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很傾城
-
2 # 歷史小昆蟲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三國最後一統於晉帝司馬炎,魏蜀吳三國國主都得到善終!一起來看!
一、蜀主劉禪
蜀漢由劉備建立,經歷二世,雖然在劉禪的手上覆滅,但劉禪也統治了40多年。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偷渡陰平,攻克綿竹,諸葛瞻父子戰死,劉禪聽從譙周建議率領文武百官投降,於是蜀漢滅亡。蜀漢滅亡後,劉禪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另外,劉禪還為後世的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那就是樂不思蜀!據說有一天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並演奏蜀中樂曲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低頭哭泣。劉禪卻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就是樂不思蜀的典故。公元271年,劉禪去世,晉朝諡劉禪為思公。劉禪活了63歲,善終。二、魏主曹奐
曹丕建立的曹魏延續的君主有好幾個但都短命。最後一個是曹奐,曹奐做了五年的傀儡後把帝位讓給了司馬炎。司馬炎對曹奐很好,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鑾駕,並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曹奐是待遇最好的古代君主。302年,曹奐去世,享年58歲。
三、吳主孫皓
公元280年,晉帝國的大將王濬,杜預率領二十萬大軍,消滅了吳大帝孫權建立的東吳帝國。末代皇帝孫皓從昔日的皇帝變成階下囚,東吳最後一任君主,孫皓堪稱暴君。即位初期政治還算清明,不久後便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無道。280年,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284年,在洛陽去世。魏蜀吳三國君主活的最短的就是孫皓。
-
3 # 香茗史館
作為東漢之後的又一個亂世,從諸侯混戰,到三國鼎立,最終天下歸晉再度一統,那麼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在國家滅亡之後又受到了怎樣的待遇呢?事實上,相對於後世的亡國之君來說,蜀國劉禪、魏國曹奐、吳國孫皓已經算是極為幸運了,他們全部得以善終。
蜀國劉禪:樂不思蜀蜀國實際上乃是魏國所滅,景耀六年(263年)夏,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人率兵大舉伐楚,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劉禪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極力主張投降。劉禪先後拒絕了北地王劉諶、 南中監軍霍弋的主戰請求,向鄧艾大軍投降。
劉禪投降之後,命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投降,姜維雖然最終投降,卻意圖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結果事情洩露,姜維和張翼等均被殺,蜀漢就此徹底滅亡。蜀國滅亡之後,劉禪被移居洛陽,封為安樂縣公。
關於劉禪遷居之後的生活,史料雖無詳細敘述,但從隻言片語來看,除了寄人籬下和行動受限之外,生活應該還算不錯。司馬昭曾經問他“頗思蜀否?”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這便是“樂不思蜀”的典故了。劉禪如此說,或許只是為了保住性命,但同樣不難看出,劉禪的基本生活至少是有保障的。
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終年六十四歲,這個年紀在古代也算是高壽了。
魏國曹奐:待遇最好的亡國之君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殺,司馬昭與大臣改立曹璜(後改名曹奐)為帝。然而,曹奐雖然是皇帝,但朝政和軍隊卻均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曹奐只是個傀儡罷了。
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初九,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相國之位。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魏建晉,史稱晉武帝,魏國就此滅亡。兩天之後,曹奐被遷居到金墉城。十一月十七日,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立於鄴城,同時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的權力,而且上書可以不稱臣,受詔可以不拜。
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朝廷追諡其為元皇帝。其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更為諷刺的是,由曹奐開始的這個陳留封國,竟然一直傳承到了南朝齊時期,傳承長達214年,比晉朝還要傳承的久。
吳國孫皓:遷居洛陽吳國是三國之中最後一個被滅的,天紀三年(279年)十一月,晉武帝司馬炎命令鎮軍將軍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平南將軍胡奮、鎮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濬、巴東監軍唐彬等兵分六路大舉伐吳。
此時的東吳根本無法抵禦晉朝大軍的進攻,天紀四年三月壬寅日(280年5月1日),孫皓按照胡衝的建議,孫皓最終決定投降,東吳就此滅亡。孫皓投降之後,與家人一起被送到晉都洛陽,司馬炎將其封為歸命侯,就此居於洛陽。
孫皓在洛陽的日子與劉禪差不多,行動或許受限,但生活仍有保障。四年之後,即太康五年(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二歲。
-
4 # 一貳一橙
三國時期,畢竟還算是比較遵守規矩的時代,加上項羽殺秦子嬰,王莽殺孺子嬰後,他們所建立的政權都不長久:西楚四年、新朝十五年,而且項羽被逼得垓下自盡,王莽被分屍,舌頭都被吃了。
更慘的是,這兩個人所建立的政權至今都被史學界邊緣化,一直都不被承認。有了這兩個人的前車之鑑,在南朝宋劉裕之前,對於亡國之君這一塊還算是比較優待的。
魏蜀吳三位末帝的結局第一位劉禪,因為他的國家在公元263年最早滅亡,蜀漢亡國,經歷了鍾會之亂後,司馬昭實行“蜀人治蜀”的方針。劉禪全家、蜀漢荊州派系和東州派系被全部遷移到了洛陽居住。
“封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僕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而劉禪本人在公元271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晉泰始七年薨,追諡思公,子劉恂承襲爵位”。雖然是亡國之君,但考慮到蜀地不安穩和江東還未歸降等原因,劉禪雖然只能在洛陽居住,但所用物資一律提供,加上他子孫和蜀漢原大臣被封官拜侯者多達五十餘人。所以劉禪的生活也不會太難過,至少衣食無憂,樂樂呵呵地在洛陽渡過了九年的“安樂公”時光。第二是曹奐,公元265年禪讓於司馬炎。
“封魏帝為陳留王,邑萬戶,居於鄴宮,優崇之禮,皆仿魏初故事” 。公元302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在鄴城渡過了三十八年的時光。
“是歲,陳留王薨,諡曰魏元皇帝。”雖說封曹奐為陳留王,卻把他安排在鄴城居住(陳留在兗州,鄴城在冀州,相隔數百里),這是一種變相的監視,不過曹奐也度過了三十七年,可見至少曹奐對自己的廢帝生活是比較滿意的。而且由於保護措施做得好,陳留國一直儲存到了南朝才滅亡。 第三位是孫皓,公元280年東吳滅亡,孫皓出城投降,全家遷居洛陽。
“皓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於京邑。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公元284年死於洛陽,享年四十二歲。
“五年,皓死於洛陽。”從司馬炎的詔書可知,孫皓是因為勢窮而降,被封歸命侯的,赦免詔書中處處都透露著司馬炎對孫皓的不屑和侮辱,自然待遇也就完全比不上前兩位了。而且司馬炎雖然也會提供一所宅子給孫皓家人居住,但這所宅子是國家的,不是孫皓的,這就相當於囚禁(參考一下當年司馬懿對曹爽的囚禁:四處架起高臺,曹爽家人連上個廁所都被司馬懿掌握得一清二楚)。
所以孫皓在洛陽的日子難過呀!要不也不至於搬家後四年就去世了。孫皓死後,無諡號、無追封,只是記載說葬在了河南某處,可見司馬炎確實沒好好對待孫皓。不過此時的司馬炎正沉浸在他一統天下,整頓國事的當口,孫皓的後事也不太值得去操心了。
皓以四年十二月死,時年四十二,葬河南縣界。所以魏蜀吳三位末帝的待遇是:曹奐>劉禪>孫皓。曹奐有封國,有封地,在鄴城和陳留郡中,他依舊是天子;而劉禪雖然只限於洛陽活動,但至少也有一萬戶的食邑;孫皓就慘了,物資是有限量地領取不說,子孫所得到的待遇也少得可憐,更丟人的是:連封號都是那麼地低人一等——歸命侯。
-
5 # 愛汕美食
司馬懿掌握曹魏大權後,開始篡位,還將魏蜀吳三國滅國,後一統三國。
這第一個滅國的就是蜀漢蜀漢君王劉禪投降後,蜀漢滅亡。隨後劉禪被移居魏國都城洛陽,被魏帝封為安樂公,建立了安樂公國,食邑萬戶。 他在這裡安度餘生,死後諡號思公。
第二個滅國的是魏國魏國有五代皇帝,慢慢的被司馬懿掌握大權後,末代皇帝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則是司馬懿的傀儡。
後魏帝曹奐便禪位於晉王司馬炎,司馬炎就封曹奐為陳留王,建立了陳留王國,邑萬戶,定都於鄴城。曹奐被允許繼續使用天子儀仗,奉魏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下拜的待遇。此後,一共歷經九代陳留王,朝代橫跨晉、劉宋、南齊,陳留王國才被廢除。
最後一個滅國的就是東吳孫吳是三國當中歷時最久的國家,經歷了四代帝王,共52年。早期孫權是曹的部下,後來東吳才遷都建業的,所以他的跟劉禪和曹奐相比,稱帝不夠名正言順。
吳國的君王孫皓就也就沒有被封國,僅封為歸命侯。且劉禪和曹奐仁慈。孫皓繼位時,在位初期雖實施過明政,但不久即沉迷酒色,專於挫傷,變得昏庸兇暴。使得還沒投降的人能夠安心歸附。
而孫皓是晉朝的最後一個敵人,所以在他投降後,司馬炎沒有必要給他同等的待遇。
受封歸命侯,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
孫皓洛陽去世。他的諸位兒子也並沒有繼承歸命侯的爵位,僅被封為郎中。
-
6 # 曹老師xixi
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末代君王,是歷史中少有的沒有被清算的前朝君王。
曹魏 曹奐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曹魏正式滅亡,曹魏皇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由於曹魏並非昏君亡國,因此在曹奐千萬封地的途中仍有舊臣前來送別,比如太傅司馬孚,曹奐退位後,依然可以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可不拜,加上司馬炎是個心寬的皇帝,曹奐在封地當中,比之前坐傀儡要自由很多,並且曹氏的這個陳留王國,有點類似國中國,一直延續到了東晉都滅亡了,這個曹氏陳留王國還有,一直到了南齊曹粲時期,陳留王國才被撤銷,可以講曹奐是中國古代歷代亡國之君中待遇最好的一個。
蜀漢 劉禪
公元263年,鄧艾從川,蜀漢投降,劉禪被帶往洛陽,由於其愚鈍,被司馬昭認為愚蠢可愛,無威脅,被封為安樂公,隨後劉禪就一直在洛陽安度了十餘年的晚年生活,生命安全沒有危險,榮華富貴也有保障,由於在洛陽沒有子嗣,因此隨著劉禪的去世,安樂公也成為其特有的封號。
東吳 孫皓
公園280年,司馬炎伐吳,孫皓投降,被帶往洛陽,被封為歸命侯,由於其性格殘暴,加上其子孫在吳地多次反晉,令晉朝君臣感到惶怖,因此相對曹奐在封地的自由,劉禪在洛陽的富貴,孫皓在洛陽過的並不自在,並且待遇一般,僅過四年,時年四十二歲,在洛陽病逝。
可以看出三位君主的爵位依此是“王”“公”“侯”,就可看出晉朝對待三位前朝皇帝的區別,曹奐在位期間也許長期在司馬氏的控制,司馬氏對於曹奐的性格應該是瞭如指掌,加上可能也帶有一些“感恩”禪讓的色彩,對曹奐是特殊對待,封王賜地。而劉禪就是“樂不思蜀”的憨傻,又沒有什麼抵抗,被封為公爵,安度晚年。而孫浩不僅不傻,並且還殘暴,又牴觸,所以待遇最差,僅是一個侯,在西晉那個時候侯爵一抓一大把,所以對於孫浩基本上也就是給一口飯吃,保其性命無憂,但現實中可能確實存在迫害行為(個人推測),所以不久就去世了。
-
7 # 鍾馗打鬼
劉禪的投降物件是魏國,當年曹丕篡漢,他給漢獻帝的待遇是“公”。按照慣例,所以劉禪歸順後,也是“公”。
先看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脅迫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
篡漢之後,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享有食邑一萬戶。雖然只是公爵,但獻帝的地位排在諸侯王之上(如曹植、曹彰),可以有奏事不稱臣,受詔不跪拜的待遇。這些待遇都是曹魏宗親不享有的。
並且,漢獻帝在封地內,可以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獻帝的宗廟、祖、臘皆如漢制,不必改為魏制。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漢獻帝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給予其極高的待遇。
實事求是的說,曹丕對漢獻帝可以了。雖然他篡了漢,但魏國的江山本來就是曹操自己打下來的,也沒沾獻帝多少光。獻帝在沒有被曹操奉迎之前,形同破落戶,連吃喝都沒著落。他下半生的吃喝拉撒完全就是靠曹家人供養的。
再看後主劉禪。景元五年(264年,蜀漢亡於263年)三月,司馬昭以魏帝曹奐的名義冊封劉禪為安樂縣公,享有食邑一萬戶,賜絹一萬匹,奴婢百餘人。
並且,劉禪的子孫,蜀漢的皇室成員也都有封賞,僅封侯者就有五十餘人。
從司馬昭對劉禪的封賞來看,他在物資方面的待遇與漢獻帝差不多。比如獻帝是公,劉禪也是公;比如獻帝享有食邑一萬戶,劉禪也是一萬戶。(東漢諸侯王在曹魏時期也是侯爵,跟蜀漢宗室投降後的待遇一樣)
但是,劉禪在地位和禮制方面不如獻帝。比如漢獻帝享有奏事不稱臣,受詔不跪拜的特殊待遇,劉禪則沒有。劉禪奏事要稱臣,受詔時要跪拜接旨。還比如漢獻帝在封地內享有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的特權,這一點劉禪也沒有。
也就是說,漢獻帝的公爵很特殊,劉禪的公爵很一般。
那麼,劉禪為什麼投降後是公爵呢?我個人覺得,原因應該就是司馬昭按照曹丕當年對漢獻帝的待遇,也照貓畫虎,給了後主劉禪一樣的物資待遇。
只不過,由於魏國繼承了漢室的正統,必須要尊漢,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所以漢獻帝享有很多特權;而劉禪只是割據小國,並不享有正統地位,所以劉禪的公爵只是普通公爵,只能享受普通的亡國之君待遇。
另外,劉禪投降時,蜀漢的南中都督霍弋還沒有投降,東吳也還在對抗。司馬昭優待劉禪可以一舉雙鵰,既能招降霍弋,也能拿劉禪給東吳做榜樣。
接著看魏帝曹奐。鹹熙二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封曹奐為陳留王,享受食邑一萬戶,給予他上書不稱臣,受詔不跪拜,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帝王專用的五色車架),在封地內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魏制,可以不用晉制的待遇。
從司馬炎給曹奐的待遇就可以看出,其實曹奐的待遇和漢獻帝是一樣的。他們都享有上書不稱臣,受詔不跪拜,在封地內使用天子旌旗的特殊待遇。
這說明,魏國因為繼承了漢室的正統,所以它要尊漢,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所以漢獻帝享有很多特權;晉朝因為繼承了魏的正統,所以它也要尊魏,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所以曹奐也享有很多特權。
從這個角度來說,跟曹奐做對比的物件是漢獻帝,而不是劉禪。
那麼,曹奐為什麼是王呢?比漢獻帝還要高一級呢?我覺得這有可能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
首先,曹魏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曹氏並不虧欠漢獻帝;而晉朝江山是篡來的,司馬氏幾代人都是曹魏臣子,現在篡奪了人家的江山,總要給予相當大的待遇才能安撫和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其次,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這是魏國處置亡國之君的封爵標準。劉禪被封公時,也是按魏國的標準封的公爵。現如今曹奐退位了,天下已經是晉朝了,曹奐如果再封一個公爵,不能顯示晉朝的新朝新氣象,給人一種晉朝模仿魏朝的感覺。
並且,如果司馬炎封曹奐王,也能說明他比曹丕更加的大度。
最後是吳末主孫皓。公元280年,孫皓到洛陽投降時,司馬炎賜孫皓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
注意了,這只是給孫皓的,東吳的其它宗室沒有封爵,只能被封為中郎和郎中之類的閒散官位。
從司馬炎給孫皓的待遇來看,他壓根不承認孫皓是亡國之君,晉朝也壓根不承認東吳宗室成員的皇族地位。孫皓投降,等同於魏蜀宗室成員的地位,東吳宗室形同官吏。孫皓別說跟曹奐比了,就算是跟劉禪比起來也差的很遠。
那麼,晉朝為什麼這麼“薄待”孫皓呢?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兩方面因素導致的。
首先,孫皓投降時,海內皆降,東吳也完全投降了。司馬炎沒有需要拉攏的人,也沒有拿孫皓做表率的必要。孫皓沒有一點利用價值,身價自然就不高。
其次,晉朝一直不承認東吳的地位。蜀漢在晉朝眼裡,屬於“偽政權”,因為真正的大漢已經禪位了。但偽政權也是一個政權;而東吳在晉朝眼裡,屬於魏國的叛逆,本來只是魏國的藩國,但卻僭越稱帝,魏國根本不承認吳國是個政權,連“偽政權”都算不上。晉朝繼承了魏的正統,自然也不承認孫皓的皇帝之位,只承認他是地方諸侯。
所以孫皓投降時,他是按照諸侯的待遇,降封為侯。司馬炎沒給他任何特權,就給了一點點微薄土地,一點點穀物錢糧,相當於是一次性打包,就把他給打發了。
另外,孫皓本身也是個爛人,臭名遠揚。晉朝沒有透過任何拉攏他,借他的名聲安撫東吳故地老百姓的必要。
回覆列表
“三國歸晉”這裡的三國指的是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晉指的是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
魏國魏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曹奐,公元260年——265年在位,是武帝的孫子。公元260年5月司馬昭殺掉了曹髦,同年立曹奐為皇帝。曹奐在位期間毫無作為,一切都聽命於司馬家,沒有實權。公元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廢除了曹奐,自立為帝。曹奐被封為陳留王,被迫遷往金墉城,魏國滅亡。後面司馬炎又讓他遷往鄴城,公元302年,曹奐病死於鄴城。
蜀漢蜀漢最後一位皇帝是劉禪,劉備的兒子,於公元223年,登基稱帝在位四十二年,公元263年,曹魏將領鄧艾攻入蜀中,劉備後來開城投降曹魏軍隊,蜀漢滅亡。劉禪和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被封為安樂公,後來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出自他。
吳國也稱孫吳,吳國的最後一位皇帝是孫皓。公元279年,晉軍揮師南下,在晉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吳國軍隊很快投降。孫皓成為了俘虜,被晉武帝司馬炎封為了歸名侯,在洛陽居住。公元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享年四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