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在《紅樓夢》裡這兩件事,差不多是同時發生的。黛玉這邊,紫鵑眼看林黛玉不行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身邊連一個能夠料理林黛玉身後之事的人都沒有。紫鵑正著急時,林之孝家的居然跑來傳話,說:"剛才二奶奶和老太太商量了,那邊用紫鵑姑娘使喚使喚呢。",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人間最悲慘的場景莫過於此,黛玉病入膏肓的時候,那邊居然會進行著寶玉和寶釵的婚禮,這一情景違背了人之常情,不是親身經歷看著就悲憤,這是《紅樓夢》裡最大的悲劇。還是黛玉先死,那麼,紅樓夢中為何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後薛寶釵嫁寶玉?麗華心語認為:一、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
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寶玉的前世是赤霞宮神瑛侍者。絳珠草,因為前世欠了神瑛侍者無數的眼淚,於是絳珠仙子下世為人,是想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神瑛侍者,報答前世的甘露之惠。黛玉活著只為還淚,當她的淚還完的時候,淚盡而亡。再次品讀,我驚覺發現僅這一個章回,就已將全書故事娓娓到來,真可謂是上乘文獻綜述之典範。
對於寶玉,則只是經歷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過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寶黛愛情的悲劇終結,才真正展開賈府由盛到衰的的高潮。薛寶釵為了金玉良緣卻落得寶玉出家,實際上寶玉還是踐約他與黛玉"你死了我當和尚去"誓言。
王國維認為:《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因為寶黛身處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襲人等"地位"、"關係"之中,或者說是一種"合力"致使"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離"這種悲劇,人人隨時都可能遭遇和經常迫不得已地在製造,因而是"悲劇中之悲劇"。所以說,《紅樓夢》寫的是人類的痛苦,除寶、黛玉遭遇愛情悲劇外,"凡此書中之人有與生活之慾相關係者,無不與苦痛相終始"(孟彥弘、幹春松編《王國維學術精典集》上卷)。黛玉死後,紫鵑就再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和任何的指望,也看破紅塵中的紛擾和世俗的恩怨情仇,最終紫鵑決定遁入空門。
二、黛玉之悲一出場就埋下伏筆
林黛玉一出場我們就看到,曹雪芹打破了傳統小說描寫女子必然用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詞語,描寫黛玉是"一對似蹙非蹙俏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寶釵"面若銀盆,眼如水杏",人物性格突出,為以後的人生命運做了鋪墊。林黛玉一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就問了,問她識字沒有,現在吃什麼藥?黛玉也回答說:"說現在還是吃的人參養榮丸"。
從前八十回看,用了很多筆墨寫林黛玉的弱不禁風,她承受的肉體病痛包括:嚴重的失眠、氣弱血虧、畏寒怕冷、體力不支、每歲春分秋分必犯咳疾等。第三十二回有一段心理活動:"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書中還多次提到黛玉的病,梳理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黛玉的病是逐漸加重的,這些都為後來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埋下伏筆。
三、黛玉淚盡而亡,寶釵悲劇成必然
黛玉最終淚盡而亡,寶釵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可是她似乎一直都是求而不得。她想進宮,可是選秀不成;她真心想讓寶玉讀書,走仕途經濟寶玉不聽她的;她愛過寶玉,卻始終得不到他的心,最後即使得到了他的人,也是一具空殼。他對她毫無感情可言,這一現實,對於寶釵這樣一位冰雪聰明的女子來說,苦不堪言,何來不是悲劇?
記得文學大師王爾德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前面半句話好理解,沒有得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這可能是人性使然,正因為得不到才會覺得愈加得美好,這是人之所以會痛苦的根源之一。但對後半句話就覺得很是讓人費解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是幸福和快樂啊,為什麼還是悲劇呢?
是的 。在《紅樓夢》裡這兩件事,差不多是同時發生的。黛玉這邊,紫鵑眼看林黛玉不行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身邊連一個能夠料理林黛玉身後之事的人都沒有。紫鵑正著急時,林之孝家的居然跑來傳話,說:"剛才二奶奶和老太太商量了,那邊用紫鵑姑娘使喚使喚呢。",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人間最悲慘的場景莫過於此,黛玉病入膏肓的時候,那邊居然會進行著寶玉和寶釵的婚禮,這一情景違背了人之常情,不是親身經歷看著就悲憤,這是《紅樓夢》裡最大的悲劇。還是黛玉先死,那麼,紅樓夢中為何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後薛寶釵嫁寶玉?麗華心語認為:一、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
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寶玉的前世是赤霞宮神瑛侍者。絳珠草,因為前世欠了神瑛侍者無數的眼淚,於是絳珠仙子下世為人,是想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神瑛侍者,報答前世的甘露之惠。黛玉活著只為還淚,當她的淚還完的時候,淚盡而亡。再次品讀,我驚覺發現僅這一個章回,就已將全書故事娓娓到來,真可謂是上乘文獻綜述之典範。
對於寶玉,則只是經歷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過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寶黛愛情的悲劇終結,才真正展開賈府由盛到衰的的高潮。薛寶釵為了金玉良緣卻落得寶玉出家,實際上寶玉還是踐約他與黛玉"你死了我當和尚去"誓言。
王國維認為:《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悲劇不可避免,因為寶黛身處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襲人等"地位"、"關係"之中,或者說是一種"合力"致使"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離"這種悲劇,人人隨時都可能遭遇和經常迫不得已地在製造,因而是"悲劇中之悲劇"。所以說,《紅樓夢》寫的是人類的痛苦,除寶、黛玉遭遇愛情悲劇外,"凡此書中之人有與生活之慾相關係者,無不與苦痛相終始"(孟彥弘、幹春松編《王國維學術精典集》上卷)。黛玉死後,紫鵑就再看不到一丁點的希望和任何的指望,也看破紅塵中的紛擾和世俗的恩怨情仇,最終紫鵑決定遁入空門。
二、黛玉之悲一出場就埋下伏筆
林黛玉一出場我們就看到,曹雪芹打破了傳統小說描寫女子必然用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詞語,描寫黛玉是"一對似蹙非蹙俏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寶釵"面若銀盆,眼如水杏",人物性格突出,為以後的人生命運做了鋪墊。林黛玉一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就問了,問她識字沒有,現在吃什麼藥?黛玉也回答說:"說現在還是吃的人參養榮丸"。
從前八十回看,用了很多筆墨寫林黛玉的弱不禁風,她承受的肉體病痛包括:嚴重的失眠、氣弱血虧、畏寒怕冷、體力不支、每歲春分秋分必犯咳疾等。第三十二回有一段心理活動:"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書中還多次提到黛玉的病,梳理這些文字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黛玉的病是逐漸加重的,這些都為後來曹雪芹讓林黛玉先死埋下伏筆。
三、黛玉淚盡而亡,寶釵悲劇成必然
黛玉最終淚盡而亡,寶釵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可是她似乎一直都是求而不得。她想進宮,可是選秀不成;她真心想讓寶玉讀書,走仕途經濟寶玉不聽她的;她愛過寶玉,卻始終得不到他的心,最後即使得到了他的人,也是一具空殼。他對她毫無感情可言,這一現實,對於寶釵這樣一位冰雪聰明的女子來說,苦不堪言,何來不是悲劇?
記得文學大師王爾德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前面半句話好理解,沒有得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這可能是人性使然,正因為得不到才會覺得愈加得美好,這是人之所以會痛苦的根源之一。但對後半句話就覺得很是讓人費解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應該是幸福和快樂啊,為什麼還是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