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沒洗臉
-
2 # 泉媽育兒心得
導語:教育理念的不同造成婆媳關係的不和,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屢屢發生,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避免呢?
第一招:相互理解與支援使用這招的前提是:婆媳雙方都是通情達理的人!兩者都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雖然雙方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見不一致,但是兩個人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記住,一定是雙方都做到哦,不是其中一個人做到就皆大歡喜了。
第二招:最好不要正面衝突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的畫面往往是婆媳因為孩子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這種情況很普遍,雖然婆媳無法做到教育理念上的完全統一,但是婆媳兩人都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實在控制不住,雙方還可以採取敬而遠之的方式來避免正面衝突。舉個例子:我婆婆特喜歡追電視劇,不知不覺就把我家孩子帶成了小電視迷,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每逢週末我都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城、展覽館、公園等公眾場所,一呆就是一整天,既避免了與婆婆的正面衝突,又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招:尋找“第三方”解決問題這裡所謂的第三方主要就是指孩子他爸,當婆媳因為隔代教育發生矛盾時,孩子他爸首當其衝地要擔負起中間調解的責任,然而有些爸爸不僅沒解決問題,還令矛盾升級,這種時候就只能請七大姑八大姨出馬了,只要能化解衝突,他們也算是第三方。當然,在婆媳關係特別緊張時才會使用這招吧,畢竟自家的事情自己解決。
第四招:儘量與婆婆分開住這一招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一種是夫妻兩人一開始就決定不讓婆婆帶孩子,過年過節回家看看就好;一種是夫妻兩人有足夠的經濟條件獨立購房,又與婆婆家相隔不遠,既能相互照顧,又不必時刻生活在一起。這兩種情況都能夠避免因育兒問題導致的婆媳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糟糕,就是上述三招都用完了,還是沒有解決婆媳矛盾,那就只能分開住了,總比一大家子天天吵架、僵持不下的好。
重點提示:關於婆媳問題,我們看到了太多反面事例,其實也有婆媳非常和睦的典型,不要因為隔代教育問題而破壞了整個家庭的和諧,畢竟大家的初衷都是一致的,實在難以忍受,那就見招拆招吧!
-
3 # 暖心秋媽
婆媳之間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個人的觀念不同而導致有分歧,特別是在育兒方面。
一個家庭中,婆婆與兒媳婦都是有文化有知識或開朗活潑大方的人,那麼,不管是在個人觀念的不同還是在育兒方面有分歧,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他們兩個相互遷就就可以避免婆媳不合。
我的原生家庭中,家裡人總教育我要好好讀書,好好學習,與人相處要大方得體,不要斤斤計較。可是,當我遇見誇大其詞侃侃而談專攬功勞的人,我真心不喜歡,根本無法堅持我家人的教導“與人相處要大方得體、不要斤斤計較。”沒有人必須得對別人付出,可是卻不應該攬了功勞還要示弱求安慰。
要想避免婆媳之間的不合,除非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一方不計收穫地付出。不然,說得再好聽,輪到自己身處局中就知道箇中厲害了。
-
4 # 兒童行為分析廖博士
1.家庭教育中, 一直存在著兩種基本的教育形態。
其一是父母對子女的“ 親子教育”;其二是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所謂隔代教育,又稱為“祖輩教育”。隔代教育往往多比較溺愛,所以很容易和親子教育出現矛盾。
2.給年輕父母兩個建議:
(1)對老人心存感恩之心。
老人帶孩子其實也有很多的無奈: 說是主人吧,說了都不算; 說是客人吧,啥活都要幹; 說是傭人吧,工錢沒得賺。 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有太多太多不易,很多老人家背井離鄉來到一個沒有朋友圈的城市幫我們帶孩子,其實是付出很多的,所以有些媒體總在黑老人帶孩子了,很多的批判聲,我提議好好感恩有人能幫你。謝謝我的媽媽,謝謝您無私的奉獻和付出!你的付出才讓我能夠安心工作。
(2).青年父母要認識到祖輩帶孩子的優點。
首先祖輩有愛心,對孫輩疼愛有加;二是能排解老人晚年的孤寂,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三是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四是解決了年輕父母在育兒、工作上的後顧之憂;五是退休以後有時間有精力;六是孫輩成了祖輩和父輩之間的關係紐帶。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祖輩帶孩子的缺點,多看看祖輩帶孩子的優點,包容之心看待缺點,這是化解矛盾的首要點。
3.接下來給爺爺奶奶提出四點建議:
(1)做一個不越位的爺爺奶奶。
祖輩和父輩定好位,確保到位不越位,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12 歲以前無法跟父母建立親子依戀關係,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將很難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感和安全感是一種天然的情感關係,是誰也無法取代而代之的。祖輩對“ 第三代” 孩子的愛, 常常會突破“底線”, 喪失原則, 容易讓孩子養成任性、嬌氣的不良習慣。祖輩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親子教育。同樣,祖孫關係不應超越親子關係, 更不應成為親子關係的障礙。每一位老人必須做到:只當配角, 不當主角,到位而不越位。因此,祖輩帶養孫輩,在時間配置上應該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當兒女下班回家,祖輩應退出;當孩子進入學校,祖輩該退。兒女可以擔當的,祖輩決不包辦;兒女應該承擔的, 祖輩決不替代。
(2)做一個善溝通的爺爺奶奶。
經常和孩子爹媽商量、一塊解決問題,年輕父輩應學習祖輩溫柔的說教方式,降低對幼兒的過高要求。而年長的祖輩應學適當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不應成為孩子犯錯之後的靠山,在關注幼兒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的同時,還要關注幼兒的學習,對幼兒適當提高學習要求,進而使祖輩與父輩的教育要求達成一致,以增強對幼兒教育的效果。
(3)做一個愛學習的爺爺奶奶。
祖輩們應該與時俱進, 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兒童觀、世界觀, 將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儘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 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正確地引導兒童, 並與兒童一起成長。要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在養育時遵循這種規律性, 根據兒童的需要,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及時進行各個方面的教育, 以免錯過最佳教育期。
(4)做一個偏理性的爺爺奶奶。
當孩子做錯事或是與他人發生矛盾時,祖輩應首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不能使孩子無辜蒙冤,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也不能使孩子存在僥倖的心理,從而想要矇混過關。如果是孩子的錯,則應適當採取懲罰或是批評教育,要求孩子記住犯錯一定要勇於承擔錯誤並及時改正,而不是逃避或是一錯再錯。
4.總之需要年輕父母和老人家多溝通、多包容、多理解、多感恩,大家對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夠化解所謂的“矛盾”。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人到中年風青
謝謝邀請!所謂的隔代育兒就是兩個時代的人受到的教育不一樣才產生的家庭矛盾,其實很多觀念的對錯都是一目瞭然的,為什麼卻可以整天吵鬧不休,因為一個作為兒子和丈夫的重要角色不能發揮他的正確作用。我也是男人,是媽媽的兒子,但是毫不客氣的說——在育兒這件事上,一百次矛盾衝突,婆婆絕對錯九十九次,而且是婆婆在兒媳婦不願意接受她所謂的過去的老經驗的時候會更加激烈。一個男人如果不能正確,及時的處理家庭矛盾,不能真正的頂門立戶,那麼不光是育兒,所有牽涉到家庭的事物,都會產生矛盾。
-
6 # 嶽葭
首先要對老人的照顧表達感恩之情。
儘管老人帶孩子時有諸多不科學之處,但他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從熟悉的老家來到陌生的城市帶孩子,就值得我們感謝。並且,生了孩子後全家人應該站在同一個陣地一起撫育新生命的成長,而不是站在彼此的對立面,以孩子成長作為要挾:你不按我的方式帶孩子就回老家去,或是你不聽我們老人的,就別指望幫你帶孩子。
比如,平常可以多跟老人說帶孩子辛苦了,經常給老人買些愛吃的零食和衣服,逢年過節包個小紅包,多當著外人的面說老人辛苦等等。當年輕人願意這樣做後,老人家也更樂意盡心帶孩子,認為小一輩人能夠孝順、心疼他們,遇到矛盾時更容易化解。
其次要講究溝通方法。
很多年輕人仗著自己的教養方式更科學,當看到老人的方式不對時會直接這樣說:“媽,都說了幾遍了不能這樣喂,你還非得這樣做!那豈不是在害你的孫子孫女嗎?”想想,如果你是做公公婆婆的,聽到兒媳婦說出這種話時能不生氣嗎?所以不妨換一種方式溝通:媽,我知道你疼孫子,看把孩子帶得多好,但是醫生說嘴對嘴餵飯孩子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到時生病了您又得勞累心疼,所以還是讓孩子自己吃吧!”利用這些權威人士的話堵住老人不科學的教養方式,比自己在那裡據理力爭好多了。
同時還可以多把身邊一些不好的例子或是新聞故意講給老人聽,或者買一些科學育兒的報紙、書籍放在家裡,老人家聽多了這些案例自然也就改掉不恰當的教子方法了。
最後是儘量讓丈夫出面溝通。
兒子永遠是兒子,不管他和父母之間吵了什麼,吵完後還是親生的,但兒媳婦不同,吵完後就是仇人了。所以遇到一些倔強的老人時,方法要有點不同。對於不涉及原則的問題,比如穿什麼衣服、喜歡幫孩子做事、讓孩子吃一些小零食等。畢竟老人家也是有點小孩氣的,年輕人如果偶爾能滿足他們的小心思,他們也會覺得很高興。對於原則問題,則最好讓老公出面,不管是和平溝通也好,爭吵也好那是他們母子的事,兒媳婦此時需要做的就是調停,出來當一個和事佬,替老人說說好話,這樣老人也會認為兒媳婦懂事,從而願意聽兒媳婦的要求。哈哈!
隔代撫養問題是很常見的問題,各位媽媽不必過於緊張,只要找對了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一定能收穫一個和諧幸福的三代同堂家庭!
-
7 # 玫瑤老師說育兒
首先,對於隔代的教育,第一點是有商量的態度和感恩的心。老人其實也沒有義務幫我們帶孩子,,,所以在遇到一些育兒的分歧時,採取商量的態度來解決育兒上的分歧。對於和老人家的溝通來說,態度很重要,以尊重的態度,並以孩子為出發點,好好說很多時候老人是很願意接受的。
再次,誰的媽,誰去溝通。你懂的。可以減少很多溝通成本和矛盾。
最後,是引入第三方。第三方指的是有權威性的人、事、物。
◆ 人可以是專業的醫生、老師等形象。
比如可以在寶寶生病或平時體檢時,帶上奶奶同去兒童醫院,藉此機會諮詢兒科醫生“怎麼樣提高孩子的體質、運動技能,怎麼樣不會少生病”,等問題。一般老人會更相信醫生的話。
又比如,可以用一些老師的形象,和奶奶說讓孩子“自己做”的重要性,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需要事情都要他自己學著做,我們要減少包辦代替。
◆ 事可以是身邊的真實故事。
比如在小區裡一些體能強和體能弱的孩子的區別作為案例。一般體能更強的孩子,膽子大,社交能力強,溝通能力強,因為生理自信給孩子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心理的自信,可以藉助這些案例,告訴老人孩子在戶外運動的好處和必要性。
◆ 物可以是育兒領域的專業書籍。
作為爸媽,要時刻用育兒知識武裝自己,建立自己的判斷力,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這同樣適合老人。
-
8 # 青青禾
作為婆婆 ,明白過去我那些帶小孩的方法媳婦不一定看得上。
我決定,對於小孫女,只盡力幫忙養,不多話。
1,怎麼養,聽媳婦的,怎麼教,聽兒子和媳婦的。
我堅決不亂插手。
我打算多問少說。
既然已經決定給他們幫忙了,就要做得讓兒子媳婦滿意。
2、相互尊重,關於育兒,婆婆只提建議,不做決定。
雖然在小孫女成長的過程中,媳婦有很多育兒方式,我並不認同,但只要她提出來,我儘量按照她的要求來。
有時候做錯了,或者好心辦了壞事,小敏也會當面客氣地提出,然後她再示範一遍。
也有時候她拿不定主意,問我,我只是給出自己的建議,不替她做決定。
3、相互讚美,不抱怨
哪怕我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她也並沒有抱怨。
相反,她逢人便說,幸虧家裡有個好婆婆,不然就沒法上班了。還說我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給了她們的小家庭很多支援,也幫了她很大的忙。她心裡很感激。
我聽著別人給我傳這話,非常暖心,覺得自己哪怕再累點兒,也值了。
回覆列表
很難,儘量當父母的自己教育,現在的小孩成熟的比較早,自主意識很強,父母教育尚且要講究方式方法,更不用說隔代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