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鐵軍158

    諸葛亮哪裡在匡扶漢室?分明是在篡蜀!

    隆中對出餿主意,讓劉備分兵,致使關羽人死地失,進讒言害死劉封;

    夷陵之戰斷劉備糧草而坑劉備,自領益州牧已然篡國;

    借南方叛亂而攫取京畿軍團、政變奪李嚴兵權攫取漢中軍團、出祁山虢奪魏延漢中軍團;

    六出祁山實為必敗之旅,而窮兵黷武是為了為篡權制造藉口的遮羞布。

    出師表中敲打劉禪“近賢人,遠小人”的實質上就是安插親信軟禁劉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際上是專權而又誰都不信,而把自己累死在工作崗位,對己而言則不智,對國而言則不負責任。實際上,這與王莽如出一轍。

  • 2 # 夢想努力樂觀

    三國亂世各路諸侯都是野心勃勃,都想一統天下。 曹操已經是實際上的統治者地盤最大曹臣都已曹操的臉色辦事。

    諸葛亮我認為是忠義之人,一直想恢復漢室,主要是劉備自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自己說他才是正宗的漢室宗親,。其實這就是一種藉口一種說法。劉備死了諸葛亮還打著這個旗號是因為打仗必須有藉口,才能讓百姓跟著打仗。諸葛亮也是為了完成劉備遺願。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魏蜀吳三國的創業者和大臣都是“一丘之貉”,孫劉曹三人的最終目的都是建立自己的天下,沒有一個人真正為漢獻帝著想。很多人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誤認為劉備和諸葛亮是“匡扶漢室”的好人,實際上劉備和諸葛亮從來沒有真正做到過“匡扶漢室”,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匡扶漢室”只是他們謀求利益的口號罷了。

    仔細品讀三國的歷史就會發現,在魏蜀吳三國的領導者中,最對不起漢獻帝的就是劉備和諸葛亮。李傕和郭汜佔領京城之後,漢獻帝連飯都吃不上,只能依靠著大臣們挖野菜充飢。

    當時天下已經四分五裂,諸侯們的擁兵自重,沒有一個人在乎漢獻帝的死活,唯獨曹操派人迎接了漢獻帝,給了漢獻帝一口飯吃。劉備當時已經擁有數千兵馬,孔融被包圍的時候劉備可以去救援孔融,漢獻帝落難的時候,劉備卻沒有派兵去幫助漢獻帝。

    董承和漢獻帝密謀殺死曹操的時候,想要拉著劉備一起加入反曹聯盟,劉備擔任惹火燒身拒絕了董承的邀請。後來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才被迫加入了董承和漢獻帝的聯盟。從這件事也能夠看出,劉備不是真正想要“匡扶漢室”,所謂的“匡扶漢室”,只是劉備反對曹操的一句口號而已。

    從赤壁之戰開始,一直到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劉備和諸葛亮一直都是“反賊”。劉備割據一方不聽從朝廷命令,還自立為漢中王,這些舉動早已暴露出了劉備的野心。

    在漢獻帝退位之後,劉備還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當時蜀漢和曹魏很多官員都有書信來往,劉備肯定知道漢獻帝被曹丕封為山陽公的事實。然而劉備為了能夠做皇帝,放出訊息稱漢獻帝已經被殺,然後假惺惺的給活人發喪,最後成功的登上了帝位,這些明顯不是一個“匡扶漢室”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為了穩固蜀漢內部的平衡,繼續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北伐。諸葛亮北伐固然抑制了曹魏的發展,但是也造成曹魏和蜀漢邊境數十萬百姓遭殃。蜀漢後期的姜維為了保住兵權,學習諸葛亮進行北伐,最終導致了蜀漢“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的慘狀。

    在東漢王朝滅亡的大趨勢下,劉備、曹操、孫權都是亂世英雄,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劉備“匡扶漢室”,都只是宣傳的口號,沒有必要當真。從評價一個人的角度來說,劉備白手起家建立蜀漢,諸葛亮輔佐幼主忠心耿耿,兩個人都是當時的英雄。但是從東漢王朝的角度來說,曹操和孫權是漢賊,劉備和諸葛亮也都是漢賊。

  • 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曹丕在屬下臣子的簇擁下,於公元220年建立曹魏,徹底廢除漢獻帝。劉備於公元221年建立蜀漢。對於蜀漢和曹魏,都以自己為正統。其中,劉備建立蜀漢,目標就是匡扶漢室。而劉備之後的諸葛亮,也是以此作為畢生的夙願。

  • 5 # 魏濟文史小站

    魏濟文史站,縱談五千年!

    一、曹魏篡漢是否成立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當權,民不聊生。先後黃巾之亂,後有董卓擅權,於是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四分五裂,遍地狼煙。

    當時,幽州劉虞、公孫瓚,冀州韓馥、袁紹,幷州黑山賊張燕、白波帥樂才,河北黃巾於毒,南匈奴於扶羅,河內張揚,涼州韓遂、馬超,關中董卓,漢中張魯,益州劉焉,荊州劉表,交州士燮,南陽袁術等各佔地為王,漢朝實際上以名存實亡。

    魏武起於東郡太守,因剿黃巾有方,又恰逢天機,遂得以入主兗州。後西迎獻帝,遷都許昌,南平壽春袁術,東滅徐州呂布,降張繡,服關中,收拾舊山河,一統中原各地。後與袁紹爭雄於官渡,大敗袁紹,又敗袁譚、袁尚,平定河北;後又佔荊州,平韓、馬,下漢中,將秦嶺、漢水、淮河以北徹底統一。

    曹魏的天下,實則是曹操東討西征、南征北戰得來的,只不過借了個漢室的名義,即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在秦漢之際,項羽殺楚懷王自為西楚霸王;聯軍盟主封劉邦為漢王,但劉邦卻起兵背盟,定關中,東爭天下。

    項羽、劉邦之事,與曹操何異?但卻未聞項羽、劉邦篡逆之言。

    因此,曹魏篡漢之說並不可採,曹魏的天下,實則是曹操一生奮鬥的結果。

    二、東吳孫權憑實力稱帝

    吳郡孫堅,平黃巾,滅山賊,於漢室可謂有大功。後董卓作亂,長沙太守孫堅孤軍討賊,大敗董卓,於漢室可謂有大功,後卻不幸死於荊州劉表之手。可以說,孫堅於漢室有大功,但漢室於孫堅卻是不公。

    孫策在父堅死後,歸於袁術麾下,多有戰功,卻得不到封賞。遂謀自立,以數千兵馬,橫行江東,大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祖郎等勢力,雄霸一方。

    孫權繼兄孫策承襲江東,內平亂賊,外抗曹操,西取荊州,火燒劉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正如諸葛亮《隆中對》所言,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既大勢已定,孫權登基稱帝,自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之事。

    三、諸葛亮是否匡扶漢室

    劉備和諸葛亮走到一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劉備有雄心壯志,卻無賢才輔佐;諸葛亮有補天之能,卻找不到施展才能的舞臺。劉備和諸葛亮結合在一起,正所謂“天作之合,如魚得水”。

    在三國中,曹魏篡漢,孫權自立,唯劉備、諸葛亮選擇輔佐漢室,原因是什麼呢?

    事實上,劉備、諸葛亮並沒有輔佐漢室,他們雖頂著漢室的名頭,但和原來的漢室已完全不同。曹魏受獻帝禪讓後,劉備即於成都稱帝,實質上是另起爐灶,和之前的東漢已無關係。

    而且,諸葛亮也並非純然的忠臣。假如諸葛亮成功的北定中原,還漢室於舊都,難保諸葛亮不成為曹操、司馬懿第三。

    如諸葛亮在答李嚴書中寫到: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雖十命可受,何況九邪”!此話實屬大逆不道,非臣子本分。

    因此,劉備的蜀漢並非漢獻帝的東漢,諸葛亮也並非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

  • 6 # 歪史

    漢末軍閥林立,透過一些列混戰,最後建立了三個比較大的割據政權,其中曹操打下基礎的曹魏,脅迫漢獻帝禪讓,割據蜀中的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建漢室,佔據江東的孫權憑藉長江天險自成一家。

    相比漢末軍閥爾虞我詐,攻佔不停的漢末,這個暫時的平靜也算是一種進步。維持這種平衡的是三方勢均力敵的武力,以及圍繞在三方的文臣武將。一個國家的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有多少人才,這一些人才的能力才能決定這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

    曹魏的人才來源於原來一部分朝臣,一部分是曹操多年東征西討時候聚集 的。在曹丕篡位之前,他們理論上是漢臣,當然其中大部分或者說核心人物都是曹操的心腹,他們只忠於曹操。曹操也是威逼利誘,迫使一部分人跟從與他,譬如司馬懿。他們都為了維護漢朝、或者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維護曹魏。

    東吳的比較特別,在前期孫策時代討平了江東多地的漢室官員,但是後來接受了漢朝(曹操)的符印,名義上也是漢臣,但是這個只是名義上,他們只忠於孫吳,另外由於他們武力踏平江南,江南忠於漢室或者不滿孫吳的只能暫時符合孫吳,靜待時機,這其中主要是文臣,譬如華歆等,後面張昭等人在曹操南下時候一股腦的主張投降,這一些本地大家都在乎自己的眼前利益,但是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都依附在孫策、孫權的旗下以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蜀漢的人就比較尷尬,他們大部分是在劉備興復漢室的旗幟下聚集起來的。劉備更加拿漢室宗室的身份縱橫天下,如諸葛亮、張飛、關羽、等等都是在劉備興復漢室的號召之下出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劉備個人魅力之下聚集起來的如魏延、龐統、法正等人。雖然他們一直和曹操所在的漢室作對,但是依然不影響他們自認為漢室正統的理想,都緊密的團結在以皇叔劉備為中心團隊周圍。在佔領益州後,益州的本地豪族不得不依附劉備,以保證自己的實際利益不受損失。

    也就是這三家都除了自己班底之外,都有不得不依附的世家豪族。剔除依附者,相比起來孫吳的最為單一,他們的理想就是憑江據險,擁護孫權。蜀漢的最為純正,他們的理想就是等待時機興復漢室。曹魏最複雜,原有忠於漢室的,也有忠於曹魏的,主要的是你不知道忠於漢室的有多少。

    曹操死後,曹丕在王朗華歆的協助下脅迫漢獻帝禪位,從理論上,漢朝國祚給了曹魏,所以這一些不管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曹魏,都理所當然的成了魏臣。相當於一家公司的股權平穩的過戶給另一個公司,或者說相當於公司法人的改變,然後順待改了公司名稱。原來公司的員工自然而然稱為新公司的人。

    對於劉備來說,一輩子的口號就是興復漢室,但是曹丕篡位,不管咋樣,如果忠於漢室,他也應該成為魏臣,但是他認定曹丕是篡位,並且謀害了漢獻帝,於是在成都給還活著的漢獻帝發喪,然後即位重建漢室。這個也符合劉備部下的夙願,他們很多的理想就是興復漢室。原來劉備的班底一時間都成了開國元勳,加官進爵。

    東吳呢,就比較尬尷,在那個受命於天的年代,既沒有宗室身份,也沒有天命在身的情況下,貿然稱帝可以不是什麼好事,但是一直拖著也不行,比較一幫跟自己的人需要一個名分,於是孫權一直拖到229年才稱帝,這一年,三國第一個皇帝曹丕已經死了三年。

  • 7 # 呂大明

    個人認為,三國後期,各方稱帝,而諸葛亮依然偏執於匡扶漢室,是因為武侯的“忠”,是對先主劉備的忠,進而對漢室的忠。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有很高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有人會說亮是“愚忠”,你們錯了。亮,是在實現理想。

    居南陽,隆中對策何等意氣風發;赴柴桑,吳庭舌戰群儒力促孫劉聯合;主益州,成都鎮守保劉備足糧足兵......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如此骨感。老一代的文臣武將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就連玄德公也先走一步了,那一刻,誰能知曉亮心中的痛?

    這麼多年,一路披荊斬棘,經歷了多少波折?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那個男人都站在那裡,高呼“匡扶漢室”,而亮也把幫助他實現這個夢想作為己任。人,說沒就沒了,夢。還在那裡,追麼?

    白帝城中,病榻之上,老主公迴光返照,握著亮的手,一個字,一個字,輕輕的交代著後事。阿斗的明天,蜀漢的未來,在這一言一語中,輕輕的傳遞。聲音很輕,分量極重。隻言片語,完成了新老皇帝的交接

    逝者已去,獨餘生者,悲痛之極。先主您阿斗可以輔助,就輔助;如果沒有才幹,便自行取度。我能嗎?我能那麼做嗎?您對亮有知遇之恩,一路走來,您給予我足夠的信任,我回報您的就是篡位?後主雖非聰穎之姿,但畢竟是您的兒子,是漢之太子。亮,必定竭盡所能,幫助後主,像對待您一樣對待他。匡扶漢室的宏願,亮接著幫您實現。漢家的江山,亮幫後主扶著。這亂世,亮幫您平著。

    後主繼位,尊亮為亞父,拜武鄉侯,並領益州牧。光鮮的朝服,富貴的相府,見者眼紅。可誰人知曉亮的壓力啊?南中叛亂,亮都不敢馬上發兵征討,只能安撫,秋後算賬。亮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啊。

    然而天不從人願,縱然亮殫精竭慮,屢出奇謀,戰事仍是進展緩慢。

    終於,亮倒在了五丈原。

    可即使亮身死道消,也要利用自己的殘軀,儘可能的保全蜀漢的力量,姜維等尊照亮的遺命,秘不發喪,緩緩退軍,終是嚇退了司馬懿。

    亮這一生,先後追隨先主和後主,為官多年,不敢有一絲僭越,兩袖清風,至死沒有多餘的財產。亮的墓穴僅容下棺材就好,亮的穿著也只要平常的衣物就好,亮不需要任何陪葬物品。就讓亮孑然而來,坦然而去。

    終此一生,亮生的坦蕩,光明磊落。雖沒有最終完成“匡扶漢室”之宏願,但亮竭盡所能,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亮,無愧於“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穆里尼奧今夏會入主紐卡斯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