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淅爸育兒記
-
2 # 禕姑娘媽咪
孩子愛唱反調,正是教育他的契機,和你唱反調也是一種缺乏被關注的表現,他在家長那得不到很好的迴應,或者總對他不理不睬,積壓在他心理的逆反心就產生了,所以家長要更多的關注孩子,給他更多的鼓勵,肯定他,增強他的自信。希望你能收穫一個健康的孩子
-
3 # 拆箱狂阿正
首先家長要弄清楚孩子真實的想法是什麼,是真的不喜歡做家長口中說的那件事,還是隻是單純跟家長對著幹。
有些孩子比較寡言,有時候家長讓做家務、做作業等,孩子不做,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之類的因素,但卻不願意告訴家長,經常把事憋在心裡。這種時候師長、朋友的開導是很重要的。
另一種孩子則是叛逆期的表現,明知道家長說的才是對的,還是要反著來,這時孩子很不成熟穩重,家長不能只打罵,還要試著理解和教育,要讓孩子感覺到發自內心的關心而不是說教。
任何時候,我們要講道理,不是家長說了算,也不是孩子說了算。孩子不聽從家長的指揮,證明孩子已經有了自我判斷意識,這是孩子思想在逐步成長的重要表現,不再是家長說什麼,孩子做什麼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得換一套,不要命令孩子,要引導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建議孩子與人分享,說出他的心事,與孩子促膝長談,才能明晰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對世界的認識。
-
4 # 紅豆半顆
孩子喜歡和家長唱反調,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遵從孩子成長髮育規律的原則下,協助孩子去完成生命成長的需要。
就是你清楚的知道,孩子在這個時候,是一定會幹這件事的。孩子對著你幹,啥都說“不”的表現,其實是正常的心理發育現象。所以,我們不要因此去斥責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因為他這麼做的時候,是他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是自主性的成長過程。
然後,我們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有意識的故意去配合孩子這個年齡段說“不”的需要。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其實是在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
比如,我們對孩子說:“你不要在地上爬呀。”孩子就會回你:“不,我就要爬。”然後爬得更歡快;我們對孩子說:“你不要在床上蹦呀。”孩子又會回你:“不,我就要在床上蹦。”然後蹦得更開心。
類似這些場景,我們都可以像是在跟玩遊戲一樣。一方面,孩子的玩耍需求得到了滿足,一方面也讓孩子說“不”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
其次,和孩子玩正話反說的遊戲。
有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可以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去做的話,可以故意跟孩子反著說。
比如:
“你不要出去玩了吧。”“不,我就要出去玩兒。”
“你不要吃飯了吧。”“不,我就要吃飯。”
“你不要穿鞋出去啦”“不,我就要穿鞋出去。”
…
當然,正話反說的遊戲不是一定有用的。你需要注意結合場景,如果場景不對,說的話就不一定管用了。
比如說,孩子喜歡看電視,如果這個時候準備吃飯了,你用正話反說:“我們吃飯咯,你不要來吃飯哈。”孩子可能會更開心,他會覺得正中下懷。
因為孩子可能正沉浸在電視節目中,注意力都被電視吸引了,他可能都還來不及反應要跟你對著幹。
所以,我們需要留意場景的運用。
還需要注意的是,隨著這個年齡階段的過渡,慢慢的孩子就不會那麼經常的說“不”了,所以,當孩子進入到下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這個方法也是用不上的。
另外,就是給孩子提供一種選擇。
比如我們會問孩子,類似“你要不要穿鞋?你穿不穿鞋?”的問題。
我們也可以直接提供選項,比如問孩子說:“你今天是穿這雙鞋呢,還是穿那雙鞋?”
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引導孩子在你想讓他做的事情中,你提供了幾個選項,讓他從A或者B中去做選擇。
那麼,孩子會覺得,他仍然是有選擇權的,他仍然是有自主性的。
當孩子可以有自主性時,他就不會直接去以一種拒絕你的方式,來獲得獨立自主的意願;也不會用說“不”的方式,來區分你和他的區別。
-
5 # 愛嘮嗑的小杰
大家好,我是小杰!請眼熟我!
關於孩子經常喜歡唱反調的問題,我認為有如下三個原因:
尋求注意
孩子渴望得到家長的注意,但他又苦於沒有正常的渠道,於是就把精力和注意力轉向了唱反調這樣的非正常手段和非正常渠道。孩子明白,在唱反調的時候,家長會拿出大量的時間來駁斥他,和他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就獲得了家長以及周圍人大量的注意,他個人的情緒得到了滿足。
孩子嚐到一次這樣的甜頭之後,就會更多次的嘗試。當他每次都可以得到這樣的心理滿足時,他的刺激次數就會越來越頻繁,力度就會越來越大。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們總是會覺得孩子唱反調自己批評他了,甚至嚴肅的批評和懲罰他了,小孩兒下次依然如此,甚至更激烈,頻率更大,反應更快。這就是孩子希望得到更大的注意,而你的懲罰批評,嚴肅的責罵都被孩子們理解成了對他的一種過分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唱反調會愈演愈烈。
情緒對抗
情緒對抗也是唱反調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孩子就是要和你唱反調,故意和你唱反調,你唱你說什麼他都要駁斥你,這並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一種情緒之爭。他要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與不認同的情緒給大家看。因為孩子有時候缺乏正常的情緒發洩的渠道,所以他採取這種方式來進行情緒對抗,在對抗的過程中完成他情緒的宣洩和情緒的宣告。孩子們唱反調並不是對答案的執著,而是對情緒的執著,包括父母在內雙方其實都是在某種程度上宣洩自己的情緒,宣洩完了大家都好了,這事情也就沒有結果的過去了。
對錯之爭
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也是存在的。家長說的真的不對,孩子要糾正你,因為每次被質疑的情緒體驗太過強烈,家長們因為倖存者偏差的問題,就會覺得孩子們為什麼總是和我吵反調。這並不是大問題,反而提醒我們家長們說話的時候要注意。
那麼針對這三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堅持原則
家長們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因為孩子唱反調的次數多了,我們疲憊了,有時候就選擇屈服與默許。他錯了,我們就要不厭其煩的去糾正他。因為默許與冷處理對孩子的傷害和影響更大,這會對他產生一個錯誤的價值導向。所以我們到了一定要堅持原則,對待錯的問題要堅決的說不。
找尋價值
孩子有時候唱反調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因為他不知道他在這個家庭當中有什麼價值。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找尋價值的機會,比如說安排他做一些家務,事情雖小,但是也要鄭重其事的安排給孩子,給他一種儀式感。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們找尋到自己的價值,他才會把他的精力,從唱反調這個問題上挪到他的工作和價值追尋上來,孩子們追尋到了他所要的價值,那麼他也就找到了他的位置,孩子們就不需要過多的去要求家人額外的注意他,唱反調的情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排解情緒
孩子們情緒的對抗源於家長和孩子們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們應該和孩子們更多的進行交流,給他說話的機會和權利,不管他是做對了做錯了,他總有理由。我們要給他一個說的機會,而不是粗暴的打斷他,任由我們一個人說來說去,情緒的堆積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勇於低頭
在前面我們說了要堅持原則,要有耐心。同理,在家長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太過於抱著自己家長的權威不放,知錯就改並不丟人,反而有利於樹立我們家長在孩子心目當中高大的形象。
個人見解,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6 # 漿糊老爸
其實這個愛唱反調,也是孩子反抗的一種表現。既要順著孩子,也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
第一步:順著等於去理解、思考孩子為什麼在某件事上跟我們唱反調。
我所說的順著孩子,遇到事情不要著急去否定孩子,先把自己擺到孩子的位置上考慮一下。這件事情,透過我們的換位思考孩子應該會想怎麼去做?然後再考慮應該怎樣去跟孩子說。
順著就是不要直接“暴力”制止
第二步 對孩子的錯誤進行糾正
在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前提下,他們才能感受到被理解,就會更願意聽取我們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要記住,在孩子們感到家長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聽我們的。
總之,要減少或者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就要讓去理解孩子,究其原因。孩子也是一個社會的個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孩子的問題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你可以試試。
純經驗之談,我兒子跟我唱反調的時候,倒是不多,這個跟平時和孩子溝通有直接的關係。
回覆列表
5歲的小明(化名)經常跟媽媽發生衝突,不論媽媽要求他做什麼,他都要反抗一概拒絕,他經常大發脾氣,毀壞玩具餐具或者是傢俱,媽媽必須要強硬的逼迫他或者是懲罰他,否則呢,它總有辦法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跟媽媽唱反調。媽媽很困惑,自己明明給孩子樹立了做完事情再玩再享樂的好榜樣,可自己的榜樣作用在這裡這裡卻沒有什麼效果。
當和媽媽溝通之後,發現小明這個習慣是在學習爸爸。因為小明發現不論媽媽說什麼,爸爸都言聽計從,爸爸總是迫於媽媽生氣時的壓力對媽媽妥協,以換取和平。所有的事情中,爸爸最討厭當面衝突和爭執,所以有時候媽媽想嚴厲管教小明時,爸爸為了避免媽媽生氣而和小明發生衝突,就會嘗試著為小明求情。
在這個案例中,小明觀察到媽媽在家裡的權威地位感到驚訝,他的想法是誰有權威,誰的家庭地位就高,所以他也想得到同樣的地位,於是他模仿媽媽用生氣和憤怒來得到權威地位,而事實上媽媽對她確實一點辦法也沒有,他也觀察到了這點。
但是沒察覺到這一點呢,是媽媽。媽媽從未明白小明下次還會無法無天,而這種無法無天的表現恰恰是小明對上一次懲罰的報復。
2. 順從孩子的危害:毫無疑問每一次鬥爭獲勝的都是小明,他透過表現自己的力量而取得優勢地位,這個行為哪有什麼錯呢?但我們能認為小明是個快樂的孩子嗎?將來在集體生活中小明能夠學會互相遷就和寬容嗎?小明將來能夠透過大發脾氣解決生活中所有的問題嗎?他能夠成為永遠的皇帝嗎?未來他和女友或者妻子之間的關係會怎麼樣?她對男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會有什麼樣的觀念?
3. 孩子的觀察孩子是透過觀察和思考才會行動的,而他很可能自己都沒發現自己的這種本能。孩子是觀察的專家,也是模仿的專家。但孩子在對觀察到的事情進行解釋理解的時候,很容易產生錯誤,然後他們常常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感時,使用的就是這些錯誤的理解和定論。
孩子的所有行動,其背後的原因都有跡可循。
4. 解決方法(僅供參考)針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以下放出幾個通用的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但是如果僅僅不明原因就照做,那隻能隔靴搔癢。
一唱反調,趕緊打岔
別把唱反調當成天大的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就會有所好轉的,5歲以後的孩子基本就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不要強硬的制目干預,學會“打岔”。怎麼打岔呢,比如說孩子把東西吃嘴裡了,你可以也把一個能吃的東西放嘴裡,然後和孩子說我們一起比賽啊,看誰能把嘴裡的東西吐得更遠,引導孩子去嘗試。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原則就是用遊戲的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別老糾纏著眼前這點事。
命令口氣扔遠遠的
不要,不行,不能,別老和孩子用這些詞語對話,越是命令,越事得其反。想讓孩子改變行為,一定要學會提要求,告訴孩子怎麼做,媽媽是高興的,喜歡的,如果能這樣做,你就是最棒的,用鼓勵式的表達,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尊重和認可。
拒絕當時制止
孩子和你對著幹,你立馬現場說法,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公從場合,孩子也有自尊心,也要面子的,可以先冷靜下,延遲管教時間,換到更適合的地點,用更溫和的態度,爭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先吸引注意力再解決問題
孩子正在看電視,你和他說話他不吭聲,你上來直接把電視關了,孩子不急才怪呢,先問問孩子在看什麼,讓孩子說說喜歡看嗎,都看到了什麼,聊上一會再告訴他你想做什麼,把注意力轉移到要做的事上,而且要徵求孩子意見,能不能先做這件事,然後再看電視,或者說把電視關一會,我們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適當放權,減少逼迫
唱反調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父母逼著做的,自己沒有任何權利,放權這件事上,一定要掌握好度,不是孩子任何要求都滿足。孩子晚上不想睡覺,你越逼他越不睡,不如和孩子一起聽聽歌,讀讀書,聽完讀完再睡覺,給孩子個臺階下,他不會跟你死磕過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