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上樹的青蛙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吳三桂與李自成聯手最多兩敗俱傷滿清推遲進入中原,那接下來便是中原亂戰各方進入爭奪華夏統治權,滿清則在一邊觀虎鬥戰國有可能再次重現,接下來戰國中就有:滿清《多爾袞》,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南明《朱慈煥》。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 2 # 青言論史

    這一點,就事論事的說,如果吳三桂能一心一意,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以民族矛盾為主要矛盾,山海關之戰的勝負,未有定數。

    吳三桂當時的手下,大約有四萬軍隊,其中包括約萬人的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些軍隊是抵抗滿清八旗的中堅力量,基本可以與同數量級的清軍打一個平手。事實也是如此,在山海關大戰中,他們與李自成十幾萬大軍大戰許久,還能拼得難分伯仲,最後多爾袞一來收人頭,大順就垮了。

    如果這支部隊能服從李自成的指揮,那麼滿清就很難突破關寧錦防線了,畢竟他們二十多年來都沒有突破的防線,並不是一時半會就打的下來的。更何況,李自成肯定會加強這條防線的防禦力,多爾袞想攻破只怕更難。

    那麼繞路宣大行不行呢?估計更懸,因為宣大防線剛剛被李自成攻破並且進行了加強。儘管崇禎朝數次都因為這條防線陷落而被圍城,但沒有一次是攻破了北京的。實際上,就在多爾袞們進入北京的時候,他們都不認為自己可以長期佔據這座城市。

    其實說到底,還是漢人自己內鬥,給了韃虜可乘之機,僅此而已。

  • 3 # 風林火山

    在1644年,明朝滅亡以是必然之勢,誰主中原卻尚未分曉,天下局勢不甚明朗,而清軍入關首功當屬范文程,其次吳三桂。

    當時闖軍勢大,一舉而下京師,多爾袞與多鐸等舉棋不定,認為應當分兵固守四境,防備闖軍,此時是范文程陳述利弊,並建議禁止掠殺,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入關。

    所以,如果吳三桂不肯開關,滿清或是強攻山海關,或是再從蒙古借道入侵中原,以當時順軍的情況很難抵擋的住,短時間軍事上滿清是佔據相當優勢。

    但是滿洲兵力不多,如果沒有大量生力軍加入(明朝降軍),無法進行長期戰爭。所以吳三桂如果不獻關,滿清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大義名分,難以得到北方士大夫及軍頭的支援,會大大延緩向西和向南的步伐。

    綜上所述,如果吳三桂不開關,順軍,大西,南明都會有更多的時間整合內部,滿清則會在中原消耗更多的時間,鹿死誰手實未可知,但滿清擁有八旗強兵,猛將如雲,更兼范文程,洪承疇等人之智,相比之下南明,闖軍,順軍的人才匱乏,一流的太少(李定國,鄭成功),軍事上無力與滿清抗衡。

    其實南明,大順,大西各勢力如能充分利用漢人仇視韃子的心裡(滿人在遼東無辜屠殺大量漢人),搞好政治統戰工作,充分舉賢任能,二分天下絕非難事。而滿人數量太少,統治存在天生短板,若各勢力能臥薪嚐膽,養精蓄銳,有朝一日克復失地,還我河山還是大有可為。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吳三桂開關使滿清獲得了充足的政治資本,而多爾袞和范文程充分利用了這些資本竟對各勢力逐個擊破,最終一統江山,得天下竟如此容易!

  • 4 # 伏魔金剛杵

    一片石 當闖賊聽到一句 “韃子兵來了!”驚得大叫一聲跌下馬去 戰慄不止。這就是滿洲八旗如死神般兇悍戰力的威懾力使然。我們後世無法想象滿洲八旗是怎樣的戰力 但我們應該能夠從他們同時代的對手對他們出現時的反應窺探到歷史的真容,那是一個不可戰勝的神一樣的存在!所以 縱然李闖與吳三桂聯手也是絕無可能戰勝大清的滿洲八旗。如果他們聯手 唯一可能改變的是統一全國的方式方法 。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擋大清帝國統一中華大地 開拓整合國土 完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中華的歷史使命!

  • 5 # 史論縱橫

    即使吳三桂歸順了李自成,也無法打敗清軍,但是,一定會阻礙清軍入主中原的程序。

    首先,且不說讓吳三桂投降一個毫無根基的暴發戶能否成為可能,但就說山海關大戰時,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農民軍有多少,戰鬥力幾何;吳三桂兵有多少,戰鬥力幾何;清軍兵有多少,戰鬥力幾何。搞清楚這幾點,山海關大戰的勝負就一目瞭然!

    首先是農民軍有多強,李自成崇禎十年(1637)的時候被完全打殘,崇禎十一年才捲土重來,當時,明朝精銳盡調往遼東戰場,如盧象升在勤王時戰死,孫傳庭下獄,其手下的秦軍和洪承疇都被調往遼東戰場,準備進行松錦大戰,松錦大戰的三年1640-1642是李自成農民軍快速發展的三年。

    但是,在1644年李自成進軍北京的過程中發生的寧武關之戰,李自成損失七萬餘人,差點給李自成打回老家,說明農民軍的戰鬥力還是不行,但是這時候大同總兵和宣府總兵投降,使農民軍和明朝軍隊的軍事力量發生了轉變,這些投降的明軍都還是駐紮在原地,李自成直取北京。緊接著就發生了山海關大戰了,李自成帶去計程車兵應該在十萬左右,應該是農民軍裡面的精銳,但是在和吳三桂的山海關大戰中,雖然以人數壓倒吳三桂,但是應該照比吳三桂計程車兵水準差太多了。

    其次是吳三桂計程車兵有多強,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吹噓這個關寧鐵騎,感覺是無敵般的存在,只能說明朝已經沒有軍隊了,只剩下這一支十個月沒開餉的精銳了,據說可以以一當十。而吳三桂這支部隊,其實是在松錦大戰中跑的最快的部隊。

    也就是,即使吳三桂計程車兵強,也是清軍曾經的手下敗將,而是時間還不長,到1644年的時候,這支部隊其實已經如喪家之犬了。

    再看清軍,清軍實力那肯定是最強的,在松錦大戰中13萬明軍精銳對11萬清軍,大敗而歸,薩爾許之戰也是將近二倍於清軍,都是以慘敗而告終,在山海關時,如果李自成和吳三桂兵合一處,達到十五萬人,清軍應該還能集結了不少於兩年前的松錦大戰時的十一二萬人。

    所以,李自成加上吳三桂的十五萬人,肯定不如松錦大戰時洪承疇指揮的部隊,而清軍只能是比松錦大戰時強。

    說到這,可以說,李自成和吳三桂基本上是幹不過清軍。但是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打的好的話,肯定會給清軍造成重創,阻礙清軍入主中原的程序。

  • 6 # 卓爾艾米

    山海關外的一片石,劍拔弩張,吳三桂軍傾巢而出,列陣時刻,李自成大軍呼嘯而至。此刻,御駕親征的李自成,押著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吳全家數百口性命都在李自成的手裡。

    李自成本想以父子親情、民族大義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無奈,吳三桂此刻全然不顧,孤注一擲,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擊敗大順軍,解救出全家老小。

    雙方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對陣規模:吳三桂軍5萬,李自成軍6萬。兩天激戰,李自成佔了上風,清軍突然夾擊,其動員力量達到15萬,而且謀求將大順軍全部剿滅。損失慘重的李自成大敗而歸。歷史出現轉折點,並以此進入“後李自成時代!”回到北京的李自成怒殺吳三桂全家數百口。

    如果吳三桂此時“真心”歸降大順,歷史完全可以改寫。

    1.建州軍為韃虜,中原正統自古有“華夷之辨”。

    中原百姓對其並不認同,李自成完全可以以時間換空間,釋出《討滿洲檄文》,歷數其所過之處,荼毒生靈等各種罪行,搶佔輿論制高點。

    2.高調宣傳吳三桂。吳三桂軍長期鎮守邊關,屢敗清軍,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被徹底擊破。

    大順以吳三桂為楷模,振臂一呼,建立最廣泛的統一陣線。

    3.宣傳孫承宗、史可法等前朝眾多豪傑抗擊清軍的英勇事蹟,樹立典型。

    承認其為前朝忠勇可嘉之勇士,無論精神、氣節等均有榜樣楷模的力量,有助於鞏固統一陣線,籠絡人心,尤其是增強歸順人員的信心,為其找到歸屬感。

    以孫承宗為例,高陽城保衛戰,74歲高齡的老帥,不愧為兩代“帝師”,率領軍民500人抗擊數萬清軍,這是何等的氣魄!在保衛高陽的戰鬥中,孫承宗6個兒子、2個侄子,12個孫子、侄孫全部殉國,全家老小百餘人遇難,可歌可泣,氣壯山河!

    4.釋出《告中原豪傑書》,號召中原軍民起來抗戰。5.停止一切任何形式的“追贓助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最廣大的統一陣營。

    用今天小米CEO雷總的話說,“把朋友做得多多的”!這實在是有力量、有殺傷力、可以勝過敵人四個軍團的力量,但李自成必須要懂。

    6.成立以吳三桂父親掛帥的全國救亡委員會。

    以上六點總結概括起來,就是建立內部的統一思想防線,保證內部安定團結,避免任何人“降而復反”,從而保證己方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從以上分析可知,吳三桂在整個戰爭態勢中是一枚極其重要的戰略砝碼,誰爭取到他誰就獲得了戰爭主動權。故而歷來史學家都把吳三桂看做是一根救命稻草,他的抉擇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或歸宿。

    以上是從吳三桂的角度解讀李自成可能的發展方向。而從李自成的角度看,他曾經向崇禎表達了抗擊清軍、請封“西北王”的主動“委曲求全”的主張,其實這是李自成的“大智慧”。

    很多人為此而求全責備李自成沒有抱負,“農民意識”、“沒有戰略眼光”、“鼠目寸光”甚或“流寇習氣”等等,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只是崇禎過分依賴群臣的意見,而他們不表態的做法,令崇禎心灰意冷,強硬地拒絕了李自成。最終落得崇禎上吊,李進入北京,雖獲得了全部的明朝管理制度體系,卻沒有把握機會,反而失去了江山。

    總之,倘若吳三桂真心歸順,李自成在上述做法的基礎上還可以分封崇禎的幾個兒子,籠絡人心,甚至立為新君,挾天子以令諸侯,必然天下歸心,何愁建奴不滅!

  • 7 # 火器工坊

    其實在降清之前,吳三桂是試圖歸順過李自成的,而且李自成也接受了吳三桂的歸降。當時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南明王朝還沒建立,大明就處在一個滅亡的邊緣地帶。四處無緣的吳三桂因為個人前程和軍餉問題,對於投降否猶豫不決,後來李自成命人送來勸降書,吳三桂便決定投降,並且誘導自己的軍卒鼓動自己投降,來掩蓋自己主動投降的現實。

    確定投降了之後,吳三桂帶著人離開了山海關開始往北京走,剛到半路上,北京就發生了鉅變。因為大順軍軍糧不足,李自成放手劉宗敏對大明降臣銬掠助餉,其中遭了秧的就有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深感自己繼續前進怕是要進了虎穴的吳三桂為了自己的生路,掉頭衝向山海關,重新打起亡明孤臣的旗號,與李自成走向了徹底決裂。

    所以綜上來說,不是吳三桂不投降,而是李自成的失算和考慮問題不周又一次逼反了吳三桂,三萬多的關寧精銳衝回了山海關,又一次把歷史走向帶入了高潮。另外還要提一點,李自成的軍隊其實戰鬥力再進了北京之後就開始直線下滑,軍無鬥志,這也一來自然不是清軍對手,十萬之眾愣是被三萬關寧軍擋在山海關下好幾天。如果在公平條件下和清軍打,看看陝西的戰績就知道了。

  • 8 # 風中小草59

    不用意淫了,說實話李自成聯合吳三桂也打不過,簡單松錦之戰後金只是投入六成實力,打敗了明朝最後的精銳。這裡已經包括吳三桂的軍隊了。李自成軍隊中真正的精銳也就幾萬,實際上吳三桂和李自成兵馬)合起來也超不過鬆錦之戰後時期的明軍

    實際上吳三桂只軍隊已經成為孤軍,明末時期的態勢就是滿清包圍李自成和吳三桂

    九邊時期的軍隊戰鬥力是越來越差的,因為餉銀跟不上,導致訓練,裝備心氣全部很差,二十年前林丹汗這隻被皇太極幾千人攆的如喪家之犬的所謂蒙古黃金家族末汗照樣吊打大明,差點攻破重鎮太原

    李自成軍隊就是因為糧餉不足才投靠自己九邊軍隊組成,加上吳三桂松錦殘軍,是打不過後金的

    唯一的機會就是一個字拖,滿清入關後戰鬥力退化的厲害,可惜了南明一群敗家子

  • 9 # 051698

    既然是假設,我們在此假設一下: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楨皇帝自殺,當時明朝文武百官早已準備在新朝謀一官半職了。但是明朝並未徹底滅亡,南方的南京另有一套明朝的行政班子(明朝實行雙首都制,南京是副首都),仍然可以另推一位明朝皇室宗親任皇帝組織對抗李自成,當時明朝南方尚有近百萬軍隊,經濟也遠超北方。李自成還面對清軍的威脅和北方地主階級及忠於明朝的殘餘勢力的威脅,因此,即使李自成與吳三桂聯手也可能在南明和清軍的夾擊下失敗。

    那麼李自成是否就一定會失敗呢?其實也不決對。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嚴厲約束軍隊不擾民,打擊民憤極大的貪腐官員和一部份權貴階層,收繳贓物充軍餉,重用清官和知識分子,與地主階級和解。暫不建國,推明太子繼位,仍保留明朝。收買拉攏明朝地方實力派,如吳三桂,左良玉等人,這樣明朝依然存在,並且仍然是明皇室正統當皇帝,明朝南方就不可能造反,國家就能迅速安定下來。

    當農民軍與明軍合股後,清軍斷然不敢輕舉妄動,再與清議和,這樣就爭取了休養生息的時間。然後改革內政,打擊腐敗和利益集團,整軍備戰,待國力恢復後集全國之力一舉滅掉清朝,再逼太子禪位建立大順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年前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