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色十二月
-
2 # 博學溪流3m
相對一統天下的專制皇朝,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只要不是混戰)不失為一種進步,因為國家太大了,歷史證明,誰也沒有能力使國家長治久安。到是各省自治,還比較有生氣,山西閻錫山、四川劉湘、東北張作霖、雲南龍雲…都盡力經營自己地盤,他們無一不重視教育,別的可以拖欠,教育經費卻保證供給,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至於一統天下代替北洋政府誰也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就象劉備治蜀已經很吃力了,想統吃漢天下只能落得個悲慘下場。
-
3 # 老罈子44874384
吳佩孚。
當時的中國,各地軍閥都在尋求外部靠山。而外部列強也紛紛在中國物色培植自己的代理人。
首先是英美看好中原的吳佩孚,吳還一度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蘇聯也派人接觸他(當時,南方的孫中山也在向蘇聯靠攏)。唯有,想要主導”大東亞”的日本最恨他,結果吳還是死在日本醫生的手術檯上。日本先是扶持張作霖,後來又做掉了張。
-
4 # 奮鬥30411
張作霖最有能力和條件
1.地理條件,東北地區,是天然的風水寶地,有山海關做戰略屏障,易守難攻,東北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民風彪悍,英勇善戰,例如當年清軍幾十萬人就能統治中國
2.張作霖個人能力,雖出身草莽,但胸懷大志,足智多謀,對內鐵腕柔情,恩威並施,聚賢納士,兵多將廣,能征善戰,有統治才能
3.只可惜當時的俄國和日本都覬覦中國,他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不然他很有可能統一中國
-
5 # 清濁御史
我來回答:實際上當時真正有實力的應該只有兩個,一個是吳佩孚,一個是張作霖。
一、吳佩孚
與北洋系其他軍閥不同,“學者軍閥”吳佩孚一直以儒者自居。在修齊治平、內聖外王學說的影響下,終其一生,吳佩孚都是儒家制度與社會準則的倡導者。他善於製造聲勢,透過輿論的力量佔據政治和道德高地,從而擴大社會影響力。
1874年春,吳佩孚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一個小商人家庭裡,父親吳可成以經營祖傳的安香雜貨店為生。6歲時,吳佩孚入私塾就讀,9 歲即可操筆為文。1887 年,13 歲的吳佩孚到登州府(今山東蓬萊)水師營裡充當學兵,每月2 兩4 錢的收入為愈見困窘的家境帶去了一絲希望。期間,吳佩孚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森為師,除定期去水師營集中操練外,他還經常出入李丕森門下,潛心苦讀,兩點一線的生活貫穿了其青年時期。
22 歲時,吳佩孚考中秀才,眼見著自己的官場生涯即將從蓬萊起步,一個意外,卻阻斷了吳佩孚的仕途之路。因不滿男女同臺演戲,1897 年秋,吳佩孚大鬧蓬萊電報局局長的壽堂。當地縣太爺以“蔑視法紀、尋釁鬧事、攪亂治安”為名,下令緝捕吳佩孚,嚇得他連夜逃離家鄉,成為“北漂一族”。
剛到北京時,吳佩孚投靠老鄉孫廷德,以賣對聯為生。據孫廷德孫女回憶,“開業那天,吳佩孚一口氣寫了十幾副對聯送給了我的爺爺,而爺爺也給了吳佩孚一百個銅錢,讓吳佩孚淘到了到京後的‘第一桶金’。”一年後,在堂兄吳亮孚的資助下,吳佩孚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短短几年間,吳佩孚先後考入開平武備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學習,從一個小小的警察班長晉升為北洋軍第三鎮管帶(營長),前途可謂一片光明。起初,吳的頂頭上司曹錕並不喜歡他,一度還準備免他的職,要不是吳佩孚的積極爭取和湯薌銘的變相刺激,曹錕也不會重用他。
1913 年10 月,湯薌銘督湘,曹錕率第三師(原第三鎮)駐紮嶽州,有一天,湯舉行典禮,請向來不怎麼擅長說話的曹錕演講,吳佩孚乘機毛遂自薦,替曹錕說了幾句話,令湯薌銘大為賞識。後來,湯想跟曹借吳去當旅長,曹錕沒做聲,對部下說:“咱們的人才,咱們不會用,要你借去當旅長,咱們不會給他旅長做?”一年後,曹錕主動提拔吳為第三師第六旅旅長,晉升少將。
這樣一位秀才出身的將領被譽為“小諸葛”,吳佩孚治軍一流治民一般,這也為他後來的兵敗下野埋下伏筆。
二、張作霖
大家實際上很熟悉,張作霖東北海城市,南人北相,響馬出身,當過保險隊的隊長。後來日俄戰爭使得張作霖進一步做大,後來逐漸統治了遼寧後來透過聯姻合作、拜把子等手段全面控制東三省。控制東三省後,張作霖作為關外最強的勢力參與了多次軍閥國戰但最後在武漢止步。張作霖治軍一般,但用人得當任總王永江和大批東北的有識之士,使得當時的東北是中國最好有實力的地方,既有海軍、空軍當時的炮兵坦克等都是東北最先完成裝備形成戰鬥力的。
三、綜上所述
吳佩服的軍事指揮能力一流,可以算是一個非常牛的人物,還多次上了時代週刊,但他與張作霖的命運一樣,“有大才無大略”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沒能奪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
6 # 隨雨飄渺
我來回答吧?先問問北洋政府是什麼?北洋就是李鴻章的淮軍為基礎,以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為根基,打造出來的北洋軍政府,又分三派,直、奉、皖,直系馮國章,奉系張作霖,皖系段祺瑞,總稱北洋軍,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袁世凱北洋政府。
什麼人推翻了袁世凱的稱帝復辟,讓袁世凱恢復臨時約法三章,最終氣死暴病而亡,護法運動的第一功臣,是非雲南督軍蔡鍔莫屬,此人如果不英年早逝,絕對的將武裝統一全國第一人。
蔡鍔將軍的軍事才能讓袁世凱非常忌諱,讓蔡鍔當全國總參謀長,拉攏蔡鍔,袁世凱才敢稱洪憲皇帝。
蔡鍔將軍領導的雲南滇軍,在討袁護國運動中的一面旗幟,使滇軍在遠在西南邊疆,武器裝備並沒有北洋陸軍裝備好,人數完全不對稱性,敢以一窮省之力,對抗全國佔絕對的統治地位的北洋軍。
而且是一路攻城掠地,一下子打敗了北洋軍主力,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恢復民國,恢復臨時約法三章,這讓袁世凱玩了一輩子的軍隊,卻被青年將軍打垮臺。
如果蔡鍔多活十年時間,必將一統中國。
-
7 # 萌萌噠歷史
北洋政府本身就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權,雖然袁世凱是名義上的大總統,但是他之下的馮、段、曹、吳、劉、蔡等勢力也是很強大的,他們控制下的地區基本屬於半獨立狀態。皖系,直系,奉系等各勢力之間本就矛盾重重,袁世凱死後,這些矛盾就明面化了,所以先後有直皖戰爭,直奉戰爭。所以國民政府雖然一直名義上是統一的,但是實際狀況卻是各勢力林立。雖然其中也有幾家勢力較大,但是他們都不具備統一中國的能力。一方面是他們之間不會允許有人完成統一,其次他們背後的外國勢力為了更好的瓜分中國也不會讓中國統一。所以說取代北洋政府的勢力會有,但是能統一中國的卻沒有。
-
8 # 翀翀寵
段祺瑞
段祺瑞是袁世凱死後,最先掌握北洋政府大權的軍閥,同時,他也是皖系軍閥的首領。巔峰時期,段祺瑞的皖系佔據了安徽、山東、浙江、淞滬地區、福建、甘肅、陝西等諸多省份,同時,許多地方軍閥,如山西軍閥閻錫山、四川軍閥劉存厚等人也追隨皖系。
段祺瑞
除掌握中央大權外,皖系擁有九個師、14個混成旅的數十萬精銳部隊。這也是段祺瑞率先提出“武力統一全國”的底氣。可惜的是,段祺瑞在直皖戰爭中被吳佩孚率領的直軍擊敗,段祺瑞被迫通電下野,輝煌一時的皖系分崩離析。
-
9 # 話史煙雲
這個問題本身就矛盾。經過二次革命之後,革命黨的勢力基本被革除。也就是說,除了邊緣反對勢力之外,整個中國都是北洋勢力範圍內。
所以說,北洋不可能取代北洋。
這裡要說,也只能說誰能代替袁世凱?掌握中央政權,收回各地督軍手中的權利。實現無論是政治軍事財政上的統一。
在袁世凱獲得終身大總統之後,以及稱帝之前,他就想收權。1度想讓政事堂成為滿清的軍機處。
現在說這個人選!只有也只可能是段祺瑞。只不過段祺瑞驅狼吞虎,沒有成功。在軍閥混戰中失敗。
這裡不說什麼歷史事實。老袁都認為能收拾殘局的,只能是段祺瑞。沒有提到馮國璋,王世貞張勳等軍事實力派,也沒有提到徐世昌等等一些政治實力派。這就突出了段祺瑞的特殊性!
-
10 # 模糊的歷史
這個問題有些問題,中華民國整個北洋時代,軍閥割據,但各路軍閥都認為自己是北洋的人,大家爭得是權力,而不是推翻北洋政府。不管誰上臺,都是北洋政府。
在民國北洋時期,共產生了6位大總統,我們看一下這些風雲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
-孫中山,1911年12月29日---1913年10月10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注意,這是非正式的。
-袁世凱,1913-1915,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所謂的北洋政府也來自於這裡,因為袁世凱屬於北洋系。1915年12月12日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在全華人民的反對聲中,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並很快病死。當時,很多北洋系的將領也反對袁世凱,有句話叫“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說的就是他。
-黎元洪,1916接任大總統,黎元洪是武昌起義元勳,在民國有很高的地位,類似於朱德這樣的地位。1917年張勳在7月1日至發動政變,宣佈清朝復辟,黎元洪被趕下臺。但是很快,遭段祺瑞的“討逆軍”推翻。
-馮國璋 ,1917-1918任大總統,屬於直係軍閥,當時北洋分為直系、皖系、奉系等等,都是根據人物的老家來算的。另外,馮大總統也是馮鞏的爺爺。
-徐世昌 ,民國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皖系。北洋的老人了,自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就為袁世凱的謀士,併為盟友,互為同道。
-曹錕 :直係軍閥,最有名的事情就是“賄選”醜聞。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據說一個議員5千大洋。曹錕有個非常著名的手下,就是赫赫有名的吳佩孚。
另外,還有幾個牛X的人物,實際影響甚至超越以上幾位。
-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早年綠林出身,虎踞東北,堪稱亂世梟雄。張作霖為了入主關內,與當時中央進行了2次大戰。第一次直奉戰爭,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以直勝奉敗收場。張作霖、段祺瑞和孫中山聯盟對抗直系曹錕、吳佩孚。1924,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馮玉祥的倒戈,吳佩孚戰敗。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吳佩孚,曹錕部下,但是實際上全是吳佩孚在指揮。吳佩孚堪稱北洋時期的傳奇人物,常勝將軍,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民國十二年(1924年),吳佩孚處於其一生之中的巔峰時期,以“中國最強者”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華人。
-段祺瑞,袁世凱的老部下,北洋有“龍、虎、狗”三傑,虎說的就是段祺瑞。長期擔任總理、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曾經三造共和。屬於民國時期的絕對巨頭、風雲人物。
北洋時代,可以說人傑輩出,各種人物風雲登場,寫出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而且北洋具備一個特點,不管誰上臺,還是準守中華民國法律的,相當大總統是必須投票選舉的。
回覆列表
理論上講東北軍閥張作霖是最有實力取代北洋政府甚至統一中國的。首先從地裡位置上說,東北地區偏居一隅,形成相對獨立區域,不受其它地區影響。其二,從人文歸屬角度看,東北地區傳統意義上是一個地區概念,整個東北三省的人有一個地區認同感。這樣方便人員的凝聚力與統一感。其三,在宣傳方面,東北地區在地裡,文化,人文等方面相對獨立,方便鼓動、宣傳。第四,東北地區資源豐富,水,電,煤,森林,鋼鐵(當時還沒有發現油田),戰略資源基礎雄厚,能夠自給自足!第五,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尤其是第一次直奉大戰後,東北以具備完善的軍事工業基礎,已建立一個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備的兵工廠,可以自行生產軍工裝置。其它軍事工業基礎也已初具規模。第六,當時的東北農業與工業經濟已經遠遠高於全國其它地區。農業有吉林,黑龍江這些大糧倉,工業有遼寧的撫順,本溪這些煤炭,鋼鐵企業,對外貿易有營口港(當時大連被日本佔領)。第七,東北的整體影響力,北至赤峰,通遼,張家口一帶,西至河北,京津,這些地區受東北影響較大,因此,東北三省影響力達到四省,五省之多,這是其它地區不可比的。但是,雖然有以上優勢,東北地區面對最大的威脅就是日本。當時,日本在東北各地均有駐軍。以致,東北軍無論遠征多遠,都要時刻小心後院起火!東北軍不能全力以赴的進行軍事行動!再有,以張作霖為首的東北軍將領多是草莽出身,在現代軍事指揮方面也略遜具備全新軍事素養的後期之秀,在整體戰略佈局上也有很大不足。全國其它各地軍閥或軍事集團,都不具備東北軍的自然條件與軍事實力。但是,但以個人能力而言吳佩孚,李宗仁,白崇禧,都有比較高的軍事指揮能力!但他們不具備統一全國的自然資源與軍事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