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天裡8044
-
2 # 因為lucky998
謝謝邀請。第一點與為人處世方式有關。我們知道,這個楊修與司馬懿一樣都是聰明人,然而兩個人為人處事方式卻截然不同。這個楊修為人高調,一盒酥的故事以及雞骨的故事我們都是知道的。別人就算是知道曹操意圖,也不說出來,而這個楊修不一樣,他當中說出曹操的意圖。
雖說曹操這個人也很愛才,但是如果你一直得罪他,那麼就是有點不識好歹。楊修這個人為人高調,自己以為自己聰明,結果自己得罪了曹操還不知道。反觀這個司馬懿,雖說曹操知道他有虎狼之心,但是卻無可奈何。
司馬懿這個人相當低調,從不愛出風頭,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司馬懿深諳這個道理,所以能低調就低調。而且據說當初他之所以中空城計,並非是諸葛亮的計策有多高明,而是司馬懿知道走狗烹這個道理,所以故意不拆穿,保住自己的小命,
第二點和所選的主子有關。當時曹操年紀大,而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選擇繼承人的問題。當時大臣紛紛站隊,楊修司馬懿也不例外。當時楊修選擇了曹植,而司馬懿選擇了曹丕。原本曹植得勢,但是最後卻因為犯錯失寵,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
雖說曹操不喜歡曹丕,但是還要為自己的兒子考慮。如果楊修活著,那麼日後必定會生亂。為了替曹丕解決掉麻煩,所以只好殺掉楊修。這樣的話,即使自己去世,也不用擔心隱患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代爭奪皇位兄弟互相殘殺的事情更是不計其數。畢竟都是自己的血脈,曹操自然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為了爭奪繼承人之位而互相殘殺。所以只好除掉楊修。其實曹操也曾動過殺司馬懿之心,但是曹丕瘋狂求情,所以才只好作罷。
第三點則是和楊修的父親有關。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楊修的父親卻是相當的反對,不光如此,楊彪的執政理念也和曹操的理念不同。而楊彪所代表的儒生則是反對過曹操,對於反對自己的人,曹操自然不會如此的大度。
楊修情商太低,行事高調,再加上自己的錯誤選擇,最終才會讓曹操下了殺心。而司馬懿雖有虎狼之心,但是卻太過低調,所以就算曹操想要殺他,也找不到藉口。
-
3 # 星夜的眷戀
一:為什麼殺楊修
楊修這人人雖然才華橫溢,但情商卻非常低,他的那點小聰明卻總惹人生厭。曾經在曹操丞相府的大門上賣弄文字,還偷偷將曹操最愛吃的酥餅散發給眾人。這些曹操都能忍了,不曾想膽大的楊修居然敢在立儲問題上處處指手畫腳,為了能讓曹植獲勝數次幫他作弊,甚至還當著眾人的面揭穿了曹操夢中殺人的謊言。楊修一次次的自作聰明終究是惹怒了曹操,這都為他坎坷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主簿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裝,並因此被曹操立即殺了。這些不過是外在因素,真正的原因就是政治鬥爭。
我們都知道楊修是曹植一系的,司馬懿是曹丕一系的,兩系人馬的鬥爭都預示著世子之位花落誰家。然而最終以曹丕一系的勝利而告終!所以說曹操殺楊修很大的原因是為了給曹丕清理政治路上的荊棘,殺楊修理所當然,誰讓站錯了隊呢。古往今來因為政治鬥爭而被殺的又何止楊修一個人,又有多少人死於奪嫡之爭。
二:為什麼不殺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會隱忍,低調的掩飾自己,不像楊修那樣高調。司馬懿在曹操面前刷的存在感非常低,凡事都是避開曹操進行的,所以才使得司馬懿能夠安然無恙。
其二,司馬懿是站在曹丕立場的,是曹丕的堅定支持者,曹操沒有藉口來殺掉司馬懿,加上曹丕日後需要司馬懿的輔佐,這才使得司馬懿安然無恙,否則他還哪有命在。
-
4 # 北漂一族粥粥
我們知道楊修和司馬懿都是曠世奇才而司馬懿在一定程度上楊修表現的更加聰明。但為什麼惜才的曹操卻殺了楊修而不是司馬懿? 這裡面有什麼原由嗎? 楊修恃才傲物,多次猜中曹操不為人知的心思,並且不知收斂鋒芒,養精蓄銳,讓曹操倍感壓力並且直接的諫言更是讓曹操下不來臺,楊修太過於聰明過頭,讓作為領導的曹操很不放心。這都為楊修的死亡埋下伏筆。 而最根本的促使曹操殺楊修的原因應該是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們的奪嫡之爭,支援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犯了曹操的忌諱。加深了曹操殺他之心。
楊修乃東漢太尉楊彪之子,學識淵博,滿腹經綸,能力極強,曾在早年間便被舉為孝廉 。楊修很聰明,而且能夠猜測人心,也有遠見。這是三國時期所有謀士所不能的。 但是也正是因為太聰明,曹操所想的,楊修都能猜測一二這讓曹操特別反感焦躁 。 曹操是什麼樣的人可以說是極度寬闊與極度狹隘之人,他不能容忍別人時刻去揣摩他的心思即使是身邊之人也是不允許的。 如果這聰明勁能夠收斂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緩曹操殺他的步伐。但僅憑這個原因,還不足以構成曹操殺楊修,參加曹操的家務事與自身家族的原因直接導致被殺的命運。
我們來說說楊修的家族 ―― 他的家族是四世太尉,這和袁紹的家族雷同,而且楊修的家族都是忠誠,楊修的父親楊彪更是漢朝末年有名的忠誠官員,董卓想要遷都,楊彪據理力爭,漢獻帝東遷的時候,楊彪也是盡心盡力的維護,從這裡可以知道他的父親楊彪是個忠臣。那麼也就為後來家族遭遇災禍埋下伏筆。為什麼呢?因為後來曹操做了一件事就是挾天子以令諸候,想想這麼一位忠誠之士一定會站出來反對的,這和曹操的樑子自然也就結下了。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楊彪站出來反對曹操,維護的是漢獻帝利益,惹得曹操大怒,所以他想辦法想除掉楊彪。所以組織罪名將楊彪給下獄了,甚至還想在獄中直接置之於死地,後來幸虧大將孔融前來辯護,才將楊彪平安放出,曹操有這心思楊姓家族自然是知道的那麼為了防止日後報復和不必要的麻煩,曹操也是必須要除掉楊修的,何況楊修是奇才曹操更加後怕。中國有句古話斬草除根, 所以楊修的死是必然的。
其實楊修還有一個特點過於耿直。這可能和家族遺傳的忠誠有關 。 楊修的早期天資聰慧的他成為了曹操手下的謀士,不過楊修雖然聰明,卻遺傳了他的家族的耿直,對於進諫更是直言不諱,絲毫不顧及曹操的臉面,後來更是因為曹植的事情,楊修徹底惹怒了曹操。從隱忍上他卻不如司馬懿,所以曹操更是不滿他。
曹操在管理自己的家事有意去考驗曹植,楊修參與其中支援幫助曹植度過考驗,但曹植為人張狂,也不懂內斂惹得曹操很不高興,後來曹操知道是楊修幫助曹植透過考驗,心中更是氣氛,畢竟立世子之事關於江山社稷,這是大事考驗一個人的真正能力無需外人去插手,而楊修卻不避嫌實屬不懂事之舉。 曹操後來想要立曹丕為世子,自然要削弱曹植這邊的勢力,防止以後爭奪帝位給國家帶來動盪搞的國家大亂,又怕楊修參與其中自然要拿他去開刀,所以楊修的死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司馬懿和楊修都是聰明人,但司馬懿更懂得隱忍,蹈光養晦。曹操並不是沒有看透司馬懿的狼子野心,但卻不反感司馬懿,曹操曾經對手下的大臣說:司馬懿鷹目狼顧,不可賦予兵權,久必成國家大患,這裡就可以看出曹操心裡面是明白的。
司馬懿極其懂得隱忍也為自己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特別是在立世子這種大事情,司馬懿更是明哲保身,不主動出面幫助某派,把自己放在中間不過問不參與,面對一些國家要事,司馬懿更是不隨意發表評論,時刻保持清醒中立這也應了那句話:假聰明害人害己,真聰明明哲保身,楊修之死是必然也是自己一步步將自己逼到絕境之地。楊修之死何嘗不是一次深深的警示呢?
-
5 # 黃昏史話
多謝邀請,先說結果,楊修死就死在太聰明,而且還一直在顯擺,讓領導都下不來臺的,肯定不得曹操的喜歡,再加上曹操本人性格,連三國志裡都沒有楊的傳記,一是楊修本身並沒有特別出彩的政治業績和軍事業績,曹魏執行的策略是唯才是舉,賞罰分明,論功行賞。二是後來曹魏一統天下,對不喜歡的個人,懶得多做記錄。
楊修,字德祖,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楊修學問淵博,極聰慧,任丞相府主簿。史書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楊修的祖上都是當官,四代都官至太尉,是掌管兵權的,這樣當官世家,楊修從小就快人一步,當然楊修是非常聰慧的一個人,非常善於揣摩的心思的一個人。
年輕的楊修,有著優秀的家世,又富有才學,於是就當了曹操的秘書,這是辦事能力極強的秘書,只有一點不合曹操心意,那便是他太精明瞭,太會揣摩人心了。
楊修在政治上毫無建樹,這其他史類書籍也沒有記載,《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了,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就有楊修的參與。再者就是《後漢書》有關於楊修的一段記載,其中說了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雞肋”事件。這兩個事件,都透露了,曹操要殺楊修的原因。
雞肋事件,曹操攻打劉備,親自率兵去攻打漢中,由於自然條件限制和當時客觀環境,曹操進攻撈不到好處,退又害怕被人恥笑,影響自己的權威,這是進退兩難之境。
當晚的口令,曹操隨口說了個雞肋,本來這是隻有曹操自己知道其中難處的。偏偏楊修說,雞肋,吃起來沒肉吃,丟掉了又覺得可惜,曹操已經決定撤兵了。
楊修做為領導的秘書,猜透了領導的心思,應該幫助領導去解決這個進退兩難之境。這時候,楊修該想著曹操一個臺階來下,需要一個事件來說明撤兵了合理性。
結果呢?精明的楊修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幫著解決,反而將領導的難題說給眾人聽。這行為只是顯示了楊修很聰明,但並不高明,從這個事件上來說,楊修是一個缺乏大智慧的人。
曹操作為軍隊的最高領導,是軍隊的靈魂,曹操一向賞罰分明,將軍出征,無功必要受罰,且當時環境,曹操無法進攻,這是對領導智慧極大的考驗。
進攻無法有所進,劉備守著地勢,況且漢中那地方,軍隊補給也是難事,損兵損糧,退害怕影響自己的權威,需要合理的撤退理由,這對曹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
此時楊修又背後捅了一刀,害他失了威儀,曹操怎麼不氣?曹操本來心胸並不寬闊,楊修的行為便是曹操不能忍受的。
《後漢書》記載,除了魏太子以外,其餘人,無不巴結楊修,楊修是秘書,雖說權利不大,可是楊修能觀察到領導的一舉一動,其他人巴結楊修,不過是想透過楊修來獲得曹操的資訊和曹操的心理算計。
《三國志,陳思王傳》說了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曹操顧慮曹植的勢力太大會成為後患,因為楊修有才能有智謀,又是袁術的外甥,於是羅織罪名殺了楊修。
曹操殺掉楊修之後,還是非常善待楊修他們一家人,按照華人斬草要除根的思維,應當把和相關的直系親屬全部殺掉,曹操沒有這麼做,曹操是個很愛才的人,也並沒有嫉妒楊修的才華,反倒很大方的承認自己的才華不及楊修。
古人曾子有句話說得好:“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有能力的領導,不會忌諱用比自己的強的人,齊桓公那麼好色荒淫的人,用管仲稱霸天下,九合諸侯。更何況曹操那麼睿智的人,豈會容不下楊修,終究還是覺得楊修是個事兒精,怕最後給自己帶來內亂,索性找了個藉口除掉了楊修,也給其他人一個警示。
楊修的失敗一則在於猜透了領導的心思,並且把他公之於眾,讓領導難堪,下不來臺,二則楊修本給人打工,卻把自己放到了領導的對立面。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分不清自己人和外面人。
回覆列表
曹操在世期間司馬懿並沒有太大的反叛之心,他懂得把自己的野心隱藏的很好,很懂得低調行事。
當時曹操久聞司馬懿的驚世之略,便派人招安入曹營想用他。司馬懿來到曹營後不但沒有顯露自己的才能,反而處處小心翼翼,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才能。
於是曹操開始懷疑這個人的能力,但屢次試探都沒有試出來。曹操是一代偉人,怎麼會輕易相信司馬懿的偽裝呢?他並沒有完全掉以輕心,所以就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兒子曹丕身邊。
司馬懿對曹丕看起來很忠心,曹丕也很信任他的這位師傅,就讓司馬懿做了自己背後的幕僚。不得不說這個司馬懿是真的很聰明,這樣一來,曹操臨死也不會有理由殺了司馬懿。
我們回過頭再來說楊修。
在《三國演義》之中,楊修之死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事件:到底是曹操嫉賢妒能殺害忠良,還是因為楊修參與了曹丕、曹植的嫡嗣之爭,導致曹操不得不殺了他?或者,兩個因素兼而有之。
最後的這種可能是近來比較流行的提法。曹操既討厭楊修比自己聰明,更忌諱他參與嫡嗣之爭,於是殺他。倒好像楊修是個必死的人。其實正史上,曹操是很細膩的人。他雖然殺人如麻,但處理每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是綜合多種考慮的,至少,一定會找個最主要的動手理由。對於楊修,曹操也是由一個決定性因素而導致他尋機將其除掉的:曹植拿楊修當成了自己的擋箭牌、犧牲品。此外楊修“知道的太多”,也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