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文讀史
-
2 # 青史回聲
李斯,大秦帝國之宰相也。年輕時是楚國上蔡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因師從儒家大師荀子學習帝王之術,所以李斯他不甘心一輩子待在楚國當一個小吏。他要另謀出路,於是他去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先是拜在秦國宰相呂不韋門下,為一門客。由於這層關係,他得以接近當時的秦王嬴政,向他遊說帝王之術,助他成帝業。
很快在李斯的幫助下,秦國在短短十幾年內,就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作為功臣,李斯被封為帝國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秦朝初期,李斯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方面,為大秦帝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他的一系列主張,也影響了後世,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風光無限、地位超然的大秦宰相,最終也落得個被腰斬的下場?
如果再給李斯一個重來的機會,他還會去秦國嗎?會的,只不過他不會和趙高這廝同流合汙,篡改遺詔。
李斯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一切源自於那場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再次南巡,這可以說是他的第六次南巡,不過他沒想到,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南巡了。
在途徑過沙丘之時,秦始皇突然暴病駕崩。當時離他最近正是中車府令趙高。趙高知道始皇帝駕崩,按照長幼有序,遠在長城的扶蘇必然是繼位的第一人選。一旦扶蘇登基,趙高必然是落不到一個好下場的。於是他蠱惑當時的宰相李斯,密謀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從此給李斯埋下了禍根。
正如他們兩人的密謀,胡亥順利回到咸陽登基,史稱秦二世。而扶蘇和蒙恬也被矯詔自刎。一切都很順利。不過李斯沒有想到,不到一年,這個大秦宰相最後遭到趙高迫害,不僅被腰斬,還夷滅三族。
那麼如此精明的李斯,為何就輕易敗在了趙高手裡?其實與其說李斯敗在趙高手裡,倒不如說是失去了胡亥的信任。
對胡亥來說,趙高明顯比李斯更值得信任。小生長在深宮大院的胡亥,接觸最多也就是宦官,加上趙高又是他的老師,自然對他言聽計從。在胡亥看來,他能夠登上皇位,完全是趙高的功勞,李斯只是從旁協助而已。
如果說,即位之初的胡亥,對李斯無好感,當然也壞感。可是後來天下百姓紛紛起義,在趙高的隱瞞下,胡亥還不自知。因此李斯多次苦苦相勸,逐漸引起了胡亥的反感。這一點讓一旁的趙高給抓住了,讓帝王漸漸不耐煩的臣子,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
對於趙高來說,扶上胡亥繼位,這只是第一步,他的目標是大秦帝國的軍政大權。初期他要想立胡亥為帝,的確離不開李斯的幫助。而當胡亥繼位後,趙高逐漸染指朝堂,首先就要先除掉最大的絆腳石李斯。
失去皇帝信任的李斯,又成為趙高的絆腳石,自然就輕易地被趙高所害。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是李斯上刑場的最後的一句遺言。聰明一世的李斯,因一個糊塗之舉,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這隻能說是他自己選擇的,怪不了別人。
-
3 # 仲嗄杺想倳荿
關鍵大秦帝國的領導人換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經驗在豐富也鬥不過天天膩歪領導身邊的小人啊,比如後期唐朝李隆基時期,李林甫那是多厲害的人,不照樣鬥不過後起之秀楊國忠麼!再說了,趙高那也不是剛混官場的人,他也是為官有一定年限的,離著核心領導近,就知道投其所好,而李斯畢竟只瞭解秦始皇,不瞭解秦二世。
-
4 # 蘭臺說
根本原因在於人性,是李斯對權力的貪婪、迷戀。趙高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其它原因有:
1.從官職方面講。
李斯雖貴為丞相,統率文武群臣處理軍政事務,但是實際最終決斷權都在皇帝。
而趙高是宦官,擔任秦始皇時期的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是貼身近臣。
“中車府令”,即執掌乘輿,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安全保衛,甚至親自為皇帝駕御。這個職責與秦始皇的身家性命攸關,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不能擔當。“行符璽令事”,即掌管國璽及虎符等,璽、符是皇帝的身份象徵,無璽、符則不能頒行法令、調動軍隊,掌管璽符者也必然是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
2.從個人能力方面講。
李斯是傑出的政治家,輔佐秦始皇終成帝業,功勞顯赫。而且在文學、書法方面的造詣也很高。但終究起是個高階職業經理人而已。
而趙高精通書法、法律,秦始皇還命趙高教授胡亥。而且趙高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巧言令色,很得秦始皇、秦二世的賞識和信任。也即趙高是近臣、家臣。
3.從立秦二世為帝時的表現講。
秦始皇於巡遊途中暴卒,是趙高先後說服胡亥、脅迫李斯而發動"沙丘之變"。立胡亥為帝,趙高居首功,是胡亥終生的恩人,因而倍受寵信。
而李斯只是被脅從,因而秦二世即位後只是留任丞相。
4. 從利益關係方面講。
一山不容二虎,趙高擁立胡亥即位並玩弄於股掌,要想擅權,位高權重的李斯自然會遭受忌憚,也即李斯是絆腳石、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而李斯與秦二世的關係,並沒有趙高親近。這也就給趙高除掉李斯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5.從政治手腕方面講。
趙高製造了多起秦朝宮廷政變。冒險策劃立秦二世為帝,矯詔逼死扶蘇,除掉蒙恬、蒙毅等,慫恿秦二世殺盡秦朝宗室、功臣。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投其所好,滿足其享樂生活,而且欺上瞞下,專權擅斷。
而李斯卻沒有足夠防範趙高,還與其結成政治同盟,甚至進入趙高設計的圈套,尤其是在秦二世宴飲作樂時上書、諫議,遭致秦二世厭惡。李斯被下獄後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無法申述冤情。而且趙高藉機陷害李斯父子謀反。設計害死李斯後,趙高繼之為丞相,上演“指鹿為馬”的政治秀,最後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
可見,在政治手腕方面,趙高精於算計,心狠手辣,加之精心策劃、主動出擊,李斯並非趙高的對手。
綜合以上,李斯敗於趙高,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
-
5 # 江山青美
李斯低下的人格決定了他的私心,他有私心決定了他必中趙高的圈套。當時趙高言之曰:“若公子扶蘇即位,必重用蒙氏。若胡亥即位,則君有擁主之功,必得重用。” 李斯與蒙氏有隙,且恐相位不保。趙高誠可謂知敵矣,以危迫之,以利誘之。若李斯一心為社稷,以丞相之權尊始皇遺詔,則趙高無能為矣。
-
6 # 吉祥草工
李斯,大秦帝國宰相。原楚華人,年輕時與韓人韓非師從儒家大師荀子,拜學帝王之術(天下最高學科)。帝王之術可算畢業(同現在的學業文憑),可人品性情不但未慘悟,而因學術之勢而退,實在可嘆可悲。例證如:嫉妒進而迫害學高心正的師兄韓非,玩弄師之女師妹等惡跡。只當己富貴,己之夙願,泯滅人性天理,已為自己惡之終果播下了種子。
拿著最高帝王之術文憑,跪拜於宰相呂不韋門下,又鑽營獲取秦王贏政信任,成為大秦一人之下,萬上之上的大秦宰相,取得所謂的人生輝煌。可以說:一半是真實才學,一半是小人之舉(為目的不擇手段,失信失義失天理)。公元前210年,始皇大帝再次南巡,沙丘駕崩。當時中車府令趙高"盅惑"李斯,倆人篡改遺詔,逼死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表面看似"盅惑",而本質是人性根源所成。古語:性味相投,物以類聚。李斯雖同趙高學識不在一檔次,而人性品質是一類。而趙先生的品性齷齪之本領又勝李斯一籌,所以被趙高擊敗殘亡。我所說:事件真實表面被趙高謀害,其本質是李斯被自擊敗,是宿命所歸。
-
7 # 河東來
李斯的法學造詣低於趙高,這是根本原因,在相互競爭過程中,最後被淘汰。
他們同屬於道家學派,只不過不屬於傳統道家,而是主張“君無為,法無不為”的這一流派,被後世掌握話語權的儒家命名為“法家”,以利於對其思想進行口誅筆伐,因為傳統道家是儒教國家的祭司階層,又是儒家的思想啟蒙者,是儒家的老師。
法家的社會基礎,以破落貴族及落難王孫為主,所以他們為了在與傳統道家的競爭過程中獲得帝王的青睞,主動放棄了儒教的宗教神權,從與帝王“坐而論道”發展到“三拜九叩”,從訓御帝王到完全臣服皇權,可以說已經極大的背離了其原始教義,故此是一種新銳道家。
李斯,上蔡人,根據其經歷,應該是原蔡國貴族,師從歷史上有名的荀子。
而荀子,其先祖荀林父,是晉國大貴族,家傳有道家根基,三家分晉後,荀子成為趙國的破落貴族,由於他學習的黃老學術是道家為主,儒家為輔的學問,現在道家的貴族學問無法展現,他就乾脆自承為平民的儒家,而就是這樣,他也達到了一代大儒的標準,所以人們往往把他歸入儒家,但按他的學識,歸入道家也無不可,但由於他沒有進入貴族當權的層面,又由於他自己的堅持,所以被歸入了儒家。
趙高與荀子思想是同源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在法學方面的造詣甚至比荀子更精純,當然更是遠遠超過李斯的。
其原因,趙高是趙國的落難王孫,是曾經的趙國皇族,如果趙國不被滅,趙高還是有機會成為趙王的。
這也符合秦始皇的用人風格,在他的手下,一個準國君是隻能為他打下手的角色,所以秦始皇自稱“皇帝”,就是宇宙中獨一無二,曠古絕今的大大神,他的身邊服務的人員起碼應該是準國君這種小神才基本相稱,歷史上稱趙高為宦官,只是反映掌握話語權的儒家對法家這種特殊的道家人物的深惡痛絕而已。
如果趙高的身份真的是宦官,那就只是奴僕的地位,在當時是沒有機會學習先進治國理論的,畢竟學習掌握文字就不是普通人辦得到的。
由於趙高的法學造詣來自於趙國的皇家秘傳,荀子的法學造詣來自於趙國的貴族功底,與荀子的弟子李斯比較,趙高的理論知識應該更加充分,所以才有最終戰勝李斯,成為法家“實踐家”頭把交椅的情況發生。
-
8 # 腦洞趣味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讀歷史就像照鏡子一樣,我們透過史官的筆可以清晰的看見人性的複雜之處。
李斯之死便是這樣一個關於人性的故事,與其說他是被趙高所殺,不如說他是死於自己的——貪婪。
李斯年輕的時候,是楚國上蔡縣看守糧倉的小官員,如果沒有意外,一輩子最多在地方上當上縣令那種。他的轉變源自於長期對自身生活的不滿,他的野心就像一顆小火苗在慢慢生根發芽。
有一次,他在上廁所的時候,看到一隻老鼠被嚇得到處逃竄,再聯絡起糧倉裡吃得肥肥胖胖看到人也不畏懼的老鼠。兩相比較,他覺得自己就像廁所裡的老鼠一樣,於是,他下定決心當鹹魚也要成為最鹹的那一個:“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此後,李斯辭別職務,前往荀子處求學。
等到他再一次出現,已經是呂不韋手下的一名門客了,但李斯發揚光大還是在秦王政的手下。
過慣了苦日子,又有野心的男人,他對於權力的渴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李斯本身又是個楚華人,他對自己的國家都談不上忠心,更何況是對於秦國。對他而言,秦國只是實現抱負的手段罷了。
所以,對於說服李斯這件事,趙高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成功率。他特地為李斯來了三套連招:
1,把他和蒙恬對比,讓他知道自己並不是不可代替地;
2,提醒他與扶蘇的關係並不親密,扶蘇上位後,他便有很大可能不再是丞相;
3,暗示他胡亥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幫助胡亥,可以為他帶來從龍之功,這樣他的地位遠比現在來得穩固。
李斯是個聰明人,胡亥是個知道他弱點的小人,兩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便是胡亥會不折手段,李斯卻很傳統,總是依靠——自身才能。
所以李斯輸了,輸在了自己的貪婪上,即便沒有胡亥,他也會自己走向追逐權力的路。
回覆列表
趙高設計陷害李斯。他對李斯說:“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發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見。”李斯說,我早就想進諫,只是上居深宮,不上朝,無機會見上。趙高說,君真想進諫,等上空閒無事,願為君通報。於是趙高每見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說:“上方閒,可奏事。”李斯至宮門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閒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見條件成熟,乘機造謠說,李斯參與沙丘之謀,想裂地封王。
又說李斯之子李由與陳勝勾結。李斯得知上了趙高的圈套後,急忙上書二世,揭露趙高的“邪佚之志,危反之行”,要求除掉趙高,消除隱患。由於二世對趙高的信賴,不僅不懷疑趙高,反而把李斯的揭發告訴了他。趙高於是進一步誣陷說:“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二世聽信了趙高的讒言,把李斯交給他懲治。
趙高以嚴刑拷打,強令李斯承認與子謀反。榜掠千餘,不勝痛,李斯被迫誣服。接著,趙高又令十餘人,詐稱御史、謁者、侍中,審訊李斯。李斯申述冤情,說出真相,總是遭到一頓毒打。後二世遣使複查案情,李斯以為又是趙高的人,不敢再說真話。於是二世對所謂李斯謀反,信以為真。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具五刑,腰斬咸陽,夷三族。
李斯死後,二世拜趙高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