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色小花貓
-
2 # 舊史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富饒的中原大地,清朝的歷任皇帝都始終保持著清醒,制定並最佳化各項政策,來化解產生危機的種種不利因素。
每個朝代興起,以武力統一了全國,都安排一批文人謀士,對前朝失敗做出總結,以達到解決社會所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曾經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元朝以武治天下,將天下之人分為四等,這無形中造就了全民鄙視,高等與低等的互相仇視。
就如印度存在了千年的種姓制度一般。
但是漢人不是印度人。
漢人從秦朝末年,就發出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聲。
有壓迫,就絕對有反抗。
元朝的覆滅就是如此。
清朝統治者的厲害之處,在民族政策上下足了功夫。一,效仿明朝制度,以漢制漢
清朝自努爾哈赤起,就開始學習漢文化,皇太極時,更有范文程等漢人為其出謀劃策,其後多爾袞在吳三桂的引領下,自山海關南下,沿路收編明朝文臣武將,然後驅使這些人隨著清軍南下攻城掠地。
吳三桂,孔有德等人是進攻明朝的先鋒官。等到清朝完成一統,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官場制度,任用漢人為官進行管理。
這一措施,使得漢人極快的適應了改朝換代所帶來的影響,較為有利的減少了漢人的反抗。
二,文化上尊重儒家,開科取士
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於文化。
清朝諸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尤其擅長在文化上做文章。
康熙皇帝在山東祭祀孔廟就例證。
讓滿人學習漢文化,促進滿漢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後是不分彼此。
最為有效的是開科取士,收納天下士子為我所用,讓平民百姓有了晉升之路。
就這兩點最為關鍵,諸如剃髮易服這等事,並不是維持長久統治的關鍵。
縱觀整個華夏曆史,清朝是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沒有敗家子也是清朝能夠平穩走下去的關鍵。 -
3 # 自由人84173
不看內容就知道是中國儒家歷史學者!中國那個朝代不是北方民族朝代?連世界歷史的部分都是北方民族入侵史!歷史上有漢族嗎?怎麼就不睜開眼睛看看真正的歷史呢?你們始終問那些丐幫歷史推崇歷史史冊呢?實際上就是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就懶惰腐敗邪門歪道不務正業真正破壞文明的是農耕後同自然分離自私自利變態的破壞自然不做人事腦子變壞拐彎抹角思路缺德!不安法律辦事什麼都變通造假互相坑害賣兒賣女拐賣開班妓院等等。儒家就是編造假歷史坑害人民,就知道維護儒家不知道人類,仁慈仁愛是假面具!
-
4 # 魔都禪語
大清國不是遊牧民族,是漁獵民族。與蒙古大元不同,其對漢族制度幾乎全盤接收,漢族士大夫基本都被其吸收利用。雖八旗的特等階層存在,然而大體上還是明朝制度。對外自稱中國,儼然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
-
5 # 老大之家
首先,清元兩少數民族朝代算是統一過中國,唐朝的統一其民族身份大家還有爭議,嚴格說是漢人統治,
因為鮮卑人基本已融入漢民族,算漢人了。
我要說的是,中華的古代史基本就是一箇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史,今天我們所孰知的長城、烽火臺、什麼這個衛那個衛的地名、現今的戲曲語言、佛教文化都透著往昔鬥爭變遷發展的歷史,充滿著血腥與殘酷…
至於為什麼只有兩個少數民族朝代能夠統一中國全部疆域,其實,在冷兵器時代這個道理也簡單。
首先,中國太大,農耕民族文明程度也高於遊牧和其它漁獵等少數名族,少數民族雖然有號稱古代軍隊之王的馬匹優勢,但要統一古中國疆域,就必須有一個統一而強大的集體部落,一個傑出的王者,才能真正對付南方中原民族人口基數遠大於他們的文明群體,同時,還得等到中原的漢民族虛弱乏力時才有機會,否則,最多也就是搶掠騷擾而已,成不了大事。
縱觀中國古代史,最早有記載的也就匈奴算一個比較強大的遊牧群體,也出了幾個比較兇悍的匈奴王,奈何,第一他沒有完全統一北方少數民族,其二,他時運不濟,遇上了戰國七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年代,那可都是互相打了幾百年的國家,各國謀士和強將無數,從君王到百姓對戰爭都是無比樹熟悉和強悍,他毫無機會;再後來,匈奴更鬱悶的是,出了一個能一統中原大地,擴充套件無數疆域的秦大帝,如果不是秦始皇死的早的話,估計下一個開刀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兄了。
好不容易,盼到中原大亂,漢朝建立,中原極度虛弱時,才有了機會蠢蠢欲動,不斷南下騷擾中原,還差點把漢高祖整死,真就差一點機會,運氣不好;等到漢恢復了國力時,匈奴的末日也就到來了,被漢武帝的幾大名將打得丟盔卸甲、逃到歐洲建匈牙利國去了。
蒙古族為何能夠統一中國,首先,是北宋一直被遼和金輪流欺負的很慘,軍事國力很弱,同時南宋還暗助蒙古族擊敗金,幫蒙古族達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統一的北方少數民族,包括北方的漢族,既然北方一統,南方的南宋也相當虛弱,那接下來中國大一統就勢必不可阻擋了。即使這樣,蒙擊敗南宋也花了46年時間,而且啟用了無數北方的漢投降將領和士兵。
清也一樣,先是降伏了東三省的少數民族和那裡的漢族,整了個八旗,降伏了虛弱的蒙古部落,才有資格力壓中原王朝,而那時的明朝經歷了歷史上倒黴的小冰河時期,官員腐朽沒落,民不聊生,軍隊毫無戰力,即使這樣,如果不是發生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事件,清兵那有那麼容易入關,如果不是沒了皇帝,並且沒有明確繼承人,清兵想統一中國,難得很。所以說崇禎皇帝自己吊死,卻讓中國遭受了多少苦難,即使這樣,直到康熙年間,才收回臺灣,清才算是真正統一了中國。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中原農耕民族政權,在幾千年來,都有著一個搶劫成性的北方鄰居。現在有些人甚至為這些“鄰居”翻案,聲稱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經濟封鎖,才使得他們鋌而走險。真不知這些農夫與蛇的“狄山之論”何以能堂而皇之,且大言不慚?
在冷兵器時代,北方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漠北草原地帶,缺少鹽鐵資源,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障,為此不得不與南方的農耕民族進行物資交換。這種交換的形式,有一些時候是以比較和平的方式,在“榷場”上完成;不過更多的時候,卻是草原上的“叢林法則”形成的暴力搶劫團伙的南下劫掠。
(組團打劫是遊牧民族的生存本能)
對於遊牧騎兵而言,他們倏忽而來,嘯聚而去,搶劫的成本極低。為了抵禦這些遊牧騎兵,中原王朝在邊疆地區修建了大量的城防要塞,屯駐了大量的脫產軍事人員,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中原政權能夠取得對遊牧政權的最大的優勢,是其“早熟”的政治能力,“大一統”的國民認知以及民族共同意識的形成即是有賴於此。可是人類社會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社會,不管什麼樣的行政組織結構,都會面臨著“耗散結構”的“熱寂”效應,我們現在稱之為“歷史週期律”。一旦中原王朝的行政組織能力陷入癱瘓,這些邊疆要塞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再不能抵禦這些心懷不軌的搶劫團伙了。於是,陰山一帶的防線被突破,華北平原千里沃野,再也沒有形勝之地可諮備守。
中原政權的社會發展雖然一騎絕塵,遠遠領先於漠北政權,然而漠北政權也在不斷的失敗中逐漸學習掌握了真傳,突出的表現即是遊牧政權的逐步封建化,並且建成了類似中原政權的有效的行政組織。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在漢地先後實行的“宗主督護制”、“三長制”等制度,成為其政權逐漸中原化的標誌。只是此時,南朝的劉宋、蕭齊等國,繼承著魏晉正朔,行政組織能力優於“邯鄲學步”的北魏,是以能夠南北分治。
(漠北政權也開始了制度化建設)
唐末天下紛亂不斷,是中國封建古典社會崩潰的時期,軍閥只知破壞,短於建設,官吏軍閥們紛紛擁兵自重建立自己的小政權。繼起的宋王朝本應是一個繼往開來的大一統朝代,此時的漠北契丹卻已習得了“漢法”,“南北二院”分治胡漢。澶淵之盟後百餘年,契丹與宋王朝干戈寥落,竟成“賽詩”風雅之事,已經看不出前朝的“胡漢對峙”的局勢,竟如北方漢族與漢化胡族與南方漢人政權的對峙。
有了契丹人成功的治國經驗,後起之秀的女真、蒙古、滿洲等政權,也相應地有了主動建設行政組織能力的意願,產生了從部落制向國家體制的轉變。因此,我們才看到兩宋風雲突變,天下未嘗不為崖山一嘆。蒙元終結中華版圖300年割據格局,再開一統,其本質也是蒙元在北方漢地已經建立了穩固的統治根基。“大元”國號,即意味著蒙元貴族已自認為中華正朔,其時的南宋政權昏聵腐朽,已經難能組織起足夠的資源應對北方的軍事壓力了。
清王朝與蒙元取代南宋成為正朔,也是類似的情形。在入關前,滿清已經讀完了“帝國預科”,具備了一套有效的國家行政機器。這其中,皇太極功不可沒。這位滿清的統治者知人善任,且豁達大度,組建起了一個滿、漢、蒙三族的聯合政權,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皇太極晚期,清朝已經成為東北亞霸主,與明朝分庭抗禮。
清朝的行政組織能力,遠比明朝和農民軍高效,一個突出的表現在於,藉助於漢族知識分子的投效,滿清每攻佔一地就能立即建立政權,能夠立刻恢復生產和徵稅,所以滿清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且打下來後很少再有拉鋸戰。與同時期的南明、李自成、張獻忠等勢力相比,滿清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內耗極小,不論高層有什麼利益糾葛,都不會影響到作戰。
(闖王軍隊長於破壞,短於建設)
農民軍組建的政權裡,李自成從建立大順政權到最後敗亡,只有半年時間,大順地方政權還沒有來得及運作就已經胎死腹中,地方上的組織建設還沒有形成政治上的效忠關係。所以,李自成進入北京時是相當忐忑的,農民軍的根基不夠深,隨時都有可能“樹倒猢猻散”。其他農民軍勢力更是對“清流”不屑一顧,拒絕知識分子加入的他們,只能成為“烏合之眾”。此時的南明政權,雖然有著完善的行政組織制度,卻已昏庸腐朽到極點,為了個皇位幾個王爺放著國仇家恨不顧,自顧自打來打去。
這四方勢力中,只有滿清政權是一個能夠快速帶來安穩秩序的新興勢力。如果沒有滿清勢力逐鹿中原,明末天下的紛爭,極有可能形成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那樣的亂局,各個地方勢力爭鬥個幾十年後安穩下來形成幾個或者幾十個小國家。隨後其中一個小國治理的比較好,再次開始諸如“先南後北”這樣的統一戰爭。
農民軍中,只有割據西南的孫可望建立起了完善的地方軍政組織,形成了比較穩固可靠的根據地,西南地區一度成為抗清勢力的旗幟所在。其時風頭甚盛,清朝甚至“兩厥名王”,天下震動。清朝統治者本來就是心虛得很,手裡的兵力滿打滿算才20萬人,一度甚至想學著宋太祖玉斧一揮,“此外非吾有也”,放棄掉西南七省,專注於中原。形勢一片大好,南明內部卻突然兄弟鬩牆,孫可望野心昭然,悍然降清,將西南軍政底細和盤托出。清朝因此重新調整部署,以有備打無備。西南軍政由此崩壞,直至退至緬甸。退到緬甸的一支明朝軍人後裔,生活在現在的果敢地區。
清朝獲得統一中國戰爭的最終勝利,當然還有著其他的原因,諸如軍事上的各個擊破,政治上的招降納叛,文化上的開科取士,經濟上的恢復發展等等,在其時,雖然有著數不清的反清義士投入時代的洪流,也有不少對舊秩序失望的人將社會秩序重新安定下來的希望寄託在了這個政權身上。
(明末四大勢力逐鹿中原)
所以,滿清等於撿了個歷史的大便宜。在全國混亂各種勢力都沒有能力建立全國政權的情況下,他們憑藉自身的有效的行政組織能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全國的統治權。滿清之所以能夠快速成功,這也是中國歷史發展幾千年來,漠北遊牧民族不斷學習積累的結果,滿清是其集大成者。因此,滿清的統治比起北魏來疆域廣闊,比起契丹來馭民有術,比起蒙古來國祚綿長。
可是,清朝在政治上的封建君主專制登峰造極,盛極必反,“泰西諸國”在近代以來開啟了另外一條賽道,建立在科技大爆炸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將帝國文明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滿清帝國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尚不願意從圓明園的火光、黃海的硝煙中醒來。1911年的辛亥革命,終於給了東方的封建君主專制的制度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回覆列表
蒙古的元朝呢? 還有鮮卑族後代的李世民的唐朝呢?
並不是只有清朝做到了 而是中國二十四個大統一王朝中少數民族太少了
沒辦法 第一北方遊牧民族人口少 這是個硬傷 純靠戰爭很難統一中國 如果出現跟漢族人口差不多的民族 誰統一誰還不一定呢
蒙古統一是當時中原四分五裂 有金 西夏 吐蕃 宋 大理各國 互不統屬 給予蒙古各個擊破的可能
同樣 清朝也是 南明 張獻忠 李自成等多方勢力不平衡而進入中原 但是一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大一統
西北有準格爾葛爾丹 東南有臺灣 南部緬甸 東北俄羅斯 都是一步步打的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