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
-
2 # 心向青山
三國時期有三場決定性的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其中,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戰勝袁紹後北方再無人是曹操的對手。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敗於周瑜,決定了戰後的南北分立。
但此時的南方劉璋割據益州,張魯居漢中,孫權割據江東,而劉備尚無立錐之地,說赤壁之戰就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未免有些事後諸葛亮。
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戰,劉備敗於孫權,決定了漢朝之後不是南北朝,是三足鼎立,因為南方吳蜀均不能消滅對方。
-
3 # 黃閏帝
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軍事上打敗了袁紹等諸侯,兵強馬壯;政治上有漢室大旗在手立於不敗之地;民生上佔據著人口最多的幾州之地。各方面隱隱有一統天下之勢!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還在東奔西跑,沒有一塊穩定的地盤。一直依附於各大諸侯,投靠過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殺傷力僅次於申公豹的“道友請留步”。
孫權的東吳勢力在赤壁之戰前,還不團結在曹操兵鋒之下分為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凝聚力不夠。
赤壁之戰打破了曹操的一統天下之勢,曹操短時間內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為孫權劉備贏的時間。
孫吳勢力在這場勝利之下,統一了思想,以建立政權為中心,君臣努力在這中心思想下發展。劉備抓住機遇,趁機謀奪荊州,進而佔據蜀地川州。最終三分天下!
-
4 # 笑談文史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對三足鼎立的格局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戰前一年,曹操徹底蕩平河北袁氏的勢力,並且北征烏丸,解決了北方的大患。這時候,我們的阿瞞同學很是意氣風發,在碣石山上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之後撤軍南歸,便想著趁著北征的勝利勢頭,一舉南下荊州、揚州,於是說幹就幹,在鄴城想當然地修了個大點兒的池塘訓練水軍。然後經過短暫休整,便趁劉表病危,就奔向荊州,可還沒到劉表就撒手人寰,其次子劉琮老大的寶座還沒坐熱,就迫於形式投降了。
這時候,本來依靠劉表的劉皇叔經歷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被曹操趕得狼狽鼠竄,歷經千辛萬苦,才總算逃到夏口,能喘上口氣了。但前途依然未卜,我想那時候劉備怕是都做好“披髮入山”的準備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便派了諸葛亮去爭取孫吳的幫助。
令所有人都會詫異的是,孫權這個年輕輩兒竟然頂住了曹操的威逼與恐嚇,選擇了與沒打過什麼勝仗的劉皇叔聯合。在當時明眼人看來,孫權一定是抽風了,不然不會這麼作死。但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有人都以為孫權押錯了寶,卻被狠狠地打了臉。曹操敗了,灰溜溜地自毀剩餘舟船,率軍北歸。
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赤壁一戰是周瑜火攻計謀建功的,卻不知道此戰存有很多僥倖。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是這麼說的“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疫病盛行,加上北方孩子不知道的東南地形風都不是曹操能預料到的。
此役本是曹操想趁勢一舉定天下,結果大敗而歸之後,經歷了連續二十年無間斷戰亂的北方地區短時間內再無力組織南征了。這也就給了孫、劉絕佳的發展時機。兩家先是吞掉了南部荊州,而後劉備在數年間便盡奪西蜀之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形態。
-
5 # 中孚鑑
赤壁之戰對三分格局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赤壁之戰若是曹操失敗,就基本有三分天下的局面。
當時曹操經過常年帶兵征戰,把三國前期的諸侯基本掃平,比如呂布,馬超,袁紹,袁術,張繡,張揚,劉表的兒子等。天下已經大多在曹操掌控之中。
當時天下就剩下孫權和劉備對曹操構成威脅。
所以曹操想把功績在進一步,掃平天下。想把把孫權和劉備滅了。於是曹操發兵攻打東吳孫權,就有了赤壁之戰。
所為唇亡齒寒,東吳若被滅,劉備也難生存,於是孫劉聯合抗曹,可以說是決定格局的終極一戰。
赤壁之戰,孫劉若敗,天下基本都在曹操掌控之中,在也沒有孫權劉備的立身之地,就沒有三分天下。
孫劉若勝,雖然不能盡收曹操的地盤,但至少可以大傷曹操元氣,讓曹操短時間內不能在發動大規模的戰爭。給孫權和劉備有了發展的機會。
赤壁之戰的結果,曹操敗了,天下還是孫劉曹三家。
若是曹操勝了,哪還有孫權的東吳和後來西蜀。所以說赤壁之戰對三國格局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
6 # 蟬大俠
赤壁之戰前,曹操已打敗袁紹,統一了整個北方,然後趁勢南下,計劃奪荊州、滅東吳,一統天下。荊州聞風而降,劉備亡命江夏,於是曹操大軍迫近東吳,志在必得。東吳很多大臣主張投降,包括張昭這樣的忠直老臣,可見雙方實力確實太過懸殊!
幸虧周瑜善於用兵,加上曹操軍隊不習水戰、瘟疫肆虐等原因,結果周瑜放了一把大火,“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但實際上,孫、劉勝得僥倖,其間很多偶然因素,都可能使戰爭結果發生反轉。
此戰,孫、劉幾乎押上全部籌碼,如曹操大勝則一統天下,何來三國鼎立?
如曹操小敗而退,回保荊州,孫吳自然逃過一劫,尚可固守。劉備則仍然沒有根據地,且夾在曹、孫之間,凶多吉少,三國鼎立局面還是不會形成,最多是“曹孫相爭”了。
正是因為曹操大敗,棄荊州而逃回北方,短期內難以恢復元氣。而赤壁之戰絕大部分壓力又是東吳扛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劉備、諸葛亮才能在戰後快速控制荊州,奪得一塊根據地,然後伺機向西川發展,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可見,赤壁之戰的戰果,確實是初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而三分天下的最終實現,則是劉備的攻奪西川之戰。
-
7 # 是你的小可愛呀3
赤壁之戰對於曹操 劉備 孫權來說都是一場決定未來走向的戰爭,這場戰爭承載了大量的因素。
首先曹操 對於這場戰爭並沒有之前預想的那樣,曹操意料之喜,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荊州,簡直是超級大禮包沒有,荊州地區的人力 物力 財禮都可以為之所有,但老對手劉大耳朵跑了,最後竟然和孫權結盟了,三方拉開陣仗開打,出人意料的曹操輸了,輸得很慘,統一南方暫時是不可能了,如果退回北方,北方的地盤還安全嗎,這都是他擔心的問題,後果然關中反了,赤壁之戰斷送了統一南方的夢想,孫劉勢力得以繼續發展。為後三分天下做準備。
劉備 如何評價他,打不死的小強,連續創業者,一個失敗堅持不懈的創業者。自黃巾起義以來劉備劉就開始了他的露臉,跟過他的師兄公孫瓚 老對手 曹操 四世三公 袁紹 徐州陶謙 荊州老大 劉表,可以說劉備始終處於給別人打工的狀態,有了一點產業徐州還被呂布 曹操給收拾了。後得到諸葛亮,有了未來規劃和藍圖,先圖荊州 在奪取益州,最後中原。赤壁之戰劉備差點被曹操滅掉,與孫吳結盟是最好的辦法,共同對抗曹操,也成功抵擋住了曹操,後借荊州西進益州,劉備有了與曹魏爭奪的資本,如果赤壁戰敗,劉備game over
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曹操對他的評價,他接手江東政權,源於其兄孫策遇刺,將領導權交給年輕的孫權。一路走的並不輕鬆,內有元老派不服,外有各方勢力凱旋。赤壁之戰前夕,孫權成功殺死了殺父仇人黃祖,勢力逼近荊州,曹操大驚,劉表大驚。內與魯肅塌上策,重心還是放在穩定現有的地盤,才能以後爭奪天下。相比於諸葛亮的隆中對格局還是膽略小了很多。赤壁之戰成功守住了江東廣大地區,趕跑了北方的敵人,進一步得以發展,後與曹魏在合肥一線拉鋸戰,持續很長時間,也讓劉備趁機做大。佔據益州之地。
-
8 # 高山秋月明
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當時曹操已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佔據半壁江山,孫權佔據江東,實力尚弱,劉備居無定所,沒有自己的地盤。可說是曹操一家獨大。此時,曹操欲一舉平定江南,實現全國一統。
然而在赤壁,孫劉聯合抗曹,以少勝多,打敗曹操,從此孫權政權得到鞏固,劉備得到了荊襄九郡,並順勢取得西川,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而曹操實力有所消弱。因而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為後來的三國時代奠定了基礎。
-
9 # 史無止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所填寫的這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歌頌了周瑜火燒赤壁的輝煌成功。周瑜(公元175~210年),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強敵袁紹,統一了北方,已經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勢。於是,他揮師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集團,統一中國。公元208年,曹操率領20餘萬大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荊州重鎮江陵。因而產生了麻痺輕敵思想,認為憑著自己的軍事優勢,順流東下,有把握打敗孫權。此時,孫權召集眾臣商議對付曹操之策。眾說不一。大都督周瑜力主抗曹,他指出曹操揮師南下有四大弱點:一是北方沒有完全平服,有後患;二是北方兵善陸戰不善水戰;三是時值寒冬,缺少糧草;四是兵將遠涉江湖,水土不服。曹兵號稱80萬,實際只有10多萬,若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必將勝曹。孫權聽了周瑜的分析,堅定了抗曹決心。即給周瑜3萬兵馬去迎戰曹軍,任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籌劃策略。此時,劉備也因被曹操打敗,遂派諸葛亮到東吳來求援,經商談達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協議。周瑜率軍與劉備軍聯合作戰,合力抗擊曹軍。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初次交戰,曹軍因流行疫病而失利,退守長江北岸。為減輕戰船在水上顛簸,使北方兵士不暈船,曹操令工匠把幾艘或幾十艘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結成“連環戰船”。吳將黃蓋向周瑜獻計說:敵眾我寡,不能長久相持;今曹軍把船隻連在一起,首尾銜接,擠在一起,如用火攻,不怕曹軍不敗走。火燒戰船要藉助風力周瑜和諸葛亮進行了周密研究,同意了黃蓋的計劃,決定東南風一起就立刻發動火攻。於是,準備了數十艘快速戰船,船上裝滿草,草裡灌滿油脂,外面用布幕捆包偽裝,並在船上插上主將的戰旗。為了使火攻的戰船能夠接近曹軍的水寨,黃蓋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說要投降。曹操信以為真。黃蓋即藉著東南風颳得正緊的時候,帶領火攻船隊出發。曹軍將士以為黃蓋來降,毫無戒備。當船隊距曹軍只有一里遠的時候,黃蓋命令點燃各船的乾草。火被大風一吹,迅速燃燒,大船像箭一樣向曹軍水師大營駛去,曹軍戰船頓時火焰瀰漫,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的營寨,“連環戰船”和營寨剎那變成一片火海。曹軍大亂,被燒死和淹死的甚多。周瑜乘機率軍進攻,曹軍大敗。赤壁之戰這一決定性戰役以後,曹操再也無力揮師南下,孫權在江東的統治也日趨鞏固,劉備乘機佔有荊州和益州(今四川省),隨後,各霸一方;曹操死後其長子曹丕及劉備、孫權相繼稱帝,分別取國號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終於形成。 -
10 # 種地的秀才
曹操192年做了兗州牧,擊破黃巾兵力漸大,196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198年滅呂布兼併徐州,199年滅袁術至206年滅袁紹父子及高幹,207年進擊烏桓,208年進荊州,雖然地盤不斷擴大,但是其佔據的地盤都破壞的非常嚴重,大量人口死亡流散,可連年戰爭根本沒有時間恢復生產。到了現在江東可以說是最後一戰了,只要此戰勝利,那麼就可以把中心放在恢復生產上,依曹操的想法最好孫權跟劉宗一樣投降,所以調大軍壓境,以期不戰而勝。
當時孫權內部張昭等重臣都主張投降,如果不是魯肅不同意投降並勸孫權趕快召回周瑜,之後又找了劉備這一外援促成赤壁之戰,孫權真可能就投降了。
曹操從心底根本就不想打下去了,看見孫權的決心,自己這方很多人又得了瘟疫,暫時不能解決孫劉聯盟,不得已把船燒了回軍撤了。軍事上全面防禦,努力恢復生產和鞏固自己的根據地,再不恢復生產,農民就開始暴動了!
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劉備這個一直沒有地盤的傢伙不但佔據了荊州,並於214年佔據益州,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形成了天下三分之局。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才有可能鼎立,赤壁之戰最大的意義就是阻礙了曹操統一天下。曹操從擊敗袁紹開始,一路披荊斬棘,順水順風,但是赤壁大戰,但曹操勝利的步伐從此止步。江東成了曹操的噩夢。
赤壁之戰,孫權成功的保住了地位,也讓孫權也有了底氣面對曹操。孫權從原來拿劉表沒有辦法到擊敗曹操這是突飛猛進。這說明東吳的實力,從這裡開始也萌發了稱帝的想法。魯肅當時提的那建議,易中天教授講過。
歷史上,當時曹操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因為拿下荊州太順利了。本來以為就佔了一點土地,沒想到劉表死的及時。兒子拿到荊州之主馬上投降。劉表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和曹操對峙好多年曹操拿他沒辦法。他跟孫堅,孫權,孫策三孫對峙好多年也沒有辦法。而且孫梓堅就死在黃祖的手下。
事實上曹操的戰略是錯誤的,從北到南的話,南方水網阻礙了騎兵的發揮。而且曹操本人沒有水戰的指揮經驗。以自己最大的弱勢面對孫權的優勢之時,人數上佔絕對優勢也沒有作用,在水裡不是人多就行。
更多的你可以看我寫的文章,對這些我都有詳細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