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風物誌
-
2 # 旗圖
古人追星,我們無法與之相比,古代的八拜之交,二十四孝,看過就懂了。古人為說一句肺腑之言,可以死諫,對名人之敬仰與崇拜,更是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不過這裡最重要的區別點在哪呢?不是誰追的更厲害,是誰才是真正的星。星,老人會說:文曲星下凡。星,是天上下來的,不是凡人,做的事更不是凡事。所以你懂的,現在的星,都不是星,是腥。
-
3 # 正史風雲
古代人有追星的哦!
最出名的當屬魏晉時期的衛玠,由於長的太帥,都不敢出門,一出門就引來圍觀,終因心理壓力大而病死,這就是經典的“看殺衛玠”的典故。長的帥的,類似的還有春秋末期的宋朝(人名)、西晉時期的潘安。
中國古代追星由來已久。
孔子是堯舜的粉絲,是文武二王的粉絲,是周公的粉絲。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而且老夢見周公。
子貢、顏回等人是孔子的粉絲。對老師的敬仰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都說老師有如巍巍高山,不可逾越。
司馬相如是藺相如的粉絲,連名字都改成了一樣的。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絲,為得到蘭亭序可謂費盡心機。
李白是謝靈運的粉絲。在詩中表達敬仰之情。
杜甫是李白的粉絲。為李白寫了十幾首詩。
白居易是李商隱的粉絲。臨死是對李商隱說,希望死後能投胎做你的兒子,你一定要好好教我呀!
葛清是白居易的粉絲,在自己的頸子上紋身白居易的詩文。
張籍是杜甫的粉絲。張籍曾將杜甫的詩燒了拌上蜂蜜吃下,說吃了杜甫的詩,就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詩了,簡直就是痴狂呀!
……………………
這些著名的文人、詩人除了互相崇拜之外,每個人的身後都有萬千粉絲,其中李白的粉絲最多。唐玄宗就是看了李白的詩,聽聞了李白的名聲,把他召入宮的。
除了長的帥,有才華的招人追慕之外,還有一些音樂方面的追星。
劉邦後宮佳麗一堆,然而獨寵戚夫人,主要原因就是戚姬對楚歌造詣很深,不但能唱,還能作曲。劉邦喜歡楚歌,大風歌就是劉邦的代表作,因此,兩人情趣相投,龍鳳和諧。
到了唐朝,詩歌發展到達頂峰,詩和歌是不分家的,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普通老百姓或歌姬都可以自己作曲、自己演唱,唱的好的就會直接圈粉,厲害著呢。唐朝盛大活動的時候,有大型演唱會,可謂人山人海,追星的感覺一點也不比現在差哦!
-
4 # 大國藏美
答案是有的。
中國古代有些朝代,社會風氣非常開放,對小鮮肉、音樂家、詩人等等都有狂熱的追星行為。
有幾個具體案例可以參考一下:
1.看殺衛玠《世說新語》和《晉書 衛玠傳》有記載。
東晉時候,大家講“風流倜儻”,對容貌俊秀的人有特殊的愛好,就像唐人愛胖。
《世說新語·容止》: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這是明顯追求小鮮肉的案例了。
衛玠因為姿容秀美,名聲在外,致使“觀者如堵”,把衛玠給嚇死了(心理壓力大,心臟病犯了)。
2.潘安的故事作為比衛玠更出名的美男子,潘安的名頭大家就都比較熟悉了。
《世說新語》和《晉書》都有記載的。
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出去一趟,可以帶一車水果回家。
相反,同時期有位姓張的,因為長得醜,經常得到磚頭瓦礫。比較產生傷害。
就像現在的好多笑話,說演員在臺上功力太差,一場演出下來,蓋房子的磚頭都湊夠了。
3.洛陽紙貴左思寫出《三都賦》後,大家爭相傳抄,致使市面上的紙都漲價了。
《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這是不是很像70後、80後小時候抄歌詞呢。歌詞本加上即時貼。那個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本到幾本。
4.柳永——被青樓女子瘋狂加粉的詞人當時柳永因為與皇帝的野史沾邊而做官無門,比較失意。
而青樓女子十分需要詩詞歌舞作為演出素材。
柳永的詞作風格,正好適合當時青樓女子傳唱。
供給和需求對上之後,柳永就成了青樓女子眼中的明星。
以致於柳永死後,都是青樓女子湊錢給下葬的。
-
5 # 舊時光老影像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了許多情意綿綿的愛情詩,從他的《錦瑟》就可見一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他的愛情詩,打動了許多女子的心,都爭相傳抄吟唱,成了他的忠實“粉絲”,可謂是他的“追星族”。
李白像
有一個叫魏萬的年輕人,非常崇拜李白。為了親眼目睹李白的風采,他不遠千里,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追尋李白的足跡,鍥而不捨,用半年時間,跋涉三千餘里路,終於在揚州追上了李白,雖然風塵僕僕,但心裡感到十分滿足。
杜甫像
中唐詩人張藉,崇拜杜甫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在灰燼中加入膏蜜,然後像喝十分珍貴的補藥一樣,把它們喝下去,而且堅持每天必飲。因為古人堅信,吃什麼就能補什麼,張藉想透過這種方法,使自己也變成杜甫。
晚唐詩人李洞,崇拜賈島,到了盲目的程度,時人稱之“酷慕賈島”。 李洞的頭巾上放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平時總是手持佛珠唸唸有詞;不是為自己祈福,而是為賈島祈求平安。與人交談,必說賈島的好;倘人附和,他便十分高興,親手抄寫一篇賈島的詩贈給對方,並且反覆叮囑,要心存敬意,焚香沐浴之後方可像詠誦佛經一般拜讀。
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被人“追星”,同時自己也是“追星”者。當時荊州有個叫葛清的人,狂熱地迷戀白居易,在全身紋上白居易的詩,有三十多處,還配上圖畫。如此“粉絲”,就是當今也很罕見。而白居易卻很崇拜李商隱,常常對人說:“我死之後,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
李商隱非常感動,在白居易去世後自己生了個兒子,就取名叫“白老”,表示對前輩推崇自己的感念。誰知這個白老生性木訥,沒有半點詩情。詩人溫庭筠就開玩笑說:“白老啊,讓你做白居易的後身,不是辱沒了他嗎?”——倒也是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吧。
宋朝的大詞家蘇軾也備受人們尊崇,他在蘇州時,有個女子非常仰慕他,不顧公婆丈夫反對,抱上古箏,來到蘇軾與朋友聚飲的綵船上,為他精心彈奏一曲。蘇軾離開海南時,有成千上萬的仰慕者為他送行。
從古至今皆有追星者,在當今社會更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追星一族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甚至有不少追星畸形現象產生。作為粉絲人群還是要理性追星,有選擇的尋找自己的偶像,不能盲目地崇拜和模仿,讓正面積極向上的璨璨星輝照亮自己未來的生活道路。
-
6 # 石之瑛
古人當然也有追星。
哪裡有傾慕,哪裡就有鞍前馬後,擇善而從。
春秋時代,子都,公子朝是有名的美男子。《詩經》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論語·雍也》也說:“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這可能是最早的追星了吧。
魏晉時期,美男子潘安每次外出,都會有不少女子手牽手地圍著他的車子,又向他的車子投擲水果。成語“擲果盈車”即來自於此典故。後來人們就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潘岳與夏侯湛友好,喜歡一同出遊,時人謂之連璧。有趣的是,寫出《三都賦》的左思雖然長得醜,看到潘岳出遊如此受人歡迎,也依樣學樣,特意梳洗打扮,駕車出遊,“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最有名的是西晉的衛玠,容貌俊美,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年幼時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眾人圍堵,被稱為“璧人”。衛玠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濟,亦具丰姿,但每見到衛玠便嘆說:“珠玉在前,覺我形穢。”又說“與玠同遊,炯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耳。”衛玠身體不好,虛弱多病,身抱羸疾,乘白羊車到洛陽市集時,常被群眾包圍,體不堪勞累。
衛玠從豫章至下都,人聞其名,觀者如堵牆。衛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熱情奔放的中國女子,或許濫觴於《詩經》中的:“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鄭之春月,士女出遊溱水、洧水之畔,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先秦時期,沒有封建禮教的束縛,人們的情思清澈無暇。
說完了女子的追星,來說說男子吧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男人們追星也瘋狂。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子產受後世對其評價甚高,被推許為春秋第一人。孔子說他是“古之遺愛也。”東漢的經學家趙岐生前預築了墳墓,繪製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畫自己的像居主位。
戰國時代,養士之風盛行。戰國四公子禮賢下士,廣招賓客,號稱養士三千。他們重氣徇命,人們慕名而來,從者如雲。孟嘗君的門客馮諼,焚券市義,為主人打造狡兔三窟,高枕無憂;平原君的門客毛遂自薦;信陵君的侯嬴應機立斷。呂不韋招致天下游士,編撰《呂氏春秋》,將它公佈在咸陽城門,竟一字千金。直到百年後的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招集賓客和方士數千人,效仿呂不韋,寫成《淮南鴻烈》。
太史公司馬遷對孔子心慕筆追,留下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讚歎。
-
7 # 小史寫小史
當然有,古人追星,比現代人一點都不弱,甚至更加瘋狂。
首先說一個最瘋狂的“追星”人,唐朝荊州街卒葛清,被人譽為“白舍人行詩圖”,白舍人是白居易。葛清是白居易的瘋狂粉絲,到底有多瘋狂?葛清在身上紋滿了白居易的詩,一共三十多處,而且每個地方紋的是什麼詩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可是真愛粉。
這個故事記錄在唐朝段成式編寫的《酉陽雜俎》中,原文如下:
荊州街子葛清,勇不膚撓,自頸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成式常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扎處,至“不是此花偏愛菊”,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又“黃夾纈林寒有葉”,則指一樹,樹上掛纈,纈窠鎖勝絕細。凡刻三十餘處,首體無完膚,陳至呼為“白舍人行詩圖”也。
最後說詩仙李白,李白年輕的時候也是追星一族,李白追的是大詩人孟浩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李白送別孟浩然寫的。可是李白對孟浩然完全是單相思,孟浩然對李白一首詩都沒有留下來。
回覆列表
追星是指崇拜某些有影響力的人例如明星、大文豪、科學家。。。。。。。,不同領域的人對自己認可的明星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大家認為追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因為大多追星的青少年,受到明星表面的行為影響,但青少年很多極不理智,對明星的一些不良的習慣甚至是違法的行為也要效仿。實際對於理智的追星,不是去自我的追星,也未嘗不是精神生活上的一種豐富。古代人自然也是有追星的行為的,至於瘋狂不瘋狂,我們簡單介紹幾位再來看。
一、潘安潘安是歷史上註明的美男子,而且才華也不差,有一個成語“擲果盈車"就是關於潘安的典故。據古籍《世說新語》記載: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嶽別傳》曰:「嶽姿容甚美,風儀閒暢。」〉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續文章志》曰:「思貌醜悴,不持儀飾。」〉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語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張孟陽至醜,每行,小兒以瓦石投之,亦滿車。」二說不同。《世說新語》引用了多部古籍的記載,描述潘安出行的情況,潘安每次外出,都有很多的女子手牽手圍著他的車子,向車裡面投擲水果,都能投一大車子了。
二、杜甫杜甫有一“粉絲”叫張籍,瘋狂到吃杜甫的詩集。關鍵這張籍還不是普通人,他自己本身就是唐朝的詩人,還是韓愈的門生。據古籍《雲仙散錄》記載,張籍因為迷戀杜甫詩歌,把杜甫的詩集燒成灰燼,然後將燒完的紙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張籍的朋友來拜訪他,看到張籍正在拌紙灰,很不解,就問:“張籍,你為什麼把杜甫的詩燒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後,我就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
可見古人也說有“追星"的行為在的,只不過古人稱為追隨者、門生之類的名稱,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其實也作為那些大才的追隨者對他們行為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