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疏可時代創業聯盟

    思維導圖有八種基本款。都體現了基礎的思維框架。但是每種圖都能有無限的延伸,甚至不同種圖可以結合起來一起用,也可以變得非常複雜。

    思維導圖,英文叫 Mind Map,也有稱 Thinking Map 的,簡單來說,就是藉助圖表來分析問題、理清思路。實際上,能幫助理清思維的圖表都可以叫做思維圖。思維圖能幫助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基本上哪裡都能用。

    常見的思維圖有這八種: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圓圈圖,定義一件事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氣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雙重氣泡圖,比較和對照

    Tree Map -Classifying 樹狀圖,分類

    Flow Maps -Sequencing 流程圖,次序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 多重流程圖,因果關係

    Brace Maps -Part-Whole 括號圖,區域性和整體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橋狀圖,類比

    1、圓圈圖,定義一件事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Circle map 主要用於把一個主題展開來,聯想或描述細節。它有兩個圓圈,裡面的小圈圈是主題,而外面的大圈圈裡放的是和這個主題有關的細節或特徵。基本形狀是這樣的:

    下面是國外一個幼兒園孩子做的圓圈圖練習。左邊是一個典型的聯想型圓圈圖;主題是海灘,可以聯想到螃蟹、魚、遮陽傘、海草、游泳衣、海豚,等等。

    而右邊的圖,反過來,從現象、特徵(details)讓孩子去推斷相關的主題是什麼?思維練習的開始就是這麼簡單!

    還可以用圓圈圖幫孩子理解數學概念,雖然是一個簡簡單單的10以下數字,也可以讓孩子展開很多思考和聯想呢!

    2、氣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國外很多幼兒園和小學都在用 Bubble Map 來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描述事物,因為這個真的比較簡單和管用,最基本的氣泡圖是這樣的:

    氣泡圖結構簡單,邏輯一般只走一層,而且天然具有發散擴充套件的性質,所以特別適合小一點的孩子用它來多維度看問題,找到事物的多樣特徵,鍛鍊一下擴散性思維。而且你會發現,好像分析、解釋、描述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上氣泡圖。

    這是幼兒園小朋友對蝴蝶做的氣泡分析,小朋友認為,當蝴蝶是毛毛蟲的時候,它有毒,但是它很有創造性,很有耐心,變成了色彩鮮豔的蝴蝶,它是一個旅行家 ... 孩子們把他們能想到的蝴蝶的特徵都表達出來了,雖然圖畫幼稚,但很生動。比如,把蝴蝶稱為一個 traveller (旅行家),這種說法就很有意思。

    用氣泡圖鼓勵孩子對自己喜歡的動物多一些觀察,找出他們的特徵。

    對於生活中的小難題,也可以用氣泡圖讓孩子明白道理,配合解決。比如,作為大人,我們一般要提醒孩子無數遍才能讓他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和他一起氣泡一下,燦爛的笑容需要好看健康的牙齒,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多喝水、喝奶(增強鈣質)、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吸收、每天用牙繩、用含氟牙膏、定期看牙醫、少吃糖 ... 把這張圖掛在他每天看到的地方,一個月後習慣就有了。

    很多孩子進小學後,面對永恆的難題-作文,總是覺得沒話好說,這時候也可以呼叫一下 Bubble Map, 在氣泡裡填寫出任何想到的詞兒,就有了。

    比如下面這張體現的主題是 “我愛地球” - 怎麼個愛法呢?小朋友一起頭腦風暴,每個人吐出幾個氣泡,愛地球這麼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變成了活生生可以去做的事情了 - 清潔、回收、多走路、騎車、種樹、拯救動物 ...

    小朋友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常讓孩子們說說怎麼過週末的(我小時候就寫過N次),小朋友抓耳撓腮,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這時候,氣泡一下,去過哪些地方,玩了什麼遊戲,看了什麼節目,吃了什麼好東西,感覺怎麼樣 ... 這不就有了。

    氣泡雖然是發散的,老師有時還是會給一些基本的結構,引導孩子去從找到一些角度去想問題。哪怕講的是一朵花,老師也給了一個科學描述事物的結構:顏色、尺寸、數量、形狀、感覺上怎樣、聽起來怎樣、看上去怎樣 ...

    引導孩子的自我認知

    在國外學校,氣泡圖還是分析課本人物的“利器”,可以用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著名的歷史人物,如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孩子們用很多形容詞和事實去描述哥倫布這個人,基本上把哥倫布這個人的特點和他做過的重要事情都覆蓋了,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這張氣泡的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老師還可以用氣泡圖去引導孩子:什麼是好行為?Jonny Appleseed是美國曆史上有名的Explorer,據說是他把蘋果種子帶到美國大部分地方開始種植的。老師以他為例,引導孩子認識一個好公民具有哪些特徵?

    不過,氣泡圖最好的用途,是用來描述豐富多彩的自己。這個女孩給自己氣泡了一下:聰明,美麗,友好,無畏,勇敢,幽默 ... 我們知道,這其實是孩子心目中 “理想的自己”,但是這樣的氣泡圖“自我定位”,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積極的心理暗示- 我要好好努力,成為我心目中更好的自己。很棒,非常值得一試!

    圓圈圖強調的是一個概念的具體展開,而氣泡圖,則更加側重於對一個概念的特徵描述。比如這個孩子在用氣泡圖分析一隻鷹有哪些特徵。看起來有點混,是不是?其實,大家在實際帶孩子分析問題的時候,不必太糾結到底該用哪種圖,怎麼直觀怎麼來,就行。

    氣泡圖特別能幫助孩子學會使用豐富的形容詞,有個孩子讀完了《夏洛的網》,為書中的蜘蛛做了這樣一張氣泡圖,在她眼裡,這隻叫夏洛特的蜘蛛具有一堆美好的品質:聰明、友好、有愛、有才、神奇 ... 

    下面的一種是氣泡圖 (Bubble Map)

    還有一種是枝狀圖

    上面這兩個樣子的圖,本質特徵是一樣的,就是從一箇中心點(一個概念、一件事,一個任務,一個目標,一個想法 ... 總之,體現為一個關鍵詞)出發,把紛亂的思緒分層分類,透過主枝、分枝,把主次、關係理得刷刷清!

    3、雙重氣泡圖,比較和對照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氣泡圖還有一個“升級版”,叫雙重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這也是一件分析“神器”,它的妙處在於,可以幫孩子對兩個事物做比較和對照,找到它們的差別和共同點。這是基本形狀:

    一本正經的雙重氣泡圖是這樣的,把要比較的事物放在兩個方框裡,左右兩邊的圈是這兩個事物各自不重合的特徵,而當中那排圈就是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徵。

    把班上任何兩個小朋友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找找共同點、差異點,也許這就是學會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在比較中,接觸最初的植物學知識。

    比較蜘蛛和蝙蝠,紅色的是蜘蛛的獨有特點,藍色的是蝙蝠的獨有特徵,而當中紫色的部分是這兩種動物的共同特徵(在孩子眼裡)

    比如,可以快速幫孩子去羅列和區分陸上動物、水中動物、兩棲動物。

    雙重氣泡圖還能用來學數學。對小孩子來說,這樣解構數字,能幫他們迅速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

    4、樹狀圖,分類和歸納

    Tree Map -Classifying

    主要用於分組或分類的一種圖。主題,一級類別,二級類別,等等。可以幫孩子用這種圖來整理歸納一些知識。基本形狀是這樣的:

    比如,用樹狀圖去歸納下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去整理一下幾何裡的基本形狀概念 ... 

    有時候,還可以換種方式去用,分析動物的特徵 ... 

    5、流程圖,弄清先後順序

    Flow Maps -Sequencing 

    孩子們可以用流程圖從先後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發展、內在邏輯。

    對於多數按照情節發生順序娓娓道來的故事書而言,幾乎“天生”適合用流程圖(Flow Map)來表現。然而我的體會是,真正將故事邏輯視覺化,尤其透過思維導圖畫出一個故事的精髓,達到對孩子有所觸動和啟發,在腦圖的型別選擇上需要好好動一番腦筋。

    事實上,理解了故事的整體結構、情節之間的邏輯關係,才能夠選擇適當的思維導圖型別。填寫的過程並不簡單,孩子需要重複閱讀,藉助思維導圖理解故事的整個脈絡,才能夠完成任務;而且,“想的到”與“寫出來”還有一定距離,這個過程中需要孩子反覆揣摩、提煉語言,當然也大大鍛鍊了孩子的歸納和表達能力。

    一個家長用流程圖告訴孩子該怎麼使用線上英語閱讀教程 Raz Kids,  挺有趣的:先聽,然後自己讀一遍,給自己錄音,做小測驗,如果10道題中至少做對了8題,祝賀自己,開始下一本書;如果沒達到這個標準,重新閱讀和做測驗 ... 這麼一畫,相信這個孩子用RAZ的時候會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目標是什麼。

    也有用流程圖幫孩子解題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 這是分數比大小的所謂“蝴蝶法”,說實話檁子是第一次看到有這種比大小的。

    6、多重流程圖,分析因果關係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 

    這個也稱因果關係圖,用來幫助孩子分析一個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當中是事件 Main Event,左邊是事件產生的多種原因,右邊是事件導致的多個結果。基本圖形是這樣的:

    用這種圖分析龍捲風的起因和帶來的影響 ...

    這張是童書裡的著名人物大衛小朋友,他去學校後,做了哪些事,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用這個思路幫孩子分析自己在學校裡的種種遭遇,明白自身行為和這些遭遇之間的關係,會很有趣。

    因果分析圖很容易理解,也很好用,特別有助於幫孩子鍛鍊思維分析能力。

    7、括號圖,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

    Brace Maps - Part-Whole

    這種圖我們平時用的很多,分析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基本形狀是這樣的:

    比如,用來幫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一小時的構成 ... 

    幫孩子學雪人相關的詞彙

    甚至,對地圖進行拆借,加深對一個國家地理構成的記憶和理解。

    8、橋狀圖,類比或類推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這是一種主要用來進行類比和類推的圖。在橋型橫線的上面和下面寫下具有相關性的一組事物,然後按照這種相關性,列出更多具有類似相關性的事物。基本形狀是這樣的:

    看這張,也許更容易理解 ... 

    還是覺得有點不明白?看這些例子就很清楚了。橫線上端是和身體部位相關的動詞,下端是對應的身體部位,在 as 前後,上下關係是一致的,所以也叫類比圖。

    比如,這是以兒童文學名著裡的人物做類比, Wilbur 是《夏洛特的網》裡的人物,Willy Wonka 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的人物 ... 

    用在數學上,做類推 ...  這種練習我們小時候其實也做過很多次,只不過沒有 “橋圖” 這個概念的引入。

    好,簡單說完這八種思維圖,不再覺得所謂思維導圖有多高大上了吧?

    不過呢,雖然這些圖的基本形式和應用都很簡單,但在國外一些學校,孩子們要花很多課時去深入理解和使用這些圖。為什麼呢?因為圖是簡單的,但理清思維並不簡單。隨著思維越來越嚴密,圖也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應用起來也有無窮變幻。

    說到底,畫圖不是目的,理清思維是目的。而要理清思維,真正的功夫,其實是在圖外了。

    記得有個人說過:“要想教給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們,而應當交給他們一種工具,透過使用工具培養新的思維方式。”

    是啊,我們經常說讓孩子去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要學會思維創新,聽起來就很難,做起來更不知從何說起。還不如就從最簡單的思維圖開始,抓住主線,一層層去剝洋蔥,你會發現,孩子自然就開始懂得結構化地去考慮問題,而且認知和分析能力幾乎在能每一件事上獲得鍛鍊和提高。

    這就是思維圖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源抽菸被處罰會給他帶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