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闕魚肥

    天下又三分,宇文泰和高歡戰鬥的餘生

    曾經北方強大帝國北魏,在孝文帝死後沒多久爆發了六鎮起義,北方再次兵禍連劫。各大實力派輪番登場入主朝廷,實力派爾朱榮死後他的小弟宇文泰和高歡趁機另立山頭,雙方都經過艱苦創業成了誰也吞不了誰的實力派。一山不容二虎,那就另立一座山。於是在公元534年,發生了北魏分裂事件。今天下又三分北有東西兩魏,南有蕭梁。高歡和宇文泰這兩對冤家的餘生就是不斷的戰鬥,可就是各有勝負誰也沒能吞併誰,他們的仇只能留給兒子解決了。

    那麼擅權謀,狼行虎步的高歡。和多智略,步步機心的宇文泰。帶著各自的集團陣鬥來鬥去,結果為何實力雄厚的高歡,敗給了窮得叮噹響的宇文泰呢?

    一、兩個人的軍事目的不同

    對於高歡來說打仗就是為了消滅宇文泰,完成自己統一北方的大業。可是對宇文泰來說,國內矛盾太嚴重,內部調和不了的問題,只能透過一致對外的戰爭來達到團結的目的了。高歡仗著自己財大氣粗,輕敵結果被宇文泰在潼關和沙苑之戰裡狠狠的修理了一頓,把國富民強的東魏打成窮得叮噹響的西魏一樣。另外宇文泰懂得利用漢人的力量關隴集團開始形成,而高歡是極端的鮮卑主義者。

    二、軍事天賦高歡比不上宇文泰

    話說高歡手下名將不少,兒子也優秀可他卻犯了指揮不當的錯誤。還有就是高歡有些手下素質不行呀,邙山之戰中高歡狠狠的修理了宇文泰,結果不爭氣的手下彭樂追殺宇文泰的時候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心慈手軟放了宇文泰,這是要把老闆氣死啊,加上猛人高敖曹後面也戰死了這遊戲還能玩?反觀宇文泰草莽出身,和士兵講義氣又會提拔人升官發財誰不愛,打起仗來跟普通士兵衝鋒陷陣(可能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很快就有很多人投靠,並且忠心耿耿。高歡雖然繼承了六鎮起義的很多兵馬,不好好講義氣交兄弟(可能真管不住),卻玩人心玩陰謀把自己給玩完。

    三、對待老百姓宇文泰不錯高歡混賬

    作為能覆舟的老百姓,宇文泰可是小心翼翼的對待每次平叛後,他都會花時間好生安撫老百姓受傷的心靈。而高歡呢不聽有遠見手下的建議,縱容鮮卑將領為所欲為,他覺得打仗嘛奪老百姓點錢財有啥的。這就有差距了,要是我是老百姓我也想砍了高歡,我也歡迎宇文泰統治我。

    高歡的子孫不如宇文泰家教問題很重要

    高歡和宇文泰沒能吞併對方的事,終究要落到他們兒子孫子身上的。可是高歡老婆孩子一大堆,等他去世後就開始爭權奪利了,打著打著國家動盪百姓怨恨,上位的人又心狠手辣這樣的國家不亡才怪。而宇文泰家族就不一樣了,能文能武比高歡家的熊孩子靠譜多了,終究把一直以來的死對頭東魏給吞併了。

  • 2 # 談古論金

    嚴格來說,從相對宏觀的角度,或許談不上高歡打不過宇文泰,且讓我們先看雙方的幾次戰役:

    高歡和宇文泰之間有5次比較重要的戰役,除了543年的邙山之戰高歡大破宇文泰,536年的小關之戰、537年的沙苑之戰、538年的河橋之戰、546年的玉璧之戰,都是宇文泰方面佔了優勢,從這個角度,或許可以說高歡打不過宇文泰,特別是高歡因為玉璧之戰智力皆困,憂憤成疾而去世,甚至可以說是因為打不過宇文泰而喪命。

    然而,正如前述,從相對宏觀的角度,或許談不上高歡打不過宇文泰,這涉及幾方面的情況:

    第一、關東(潼關以東,即東魏或高歡集團的地盤)富庶強大,戰爭動員力和總體後勤保障能力遠遠高於貧瘠殘破的關西(潼關以西,即西魏或宇文泰集團的地盤),如果在相近的戰損比情況下,撇開具體戰役的勝負,雙方糾纏不休對宇文泰集團來說壓力遠遠超過高歡集團。

    第二、高歡在作戰中表現出來的輕敵一直為人詬病,但是換一個角度,這說明高歡集團組織程度相對較高,因而主帥的個人個性特徵影響較大,而宇文泰集團因為是一個相對鬆散的聯盟,一旦趙貴、於謹、獨孤信為代表的勢力各懷心思,很難實現大規模協同作戰需要的默契協調、進退一致。

    第三、具體戰役勝負之外,總體來說,宇文泰處於守勢或戰略防禦,高歡處於攻勢或戰略進攻,邙山之戰宇文泰相對採取主動就遭遇大敗,這說明高歡集團在戰略上還是處於優勢地位。

    事實上,如果沒有邙山之戰之後宇文泰痛定思痛,以『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為代表的一系列舉措加強關隴本位政策,培植關隴集團形成廣泛同盟的做法,西魏是沒法和東魏抗衡的,而如果沒有北齊包括政治上在內的各種失誤,後來的北周也無法戰勝北齊。

  • 3 # 滻灞書房

    高歡和宇文泰是北朝後期的兩大軍政集團的首領,二人的鬥爭直接導致了北魏王朝的分裂,產生東魏和西魏兩個相對立的政權。兩個亂世梟雄及其後繼者的鬥爭,導致長達三百餘年的南北朝局面最總結束,宇文泰的後繼者們開創了富強開放、風華婉轉的隋唐大盛世!

    而這一切要從北魏後期的改革說起:

    北魏結束了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北方終於迎來了安定。然而作為鮮卑族入主中原,如果繼續以鮮卑的統治方式來治理國家,勢必會走十六國的老路,國運必不得長久;要長久的統治,就必須進行漢化的改革,儘快以漢族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最終,北魏的馮太后和孝文帝相繼進行了徹底的漢化改革。然而,改革卻損害了鮮卑各部的既得利益,隨著漢化程序越來越深入,國家的民族矛盾轉化為階級矛盾,即守舊的草原鮮卑貴族和洛陽的新貴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

    孝文帝死後二十多年,北魏爆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起義,來自草原六鎮的起義軍席捲中原,北魏朝廷左支右絀,國力幾近崩潰。就在此時,世襲生活在秀容川的契胡族酋長爾朱榮看到了機會,他在六鎮起義的同時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在六鎮起義的衝擊下,六鎮的各級軍管紛紛投奔爾朱榮。這其中就有武川鎮軍官出身的宇文泰父子和懷朔鎮下層出身的高歡等。爾朱榮帶著自己的勁旅打平了各地的起義軍,最後直接控制了北魏朝廷,並將胡太后和小皇帝處死,並發動了震撼古今的“河陰之變”,將洛陽的朝廷官員和貴族們兩千餘人全部殺死!然後,爾朱榮另立了一個皇帝,自己回到晉陽,遙控朝政。

    爾朱榮志得意滿、飛揚跋扈,將皇帝越來越不放在眼裡,一次爾朱榮朝見皇帝,皇帝突然發難,在皇宮裡誅殺了爾朱榮。從此引發了天下大亂,爾朱部族以為爾朱榮報仇的名義,再一次殺向了洛陽。然而,沒有了作為主心骨的爾朱榮,爾朱帳下的各路梟雄們也紛紛自立。

    其中以高歡的出走的標誌性事件,高歡以河北起義軍為詞,請求帶兵去鎮守河北,然後自己發展勢力,也是爾朱家族自己作死,內鬥不休,最終高歡抓住機會,徹底消滅了爾朱家的勢力,並扶立了一個北魏皇帝,即是孝武帝元修。從此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北方的東部地區全部由高歡接管,高歡成了第二個爾朱榮,坐鎮晉陽,遙控朝廷。

    就在爾朱氏與高歡不可開交的同時,爾朱部派出去平定關隴地區的賀拔嶽勢力在關中自立,不久賀拔嶽戰死,宇文泰接管了賀拔嶽的一切權利,成為關隴地區的之際掌權人。

    高歡的跋扈,導致孝武帝越來越不滿,最後以洛陽朝廷的名義討伐高歡,高歡集團回兵南下、直撲洛陽,孝武帝不敵,西逃關中,關中的宇文泰也積極的接受朝廷西遷。高歡和宇文泰的兩大勢力本來已經相對立了,加上孝武帝的西遷,北方的政治勢力在此時紛紛選擇性站隊,高層的勢力大多追隨孝武帝倒向了宇文泰,出身下層的各級將領則倒向了高歡,然而亂世之中,大批的中下層人才彙集在高歡身邊,高歡的勢力遠遠超過宇文泰。

    宇文泰的不足是,兵力少、關隴地區民力薄,但是他佔據了關中地區,有了地理優勢;高歡無疑是最大的勝利者,他接管了北魏絕大部分的底盤和老百姓,但是同時也接收了幾乎全部的政治矛盾,內部派系和民族非常複雜,而且只有高歡能夠鎮得住各方勢力,因此,高歡向後代的權力交接非常麻煩。

    經過邙山一戰,高歡和宇文泰兩敗俱傷,但是高歡輸得起,而宇文泰輸不起啊。宇文泰幾乎輸光了所有的兵力。然而這也倒逼他進行改革,宇文泰起用蘇綽,主持改革。

    蘇綽以均田制為中心,先後進行了兵制、稅制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創立了府兵制、租庸調製。這些制度大大的釋放了民間的力量,而且促進了社會公平,許多制度措施為隋唐兩代所繼承。而高歡集團由於有軍事上的優勢,且內部矛盾重重,一直將北魏的社會矛盾繼續著,而沒有進行新的系統革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地宇文泰集團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後來消滅了高歡集團的北齊,並幾年之後,由出身關隴的楊堅取得皇權,再消滅江南的陳朝,中國迎來了第二次的大統一!

    這一切,就是從宇文泰主導的均田制、租庸調製和府兵制開始的,所以,宇文泰集團之所以能戰勝高歡集團,就是在於宇文泰能夠將改革進行到底,而高歡集團則開了歷史的倒車,將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滅亡。

    新興的事物,開始雖然很渺小,但是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必將蓬勃壯大!
  • 4 # 深度文史

    北魏在歷經六鎮起義後,中央的控制權逐漸被地方所替代,以致於出現分裂形成了東魏和西魏。東魏的掌權者是高歡,西魏的掌權者是宇文泰。這兩人都以要統一北方的口號,持續了多年的戰爭,分別於公元536年發動了潼關之戰,537年發動了沙苑之戰,538年發動了河橋之戰,543年發動了邙山之戰,最後於546年的玉璧之戰中高歡氣死而落下帷幕。

    很顯然,高歡一生都沒有打贏宇文泰,那麼高歡為什麼打不過宇文泰呢?我們來看具體的戰鬥結果。

    潼關之戰。高歡以勤王的名義領兵攻打宇文泰,兵至潼關。宇文泰以聲東擊西的計策襲擊並斬殺了高歡右翼大將竇泰,致使高歡退兵。此戰宇文泰勝出的原因有兩點:

    1.面對幾十萬大軍,宇文泰非常冷靜,並能清楚地看到高歡大軍的弱點。

    2.高歡讓驕將竇泰領兵就犯了兵家大忌,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高歡的統兵能力確實不咋地。

    沙苑之戰。高歡以給竇泰報仇的名義發動20萬大軍攻打宇文泰。宇文泰以誘敵深入之計設伏斬殺高歡8萬大軍,打得高歡望風而逃。此戰高歡大敗的原因也有兩點:

    1.高歡太驕傲,仗著自己的兵力是宇文泰的20倍,強勢冒進,從而進入了宇文泰一個又一個伏擊圈,創造了歷史上又一次以多敗少的傻瓜戰役。

    2.宇文泰著實膽子夠大,這麼點人都敢使用誘兵之計,而促使宇文泰敢如此幹完全是因為他看清了高歡的性格弱點,並且高歡還屬於那種吃了敗仗就會打退堂鼓的人,即便他還有12萬,他也不敢再打。

    河橋之戰。高歡由於兩次兵敗,致使國力大減,在這種局勢下宇文泰向高歡發動了反攻之戰。西魏以大將獨孤信領兵先後奪取了洛陽、蒲阪。這一戰高歡和宇文泰都沒有親自參與,東魏因前兩戰損兵折將,力量被大肆削弱,西魏宇文泰打的是一場必勝之戰。

    邙山之戰。高歡長子高澄色慾大發,侵襲大臣高仲密之妻,導致高仲密叛變獻東魏軍事重鎮虎牢關給宇文泰。宇文泰得虎牢關後,立即搶佔時機向東魏高歡發起了進攻,想打高歡一個措手不及。接下來的確殺了高歡一個措手不及,宇文泰興奮過頭,帶三千精兵猛追逃跑的高歡,但讓宇文泰沒想到的是高歡又帶了10萬大軍殺過來,剛剛已經血戰了一場的西魏軍面對東魏又一波10萬大軍,頓時傻了眼。宇文泰全軍覆沒,就剩他和幾個大將逃跑了。

    這一戰讓宇文泰大敗的原因是宇文泰低估了東魏的軍事實力,他沒有想到東魏發達的經濟可以在短短几年間就促使其國力增長如此之快。

    然而,高歡雖然勝利了,但卻暴露出了他的統治集團的大黑幕。

    1.長子高澄暴露出了他的家教,他的兒子們攪亂了他的統治權威,治家如此,何況治國呢?看似擰成的一股繩,實則已經分崩瓦解。他的管理能力不行。

    2.以竇泰為首,就暴露出了他對大將的一個把握度,他的軍事思想太過簡單,並且對將士過分放縱;從而導致後來有大將活捉了一次宇文泰,也在利益地驅使下把他放了。他的軍事能力先天不足。

    3.邙山一戰,宇文泰全軍覆沒,乘勝追擊必定可以拿下半個西魏,然而將士們不想追,他也就跟著放棄了。這嚴重地說明了高歡治軍並不是能手,擁有再多的兵也要註定了吃敗仗。

    玉璧之戰。這一戰是高歡發動的,我們已經看清了雙方的實力,宇文泰有勇有謀,高歡雖兵多將廣,實則一團泥。很顯然,玉璧之戰註定高歡要失敗。高歡率重兵攻打玉璧,仍是傷亡慘重,久攻不下,在這樣的局勢下,高歡一氣之下就病死了,也可以說是氣死的。

    以上就是高歡為什麼打不過宇文泰的種種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戀的人適合看什麼型別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