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翊翊浩浩尉尉
-
2 # L松九九
周處是晉代人,他的祖父周賓,是宜興周氏第一代始祖,在吳國當過官,官至光祿大夫。周處他爹周魴年少時好學,足智多謀,被推舉為孝康,還當過錢塘侯相,因平定叛寇有功,晉升為丹陽西部屬國都尉。周處年輕時候,不求上進,性情蠻橫,鬥毆鬧事,陽羨百姓把他同南山猛虎、荊溪惡蛟並稱為三害。不過周處他後來的發展卻完全超乎人的想象。
作為“三害”之首的周處有一天,他射死了猛虎,又與惡蛟搏鬥三日三夜,人們以為他死了,興高采烈慶賀起來。這時,周處居然斬蛟回來了,看到鄉親們慶賀的不是因為他射了虎,斬了蛟,而是以為他死了,這才驟然醒悟鄉親們是多麼憎恨自己啊!他便從此決心改過自新。周處後任吳國東觀左丞。
晉平定吳國後,周處來到建業任太守,他平定了戎狄的反叛,羌人也都歸附了他,雍州一帶民眾稱頌其政績卓著,讚美其德政,聲名播揚。接著周處轉為廣漢太守,發現有的在押犯三十年都沒有得到宣判,就直接把這些人放了。周處做官“辭大不辭小”,又先後被任為楚內史和散騎常侍,於是到了楚國,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好事。他擔任御史中丞時,剛正不阿,凡有彈劾的案例他都秉公執法,因此受到貴戚權臣排擠。
晉惠帝元康六年八月,齊萬年反叛,“朝臣惡其強直,皆日:“周處是名將之後,派他平叛最合適”故意慫恿朝廷派周處西征。晉元康六年,朝廷推賢,授周處建威將軍,跟著司馬肜帶領五千兵去討伐齊萬年。周處知道司馬肜定會報復陷害自己,但認為臣子應“忠概盡節,不顧身命”。當時氏人齊萬年有七萬之眾,屯於愛山,司馬肜命他帶領一千人馬猛攻齊萬年,周處含淚說:“我是臣子,定當不負使命!”後來,《晉書·周處傳》終因兵寡敵眾,很快陷人重國之中,激戰終日,他與五千將土戰死疆場,時為元康七年元月五日。
周處不僅是孫吳西晉時期的著名大將,而且自青年時期”勵志而吟詩書”,也成為一個有學問的文人。他還寫了《吳書》和《風土記》。正因其有如此功業和著述所以受到世人的讚賞,甚至被人稱為是“良史之才”。周處的著作今均散失,只有他所撰寫《風土記》一書,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專門介紹地方氣候節令、風土習俗的著作。他的《風土記》記述的地城範圍,從今存的有限文字來看,大體可以說是以西晉揚州為主體的“吳越風土”的全面呈現,全書史料豐富,得到後人一致讚譽。
-
3 # 淘天下3
東晉周處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大致是周處家鄉有三害,一是老虎,二是鱷魚,三是周處他自己。周處從小缺乏教育,喜歡舞刀弄槍惹是生非,因此和兇惡的動物一起,並稱三害。當週處知道自己的形象與禍害鄉民的野獸並列時,自尊心大受打擊,決定改邪歸正。首先周處輕而易舉的解決掉了猛虎,再與鱷魚纏鬥了幾天幾夜才把鱷魚殺死。當他回來後發現大家以為他與鱷魚同歸於盡大搞慶祝時才大徹大悟,從此改邪歸正,發奮讀書,最終當上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人生價值。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放在當下也不過時,尤其適合當下的年輕人。不管自己是怎樣的人,只要肯改肯奮進,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
-
4 # 眾福酒老大
東晉時,周處的父親為東吳鄱陽太守,周處很小的時侯,他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很溺愛他,啥事由著他的性子來。周處同一班小子偷雞摸狗,下田打獵,禍害父老鄉親,鄉鄰們都恨透了他,把他同南山的猛虎,水中的蛟龍並稱為三害。有一天,周處同鄉親們在一起,見眾人悶悶不樂,便問他們為什麼不高興?眾人回答說,因為南山的猛虎經常下山禍害牲畜,水中的蛟龍經常禍害游泳的人們。人們對這二個妖畜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所以高興不起來。周處聽後,自告奮勇要為鄉親們除此二害。周處在南山上打死了猛虎,又下水去消滅蛟龍。蛟龍十分利害,周處同蛟龍在水中搏鬥了三天三夜,未曾上岸。鄉親們以為周處同蛟龍一起死在了水中,三害併除,大擺宴席慶賀。周處上岸之後,聞聽鄉親們把他列為三害之一,非常慚愧,從此洗心改面,從新做人。後來,周處參與了抵抗羌人的戰爭,並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死後被追封為平西將軍,孝侯。
-
5 # 10086江耳
周處在之前本身是一個惹人厭的人,可以說除三害外的第四害,而他除三害後,鄉親四處相告,拍手慶賀。看到這種情況,使得他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了什麼程度。從此他痛下決心悔改。
之後周處就去找當時的著名學者陸機、陸雲兄弟,把鄉里人恨自己的情況完全告訴了他們,並說"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錯誤,可年紀大了,恐怕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吧"。陸雲回答說:古人看重"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的道理",何況你年紀尚輕,前途還很遠大,又何必憂慮美好的名聲不能顯揚呢?從此以後,周處就立志改過,努力求學,最終成為晉朝一代名臣。
由於他為人正直剛烈,受到朝堂的一些大臣忌恨,在他的作戰時,殺敵上萬人,最後是弓斷矢盡,但朝中卻始終援兵不至。導致最後浴血戰死疆場。而那些朝廷小人卻讚揚他"吳之名將,忠烈果毅"的美譽。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諡號孝。不得不說是一個十分的諷刺。這也使我們對義無反顧慷慨赴難的忠臣周處只有扼腕慨嘆。
-
6 # 文史劉磚家
周處的人生是一個勵志故事。
一、周處除三害
周處,生活在東晉時代,東吳吳郡人,大概在今天江蘇宜興一帶。說起來也是一個官二代,典型的紈絝子弟,父親是太守,高階幹部。跟今天的一部分官二代有一樣的特點,放縱自己,不顧後果,比較自我,為禍鄉里。當地老百姓把他和義興河中的蛟龍、山上的白虎三者並稱為當地三大禍害。而周處則是三害中的首害,可見老百姓對他已經痛恨到了極致。為了剷除三害,於是人們設計讓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想他們三害相殺,只留其一。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周處的本事太大了,他先是上山殺死了老虎,緊接著又下河去斬殺蛟龍。周處與蛟龍在水裡大戰三天三夜也沒有結果,人們都以為周處死了,這正是他們期望的。於是人們爭相慶賀。就在眾人為周處的死慶賀時,他卻奇蹟般地從水裡出來了。看到這一番景象,周處開始沉思,終於明白了自己原來也是一害,這才有了改過自新的想法。這就是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二、看清事實,決心悔改
為了改過自新,他到吳郡找陸機、陸雲兩位高人。
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找到高人後,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說明,並說:“我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可是那麼多的時光都被我浪費了,現在改正怕最終沒有什麼成就。”陸雲勸說:“古人看重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聖賢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恍然大悟,決心改過自新。
三、改過自新,官居高位
成功沒有早晚。決心改變自己的周處一改往日的毛病,磨礪意志,發奮好學,鍛鍊品質,剋制性情。一年後,州府官員發現了他的才能,都爭著要他做官,後來在吳國出仕任東觀左丞。在這之後他做過興平太守、廣漢太守、御史中丞。因為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所以遭人嫉妒,被奸臣暗算,最終戰死沙場。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賜他百萬錢,安葬之地一頃,又賜給他王家的近田五頃。
所以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能棄暗投明,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最終成功入仕,加官進爵,官居高位,留下一段美談,傳至今日。
-
7 # 愛就碼碼字
周處,自浪子回頭,改邪歸正之後,透過勤奮學習,然後學而優則仕。周處為官清廉且剛正不阿,當太守時,造福了一方百姓。後來,周處當了將軍,在討伐氐羌的戰爭中,任建威將軍,不幸戰死沙場,被追封為平西將軍。
周處還有三個兒子,雖然其中一個兒子早逝,但他的兒子周玘,也當過建威將軍,曾“三定江南”。
他的另一個兒子周札雖然名聲不好,因為貪財,士兵們與他離心離德,導致兵敗而亡。但是,他也曾參加過“三定江南”的戰事,在戰場上也曾屢建奇功。
所以,總體來講,周處的結局是不錯的。
第一,周處本是浪子,但是浪子回頭金不壞。周處殺猛虎,滅蛟龍後。得知自己就是“三害”之一,而且位居首位。所以,痛下決心,改邪歸正,苦讀詩書,立志做一個對百姓有用的人。當了官以後,心中始終裝著百姓,辦了很多實事。
比如,任新平太守時,和戎狄講和,讓羌人歸附。
再比如,他升任楚國內史,還沒去上任,就又升為散騎常侍(皇帝的隨同顧問)。但是,他沒有急著跑在中央去當官,還和人講:“古人辭大官不辭小職”。所以,他就先到楚國去,整治了當地的民風民俗,才去中央朝廷上任。
第二,周處作為讀書人,他著書立說,他的故事也名垂千古。周處記錄過吳國的歷史,還還了兩部著作:《默語》和《風土記》,尤其是《風土記》,給後人對“端午、七夕、重陽”等習俗的來源考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依據。
周處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這一輩子,只要你學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他就是“浪子回頭金不壞”的典型例子。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對周處的事蹟做了高度評價。
比如,蘇軾曾評價他:“歷觀自古奇偉之士,如周處、戴淵之流,皆出於群盜,改惡修善,不害為賢。”
我們應該學習周處,知錯能改,改後能堅持積極向善的精神。堅持行善,終歸會得善報。周處雖然戰死沙場,但是他的名節卻流芳萬世。
-
8 # 翊翊浩浩尉尉
“浪子回頭金不換,俠膽忠義真英雄”,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其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諮議參軍,後轉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侯。
周處父親死亡,母親過於溺愛他,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里。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任性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另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侵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斬殺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裡遠,周處同蛟龍一起沉浮。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互相慶祝。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互相慶賀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人們認為是禍害,因此,有了些許悔改的心意。
周處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恐怕已經來不及了,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認為早上聽了聖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美名不能傳揚呢?”周處於是改過自新,努力學習。
學成後的周處開始為官。司馬氏統一的三國,周處進入洛陽的上流社會。為官初期,尤其是在基層,周處的仗義和耿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和叛亂的戎狄推心置腹地談判,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不用打仗就歸附了朝廷;他在廣漢當太守,對有些甚至三十年未判決的案件秉公執法,堅持原則,又讓百姓看到了青天;他到經歷喪亂的楚地為官,辦事仍然是一個“義”字當先,贏得了遠近百姓的稱讚。
周處因為功勞卓著,被調到了京城任職。因為他的仗義耿直,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專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就在這個重要的崗位上,周處堅持正義,有錯必糾,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是他的辦事原則。
當時,朝中的權貴梁王司馬肜卻處處瞧著周處礙眼,這一年,朝廷派兵鎮壓氐人齊萬年叛亂。梁王自請任大將軍,並堅決要周處隨自己一同出征。
這是個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局——周處危險了,他被司馬肜帶到了懸崖的邊緣。在出徵之前,曾有人向周處建議:這明顯是個圈套,你可以用母親年老為名拒絕。可耿直的周處認為,大丈夫哪能因私廢公,因小失大。
梁王司馬肜可不是大丈夫,面對七萬多的賊兵,他卻故意只給周處五千人,並命令他們餓著肚子進攻,更惡毒的是,梁王隨後斷絕了周處軍隊的任何後援。
大戰前,周處壓抑住悲憤萬分的心情,寫了一首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這首詩成了絕命詩,這場仗打的很慘烈,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周處的白袍都已經被鮮血浸染,將士們的刀劍都已經砍崩,可依然不見司馬彤的援兵。而周處最終戰死疆場,沒有辜負當初的誓言,那五千子弟兵也是力戰到最後一刻,全部陣亡,沒有一個投降的,他們斬殺了上萬敵軍!
周處死後,西晉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賜他百萬錢和宅第,另賜了他母親的贍養費。司馬睿建立東晉後,加封他諡號為“孝”。然而,陷害周處的罪魁禍首司馬彤卻因為宗室的身份,而未受到一點處罰。
-
9 # L松九九
周處是晉代人,他的祖父周賓,是宜興周氏第一代始祖,在吳國當過官,官至光祿大夫。周處他爹周魴年少時好學,足智多謀,被推舉為孝康,還當過錢塘侯相,因平定叛寇有功,晉升為丹陽西部屬國都尉。周處年輕時候,不求上進,性情蠻橫,鬥毆鬧事,陽羨百姓把他同南山猛虎、荊溪惡蛟並稱為三害。不過周處他後來的發展卻完全超乎人的想象。
作為“三害”之首的周處有一天,他射死了猛虎,又與惡蛟搏鬥三日三夜,人們以為他死了,興高采烈慶賀起來。這時,周處居然斬蛟回來了,看到鄉親們慶賀的不是因為他射了虎,斬了蛟,而是以為他死了,這才驟然醒悟鄉親們是多麼憎恨自己啊!他便從此決心改過自新。周處後任吳國東觀左丞。
晉平定吳國後,周處來到建業任太守,他平定了戎狄的反叛,羌人也都歸附了他,雍州一帶民眾稱頌其政績卓著,讚美其德政,聲名播揚。接著周處轉為廣漢太守,發現有的在押犯三十年都沒有得到宣判,就直接把這些人放了。周處做官“辭大不辭小”,又先後被任為楚內史和散騎常侍,於是到了楚國,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好事。他擔任御史中丞時,剛正不阿,凡有彈劾的案例他都秉公執法,因此受到貴戚權臣排擠。
晉惠帝元康六年八月,齊萬年反叛,“朝臣惡其強直,皆日:“周處是名將之後,派他平叛最合適”故意慫恿朝廷派周處西征。晉元康六年,朝廷推賢,授周處建威將軍,跟著司馬肜帶領五千兵去討伐齊萬年。周處知道司馬肜定會報復陷害自己,但認為臣子應“忠概盡節,不顧身命”。當時氏人齊萬年有七萬之眾,屯於愛山,司馬肜命他帶領一千人馬猛攻齊萬年,周處含淚說:“我是臣子,定當不負使命!”後來,《晉書·周處傳》終因兵寡敵眾,很快陷人重國之中,激戰終日,他與五千將土戰死疆場,時為元康七年元月五日。
周處不僅是孫吳西晉時期的著名大將,而且自青年時期”勵志而吟詩書”,也成為一個有學問的文人。他還寫了《吳書》和《風土記》。正因其有如此功業和著述所以受到世人的讚賞,甚至被人稱為是“良史之才”。周處的著作今均散失,只有他所撰寫《風土記》一書,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專門介紹地方氣候節令、風土習俗的著作。他的《風土記》記述的地城範圍,從今存的有限文字來看,大體可以說是以西晉揚州為主體的“吳越風土”的全面呈現,全書史料豐富,得到後人一致讚譽。
-
10 # 淘天下3
東晉周處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大致是周處家鄉有三害,一是老虎,二是鱷魚,三是周處他自己。周處從小缺乏教育,喜歡舞刀弄槍惹是生非,因此和兇惡的動物一起,並稱三害。當週處知道自己的形象與禍害鄉民的野獸並列時,自尊心大受打擊,決定改邪歸正。首先周處輕而易舉的解決掉了猛虎,再與鱷魚纏鬥了幾天幾夜才把鱷魚殺死。當他回來後發現大家以為他與鱷魚同歸於盡大搞慶祝時才大徹大悟,從此改邪歸正,發奮讀書,最終當上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人生價值。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放在當下也不過時,尤其適合當下的年輕人。不管自己是怎樣的人,只要肯改肯奮進,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
-
11 # 眾福酒老大
東晉時,周處的父親為東吳鄱陽太守,周處很小的時侯,他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很溺愛他,啥事由著他的性子來。周處同一班小子偷雞摸狗,下田打獵,禍害父老鄉親,鄉鄰們都恨透了他,把他同南山的猛虎,水中的蛟龍並稱為三害。有一天,周處同鄉親們在一起,見眾人悶悶不樂,便問他們為什麼不高興?眾人回答說,因為南山的猛虎經常下山禍害牲畜,水中的蛟龍經常禍害游泳的人們。人們對這二個妖畜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所以高興不起來。周處聽後,自告奮勇要為鄉親們除此二害。周處在南山上打死了猛虎,又下水去消滅蛟龍。蛟龍十分利害,周處同蛟龍在水中搏鬥了三天三夜,未曾上岸。鄉親們以為周處同蛟龍一起死在了水中,三害併除,大擺宴席慶賀。周處上岸之後,聞聽鄉親們把他列為三害之一,非常慚愧,從此洗心改面,從新做人。後來,周處參與了抵抗羌人的戰爭,並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死後被追封為平西將軍,孝侯。
-
12 # 10086江耳
周處在之前本身是一個惹人厭的人,可以說除三害外的第四害,而他除三害後,鄉親四處相告,拍手慶賀。看到這種情況,使得他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了什麼程度。從此他痛下決心悔改。
之後周處就去找當時的著名學者陸機、陸雲兄弟,把鄉里人恨自己的情況完全告訴了他們,並說"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錯誤,可年紀大了,恐怕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吧"。陸雲回答說:古人看重"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的道理",何況你年紀尚輕,前途還很遠大,又何必憂慮美好的名聲不能顯揚呢?從此以後,周處就立志改過,努力求學,最終成為晉朝一代名臣。
由於他為人正直剛烈,受到朝堂的一些大臣忌恨,在他的作戰時,殺敵上萬人,最後是弓斷矢盡,但朝中卻始終援兵不至。導致最後浴血戰死疆場。而那些朝廷小人卻讚揚他"吳之名將,忠烈果毅"的美譽。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諡號孝。不得不說是一個十分的諷刺。這也使我們對義無反顧慷慨赴難的忠臣周處只有扼腕慨嘆。
-
13 # 文史劉磚家
周處的人生是一個勵志故事。
一、周處除三害
周處,生活在東晉時代,東吳吳郡人,大概在今天江蘇宜興一帶。說起來也是一個官二代,典型的紈絝子弟,父親是太守,高階幹部。跟今天的一部分官二代有一樣的特點,放縱自己,不顧後果,比較自我,為禍鄉里。當地老百姓把他和義興河中的蛟龍、山上的白虎三者並稱為當地三大禍害。而周處則是三害中的首害,可見老百姓對他已經痛恨到了極致。為了剷除三害,於是人們設計讓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想他們三害相殺,只留其一。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周處的本事太大了,他先是上山殺死了老虎,緊接著又下河去斬殺蛟龍。周處與蛟龍在水裡大戰三天三夜也沒有結果,人們都以為周處死了,這正是他們期望的。於是人們爭相慶賀。就在眾人為周處的死慶賀時,他卻奇蹟般地從水裡出來了。看到這一番景象,周處開始沉思,終於明白了自己原來也是一害,這才有了改過自新的想法。這就是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二、看清事實,決心悔改
為了改過自新,他到吳郡找陸機、陸雲兩位高人。
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找到高人後,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說明,並說:“我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可是那麼多的時光都被我浪費了,現在改正怕最終沒有什麼成就。”陸雲勸說:“古人看重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聖賢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恍然大悟,決心改過自新。
三、改過自新,官居高位
成功沒有早晚。決心改變自己的周處一改往日的毛病,磨礪意志,發奮好學,鍛鍊品質,剋制性情。一年後,州府官員發現了他的才能,都爭著要他做官,後來在吳國出仕任東觀左丞。在這之後他做過興平太守、廣漢太守、御史中丞。因為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所以遭人嫉妒,被奸臣暗算,最終戰死沙場。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賜他百萬錢,安葬之地一頃,又賜給他王家的近田五頃。
所以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能棄暗投明,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最終成功入仕,加官進爵,官居高位,留下一段美談,傳至今日。
-
14 # 愛就碼碼字
周處,自浪子回頭,改邪歸正之後,透過勤奮學習,然後學而優則仕。周處為官清廉且剛正不阿,當太守時,造福了一方百姓。後來,周處當了將軍,在討伐氐羌的戰爭中,任建威將軍,不幸戰死沙場,被追封為平西將軍。
周處還有三個兒子,雖然其中一個兒子早逝,但他的兒子周玘,也當過建威將軍,曾“三定江南”。
他的另一個兒子周札雖然名聲不好,因為貪財,士兵們與他離心離德,導致兵敗而亡。但是,他也曾參加過“三定江南”的戰事,在戰場上也曾屢建奇功。
所以,總體來講,周處的結局是不錯的。
第一,周處本是浪子,但是浪子回頭金不壞。周處殺猛虎,滅蛟龍後。得知自己就是“三害”之一,而且位居首位。所以,痛下決心,改邪歸正,苦讀詩書,立志做一個對百姓有用的人。當了官以後,心中始終裝著百姓,辦了很多實事。
比如,任新平太守時,和戎狄講和,讓羌人歸附。
再比如,他升任楚國內史,還沒去上任,就又升為散騎常侍(皇帝的隨同顧問)。但是,他沒有急著跑在中央去當官,還和人講:“古人辭大官不辭小職”。所以,他就先到楚國去,整治了當地的民風民俗,才去中央朝廷上任。
第二,周處作為讀書人,他著書立說,他的故事也名垂千古。周處記錄過吳國的歷史,還還了兩部著作:《默語》和《風土記》,尤其是《風土記》,給後人對“端午、七夕、重陽”等習俗的來源考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依據。
周處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這一輩子,只要你學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他就是“浪子回頭金不壞”的典型例子。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對周處的事蹟做了高度評價。
比如,蘇軾曾評價他:“歷觀自古奇偉之士,如周處、戴淵之流,皆出於群盜,改惡修善,不害為賢。”
我們應該學習周處,知錯能改,改後能堅持積極向善的精神。堅持行善,終歸會得善報。周處雖然戰死沙場,但是他的名節卻流芳萬世。
回覆列表
“浪子回頭金不換,俠膽忠義真英雄”,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其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諮議參軍,後轉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侯。
周處父親死亡,母親過於溺愛他,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里。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任性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另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侵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斬殺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裡遠,周處同蛟龍一起沉浮。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互相慶祝。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互相慶賀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人們認為是禍害,因此,有了些許悔改的心意。
周處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恐怕已經來不及了,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認為早上聽了聖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美名不能傳揚呢?”周處於是改過自新,努力學習。
學成後的周處開始為官。司馬氏統一的三國,周處進入洛陽的上流社會。為官初期,尤其是在基層,周處的仗義和耿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和叛亂的戎狄推心置腹地談判,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不用打仗就歸附了朝廷;他在廣漢當太守,對有些甚至三十年未判決的案件秉公執法,堅持原則,又讓百姓看到了青天;他到經歷喪亂的楚地為官,辦事仍然是一個“義”字當先,贏得了遠近百姓的稱讚。
周處因為功勞卓著,被調到了京城任職。因為他的仗義耿直,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專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就在這個重要的崗位上,周處堅持正義,有錯必糾,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是他的辦事原則。
當時,朝中的權貴梁王司馬肜卻處處瞧著周處礙眼,這一年,朝廷派兵鎮壓氐人齊萬年叛亂。梁王自請任大將軍,並堅決要周處隨自己一同出征。
這是個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局——周處危險了,他被司馬肜帶到了懸崖的邊緣。在出徵之前,曾有人向周處建議:這明顯是個圈套,你可以用母親年老為名拒絕。可耿直的周處認為,大丈夫哪能因私廢公,因小失大。
梁王司馬肜可不是大丈夫,面對七萬多的賊兵,他卻故意只給周處五千人,並命令他們餓著肚子進攻,更惡毒的是,梁王隨後斷絕了周處軍隊的任何後援。
大戰前,周處壓抑住悲憤萬分的心情,寫了一首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這首詩成了絕命詩,這場仗打的很慘烈,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周處的白袍都已經被鮮血浸染,將士們的刀劍都已經砍崩,可依然不見司馬彤的援兵。而周處最終戰死疆場,沒有辜負當初的誓言,那五千子弟兵也是力戰到最後一刻,全部陣亡,沒有一個投降的,他們斬殺了上萬敵軍!
周處死後,西晉朝廷追贈他為平西將軍,賜他百萬錢和宅第,另賜了他母親的贍養費。司馬睿建立東晉後,加封他諡號為“孝”。然而,陷害周處的罪魁禍首司馬彤卻因為宗室的身份,而未受到一點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