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良策

    孩子的叛逆就其個人內心的訴求而言,他只是想向成人宣誓其作為“成人”的基本權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這種訴求本身是正常的。在孩子的眼裡,成人讓其往東,他偏要往西,本身並不牽涉道德問題,而只是一種內心正當訴求的表達。但成人卻將這樣一種正常的心理訴求,評價為“越長大越不聽話”,這樣的評價,實際上是給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貼上了一個莫須有的負面道德標籤。孩子不聽話是很常見的問題,不要當成道德問題,不然容易激發衝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認為成人實在不可理喻,而且內心會很不服氣。與此同時,面對孩子要長大成人的健康心理需求,成人非但沒有給予積極、正面的迴應,反而將其誤判,進而去譴責或者“教育”,這必然會激化雙方的矛盾。

    對於孩子來說,雖然他們想主張要求作為成人應該有的基本權利,但是他們對於成人的理解還是相對浮淺、片面的。

    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發生了。家長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為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許多家長卻只是一味地管教,而不傾聽孩子的想法,也不表明自己反對的原因,這在孩子看來就是家長對他的無理要求,有了自主想法的他當然會反駁家長。

    青春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呢?

    第一點:學會傾聽。當我們見到孩子做出某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孩子“不正常”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正當的原因。我們就需要想辦法傾聽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從他們的行動中知曉他們的需求,從而給予他們照顧,幫助他們成長。

    第二點:父母要學會解釋。很少有家長能夠做到和孩子平等對話,總是高孩子一等(或許我們自己都沒有發現),認為孩子懂什麼,我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就好了,難道我還能害他不成?

    這看似是一個很合理的理由,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也有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當我們不做任何解釋就要求孩子放棄他所喜歡的東西,他怎能不反抗。

    最後我想說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溝通。如果子女之間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互相傾聽、互相理解,哪裡會出現叛逆的孩子。

  • 2 # 青少年健康

    為什麼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會改曾經的乖巧,變成事事都要和家長作對呢?其實,是因為他們長大成熟的標誌。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孩子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想要自己的話語權和自我掌控自己的行為,所以才會去和家長們的管教總是鬧矛盾。這個時候,家長如果還是以前的那種心理——我的孩子,就應該聽我的,就算是我做錯了,先聽我的再說的話,你會發現,你的任何話語,在叛逆期的孩子耳中,都是噪音,你越說就越不想要聽。你可以試試,總是被噪音包圍的感覺,多麼令人煩惱。

    但是,家長們,如果你們這麼做,可能會使孩子們不會太抗拒你們,還可能聽從你的意見:

    1、“南風效應”:當你使用溫柔,微風般的話語去和孩子交談,而不是打打罵罵,教育的語氣,這樣可能孩子在有的時候還是能夠聽進去你的話語。但是,如果你是和他對抗的話,孩子又怎麼可能會聽你的話呢?一個生氣,煩躁的人在聽話的時候,身邊的聲音都會變成噪音。噪音,又如何聽的進去?就算是意外,孩子聽到了你所說的,但是在背後還是不把這些當回事的。但是如果你和他平穩,溫柔的談話,或許他會放開自我的枷鎖,聽從你的意見也可能。

    2、請把孩子的地位放在是你的朋友的地位。如果你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孩子有些話,你可能就會聽進去了。這樣,在你先知道孩子為什麼反抗你之後,你就可以改善自己。而且,孩子在看到你的改變之後,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他感受到你的尊重,他自然也回去尊重你。你所說的話語他們也就會聽一些。這個也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先改變自己,孩子也會慢慢改變。

    3、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先讓他自己承擔錯誤。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可能孩子也會犯錯誤。但是,孩子犯錯誤,家長不應該一開始就幫他們承擔責任,但是卻要在事後去安慰(但是不能夠說出都是別人的錯的這種,是孩子犯的錯孩子承擔,你只可以稍微安慰一下)。你可以給予他一個擁抱,但是不可以辱罵他,這樣只會讓他更加反感。

  • 3 # 阿丙聊生活

    十四歲的孩子已經處在青春叛逆期,如何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給一下幾點意見:

    1、首先父母要學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孩子

    往往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小主意特別正),家長儘量不要跟孩子發生衝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2、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讚揚和鼓勵

    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肯定孩子,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讚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支援和關愛。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努力地改進自身的缺點。

    3、用耐心和真情去感化孩子

    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平等對話,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一些溫暖的話語,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有助於幫助孩子開啟心結。

  • 4 # 七老師說

    想要和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好相處,我們就要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個時期。知其所以然,才能正確應對。

    什麼是“叛逆期”呢?

    1、人體發育變化帶來的正常影響

    這個時期通常和人生理發育的“青春期”相重合,通常發生在13-19歲。在這個階段,人的生理會再次高度發育,身體結構、內分泌系統等等都由少年發展過度到成年,這種生理上的改變會對人的精神和心理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孩子會出現像是情緒敏感、波動大,性格轉變等情況,都是生理發育帶來的正常反應。就好比更年期的人也會經歷情緒不佳,甚至身體不適,還有成年人(特別是女性)在生理期等時候的情緒波動,都是由生理變化引起的。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反應,才能不會對“叛逆期”過度緊張,不會過激的去應對。

    2、人的社會身份變化帶來的正常影響

    13-19歲,正好覆蓋了整個中學時期和大學初期,這也是人的社會身份發生變化的第一步。從中學開始,孩子要面對更大的升學壓力,要開始考慮起自己未來的人生選擇,並逐漸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參與到一些社會活動中去,這些都促使孩子開始思索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根本的人生問題,學習方式也從簡單的記憶並聽從發展為理解、思考和解決問題。相比13歲之前,或者說相比小學,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面對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度都是激增的,和他人、社會的互動方式也快速變化,這都將給促使孩子在思想上成熟,也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在發展的壓力和困惑中,情緒和思維必然有很大變化和波動,也就是相對應的“叛逆期”。

    “叛逆期”並不“叛逆”,不要在心上給孩子貼標籤

    通過了解“叛逆期”的起因,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種必然現象,是一種發展的正常階段。那為什麼這樣一個必然階段會被稱為是“叛逆”呢?為什麼被起了這樣一個貶義的不好稱呼呢?這只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認知世界、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方式往往不符合成年人的期望。

    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覺醒。他們開始更多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形式,而不是“聽話”。

    這個時期孩子會嘗試不同的自我。覺醒自我帶來的結果就是尋找自我,孩子會透過變化風格、透過嘗試來找到自我。嘗試中總會有父母不喜歡的,這種變化的不確定性也會讓父母焦慮。

    這個時期孩子會更加的敏感。身心的巨大變化會讓人變得敏感,可能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引爆孩子情緒的某個火藥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情況會經常發生,也就容易形成誤解和矛盾。

    面對這些矛盾。我們第一要做的就是不給孩子貼標籤。在這個時期,孩子就像剛出生時一樣,他們在以重新的視角和方式去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那麼就像學走路一樣,需要不斷的嘗試、犯錯、改正、在嘗試,直至成功。而這個過程卻通常讓父母和老師們很抓狂。成年人可以理解幼兒需要慢慢學會走路,卻無法理解少年需要慢慢學會成年。這種認知和事實的偏差讓很多父母和老師覺得孩子“變壞了”,“叛逆了”。

    給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給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權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和這個階段的孩子相處呢?其實,當我們知道並認可了前兩點的內容,也就獲得了在這個極端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包容、鼓勵和保護。

    孩子小時候總是會到處亂抓,還會亂寫亂畫,這些都是他們感知和認識世界的方式。在青春期,我們需要重新拾回這種包容。孩子不論是更好自己的著裝風格、說話方式還是行為習慣,都是他們新的認知世界的方式。

    學習和成長也一定會面對錯誤和失敗。對於因失敗和挫折而帶來的難過、憤怒,孩子還需要發洩。這時候我們也要給與包容,給與他們除錯和冷靜的時間和空間。另外,在孩子迷茫無助的時候,我們還要給與鼓勵。

    不過,我們也不能只做推手。就像小時候我們會在學走路時護著孩子,購買學步車一樣。在這個階段我們也要承擔起保護者的行為。這種保護不是直接禁止孩子做什麼,正如小時候我們也不是禁止孩子走路,而是提供幫扶。比如,讓孩子瞭解社會行為規範,瞭解法律法規,讓孩子能自我保護,並且不損壞他人權益。

  • 5 # 高情商密碼

    首先可以理解你作為家長的感受,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出現叛逆期,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叛逆期主要體現形式為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聽家長的話,甚至很多事情喜歡和家長唱反調,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這裡從實際出發分享三種解決方案。

    1.遇到孩子叛逆的情況不聽管教,不能在第一時間就大聲訓斥,應該先表達自己對孩子行為的感受,然後對孩子的需求以及期望。讓孩子和父母都冷靜下來去理解對方,很多時候親子關係的不和諧,就是因為一開始就採用暴力溝通的方式。

    2.瞭解孩子的業餘生活,我們會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也會聽到孩子訴說父母天天忙都沒時間陪自己。雖然在生活上每天都可以見到面,但實際上能說上話的時間卻很少,這也導致了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孩子也不懂父母的苦衷,久而久之隔閡就產生了,特別是在叛逆期的孩子。所以父母應該多抽時間坐下來和孩子交流,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的內容,那樣孩子也是願意給父母吐露心聲。

    3.和孩子訴說自己的校園時光,讓孩子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把父母當成朋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彷彿就是在說我是你的父母,所以你就要聽我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看,所以用這個形式去和孩子溝通,你認為會取得好的效果嗎?反而會培養孩子叛逆的性格。

    其實教育是很多家長都會頭疼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子關係,讓孩子理解自己,或者自己也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這裡建議試著用朋友的口吻去和孩子溝通,放下父母權威的包袱,那樣你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6 # 檸檬的溪水

    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他們處在一個自以為什麼都懂其實還很稚嫩的年齡階段,他們在嘗試著進入社會,但是以何種身份何種態度又是一個敏感而無措的問題。女孩子在還有生理上的變化,這種變化會讓她們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和媽媽一樣的大人了,她們想獨立,拜託家長的束縛。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採取強制的手段,多溝通,多陪伴,多交流,瞭解她們的心理變化,站在她們的角度來看問題,以她們的方式採取正確的觀點來處理問題。理解,寬容,但也不能無限制的放任自流!

  • 7 # 木喬教育資源

    你好!首先,我們要理解他們。

    大多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

    2.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

    3.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4.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青少年期,基於此他們強烈要求表現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在行事過程中又經常遭受挫折。這使他們情緒波動,逆反心強,容易衝動,甚至導致矛盾的激化。於是,他們在強大的誘惑和壓力下,再加上心理抵禦能力的脆弱,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便容易走向歧途。

    家長與孩子之間要注意以下溝通原則避免衝突性:

    1.放下姿態 2.尊重學生 3.少談回報

    4.仔細聆聽 5.寬容但有原則 6.不體罰

    7.以身作則

    父母、教師和其他重要成人,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成長苦惱、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一定要真誠而又細心地關注、了 解、理解,幫助他們進行選擇,引導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良好的發展途徑。

  • 8 # 逆行峽谷

    我們都是從14歲過來的,我們也叛逆過,回想一下當時我們為什麼叛逆,和父母對抗時自己的內在是怎麼樣的,那是我們希望父母怎麼對我們。想清楚,答案就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你偶然看到的古詩讓你驚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