憑。

    15歲那年,蔡志忠帶著投稿賺來的200臺幣和一個大皮箱隻身坐上了從彰化去臺北的車。

    蔡志忠坐在火車最末尾的車廂,看著鐵軌一直往後跑,故鄉愈漸模糊,心裡狂喊:“永遠不回來!”

    出版社的老闆看到大皮箱後面小蔡志忠,倍感驚訝,沒有想到畫出自己相中作品的人竟還只是個孩子。

    在出版社工作的5年裡,蔡志忠自修了大學美術系裡所有課程,從顧愷之到拉斐爾、從西方美術史到維納斯的誕生。

    退伍後,蔡志忠想去野外製作電視節目的光啟社求職。當他看到“大學相關科系畢業”一項條件時,當即傻眼了。

    不過他相信自己的實力,不理會這項學歷限制參與到應試行列。

    結果他擊敗了另外29名應試的大學畢業生,如願進入光啟社。

    年輕時蔡志忠有三大願望:當漫畫家、進光啟社、娶光啟社的楊琬瓊。

    楊琬瓊當時在電視界響叮噹,22歲成為臺灣最年輕的導播,工作能力強,又擁有大專學歷。

    那時的蔡志忠連初中都沒畢業,長相瘦弱,且剛入光啟社不久。

    可蔡志忠想追就追。

    1976年5月22日,蔡志忠迎娶楊琬瓊,人生願望全部實現。

    後來,蔡志忠在漫畫界異軍突起,尤其是“莊子說”、“老子說”系列漫畫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向國外輸出。

    他也一度成為全臺灣納稅額最高的一位作家。

    20世紀70年代,蔡志忠轉戰動畫行業,短短數年拍了《老夫子》《烏龍院》等8部作品。

    《老夫子》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很長一段時間佔據臺灣票房最高紀錄。

    1983年3月,蔡志忠新作《大醉俠》問世,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報爭相連載。

    後來,他的作品結集出書,同樣引起轟動。

    1984年,蔡志忠卻放下所有名利,毅然獨自踏上日本。

    “我喜歡孤寂,沒有孤獨什麼事都幹不了。當然我老婆很理解,我就是要人生第二次出發。“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把它做到極致,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1985年4月,蔡志忠在日本書店看到很多《論語》《韓非子》《菜根譚》《孫子兵法》《老子》等。

    他想為何不把諸子百家畫成漫畫呢,第一本便畫《莊子》。

    初稿完成後投給一家出版社,編輯對蔡志忠劈頭蓋臉地說:

    “繪畫功底不錯,但你將哲學以漫畫的形式來表現,讀者會以為你是在褻瀆傳統文化,這樣會影響銷量。我建議你能不能換一個比較輕鬆的主題。”

    編輯以為蔡志忠會為了出書而妥協。

    哪知,蔡志忠一把抓起桌上的畫稿說”對我而言,創作要有自己的思想“,轉身走了。

    《漫畫莊子》被另一家出版社看中並出版發行,銷量很好。

    蔡志忠的經典之作《諸子百家》系列,把老子、莊子、佛學、禪宗畫得妙趣橫生、簡單明瞭,打破了日本漫畫一統天下的局面。

    甚至有人說他是來拯救中國漫畫的。

    手握獎盃的蔡志忠含淚說:

    “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將他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感謝爸爸!”

    1988年,蔡志忠看到一個故事講一名外國畫家如何將舊倉庫改成畫室,他突然覺得很酷,便打電話問中介,那裡房價如何,中介說大概20萬元。

    蔡志忠便買了一個,1990年移民溫哥華。

    但到了國外才知道,那裡不是工作的地方,華人很難發揮作用,移民們整天醉生夢死。

    有一天,蔡志忠對妻子說:“如果哪天我死在溫哥華,我一定會不甘心,我會哭。”

    於是,蔡志忠隻身回到臺灣。

    之後3年裡,蔡志忠在臺北、溫哥華兩地來來回回25趟。在此期間,他讀了600本書,寫了12本書。

    很多學習對蔡志忠是非常簡單的事,他學習能力非常強:

    學會積分,3天;

    學會日文3個月;

    不會橋牌,一年內拿到亞洲冠軍。

    但蔡志忠花了3年的時間研習佛法,整理了24本。

    他將每個名詞都分析出來,每一本都像百科全書那麼厚。幾乎把所有名詞都抄光,整理成為檔案。

    3年後,蔡志忠開始畫佛經漫畫,於是去買銅佛。

    買了一尊發現很美,引發他開始收藏銅佛。

    他陸續到香港、日本等地購買銅佛,每天花14000塊人民幣買銅佛。

    “9年7個月,沒有一天不買。買到一半時,每天要先賺14000塊,然後再買,到後來竟有3000多座。“

    這不是毅力,是瘋了,太喜歡做喜歡做的事了。

    認真觀摩銅佛之後,蔡志忠開始畫《佛陀說》《心經》《金剛經》等等,畫了無數有關禪的故事。

    簡單、獨特的線條勾勒,大面積留白,綴以山水意境,從容靈秀,揮灑自如。

    蔡志忠總是穿一身素樸的襯衣和長褲,看起來單薄、羸弱,臉上佈滿皺紋,獨兩眼放光。

    1999年,早已因《老子說》《莊子說》《烏龍院》等一系列漫畫名滿華語世界的蔡志忠突然又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開始“閉關修行”。

    蔡志忠研究釋迦牟尼的思想後發現:無論什麼思想都無法超越於物理之外。

    到了1999年,他便決定閉關研究物理,沒想到這一閉關,就是10年。

    為了自學物理,蔡志忠先是一口氣讀了臺灣出版的全套150本物理科普書。

    10年裡,蔡志忠畫了14萬張A4紙大小的畫,寫了1400萬字。

    他還說自己思考物理得出了不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顛覆性結論,等著時機到了拋出來“嚇世界一跳”。

    “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

    他一般會在凌晨1點多起床,然後一直工作到中午一兩點,多年來,他一天只吃一頓飯。

    “每天凌晨起床,不看電視,也不看書,推開窗,看著窗外,覺得每天都像恩賜。”

    蔡志忠對生活幾乎沒什麼要求,他把物質需求降到了最低。

    出門背個布袋,筆用30年,鞋子穿到磨破露大腳趾。

    他會一下子買上幾十件襯衣、幾十條褲子、幾十雙鞋,省得不斷去買東西。

    問他在漫畫和物理兩個領域,哪個取得的成績更大,他竟毫不猶豫答道:“當然是物理!”

    而且蔡志忠似乎還打算沿著科學的路一路下去,他說接下來還會出微積分、代數和幾何的漫畫書。

    “看我的書,花一個小時肯定能學會微積分,學不會可以把書退掉。微積分其實很容易啊,是所有老師教得太差了。”

    當年出版《老子說》等四本書時,蔡志忠曾傲嬌地說臺灣其他作家只能有爭第五的份兒。

    因為那一天,他一個人漫畫銷售額,佔了總銷售額的83%。

    時至今日,他仍舊說:“我是華人有史以來賣書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這一點不要懷疑。”

    狂妄的背後,是自始至終的努力。

    蔡志忠一生其實是標準的中國匠人,每天2點以前起床,然後一天工作16-18個小時。

    他一年最少看3000萬字,看到眼睛都快瞎了,因為沒有閱讀的日子,蔡志忠根本受不了。

    很多人覺得他很努力,他卻說才怪,我的一生從來沒有工作過,因為我都在享受。

    當你在做最愛的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謂努力這件事。

    20多歲畫畫時,他就下定決心只要不餓死就要畫一輩子。

    他沒有手機,沒有名片,什麼都沒有,但蔡志忠掌握了自己的一生。

    “無論是漫畫、卡通、日文、英文、物理還是橋牌,別人花十輩子都還未必學成的事兒,他卻在短短几十年內就能學通,甚至領悟參透。”

    蔡志忠讀書範圍極廣,從量子力學、微積分到任何當天新聞都看。

    為了抓緊時間,蔡志忠選擇放棄很多。

    去杭州大約75次,一次都沒有到外面吃飯,只是喝咖啡,喝咖啡,喝咖啡。抽菸,抽菸,抽菸。

    但他一輩子沒生過病,沒去過醫院,身體特別好。因為他做的事情讓自己很快樂。

    “一個人能否成為天才,取決於他這一生有沒有做自己最愛的事。”

    人生的意義在於究竟做過什麼事,可今天的人都太恐慌,生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學習成績比別人差,著急,錢比別人賺得少,更著急……

    一個人要是怕和別人不一樣,那還怎麼可能出類拔萃?

    毛毛蟲整天除了睡就是吃,為什麼它這麼幸福?因為它的父母只做對了一件事:把它放對了位置。

    生命中最大的智慧就是放對位置。

    蔡志忠已經71歲了,可依然保持著驚人的創作力:

    2015年,蔡志忠只用兩三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19本書,其中一本有4萬多字;

    在另外兩個月中,他畫了2450張國畫,平均每天40張。

    最長時在屋裡待了42天,除了吃喝、睡覺,一直在工作,58個鐘頭,為了完成一個電視片頭。

    從三歲起躲在櫃子下思考人生起,蔡志忠一生都為畫畫入了魔,發了痴。

    恰如三毛筆下所寫:

    1981 年,一個初中畢業的青年,抱回了一座“最佳卡通影片金馬獎”。

    如果當年我在臺灣,在電視裡看見蔡志忠去領獎,我一定會快樂得又要擦淚又要替他鼓掌。

    這條路,是他一個痴心人所走出來的。由臺下到臺上的那條路很長。

    而這一條痴路,他足足走了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讓你哭過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為什麼能讓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