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百慧1

    唐太宗時期兵力充足,國力強大,送文成公主去吐蕃和親,這只是大唐的一種邦交手段,以期達到雙贏的目的,因為唐太宗李世民還有更重要的計劃要做。

    01 唐太宗時期,國力強盛,周邊之國到大唐求婚趨之若鶩,皆來上邦攀親,和親是一種睦鄰友好的邦交手段。

    中國歷史上自漢朝起就有了“和親”的傳統,不過那個時候是想透過和親,減少北方少數民族侵擾,爭取時間恢復國力,不得已而為之。

    到了唐太宗時期,國力強盛,國泰民安,打的突厥臣服,唐太宗為了籠絡突厥,預將唐朝公主嫁給突厥可汗。

    突厥是個戰鬥力很強的民族,歷來對大唐破壞力很強,為了讓他們死心塌地跟著大唐混,唐太宗李世民將妹妹衡陽公主嫁給了突厥可汗阿史那社爾。

    要知道衡陽公主一直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關係非同一般,李世民也是豁出去了。

    後來吐谷渾可汗諾曷缽也向大唐求親,表示願意臣服,唐太宗又將一公主嫁了過去。

    周邊國家趨之若鶩,紛紛派使節前往大唐交好,表示臣服,因為當時李世民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能娶到天朝的公主,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已經統一了吐蕃的松贊干布也向唐朝求婚。

    02 吐蕃贊布松贊干布向大唐求婚,初次被拒,為此兩國交戰,吐蕃大敗。唐太宗為了不影響戰略計劃,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 聞突厥及吐谷渾皆尚公主,乃遣使隨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許。——《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剛剛統一了吐蕃的松贊干布覺得自己有資本和大唐攀親,不幸的是,在唐太宗的眼裡,要對付的是突厥、波斯、高句麗,吐蕃他根本沒看在眼裡,直接拒絕了松贊干布的請求。

    松贊干布很惱怒,決定給大唐點顏色看看,立即下令出兵攻打四川西部的松州。唐朝援軍趕到,吐蕃軍隊敗退。

    松贊干布不死心,又去打唐朝的附屬國吐谷渾,吐谷渾不支,逃到了青海。

    松贊干布想以此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唐朝看看,再就是吐谷渾境內有一條要道,從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他想一箭雙鵰。

    唐太宗一直想打高句麗,吐蕃那頭他根本沒理會。公元638年7月,松贊干布又派出大軍攻打四川松州,仿若迎娶不到公主誓不罷休。

    李世民立即派兵支援松州,吐蕃大敗,松贊干布邊逃邊向大唐求和,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松贊干布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唐朝謝罪,並再次請求賜婚。

    這次唐太宗同意了松贊干布的求婚,因為當時唐朝的戰略重心是突厥、高句麗,李世民不想改變戰略;吐蕃位於高原上,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惡劣,如果唐朝出兵攻打吐蕃,代價太大不划算。

    鑑於從整體利益的考慮,唐太宗從李氏宗室選取一位女兒冊封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03 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為其修建了布達拉宮,此後200年,凡吐蕃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封”。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詔令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松贊干布親自率隊趕到柏海迎親。

    松贊干布原來住在帳篷裡,為了和文成公主成婚,特意在邏些(今拉薩)建造了一座華麗的宮殿——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入藏不僅帶去了各種穀物、蔬菜的種子和先進的生產技巧,而且帶去了工藝品、藥材、茶葉及各種書籍。”

    文成公主向松贊干布主張創造藏族自己的文字,松贊干布的大臣吞彌·桑布扎參照梵文字型研製出30個子音字母和4個母音符號及拼音造句的文法,從此吐蕃有了文字。

    04 結束語。

    唐太宗李世民期間,唐朝全盛,和親已經不再是一種國家恥辱,而是四兩撥千斤的政治策略。

    唐朝是周邊部族慕仰的“天朝”,公主和親方式,以小的代價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避免了勞民傷財的戰爭,為國家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爭取了大量的時間。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唐朝和周邊國家保持了和平穩定關係,邊境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文成公主入藏,將漢文化傳播到吐蕃,對後世影響深遠。 “唐太宗時期兵力充足,吐蕃遠不是對手,送文成公主和親”,是最明智的國策。

  • 2 # 月夜烏啼

    懶得跟他們一樣寫那麼多字,簡單點,就是吐蕃那種地方打下來沒鳥用,不打又不行,所以呢?弄個公主去,這樣多了個看門女婿,也不用常年被騷擾,是不是很划算?另外,你不要以為唐朝嫁公主就是弱者,李世民經常把公主往外嫁呢,為了收彩禮,也為了那個名分,很多小國家都被勒索過,總之,唐朝和漢朝和親完全不一樣

  • 3 # 谷老師

    “唐太宗時期兵力充足,吐蕃遠不是對手”,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唐朝實行府兵制,唐玄宗李隆基是全國府兵共有68萬人。在唐太宗時期,由於人口少。府兵接近30萬人。由於戰爭的臨時招募,或者少數民族武裝的加入,唐朝軍隊的人數還會增加一些。

    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以後。建立了以邏些(拉薩)為中心的吐蕃政權。全華人口120萬人,騎兵擁有40萬人。無論是對唐帝國作戰,還是對印度作戰,松贊干布都取得了勝利。唐太宗統治前期,唐軍與吐蕃軍隊作戰40多次,唐軍都失敗了。這不是因為唐軍戰鬥力不強,而是唐軍將士本來生活在海拔二三百米的平原地區。經過遠征到達海拔2300多米的高原地區,由於缺氧導致身體不適。如太陽穴痛,噁心昏迷,四肢乏力,造成了戰爭的失敗。

    因此為了集中力量對付東北北方西北方向的少數民族的侵擾,唐太宗決定送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穩定住西南邊疆,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 4 # 大明秀才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它是由古代羌族的一支——發羌發展而來的。6世紀時,雅魯藏布江流域眾多的吐蕃部落開始向奴隸制社會轉變。吐蕃社會已有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有的部落已定居過農業生活,有的則仍過著遊牧生活。居住在雅隴河谷地區(今西藏窮結縣境)的雅隴部落首先建立了國家其首領論贊被稱為贊普(雄強丈夫之意),以後成為吐蕃王的稱號。

    論贊兼併了附近的一些部落,使雅隴部成為西藏地區最強大的勢力貞觀二年(629年),論贊死,其子松贊(又稱棄宗弄瓚、棄農贊)繼位,由於他對吐蕃歷史發展的巨大功績,死後被吐蕃人民追諡為“乾布”(大德之意),故史稱松贊干布。他即位二三年,削平了叛亂,征服了羊同等部落,統一了西藏地區。吐蕃以一個奴隸制強國出現在祖國的西南地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貞觀七年(633年),他以邏些(今拉薩)為首府,建立起嚴密的政權組織。贊普擁有最高權力,下設大論、小論,總管全國政務,以及分管各種事務的文武官員。松贊干布將地方按部落大小劃分為31個千戶府、4個下千戶府。千戶府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他的改革,受到了唐朝制度的影響。

    松贊干布還統一了度量衡創制了吐蕃文(以後發展為藏文),制訂了藏曆。松贊干布的改革,推動了吐蕃社會的發展松贊於布同唐朝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貞觀八年(634年),遣使入他景仰唐朝的強盛和文物制度,並多次向唐求婚。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

    松贊干布親至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迎接,並在邏些城專為文成公主修造了華麗的宮殿。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營造與工技著作、醫書醫方、醫療器械、佛教經典,對西藏的社會生產、生活都有很大影響。為進一步學習唐文化,松贊干布派大批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子監上學,聘用唐朝文士到吐蕃管理文書。唐蕃友好關係日益發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吐蕃與唐朝關係曲折發展。

    唐高宗以後,吐蕃與唐爭奪西域。唐中宗時,吐蕃贊普充隸蹄贊與唐修好,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嫁養女金城公主與吐蕃贊普。唐玄宗時,棄隸蹄贊上表稱唐蕃“和同為一家”。唐蕃親戚關係進一步發展。雙方還透過互市,進行經濟交流。漢藏文化也互相影響,尤其是唐文化對吐蕃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削弱,吐蕃完全控制了西域,奪去了河西、隴右地區。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一度攻陷長安,其國力達到鼎盛階段。

    頻繁的戰事削弱了吐蕃的國力,9世紀,吐蕃由盛轉衰。長慶元年(821年)唐蕃會盟修好,在雙方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表示永遠和好。長慶三年(823年在邏些修建了唐善會盟碑,至今屹立在大昭寺前。唐蕃會盟結束了雙方長期的戰爭狀態。唐與吐蕃在兩個世紀裡雖然時戰時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

    從貞觀八年(634年)到會昌六年(846年)的213年裡,雙方共遣使191次,平均一年一個月一次。使節往還、商人互市,促進了漢藏兩族文化經濟的聯絡世紀中葉,吐蕃社會各種矛盾爆發了,飢疫蔓延、內戰連年。沙州( 甘肅敦煌)人民在張義潮領導下於大中二年(848年)起義,擺脫了吐蕃統治,收復了沙州,略定了瓜州等10州。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派人奉州地入朝,河隴地區重歸唐朝。

    鹹通十年(8δ9年)吐蕃東部康區奴隸平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全境,起義持續9年,沉重打擊了奴隸主階級。吐蕃奴隸制政權終於瓦解,岀現了割據局面,此後藏族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 5 # 潶域道友

    ✊✊✊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冊封一名宗室之女為文成公主,並詔令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遠赴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嫁給吐蕃贊普(國王)松贊干布,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進藏”事件。

    “文成公主進藏”對唐朝和吐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國保持了和平穩定關係,邊境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同時,“文成公主進藏”也促成了將漢文化傳播到吐蕃,對後世影響深遠。

    不過,有一個問題卻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唐太宗時期的唐朝明明已經非常強大了,為什麼還要送文成公主去吐蕃和親?唐朝和吐蕃誰更強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得來說說“文成公主進藏”事件的歷史背景。

    在大多數華人的印象中,和親是一件比較屈辱的事情,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和親在本質上是具有政治目的聯姻,和國力強大與否並沒必然聯絡,畢竟如果能用一場婚姻就可以實現化干戈為玉帛,那又何必動刀動槍,導致“邊亭流血成海水”呢?唐太宗在位早期就成功征服了突厥,但還是將唐朝公主嫁給了突厥可汗阿史那社爾為妻,其目的就是為了籠絡突厥可汗,讓他能死心塌地跟著唐朝混。後來唐太宗又安排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目的也是如此。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當時已成功統一吐蕃的松贊干布也向唐朝請求要同享這樣的榮譽。不幸的是,唐太宗對吐蕃知之甚少,他遠遠低估了吐蕃的實力和侵略性,因此拒絕了松贊干布的請求。於是松贊干布立即下令出兵攻打位於四川西部的松州。經過一番激戰,駐守松州的唐朝守軍和吐蕃軍隊都遭到了不小的損失。之後隨著唐朝援軍的相繼抵達,松贊干布主動下令撤軍。

    “松州之戰”中,唐朝和吐蕃的表現算是打了個平手,彼此都沒有佔到對方的便宜。那麼,當時的唐朝和吐蕃誰更強大呢?其實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無論是疆域、資源、人口、兵力,唐朝都有壓倒性優勢。如果雙方真要死磕,那倒黴的必然是吐蕃。不過對唐朝來說,真要與吐蕃決一死戰卻並非明智之舉。首先,當時唐朝的戰略重心是西北的西突厥、東北的高句麗,吐蕃並不在計劃之內;其次,吐蕃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擁有得天獨厚的戰略地理條件,唐朝如果要出動大軍攻打吐蕃,也必然會付出承重的代價,從價效比上來說並不划算;此外,吐蕃對唐朝疆域的實際威脅並不大,實在沒必要為此勞師動眾,轉變帝國的既定戰略目標。

    而對吐蕃來說,經過“松州之戰”的較量,松贊干布顯然已經感受到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吐蕃出動主力大軍都無法拿下唐朝區區一個州,如果真的惹惱了唐朝這位“巨人”,後果可想而知。於是在“松州之戰”後,松贊干布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唐朝謝罪,並再次請求賜婚。唐太宗鑑於國家整體戰略利益上的考慮,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從李氏宗室的女兒中選取一位冊封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雙方都以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軍事對峙,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 6 # 東臨碣石s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從此文成公主一位大唐高貴的公主去到了蠻荒的高原,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文成公主的外嫁,其實還是因為唐朝當時的實力不濟,剛剛穩定下來的唐朝沒有實力去攻打當時能虐打阿拉伯帝國的吐蕃王朝,為了唐朝能夠繼續發展,唐太宗不得不滿足松贊干布的要求將文成公主下嫁,為了唐王朝的強盛,文成公主犧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總結一句話,就是唐初國力尚弱,無法遠征吐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本書大家看過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