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明如昔

    謝邀,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唐玄宗正是一手開創開元盛世的聖明帝王,在位數十年就使得唐朝達到極盛,但是在位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箇中原因並不全是唐玄宗昏聵,比如李林甫當權時,他也說過李林甫其人忌才,還是讓他專權,無非是覺得國家承平日久,重用幾個自己喜歡的親信,問題不大,即使是著名權奸,那又如何 ?

    這種精明性格也伴隨了其一生,從早期的剷除太平公主,到中期的納楊貴妃為妃,甚至作為太上皇之後肅宗假意讓玄宗重登帝位,他都很厲害的擺平了。

    而馬嵬驛正是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倉惶入蜀之路爆發的一個歷史橋段!

    陳玄禮殺奸相楊國忠逼宮,進一步逼死楊貴妃!也許當時有迫於形勢就範。因為本身在逃亡路上,身邊又無其他親信,又遭逢士兵譁變,把握不好,自己都會死於兵變! 玄宗不生氣那是不可能,但是後來繼續重用陳玄禮,我覺得是兩個方面得原因。

    其一:

    以玄宗之精明,後來也認識到陳玄禮的忠心。

    其二:

    安史之亂後玄宗的處境相當於被肅宗張皇后軟禁!使得本就身邊親信剩餘不多的玄宗只能依靠曾經逼宮的陳玄禮等人。

    綜上分析,唐玄宗繼續重用陳玄禮就理所當然了。

  • 2 # 林城—布衣

    首先,陳玄禮在早年李隆基剪除韋后和安樂公主等政治勢力,擁立其父李旦復位時,立有大功。玄宗即位後,陳玄禮深受信任負責守衛宮禁。

    唐玄宗在開元年間,勵精圖治、國泰民安。但到了天寶年間,則安於享樂、寵信奸佞,終致引發“安史之亂”,不得以準備逃往四川躲避戰亂。

    唐玄宗帶領楊貴妃和楊國忠等人,行至西出長安不久的馬嵬驛時護衛兵士發生叛亂。亂兵在誅殺奸相楊國忠後,要求進而殺死玄宗寵愛的楊貴妃。

    護軍統領陳玄禮為形勢所迫,進諫唐玄宗最終縊死了楊貴妃,陳玄禮或有逼宮之罪。但其後,陳玄禮安撫兵士保衛玄宗安全避入四川,仍有大功。

    唐肅宗至德二年,失去皇權已是太上皇的李隆基再回到長安,身邊只有高力士和陳玄禮護衛侍奉,皇家親情寡淡,李隆基也無其它可信之人。

  • 3 # 談古論金

    通常認為,唐玄宗逃入四川途中到了馬嵬坡(今陝西省咸陽市興平市境內),六軍不發,陳玄禮與太子李亨、李輔國等共謀,請殺宰相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等,陳玄禮又請誅楊貴妃,是為馬嵬之變。

    作為馬嵬之變的主謀與參與逼宮者的陳玄禮,後來唐玄宗一直對他信任有加,他與高力士是陪伴玄宗太上皇生涯的僅存兩位舊臣,這是因為什麼呢?

    原因有兩種說法,姑列於下:

    1、馬嵬之變到底是誰主使的還沒有定論,有可能幕後人物是當時的太子李亨,也有可能表面就是士兵譁變,陳玄禮作為主將,在事變中的身份其實是唐玄宗與譁變士兵之間的聯絡者與斡旋者,只是中介的角色,雖然結果讓玄宗忍痛犧牲楊玉環,但是保證了玄宗本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陳玄禮反而是有功的。

    2、即使陳玄禮是與太子合謀,但是有一種可能性他與李亨的立場與目的不同,在對楊國忠等人上,兩人立場一致,但對於玄宗,兩人就不同了——陰謀論一點,太子其實或許有藉助兵變索性除掉玄宗的想法,但是陳玄禮表示了對玄宗的忠誠實際上阻礙了李亨,李亨只得與玄宗分道揚鑣西行,一路倉皇顛沛才到達靈武,因此,李亨實際記恨陳玄禮,而玄宗卻依舊信任有加。

    至於到底哪個是真正的原因,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分析。

  • 4 # 海浮人
    其一,唐玄宗的氣度

    他是唐代又一位傑出的君王,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得唐帝國的威勢達到了頂峰。在位期間,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雖說後期沉浸在自己的豐功偉績之中,導致自己的雄途霸業由盛轉衰,但不得不說他都是一位功過非常突出的歷史人物。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氣魄,與唐代前幾位君王一般,有容人之量。他知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 怪不得他人。

    其二,陳玄禮的忠心

    遙想當年萬邦來朝,可如今卻分崩離析。這場盛世的短暫,讓唐明皇措手不及,也讓當時很多中高層官員覺得無法接受。畢竟在原先的太平盛世之中,他們所求的不外乎是名利,而作為開元盛世的開創者、見證者,他們心底裡都有這樣一份認同感、自豪感。可現今美夢破碎,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他們急切需要找到一個發洩口。在這種焦躁的情緒之中,例如李光弼和郭子儀等一些忠臣良將,自然是在太子李亨的指導之下,儘可能去平定叛亂。

    但也有一些對唐玄宗比較忠心的人,例如陳玄禮。他們不願意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走下神壇,因而妄圖把過錯都歸咎在其他人身上。只要把這些奸臣和這個女人殺掉,聖明的唐明皇自然又會回到他們身邊,帶著他們再去開創一個盛世。正是因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他不惜發動了兵變。這在其他君王看來或許是大逆不道,可 陳玄禮是自他起兵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便一直追隨他的將領。他知道他的為人,也明白他的忠誠,因而在後來並沒有追究他的問題。

    其三, 心灰意冷的唐玄宗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 肅宗迎回了李隆基。可國無二主,天無二日,父子重逢竟是兩相尷尬。在李輔國的主張下,唐玄宗便被安置在了興慶宮,直至病死。

    因為害怕唐玄宗復辟,唐肅宗李亨把他身邊的大臣賜死的賜死,流放的流放,到最後竟然只有寥寥幾人相伴,陳玄禮便是其中之一。都說稱孤道寡,到最後自己竟真成了孤家寡人,這對於念舊的唐玄宗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因而回到長安之後,對於陳玄禮,他能夠冰釋前嫌,依然信任有加。

  • 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陳玄禮是唐玄宗最忠誠的部下。

    陳玄禮曾參與唐隆事變,幫助唐玄宗殺死韋后和安樂公主。唐玄宗繼位後,陳玄禮任龍武大將軍,掌管禁軍六軍,負責整個皇宮的安全保衛。

    以唐玄宗的疑心,只要發現陳玄禮又半點不如意,立刻就會給他降罪,但是卻從來沒有降過陳玄禮的罪,唐玄宗在位的四十五年內陳玄禮皆受親信,一直擔任禁軍首領。

    可陳玄禮的確是“馬嵬之變”的核心人物,雖然對於這場譁變的發起人還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裡邊肯定有陳玄禮的參與。

    陳玄禮鼓動禁軍譁變,殺了楊國忠,然後有逼唐玄宗賜死楊貴妃,這樣做的行為肯定是不忠的,畢竟擅殺大臣,還逼殺妃子,可從意圖出發,陳玄禮是為了唐玄宗好。

    在“馬嵬之變”前,唐玄宗已經失去了天下人對他的信任。正是由於他輕信安祿山,才造成“安史之亂”爆發,眼見著叛軍要打進關中了,他卻以親征為名,行逃跑之實,把一眾嬪妃、皇孫以及文武百官丟掉,帶著親信就跑了。

    可以說,那時候的唐玄宗,完全是眾叛親離。陳玄禮作為唐玄宗最忠實的部下,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如果不及時找一個替罪羊來代替唐玄宗去死,恐怕唐玄宗還沒走到蜀地就成了刀下亡魂。這個替死鬼,就是楊國忠。

    當然了,陳玄禮不敢直接殺楊國忠,而是鼓動士兵譁變殺死楊國忠,至於中間太子李亨起了什麼作用,那就撲朔迷離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陳玄禮跟李亨的想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陳玄禮完全倒向李亨,李亨完全可以弒殺唐玄宗,自己登基,可事後的結果是他只能跟唐玄宗分道揚鑣,陳玄禮則仍然留在唐玄宗身邊。

    後來唐玄宗回長安的時候,走到距離長安不遠的扶風時,已經是皇帝的李亨專門派出精銳部隊接替陳玄禮的禁軍來護送唐玄宗走完返回長安的最後一段路。顯然,李亨是不信任陳玄禮的,這才要用自己人來監視控制唐玄宗。

    回到長安後,陳玄禮封蔡國公,李亨卻完全沒有讓他參政的意思,只是讓他在興慶宮唐玄宗而已,最後也是病逝於宮內。

    這一切,都說明陳玄禮是一直忠誠於唐玄宗的,唐玄宗也清楚的很,這才給予他充分的信任。

  • 6 # 喜歡歷史的搬磚工

    在瞭解唐玄宗為何依舊信任陳玄禮,我們可以首先了解陳玄禮這個人與唐玄宗的關係,然後再瞭解一下馬嵬驛兵變。

    陳玄禮與唐玄宗兵變

    陳玄禮是唐朝的名將,生平參加了兩次政變,那麼第一次便是幫助唐玄宗李隆基扳倒韋后,助李隆基登基,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情呢,唐朝李顯成為皇帝之後,便對自己的老婆相當的縱容,歷朝歷代後宮不能幹政,當然了這對於唐朝有武則天女皇帝來說,並不算什麼,應此這個韋后估計也想和武則天一樣,讓李顯成為第二個李治,不過由於有之前的經驗,唐朝的大臣門此時看不下去了,於是李隆基當時就聯合了陳玄禮將軍發動了政變,除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所以從這件事情看出,李隆基那個時候便對陳玄禮是相當的信任。此次事變之後,陳玄禮開始擔任禁軍的龍武大將軍。而且之後在唐玄宗在位,一直都對其信任有加。

    馬嵬驛兵變

    此次兵變,主角依然含有陳玄禮,但是物件卻變成了唐玄宗,都知道唐玄宗後期,由於寵幸楊貴妃,從而使得唐朝每況愈下,朝堂之上被楊國忠,方進等人把持,由於都是關係戶,所以在其政治上,這些人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國家,因此爆發了安史之亂,在陳玄禮護送唐太宗去四川的路上,太子李亨聯合陳玄禮發動兵變,請求唐玄宗殺了楊國忠姐妹,當然唐玄宗此時完全被愛情矇蔽了眼睛,為了救國,這也實在沒得辦法,最終唐玄宗不得已賜死了楊貴妃,不過也有傳言說當時是陳玄禮驗的屍體,而陳玄禮因此悄悄放走了楊貴妃。經過馬嵬驛兵變,雖然陳玄禮逼宮,不過事後依然宣誓效忠唐玄宗,並且護送其去了四川,由此可見,此刻的唐玄宗本來可以被囚禁退位,不過依然在陳玄禮的護送下,做了太上皇,可以安詳天年,也只有這個時候陳玄禮是唐太宗最後的依靠,

    所以透過兩次兵變,第一次兵變奠定了唐玄宗與陳玄禮的這種信任,第二次兵變唐玄宗可以說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他也只有或者不得不信任這一個曾經幫過他的人。馬嵬驛兵變後可以說陳玄禮是唐玄宗為數不多可以信任的人了。

  • 7 # 歷史知道點

    玄宗後期雖釀成“安史之亂”,是有一定責任,然其亂的根源在唐制度。玄宗能開創開元盛世,其定不是昏君碌碌無為之輩。玄宗對楊貴妃只死雖痛心疾首、然國家危亡之際亦不能殺忠臣,況且兵亂髮生玄宗想殺也難。最後玄宗被囚禁陳玄禮依舊守護不離,定是對玄宗十分忠心的,玄宗豈能殺之。

  • 8 # 夜襲糖多多

    首先感謝邀請!馬嵬驛兵變發生在唐安史之亂髮生之後,這個時候的唐朝廷中的軍隊只剩下陳玄禮手下這隻禁軍了。另一方面,陳玄禮這個唐朝名將是跟隨李隆基從誅殺安樂公主和韋后,是玄宗極為信任的將領,跟隨多年忠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陳玄禮在馬嵬驛兵變,玄宗還對他信任如初,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玄宗的氣度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王朝少有的傑出帝皇,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唐朝的威望達到了巔峰。在位期間,選賢舉能,勵精圖治,鞏固和發展了唐朝統治。但後期圖於享樂,沉浸於自己的豐功偉績之中,使得唐王朝由盛轉衰,但不得不說他都是一位功過非常突出的歷史人物。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氣魄,和唐代前幾位君王一樣,有寬大容人之量。他知道安史之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

    陳玄禮的忠心

    陳玄禮是跟隨唐玄宗從王爺到帝王的一個老將,對玄宗的忠心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不然他也不會長達40多年受玄宗寵信,擔任護衛玄宗的禁軍統領。正是因為他的忠心,使得在經歷了開元盛世之後,見識到安史之亂把盛世破壞的一乾二淨時,急切需要找到一個發洩口。他不願意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走下神壇,因而妄圖把過錯都歸咎在其他人身上。只要把這些奸臣和這個女人殺掉,聖明的唐明皇自然又會回到他們身邊,帶著他們再去開創一個盛世。正是因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他不惜發動了兵變。這在其他君王看來或許是大逆不道,可陳玄禮是自他起兵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便一直追隨他的將領。他知道他的為人,也明白他的忠誠,因而在後來並沒有追究他的問題。

    玄宗的心灰意冷

    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別的,正是一個人的心灰意冷。當安史之亂平定後他回到長安時,唐肅宗為了防止玄宗的復辟,把他的親信大臣,殺的殺,流放的流放。留下寥寥數人,而陳玄禮就是其中一個。這個時候玄宗基本已成孤家寡人,心情可想而知,如果他還對陳玄禮進行趕盡殺絕,就更是無人陪伴與他。

    因此,唐玄宗無疑是古代傑出的君主,他的氣魄,他的手段都為人稱道。他為什麼最後依然信任陳玄禮,不僅僅因為他是念舊之人。更因為他知道,是非功過全應由他一人承擔。而不是去怪跟隨他良久的陳玄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的你們,開心嗎?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