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原市房產頻道

      一排排藍白相間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通戶水泥路、一座座整齊乾淨的養畜圈舍、一行行生機盎然的蔬菜溫棚……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灘上的移民家園處處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初冬的一場瑞雪把松山鎮上的移民家園裝扮得銀裝素裹。微風吹來,村旁還未收割的大片藜麥田沙沙作響,清香陣陣。近年來,天祝藏族自治縣採取“種植+科研+加工+旅遊”的模式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機制,引導移民群眾種植藜麥,全縣藜麥種植面積達到3.38萬畝,種植品種486個,涵蓋全球90%以上藜麥品種,藜麥種植已成為當地移民群眾的致富產業。

      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屬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在2040-4874米之間,自然條件較為惡劣,部分生活在高深山區的農牧民生活艱苦。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基礎優先、穩定發展”的思路,天祝藏族自治縣堅持把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把移民搬遷和產業培育結合起來,透過龍頭企業帶動,不僅挪了窮窩,而且拔掉了窮根,為搬出大山的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剛搬進松山鎮祥瑞新村不久的羅秀花,在家門口的南陽山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的溫棚裡熟練地採摘蘑菇。說起現在的生活,羅秀花很滿足,老公跑運輸,自己在家門口務工,今年全家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這在以前生活的大山裡是不可能實現的。

      走進藜香新村,中心文化廣場上涼亭、照明燈、健身器材、垃圾箱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在產業園的菌棒車間裡,記者碰上了一件城裡娃來鄉下打工的新鮮事兒。張瑋一邊麻利地往車上裝菌棒,一邊對記者說,他家在天祝縣城,今年才從部隊復員,聽說鄉下也能掙到錢,他便毫不猶豫地來了……

      村民張自英開著女婿新買的客貨車準備去老家搬東西,他主動邀請記者去他老家轉轉。他的老家鞍子山村在距移民新村幾十公里的大山裡面,那裡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張自英屬村裡的精準扶貧戶,今年7月才搬至松山鎮藜香新村,他高興地說,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才掏了1萬元,就能住上寬敞明亮、有水有電有暖氣的新房子,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李鴻萍是德吉新村出了名的能幹人。她2015年從東坪鄉扎帳村搬遷至松山鎮德吉新村,短短3年多時間,她成為流轉450畝土地、經營8個蔬菜溫棚的種植大戶,她們家今年的收入最少也有15萬元。

      鞍子山村是天祝縣貧困面較大的村子之一。過去,這裡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生活,大家收入低、脫貧沒信心。如今,隨著設施種植、養殖等產業的推進,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村女青年任成潔在縣城做餐飲企業已小有名氣,看到家鄉發生的變化,她毅然放棄縣城的營生,於今年2月返鄉創業,帶領部分村民發展家庭賓館、餐飲等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自2012年以來,天祝縣共搬遷移民15708戶64552人。先後建成華藏寺鎮紅大口、黃草川、松山鎮德吉新村、祥瑞新村,以及雜木河水管處農場等生態移民安置點,不僅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有效緩解了遷出地生態壓力,減少了人畜對林草植被的破壞,使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

  • 2 # 太原市房產頻道

      一排排藍白相間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通戶水泥路、一座座整齊乾淨的養畜圈舍、一行行生機盎然的蔬菜溫棚……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灘上的移民家園處處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初冬的一場瑞雪把松山鎮上的移民家園裝扮得銀裝素裹。微風吹來,村旁還未收割的大片藜麥田沙沙作響,清香陣陣。近年來,天祝藏族自治縣採取“種植+科研+加工+旅遊”的模式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機制,引導移民群眾種植藜麥,全縣藜麥種植面積達到3.38萬畝,種植品種486個,涵蓋全球90%以上藜麥品種,藜麥種植已成為當地移民群眾的致富產業。

      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屬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在2040-4874米之間,自然條件較為惡劣,部分生活在高深山區的農牧民生活艱苦。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基礎優先、穩定發展”的思路,天祝藏族自治縣堅持把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把移民搬遷和產業培育結合起來,透過龍頭企業帶動,不僅挪了窮窩,而且拔掉了窮根,為搬出大山的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剛搬進松山鎮祥瑞新村不久的羅秀花,在家門口的南陽山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的溫棚裡熟練地採摘蘑菇。說起現在的生活,羅秀花很滿足,老公跑運輸,自己在家門口務工,今年全家收入可達3萬元左右,這在以前生活的大山裡是不可能實現的。

      走進藜香新村,中心文化廣場上涼亭、照明燈、健身器材、垃圾箱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在產業園的菌棒車間裡,記者碰上了一件城裡娃來鄉下打工的新鮮事兒。張瑋一邊麻利地往車上裝菌棒,一邊對記者說,他家在天祝縣城,今年才從部隊復員,聽說鄉下也能掙到錢,他便毫不猶豫地來了……

      村民張自英開著女婿新買的客貨車準備去老家搬東西,他主動邀請記者去他老家轉轉。他的老家鞍子山村在距移民新村幾十公里的大山裡面,那裡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張自英屬村裡的精準扶貧戶,今年7月才搬至松山鎮藜香新村,他高興地說,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才掏了1萬元,就能住上寬敞明亮、有水有電有暖氣的新房子,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李鴻萍是德吉新村出了名的能幹人。她2015年從東坪鄉扎帳村搬遷至松山鎮德吉新村,短短3年多時間,她成為流轉450畝土地、經營8個蔬菜溫棚的種植大戶,她們家今年的收入最少也有15萬元。

      鞍子山村是天祝縣貧困面較大的村子之一。過去,這裡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生活,大家收入低、脫貧沒信心。如今,隨著設施種植、養殖等產業的推進,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村女青年任成潔在縣城做餐飲企業已小有名氣,看到家鄉發生的變化,她毅然放棄縣城的營生,於今年2月返鄉創業,帶領部分村民發展家庭賓館、餐飲等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自2012年以來,天祝縣共搬遷移民15708戶64552人。先後建成華藏寺鎮紅大口、黃草川、松山鎮德吉新村、祥瑞新村,以及雜木河水管處農場等生態移民安置點,不僅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有效緩解了遷出地生態壓力,減少了人畜對林草植被的破壞,使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懷舊服裝備屬性混亂,如何避免需求他人的極品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