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凰龍泰
-
2 # 禪坐的太陽
嚴格地說,物質可以轉變成能量,這句話是有些問題的。現代科學的說法,物質就是能量。若說轉變,則就有了“轉變前”與“轉變後”。轉變前是物質,轉變後是能量——不是這樣子的。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本來就清晰地揭示了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物質和能量就是一個東西。只是視角不同,就會認為是兩個東西。比如,肉眼與X光,看同一個東西,視像就有差別,中間不存在“轉變”。
那麼,在能量的視野裡,物質的概念是不是要顛覆?
可以說,顛覆了一大半,物質的實有性,70%--80%可以說給顛覆掉了。
想起當初的一些笑話: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真理報,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後,以社論的名義,嚴厲地批評了這個學說,說這是唯心主義。我們國家,在六十年代,也組織成立了“批判相對論學習班”,說這是相對主義。後來結果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自然是被狠狠地打臉了。
也就是說,透過相對論,我們知道,物質等同於能量。而能量是虛無飄渺的。這樣子,物質的實在性,就被打消掉了70%--80%。
試問,若物有其質,其質為何?分子?NO!原子?NO!原子核?NO!質子中子電子?NO!NO!NO!當我們執著地認為物有其質時,試圖極力尋找時,發現根本找不到。
後來又有了量子力學。隨著量子力學科學的普及化,大家慢慢知道,物質粒子並沒有決定性,其種種現象取決於觀察者本身。也就是說,觀察物件與觀察者本身密不可分。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心物不二,心物一元。
後來又發現波粒二象性,說明了所謂物質粒子的不實在性。現在又搞出了超弦理論,暗物質理論,都說明了現在的物質理論,都有許多問題,所以不斷修改。
綜合考查起來,物質一詞,古來並無,你在辭源裡找,是找不到這一詞彙的。說明什麼?說明這是近現代的詞彙。這是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侵入,華人失去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盲目地崇洋媚外,以為物有其質,造出物質一詞。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論一物,只有“物”、“法”的詞彙。但物、法一詞是通用的,不僅能用於物質,也能用於心。
一定要仔細地找物質的古來對應詞彙的話,也可以在佛法中找到。物質就是色蘊。色蘊,又包括十一種色法,有“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等。色聲香味觸的色,就是眼睛所對的一切色塵。
話說回來,物質是能量。那麼,能量又是什麼?科學到此,就沒有辦法再進一步。現在的物理學,就是三桶水,只能從一桶水,倒向另一桶,互相解釋,比如,能量是焦耳,能量是動力,等等。變成了意識概念的遊戲了,純粹屬於戲論。科學家們搞不清能量的本質與來源。
佛法早就說明了物質的本質與來源。我們的物質身體是正報,物質器世間是依報,無論正報依報,都是果報。果報的另一名詞,又稱為業力。因為造作了如是業,必感得如是之果報。就像你的酒癮、煙癮、美食癮等等諸癮,剛開始時,只喝一口,只抽一口,次數多了,這個癮頭就形成了,嚴重的,醫學稱為器質性病變。業力的形成,於中呈現。非常微細難知。日積月累,就可以觀察得到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又以為物有其質呢?佛法裡說,這是執著。這是無始以來的執著,熏習所成。這些執著,隨時隨地都在我們的心中現起,根深蒂固,非常微細。大家可以看一個影片:一個美國的腦科學家jill taylor因為一次意外,導致左腦功能時起時伏,此時所擁有的生命體驗。這是2008年轟動全球的事件。左腦功能不起時,身心是無比的安詳,找不到身體的邊際所在。為什麼?因為身體只是心的名言功能的幻構。左腦管什麼?管名言。手續好後,Jill Taylor便擁有了一種能力,便是左腦功能的啟閉可以隨時切換。
一旦當我們能夠證得禪定,暫時讓這些執著不現起,那麼,我們就可以擁有一些世人視為超能力的現象。
回覆列表
宇宙萬物統一起源於正、負電子旋轉的假說
我推測宇宙間所有物質的複雜性、多樣性,都統一起源於正、負電子旋轉的產物(磁感線)的不斷疊加和連線。
一、正、負電子運動生磁是宇宙磁性的起源
磁場是電流、運動電荷、磁體或變化電場周圍空間存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正或負電子天生都具有自旋和電荷兩個重要特性。自旋磁矩是一個被現代物理實驗所證實存在的物理量。因此推測正、負電子運動(包括自旋)生磁是宇宙磁性的起源。由於我在《宇宙僅由四種最基本粒子構成的假說》中,假設宇宙萬物僅由膠子與正、負電子三種不可再分割的最基本粒子組成,正電子是一個有很大的中軸孔的球體狀粒子,負電子是一個滑溜溜的實體粒子,所以推測宇宙中沒有磁單極子存在。
二、磁感線是在電場中由膠子黏合形成的有型物質的假設
科學家認為磁感線是人為假設的在磁場中畫一些曲線。但本人推測磁感線迴路是真實存在的有形物質,它們是在電場中由膠子瞬時連線粘合生成的,是我們目前看不見的暗物質。
推測磁感線迴路的物理性質:它們極透明,透明到我們根本看不見它們。具有極高的強度、彈性和範性(塑性),它抵抗拉伸的內應力(即張力)不僅符合胡克定律,還與溫度的高低成正比關係;高熱時磁感線的彈性形變的範圍很大,且符合胡克定律;但被極度拉伸的磁感線冷卻後會呈現出範性形變(即永久變形)。具有耐極高或極低的溫度的特性,它熱脹冷縮,它具有高熱軟化像橡皮筋、冷卻硬化像鋼絲等特性,在特定條件下具有黏性。它們是宇宙萬物質量的起源,是承載所有能量的載體。
三、正、反物質統一起源於正或負電子自旋的假設
因為假設正、負電子的結構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它們運動所產生的磁感線迴路分佈是有區別的。
1、正電子旋轉產生物質的假設
假設一個正電子以自我為中心自旋產生電場,在電場的作用下,促使正電子四周的膠子連續性的瞬時連線形成了一條條、均從正電子的中軸孔穿過的、與條形磁鐵一樣分佈的磁感線運動迴路。所以正電子與它們的磁感線迴路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由於任意兩條同向磁感線之間相互排斥而不重合,因此這些磁感線形成一個南北極有凹渦且密度較高的呈成立體對稱分佈的、略為扁平的漩渦狀的絲線球體。根據角動量守恆提示,正電子自旋的力量拽著這個磁感線球一邊旋轉一邊移動,就像天文觀測到的星系的移動模式一樣。
因為溫度越高,粒子的運動速度越快。粒子物理的研究發現:粒子具有強產生、弱衰變的被稱為奇異性的特性。所以在極高溫的情況下,這些原本是互不相交的呈立體分佈的磁感線,在正電子飛速的旋轉下使靠近正電子一端的磁感線重疊了起來,便形成了如同編織而成的一張張的磁感線網。
由於當物體受外力作用發生變形時,彈性物質內部質點間的相對距離發生了改變,從而引起內力的改變,用來抵抗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物體形狀和尺寸的改變,併力圖使物體回覆到變形前的狀態和位置。由於內力的改變數是與外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於是內力便形成了與正電子自旋力相反的力,所以高溫中旋轉的正電子,在靠近正電子的磁感線迴路網處在力的源頭,因而被越拉越長,在被拉伸到彈性極限(弦狀)之後這個拉力才會往後傳,因而在外圍(遠端)的磁感線迴路受到的拉力有時間的差異,形成差動轉動,正是這差動轉動使遠端的尚未被拉動的磁感線迴路又作用於磁感線網。於是在內力與差動轉動的雙重的力的作用下,就能夠把靠近正電子一端的極其柔軟的磁感線迴路網被進一步的拉伸而達到了極致,形成了繃得緊緊的如弦一般的網,後面簡稱磁感線弦網。因為正電子的高速自轉,這張弦網把正電子自己捆綁(自縛)了起來。每轉一圈就會被捆綁上一層這樣的弦網,不斷的高速旋轉時,就會有層層疊疊的弦網把正電子自己緊緊的捆綁了起來。因為捆綁正電子的磁感線網弦是呈彎曲狀態的,於是便產生了彎曲的彈性變形。所以作用於中心位置的e+的彈性形變勢能形成的合外力是向心的力,並且同時形成中心收縮的態勢,具有了強力捆綁正電子的效果,這就是強相互作用力的物理模型。雖然中途會有磁感線網弦被拉伸到彈性極限而繃斷,但高溫中正電子的高速旋轉還會重新連續不斷的產生新的磁感線網弦,正電子自旋次數越多,捆綁的磁感線網弦的層數就越多,如此磁感線網弦不斷的疊加在正電子身上形成了一個極致密的、密度近似均勻的微球核。如此的,正電子在獲得磁感線網弦的同時攜帶了彈性形變勢能,由此我認為這些疊加的攜帶了彈性勢能的磁感線網弦就是物質。它們能夠統一愛恩斯坦的質能關係。這就是我建立的磁感線網弦彈力捆綁正或負電子形成物質的理論,後面簡稱彈力捆綁理論。當捆綁e+的磁感線網弦(物質)疊加達到105.65932MeV/c2的質量時便形成一個正μ子。達到139.5673Me的質量時便形成一個π+,如:π+ → e+ + νe(佔0.0123%),或如:π+ → μ+ + νμ(佔99.9877%)。當達到938Me的質量時便形成一個氫核。
在氫核的基礎上,可不斷疊加捆綁磁感線網弦(物質)生成7個氫的同位素:1H,1.007825;2H、2.014102;3H,3.016050;4H,4.02781;4.1H,4.1;5H,5.03531;6H,6.04494;7H,7.05275。.……如此類推。
2、彈力捆綁理論可以統一電與磁及強力與弱力
因為磁感線網弦是由電產生的,因此彈力捆綁理論可以統一電與磁。因為彈性形變的物體有著強烈的回覆到變形前的狀態和位置的彈性復原的能力,所以當溫度下降到正粒子的某個轉速時,它們會慢下來,然後向相反方向旋轉而恢復形變。因為粒子上的物質(即磁感線網弦)是一層一層的捆綁上去的,所以在彈性復原時所有的強力捆綁無法一下子全部釋放,只能從外到裡的一層一層的釋放,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形式的彈性復原的力稱為弱相互作用力,因為彈力捆綁與彈性復原是一對互為因果的力,所以彈力捆綁理論可以統一強力與弱力。
3、負電子運動生磁的物理模型假設
①直線電流周圍的磁感線分佈是一些以導線上各點為圓心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都在與導線垂直的平面內(符合右手螺旋法則)。而直線電流是負電荷(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產生的,由此負電子定向運動促使膠子形成的每一條磁感線總是環繞在負電子四周,在以負電子為中心的空間不斷作環形運動並形成環狀的閉合迴路,膠子的運動方向與右手螺旋法則剛好相反。磁感線迴路的運動軌跡形成的截面總是與負電子的運動軌跡相互垂直。
②、電子旋轉促使膠子產生的磁感線模型的假設 由於假設負電子是一個滑溜溜的具有南北磁極的沒有中軸孔的實體粒子。所以產生的磁感線迴路總是團團環繞圍著以負電子為圓心的同心圓的四周空間不斷作環形運動,所以其磁感線分佈是一個個圓環在團團圍繞著負電子(圓心)旋轉的圓球狀的絲線球。
4、電子高速旋轉產生負物質的假設
在最極高溫的環境下,以負電子為中心高速旋轉形成的一個圓形的中空的絲線球。由於假設負電子是滑溜溜的,其磁感線迴路分佈是不沾身的,因此只有當其形成的磁感線網弦的網眼比電子小時才能夠把電子捆綁住,當捆綁電子的磁感線網
弦(質量)達到105.65932Me的時便形成一個負μ子,如:μ-→e-+能量;達到139.5673Me形成π-,如:π-→μ-+能量;達到493.667Me形成k-,如: k-→μ-+能量等,其餘類推。
5、高溫環境量子糾纏與物質生成的關係的假設
在物質生成的高溫等離子體的環境中,倘若沒有外加的電磁場存在,電離出的自由電子與正離子形成多粒子體系,它們之間因近距離的高速運動而相互碰撞、反彈、逃逸、或是相互糾纏。常常上演弱肉強食的現象。如當正粒子(或原子核)、離子與正電子(或正粒子離子)相遇時,它們雖然是互相排斥的,由於正電子的磁感線迴路象一個旋轉球網;所以,它們雖然在庫倫斥力以外的很遠地方相遇時,也會因各自產生的磁感線迴路相互穿插而糾纏在一起。這時可能有多種結果:如一個粒子吸積另一個粒子的磁感線網弦(物質)形成更大的粒子。或一個粒子捕獲並彈力捆綁另一個(或多個)粒子形成一個更大的粒子。如發生α衰變(X(Z,A)→Y(Z-2,A-4)+α)的放射性原子核,推測是由一個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彈力包裹並捆綁一個氦核形成的;如發生β+衰變的原子核,推測是一個原子核彈力包裹並捆綁一個正電子形成的;正粒子與負粒子的糾纏時會生成中性的或更大的粒子如:n→p+e-,Λ°→p+π-, Κ°→π+ +π-。τ±→π± +π+ +π-,還有發生β-衰變的原子核,推測是一個原子核彈力包裹並捆綁一個電子形成的等。正、負電子碰撞產生中性的γ光子等其餘類推。
粒子們透過量子糾纏形成更大的粒子後,它們的帶電量是所有被捆綁的正、負電子的總和。
透過彈力捆綁理論分析,我們看到所有的粒子、原子核裡面就只有三種物質:正、負電子與磁感線網弦(由膠子組成),其餘的什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