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當時負責斯大林格勒正面作戰的是德軍第6集團軍,負責整個方向作戰的是德軍B集團軍群,無論是讓曼施坦因代替保盧斯擔任第6集團軍司令還是代替魏克斯大將擔任B集團軍群司令,都很難挽回斯大林格勒的敗局,真正的指揮權並不在這些高階指揮官手中,而是在希特勒手裡。所以除非希特勒放棄對東線作戰的干預,否則無論是誰都無法改變德軍斯大林格勒的命運。

    在斯大林格勒悲劇即將上演前,無論是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還是B集團軍群司令魏克斯都透過前線大量的情報發現蘇軍即將發起大規模反擊的企圖,他們向元首大本營報告“蘇軍正在向第6集團軍的縱深側翼部署兵力”,他們同時也明白由聯軍據守的側翼防線是如何的脆弱,整個B集團軍群都在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而他們卻無能為力。

    希特勒拒絕了任何關於第6集團軍撤出斯大林格勒的請求,他只同意對聯軍做一部分反坦克和裝甲單位上的支援,這種有限的支援無法徹底改變德軍側翼防禦薄弱的態勢。希特勒手裡已經沒有任何預備隊了,他的部隊都投入到了高加索方向的進攻,雖然那裡也由於兵力不足而陷入停頓,但希特勒不願放棄辛苦得來了陣地,即使在第6集團軍行將覆滅之際也沒有抽調這裡的部隊。

    事實上在曼施坦因接任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時,負責解救被圍的第6集團軍時,德軍還是有挽回的機會的,但是曼施坦因始終未曾得到足夠的兵力,而且曼施坦因也指出必須從A集團軍群中抽調部隊來加強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力量,從而解救第6集團軍,恢復頓河一線的態勢,但是希特勒拒絕了這一請求,最終曼施坦因的救援部隊在進攻至包圍圈30公里處耗盡了力量。

    不過曼施坦因在性格上更為強硬,他經常為自己的正確思想而據理力爭,所以在第6集團軍被合圍之初,假使真的是曼施坦因指揮的話也許會立即下令突圍吧。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在曼施坦因下達撤退命令的同時,希特勒會立刻解除他的指揮權,就像之前對待反對他的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以及南方集團軍群博克一樣。

  • 2 # 兵器世界

    曼施坦因不是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德軍在1942年藍色行動中的失敗原因是兵力不足,同時德軍將領被蘇軍戰略撤退矇蔽,包括元首希特勒和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內,讓部隊冒險突進不斷拉長戰線,B集團軍司令博克元帥反對冒險挺進伏爾加河反被解職,魏克斯大將接替了他繼續執行冒險計劃,最終導致補給困難而讓蘇軍有機可乘。這種情況並不是曼施坦因能改變的。(曼施坦因除了在哈爾科夫說服希特勒暫緩反攻之外並沒有真正影響過希特勒,最多隻是多次為抗命而已)

    曼施坦因的能力是目光敏銳、反應靈活,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此人並沒有真正影響甚至改變過希特勒的想法,他不可能讓南方集團軍群免遭元首瞎指揮造成的厄運,所以由他指揮說不定還不如保盧斯元帥呢!小編倒是覺得B集團軍原本的指揮官魏克斯將軍有可能打得更精彩一些!因為這個人多次出現違反希特勒命令的行為,但是他是整個B集團軍群的指揮官,接替博克之前是該集團軍群中第2集團軍司令,由於元首的干預他不能很好的節制保盧斯使用第六集團軍的方式。

    (魏克斯指揮B集團軍群大敗責任並不在他)

    不敢違背元首命令的保盧斯傻乎乎的將全部第六集團軍精銳挺進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把坦克開進城區打巷戰,由此給了蘇聯人消耗德軍實力的機會,並最終導致蘇德雙方實力對比傾向於蘇軍。保盧斯最瘋狂的時候一口氣集結5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和2個受過城市巷戰訓練的工兵營在寬5公里市區戰線上展開進攻。要知道這些都是德軍精銳的野戰部隊,在巷戰中使用密集隊形就是浪費他們的生命。

    魏克斯雖說是B集團軍群司令,卻不能直接干預第6集團軍的作戰,他的本意有可能是將兵力繞過斯大林格勒,直接閃擊伏爾加河東岸的蘇軍後方(儘管這本身就是一種冒險),用閃電戰慣用的招數圍困斯大林格勒的守軍,再來一次基輔包圍戰。(魏克斯元帥作為集團軍總指揮避免了身陷包圍的命運,這是保盧斯沒有的好運氣,元首身邊的胖小鬍子是差點說服他撤離斯大林格勒的蔡茨勒將軍)

    這種戰術也是曼施坦因慣用的,在哈爾科夫之戰中,曼施坦因不聽希特勒立刻奪回哈爾科夫的命令,而是任由蘇軍攻佔哈爾科夫並向西突擊到自己的大本營扎波羅熱,這是為了讓蘇軍耗盡攻擊力量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形勢,等到蘇軍彈盡糧絕之時曼施坦因就發起反攻了。(哈爾科夫之戰以後希特勒才開始信任曼施坦因元帥)

    這樣說來,曼施坦因指揮B集團軍群也不會像保盧斯那樣打巷戰,而是會利用蘇軍負隅頑抗的戰術,將斯大林格勒變成第二個基輔。但是前提是打一場基輔包圍戰需要龐大的兵力,至少動用古德里安、克萊斯特兩個裝甲集團軍才行(前者已經被解職),很明顯1942年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不具備這個兵力。

    (希特勒親自指揮魏克斯和保盧斯間接控制B集團軍群)

    1941年開戰之時,南方集團軍群有第11、第17、第6三個德軍集團軍和2個羅馬尼亞集團軍、2個義大利集團軍以及1個匈牙利集團軍,最後還有第1裝甲集團軍,總兵力63個師。南方集團軍群面對的是蘇軍精銳部隊防守的烏克蘭,儘管它的師數量多於其他兩個集團軍,但是它僅有一個裝甲集團軍,合圍基輔都需要古德里安協助,在更遠的幾千公里外合圍斯大林格勒根本不可能。

    而且,克里米亞戰役之後,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被打散抽調到各個戰場,第54、30兩個軍和第24、132、170師三個步兵師、第28輕裝甲師加入北方集團軍,只留下一個第50師駐守在克里米亞半島,而最精銳的第22師在法國整編為機降師防守克里特島佔領區,驍勇善戰的第72師調入中央集團軍群,成了莫德爾的後備軍。最後僅有第46師和羅馬尼亞、義大利、匈牙利部隊投入了1942年的藍色行動。(德軍兵力嚴重不足全靠戰鬥信念支援)

    其中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拿走了第17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留下的那點部隊,還包括了第1、第4裝甲集團軍等精銳部隊,留給B集團軍群的只有第6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群的小部分兵力,至於那些僕從國軍隊只能到頓河旁邊掩護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的側翼,德軍幾乎就是用一個集團軍群25萬(18個師)兵力應對朱可夫200多萬人的大反攻!這種情況下唯一能挽救德軍的就是戰略撤退,收縮遠在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在東烏克蘭地區與蘇軍決戰,但是誰能說服元首放棄藍色行動獲得的土地呢?曼施坦因肯定不行。

    曼施坦因在奉命組建頓河集團軍解救斯大林格勒時就意識到兵力不足,擔負冬季風暴解圍行動的主力突擊軍團只有第57裝甲軍,它本身就面臨被反包圍的危險。然而,面對曼施坦因請求增援的報告,元首就是不同意A集團軍群回援,事實曼施坦因並不能改變希特勒的錯誤指揮,即便在1942年藍色行動開始時就讓他接替博克元帥也無濟於事,他敢抗命也會被換掉。

  • 3 # 大海飛歌1

    二戰不管是誰指揮,德國必敗!理由有二:首先德日意法西斯的行為是反人類的,他們必然是全人類的敵人,他們必然被世界人民滅之;其次戰爭是拼國力的,當時德日意三國的國力鬥不全世界。

  • 4 # 淵源166339088

    有可能德國失敗會時間延長。也有可能部分德軍會突圍。這個戰鬥失敗,不能讓德國軍隊打巷戰。僕從國軍隊後面防守。。有個比方。如果羅馬尼亞,匈牙利的部隊換成日軍。結果就不一樣哈

  • 5 # 歷史扒糞機

    1942年7月7日,斯大林成立沃羅涅日方面軍,投入三個集團軍反攻德軍。 如果甩鍋帝7月9日任B集團軍群司令,依他的尿性,估計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會待在沃羅涅日防禦,根本不會向頓河下游推進,也就不會渡過頓河,有攻打斯大林格勒發生。就算他在沃羅涅日方向擋住了蘇軍的進攻,他也只會派支偏師試探下縮回,隨後向希特勒報告敵軍強大,穩妥為上,應實施機動防禦。藍色方案的目標本不是斯大林格勒,希特勒會樂而聽之。一句話,他如沒塞瓦斯托波爾的古斯塔夫炮絕不會攻打斯大林格勒。

    如果任A集團軍群司令,會像他任第56摩步軍軍長樣,要求第1裝甲集團軍抽調精銳,來個千里大躍進挺進高加索。最後的結局一樣因後勤補給斷裂,困於高加索山脈之下。克萊斯特未能奪取巴庫和圖阿普謝,不是德軍不勇猛前進,實在是兵力過少,路程太長,補給缺失、地形不利之過。能確信的是甩鍋帝不會讓奧地利山地兵無聊的攀爬厄爾布魯士雪峰和不用總參謀長蔡茨勒催促希特勒,自行灰溜溜從高加索跑回,美其名曰保全實力,來日方長。

    如果甩鍋帝僅任第6集團軍司令,這變數就大了。如他順風順水的攻下斯大林格勒,也就無需探討的,推演下被合圍後的情況吧。一種可能他待在舒適的下奇爾斯卡婭第6集團軍司令部,打死也不願跑到古姆拉克破爛不堪的簡陋之所,希特勒一怒之下撤職查辦,甩鍋帝身敗名裂但保全一命,也為幸事。

    再種可能,飛到合圍圈指揮作戰,這又有兩種選擇一撒起腳丫子跑二原地堅守。第一種選擇甩鍋帝絕對會身先士卒率領第14裝甲師衝鋒陷陣,同時命令頓河西岸的第16裝甲師一起行動,時間點也就23-24日。因行動倉促,也就談不上有什麼計劃撤退,估摸也就第14、16、24裝甲師和第29、3摩步師殘部能首先逃出。隨後甩鍋帝在合圍圈外呼喊“同志們,快行動!我已為你們開啟條生命通道。”

    最後一種結局或許連保盧斯都不如,他毫不猶豫的直接投降!守上三天都高看他

  • 6 # 島主說事

    如果斯大林格勒戰役由曼施坦因指揮,結果會如何?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失敗,並不在保盧斯沒有執行向西撤退命令上,而是出在指揮協調問題上。就曼施坦因前去指揮來講,如果他繼續執行希特勒的固守待援戰術,對整個戰役一點益處都沒有,和保盧斯的處境沒有什麼區別。

    一方面,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利並不在保盧斯指揮不力,而是希特勒釜底抽薪。

    一些人願意從主觀臆斷上來判斷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表現,認為德軍的失敗他要負完全責任,可有沒有從當時戰場環境和希特勒的指揮層面認真思考一下呢?

    保盧斯如果真那麼不堪重任,德軍統帥部也不會讓他擔任副總參謀長之職,尤其是希特勒也不會將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重任交給他來終裁。從參謀智慧來講,曼施坦因並不比他高明多少。那麼,保盧斯指揮第6集團軍如何深陷蘇軍包圍圈的呢?原因還是出在希特勒過多幹涉前線指揮上面。

    莫斯科戰役以後,希特勒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在進攻斯大林格勒過程中,保盧斯除了要執行B集團軍群的命令外,希特勒還額外派給他一個聯絡官,目的就是防止再出現像古德里安那樣臨陣脫逃的問題。所以,當保盧斯在執行藍色方案行動中進展順利,在即將佔領斯大林格勒半個城區的情況下,希特勒感到第4裝甲集團軍在北線是多餘的,將它增援到高加索A集團軍群去了,這才導致保盧斯孤軍突進,落入蘇軍佈設的包圍圈。

    所以,從指揮層面上講,即使曼施坦因代替保盧斯,仍然存在他能不能執行希特勒命令的問題,但憑曼施坦因在戰場上的綜合表現,如果他擔任第6集團軍指揮官,也是沒有抗命的膽量和實力,這一點與保盧斯沒有什麼差別。

    另一方面,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並不需要多少謀略,缺乏的是兵力和補給。

    之所以曼施坦因被人們公認為為二戰德軍的智慧大師,主要基於三點,一是他起草的“鐮刀計劃”讓德軍成功繞過馬其諾防線佔領了法國;二是他在克里米亞戰場沒有依靠裝甲打擊力量打敗了蘇軍,這是他戰場封帥的戰績;三是第三次哈爾科夫反擊戰讓德軍死裡逃生,創造了奇蹟,他獲得偉大統帥稱號。但這些榮譽和智慧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完全沒有一點用處。

    說曼施坦因沒有參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人是不瞭解當時的情況,1942年11月19日朱可夫發起“天王星行動”時,曼施坦因不也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參與救援行動了嗎?結果怎麼樣,同樣是無功而返,要不是他撤退得快,差點落入蘇軍包圍圈。

    所以,對德軍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他們是從頂層設計上出了問題。比方說,從藍色方案計劃來看,把戰線太長兵力不足的南方集團軍群分成A、B兩個戰鬥群,本身就為兵力分散埋下了伏筆,而中途又將第4裝甲集團軍撤走,等於給保盧斯釜底抽了薪。更要命的是,當曼施坦因組建部隊營救時,希特勒又命令保盧斯固守待援,既要德軍守住既有佔領地,還想借曼施坦因的救援力量重新發起進攻佔領斯大林格勒,這怎麼可能做到呢?

    因此,當曼施坦因發起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時,在最關鍵時期,他多麼希望希特勒再給他兩個裝甲師,以緩解前線緊張局面,可希特勒並沒重視他這一塊,而將6個裝甲師的預備隊派到了勒熱夫的莫德爾第9集團軍,這不明顯考驗曼施坦因的能力嗎?

    從上面分析看出,曼施坦因並不是神也需要有米才能下鍋,而對斯大林格勒戰役來講,德軍缺乏的並不是誰能不能指揮和會不會指揮的問題,保盧斯為什麼不執行曼施坦因的突圍命令?是包圍圈中100多輛坦克沒有燃油,近30萬士兵沒有補給無法動彈,這才是德軍沒有打贏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裡,為什麼木葉沒有幾個人會使用飛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