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漫漫獨樂不如眾樂

    簡單說就是蒙古軍隊,馬好,弓強,人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戰鬥力爆表。

    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蒙古士兵使用的弓是向後彎的複合弓,由木材、牛角和筋層疊在一起,有效射程可達200多米,每個士兵配備足夠的弓箭,戰鬥中邊騎邊射威力十足。

    蒙古人是天生的騎手,小孩在三四歲就要開始學騎馬,騎射本領強,草原民族吃苦耐勞作戰勇敢,後來又學習了中原的攻城器械火器,拋石器等,再加上將領指揮有方,紀律嚴明。

    以上有利條件造就了威震世界的蒙古軍隊。

  • 2 # 火器工坊

    第一,蒙古大軍在征服世界的前期以高機動性的騎兵為主,同時也有大量的步兵,他們的戰術和裝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吸取其他民族的作戰方式。像蒙古的甲冑有最初的皮甲變成具有中亞特色的札甲,這是在和花剌子模戰爭後的結果。組建重甲怯薛軍,也是在和西夏的鐵鷂子戰鬥之後,意識到了具裝騎兵的重要性。在和金軍的戰鬥中,蒙古人又意識到重甲步兵的重要性,於是在軍隊中又配備了大量的重甲步兵。看到南宋和阿拉伯人的攻城器械如此強大,便都學來應用。所以如果你以為蒙古大軍就是單純的遊牧騎射大軍,那就大錯特錯了,真實的蒙古大軍,其實是農耕帝國色彩極重的混合大軍,因為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有機會橫掃八荒。

    第二,在戰術上,蒙古大軍也善於學習其他國家。蒙古大軍確實精於騎射,這是他們大軍的特色,不過這點基本是所有的遊牧民族都會的。騎射中最經典的戰術便是帕提亞戰術,這也是蒙古人經常使用的戰術,不過單靠這個,是不可能征服世界的。所以在騎射大軍的背後,是一群大規模的重甲騎兵和步兵。在征服兩河流域的時候,蒙古大軍還曾大規模使用火箭和震天雷來對波斯和阿拉伯在這裡的殘軍。對於期年不下的襄陽城,蒙古人採用了宋軍的水師戰鬥模式和來自中東配重投石機進行雙重打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不過即使是這樣,蒙古大軍還是遭受過幾次不小的失敗,比如和埃及馬穆路克王朝、爪哇、德里蘇丹國的戰爭,最後都是以失敗收尾。

    第三就是後勤和後方安全。蒙古人採用了方式主要是以戰養戰,這就可以避免因為戰線過長而導致的補給困難問題。他們並不是為了說是佔據多大的領土多少城池,而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從而保證自己一直處於一個世界霸主的位置。為了穩定已被征服的後方,蒙古人會消滅一些大城市的大量人口,來震懾其他地區的人,以防止他們造反。在前線,蒙古人也會把敵人的屍體和首級用投石機投入城內,以迫使敵軍投降。另外,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恰好就是這樣爆發的。

    第四,就是大多數敵人已經中幹外強了。東方的金帝國因為長期對宋作戰,已經疲憊不堪;中東地區因為2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征,也是殘破不堪,這就給了蒙古人鑽空子的機會。

    以上這些,就是蒙古大軍能夠征服世界的主要原因了,希望大家採納。

  • 3 # 綠洲大哥

    蒙古人的強大主要是馬匹的使用。人馬都身體健康強壯。馬匹數量質量佔優勢,而且蒙古人是屁股長馬背上天天騎馬。砍刀、射箭也長在手臂上天天離不開這些。而我們農耕民族是熟悉舟船、農鋤、大糞肥料。兩條腿比不過馬,殺人是犯罪。送匹馬也不會騎而且馬是拉車的力馬。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騎兵、馬匹還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 4 # 自己的國王3

    騎兵帶來的機動優勢,還有馬上民族天生的騎射技能讓蒙古騎兵在冷兵器戰爭中無往不勝,對陣之時在試探、佯攻、遠端打擊下(主要是利用弓箭)消耗著重步兵方陣的體力和戰鬥意志,在方陣崩潰之時進行毀滅性屠殺,而在形勢對己方不利時,可以迅速撤離避免更大損失,敵方往往可以擊潰蒙古騎兵,可是打不了殲滅戰,使其實力不至於有大的損失,前期在野戰中稱雄,後來俘虜和集中了大批的工匠來製造相對先進的器械,使蒙古騎兵有了攻城拔寨的實力,基本上就是無敵狀態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優秀的統帥和將領井噴式湧現,這就在戰略戰術方面也有了更大優勢,遊牧民族特有的後勤保障手段更讓蒙古騎兵的千里機動成為常態化,這在那個時代是很先進的,幾方面綜合下來蒙古騎兵在那個時代稱雄世界是一點不奇怪的。

  • 5 # 長福兔

    這個你分怎麼看吧,而且還要從蒙古族戰鬥方式來看。

    蒙古族可以說全民皆兵,常年遊牧生活使得全民族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蒙古族戰鬥方式也和其他國家戰鬥方式不一樣。對比歐洲,在那個年代基本上才去戰陣模式和重甲騎兵模式,戰鬥透過長槍的突刺和馬刀近身格鬥,但是蒙古從來都是遊鬥和騎射,也就是說戰鬥開始的時候,蒙古族騎兵會分成兩股騎兵左右圍著對方進行騎射遠端攻擊,如果對方分兵追責後退但是繼續騎射,如果不追就圍著你打,消耗對方部分兵力和精力之後,騎兵突擊利用馬的衝擊力用馬刀進行劈砍攻擊。

    在攻城是時候,蒙古族的攻城武器來自於中原,而且花樣更多,對於歐洲來說兇悍程度和攻擊力度遠超歐洲。

  • 6 # HuiNanHistory

    蒙古騎兵擁有高超的軍事動員能力,

    與以往的遊牧部族相比,蒙古人的作戰方式是不同的,這就是他們難以戰勝的秘訣。

    首先,蒙古軍隊擁有強大的弓騎兵。

    弓騎兵的雙曲複合弓是非常特殊的,射出的箭可達三百米以上,能夠輕鬆穿透鎖子甲。

    另外,蒙古草原能給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戰馬,機動性如此之強的馬匹,搭配攻擊性強的武器,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其次,蒙古人會採取靈活的軍事戰術。

    不要把遊牧民族當成傻子。事實上,人家特別會運用戰術。蒙古士兵的必勝法寶是穿鑿戰,也就是:進如合剌合納,擺如海子樣陣,攻如鑿穿而戰。

    簡而言之,就是將兵力組織為小型而機動強的進攻部隊,透過不同隊形的搭配,在長距離、大範圍內採取包抄、迂迴的運動戰,最後由主力部隊鑿穿攻陷。

    總而言之,蒙古帝國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

  • 7 # 大福讀史

    無堅不摧是後來的事,開始曾被此強國吊打過。但這個強國下場卻有點慘,都城被夷為平地,王族幾乎被團滅,它就是西夏。

    12世紀晚期,東亞地區存在著四個成熟的政治集團:以臨安為首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控制著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以騎射起家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金朝控制著黃河中下游以及東北平原;以銀川平原為核心的西夏帝國控制著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陰山西北部、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和甘肅的部分地區;以耶律大石為首的契丹殘部控制著今新疆以及中亞的部分地區。彼時,蒙古草原正陷入四分五裂之中。不過,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名為蒙古的部落正在悄然崛起,它的首領叫鐵木真。

    截止到13世紀初期,能征慣戰的鐵木真已經打造出了一支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具戰鬥力的軍隊。這一點,從它的作戰失敗率越來越低便可看出。在統一的過程中,蒙古人對戰略物資、人力補充看的越加重要。同時,富庶的農耕地區也吸引著他的目光。當然,在沒有整合完蒙古草原的各派勢力前,貿然進攻金朝顯然不是上策。於是,他便將目光對準了西夏。確實,西夏的良馬、能供蒙古軍隊穿行沙漠和戈壁的駱駝、弓箭刀劍、從漢地以及中亞傳入的火炮技術都是新生的蒙古軍隊短缺而急需的。其實,蒙古攻金最重要的目標是拆散金夏聯盟,清除蒙古攻金時的側翼威脅,為日後剷平金朝做準備。

    西夏疆域圖示

    如此,一個難題擺在了鐵木真的面前。史載,西夏“方圓二萬餘里,東臨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那麼,該選擇哪裡作為突破口呢?拋開西夏核心地區,鐵木真將眼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當時的西夏地處連線中原和西域的要衝,它控制的河西走廊橫貫著自古馳名的絲綢之路。自漢唐以來,蒙古草原的少數民族進入河西走廊的黃金通道之一便是經居延海沿弱水南下。1205年,鐵木真平定乃蠻部後駐軍於阿爾泰山脈,投降的乃蠻邊兵告訴他王罕之子桑昆逃入了西夏。於是,蒙古人以西夏收容蒙古宿敵為由發動了第一次試探性進攻。和征服遊牧部落時秋風掃落葉式的作戰不一樣,鐵木真在西夏遇到了從未遇到過的難題:堅固的城池。雖然蒙古軍最終攻破了力吉里寨,但他們自知對西夏內地的大中型城池束手無策。於是,還未等西夏軍隊反撲,他們就如同一股旋風般刮回了蒙古草原。

    蒙古軍隊

    這場帶有抄掠性質的進攻給西夏很大的震動,它直接導致了西夏的一次宮廷政變。1206年,李安全聯合羅太后廢掉了西夏第六任皇帝夏桓宗。新繼位的夏襄宗李安全主張聯金抗蒙。不久,金章宗派人敕封李安全為夏國主,承認了李安全的合法地位。夏金訂盟共同對付蒙古,鐵木真當然不能等閒視之。於是,蒙古軍發動了第二次攻夏戰爭。這一次,蒙古軍再次遇到了攻城難題。為此,蒙古軍不得不捨騎就步,架雲梯,運炮石,向畏兀爾、契丹等受漢化較深的民族學習攻城本領。所以,蒙古軍用了四十天才攻陷了西夏北部的軍事重鎮斡羅海城。因此,這場戰爭並不像世界通史《史集》所說的那樣“如意地凱旋”,也沒有將“整個地區征服”。

    蒙古騎兵劇照

    1209年,經過一年多的練兵備戰,蒙古軍再次發動了對夏戰爭。這次,西夏對蒙古軍入侵做出了快速反應,夏主李安全任命兒子李承楨統帥5萬精銳馳援斡羅海城。雙方在城下展開激戰,西夏軍慘敗,斡羅海城陷落。蒙古軍長驅直入,直逼西夏國都外圍重鎮克夷門。守衛克夷門的是西夏名將嵬名令公,他利用克夷門“兩山對峙、中通以徑、懸絕不可登”的地理條件擊敗了蒙古軍先頭部隊,暫時穩定了形勢,雙方隨即進入兩個月的相持期。蒙古軍見久攻不克遂改變戰術,派出遊騎四處襲擾,引誘西夏軍出城攻擊。不久,嵬名令公被蒙古伏兵生擒,克夷門陷落,蒙古軍乘勝包圍了中興府。

    蒙古軍三徵西夏

    襄宗李安全一面利用中興府城高池深督軍死守,一面派使者火速向金朝求援。金帝完顏永濟幸災樂禍,拒絕臣下聯夏抗蒙的戰略,反而大肆宣揚“敵人相攻,吾國之福,何患焉”,主張坐山觀虎鬥。蒙古軍多次猛攻不下,乃改為長期圍城。九月,黃河水暴漲,蒙古軍大興土木於城外築堤企圖引黃水灌城。誰知,中興府城牆高厚,河水灌不進城內,反而沖垮了蒙古軍的許多軍帳。於是,鐵木真遂下令撤軍。回師的路上,鐵木真派人招降夏襄宗。迫於形勢,夏襄宗臣服了蒙古,夏金聯盟徹底被拆散,蒙古軍達到了目標。夏襄宗的無能再次激化了西夏的政治矛盾。1211年,夏國宗室李遵頊發動政變,廢黜了李安全,是為夏神宗。

    夏神宗

    夏神宗繼位後徹底改變了西夏聯金抗蒙的戰略,開始附和蒙古軍攻掠金朝邊境。1215年,西夏對金朝的軍事進攻加大了力度,他們一度配合蒙古軍深入到了河南許昌、鄭州一帶,對金朝的都城汴京造成了很大的威脅。1217年,金宣宗在求和無效、蒙古軍主力西征的情況下,決定出兵迎戰西夏。一時間,雙方的戰事開始升溫。史載,“構難十年不解,一勝一負,精銳皆盡,而兩國俱疲”。

    1221年,成吉思汗帳下經略中原的大將木華黎已經征服了原屬金朝的華北平原。於是,攻取陝西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同年夏,蒙古軍向西夏提出了借道。夏神宗聽聞後魂飛魄散,看著已經奄奄一息的大金朝,唇亡齒寒的恐懼開始傳遍他的每一個毛孔。此時的他頭一次覺得皇位簡直是個沉重的負擔,於是遂將帝位傳給兒子李德旺。李德旺掌權後,不甘做蒙古人攻打西夏的幫兇,便選擇了再次和金朝結盟抵抗蒙古人。恰好,和李德旺同年繼位的金哀宗也抱有同樣的訴求。不久,夏金達成和議,定為兄弟之國。但金夏長期的衝突讓西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金朝也處於亡國的前夕,兵虛、財盡、民怨,根本無力援夏抗蒙。可想而知,這種締結盟約的舉動反而會加蒙古軍消滅西夏的戰爭程序。

    1226年春,西征歸來的成吉思汗以西夏叛蒙、秘與金朝議和、不服從徵調、不遣世子為由,親自統兵10萬進攻西夏。在屢戰屢敗之下,夏獻宗驚悸而死,南平王李睍(xian)即位。同年十一月,蒙古軍東西兩路大軍會師合攻靈州,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率傾國之兵自中興府渡河馳援。此時黃河已經結冰,雙方在厚厚的冰面上展開了激戰。是役西夏軍大敗,其10萬大軍基本被蒙古軍消滅殆盡。隨後,經過蒙古軍一連串的攻擊,西夏領土盡喪,僅剩孤城中興府未克。即使如此,夏主仍然拒絕了成吉思汗的勸降使者。於是,蒙古軍加緊了圍攻。這時,一場帶給西夏滅頂之災的地震恰好發生了。1227年6月,今寧夏銀川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被圍半年之久的中興府房屋倒塌,疾病流行。對一個大面積信奉佛教的國度來說,這場地震無疑摧毀了西夏軍民抵抗蒙古的最後一絲信心。不久,夏主遣使乞降。西夏人不知道,此時66歲的成吉思汗已經病逝。

    西夏王陵

    關於成吉思汗的病逝之因,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遺著中認為是死於箭傷、《蒙古秘史》記載是死於墜馬傷。有意思的是,成書於1662年的《蒙古源流》記載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刺傷而亡。無論如何,成吉思汗的死因都和西夏人脫不了關係。因此,成吉思汗臨死前留下了屠滅西夏的遺言。於是,除了賀蘭山下的9座皇帝陵園以及250多座西夏達官貴人的陵墓外,關於西夏的一切記載從此湮滅。

  • 8 # 怪獸小火龍

    蒙古打金國的時候,就已經吸收了很多技術工匠,還製造了很多先進火器,攻打花剌子模都用上了,怎麼能說都是冷兵器呢?在說,當時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大規模運用火器,是成吉思汗攻打中亞時才把中國的火器傳到世界的,當然成吉思汗軍事才能不能說一點作用都沒有……而西部的花剌子模也是因多年戰爭傷痕累累,和西遼打了多少仗樓主不知,摩柯末還沒有鞏固自己地盤,蒙古就打進來了。至於,中國金,西夏、南宋等都是各自為政,互相傷害了多少年,國家的元氣已經消耗的所剩無幾了,所以……就好像,明朝和蒙古消耗了幾百年,蒙古已經是病入膏肓的老人,突然滿人過來一腳就踹死,這就說明蒙古是被滿人打敗的嗎?

  • 9 # Renai55ance

    糾正幾個點,第一不是無堅不摧,就算對面屌絲如東歐也沒拿下大城市,第二不是沒有國家可以抗衡,往東打不過日本,南亞打不過緬甸印度,往西沒打過馬穆魯克。

  • 10 # 江湖小白

    在元朝時期,蒙古鐵騎是世界上聞風喪膽的一支軍隊,他們遠征歐洲,攻破了中亞地區,就連歐洲的一些國家也聞風喪膽,可以說在整個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夠跟蒙古鐵騎相媲美,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除了能夠在平原地帶實行快速出擊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火器,他們從漢人當中大量學會了火器的製造方法,歐洲的城牆根本就不堪一擊,所以說在草原上,他們是一支奇兵,而在攻城的時候,他們更是用火藥將歐洲打得俯首稱臣,因此當時的蒙古鐵騎幾乎無人能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真實存在嗎?指的是哪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