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火熬粥

    你問的是“最”,只能是晉國,沒有之一。楚國雖然在莊王時代短暫地做過霸主,但縱觀春秋,晉國一直是霸主的人設。

  • 2 # 天下英雄誰敵手874

    東周前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後期稱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春秋前後300年,包括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圈定範圍,答案一定是從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中間選出。春秋五霸是五位君主,他們代表的國家分別是秦國、宋國、晉國、楚國和齊國;戰國七雄是指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和秦國。秦楚齊三國兩邊都佔,所以最強國在戰國七雄外加晉國和宋國中產生。然後我們再採用排除法,韓趙魏三家分晉,選項有晉國故排除這三國。宋國和燕國與其他國實力相差懸殊也排出在外。剩下秦齊晉楚四國,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先看秦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攻擊,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被周平王賞識,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穆公時開闢國土千餘里,穩定大後方。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秦國才真正強盛起來。

    齊國,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公元前1000年,姜太公助武王滅商,被封國建邦。齊桓公時,齊國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國力最盛。後來田和將齊康公放逐到海島之上,田氏齊國取代姜氏齊國,國力不差,但再沒有稱霸過。

    晉國在晉獻公時崛起,晉文公時最強,城濮之戰大敗楚國。晉襄公先後兩次大敗秦國。晉景公以後,晉國連吃敗仗。最終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晉靜公被殺,晉國滅亡。

    楚國(公元前1115年-前223年),是四國中最早建國的,也是後來四國中面積最大的。楚國早在周武王時期已經開始崛起,楚莊王時問鼎中原,大敗晉國,進入楚國全盛時期。後來,楚威王繼續開疆擴土,將輝煌延續了下去。楚懷王之後,楚國漸漸衰弱了。

    比較四國,齊國鹽田豐富,富甲一方;楚國地大物博,驍勇善戰;晉國也曾被晉文公帶入超級大國時代。如果一定要選出最為強盛的國家,那一定是商鞅變法以後的秦國。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統一六國,正是對這個強盛的秦國最大的肯定。

  • 3 # 西府趙王爺

    春秋最強當然是晉國咯!

    晉國,春秋時期絕對的超級大國,可以說是一直執中原諸侯之牛耳。

    西周時期,王權鼎盛,晉國倒也乏善可陳。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史稱東周。周王勢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自此,禮樂崩壞,周正式進入了諸侯崛起,大國爭霸的春秋時期。

    到了春秋時期晉獻公這一代,晉國開始崛起

    晉獻公,咱們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他老爹。此人論文治武功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梟雄。首先在政治上任用賢能,起用士蒍、荀息、裡克、郤芮、郭偃等一批異姓人才為卿大夫,即位後用士蒍之計,誅殺"桓莊之族",徹底地解決了"公子作亂"的問題,廢除了公族大夫制度。

    在軍事上,他改革軍制,將一軍擴至兩軍然後"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極大的開拓了晉國的疆域,其中最為讓人稱道的就是"假道伐虢,唇亡齒寒"的典故。使黃河中游皆為晉國所有,與齊國、楚國、秦國成為當時四強。

    不過,雖說這晉獻公能力出眾,將晉國一手發展壯大,但這人老智昏啊,和咱們漢武帝唐明皇是一樣一樣的,在晚年就開始幹起糊塗事來了。

    此時,歷史又可笑的重合在一起了。驪姬之亂,又是因為一個女人,驪姬。歷史上說獻公因為聽信她的挑撥,開始疏遠三個兒子。因為寵愛驪姬,愛屋及烏,從而溺愛驪姬的兒子,後來竟逼死太子,而且其他兩個兒子也被逼流亡,將一切的罪責都怪在了一個女人身上。但驪姬本來就是一個被他虜來部落公主,你說你獻公一糟老頭,人家怎麼會看上你。而且國仇家恨,驪姬對獻公早已經是恨之入骨,就算真的挑撥離間,也無非是為了報仇或是穩固自己的地位。歷史上有很多誅殺大臣的君主,有很多剿滅叛亂的君主,很少有殘殺自己的親子的,晉獻公是其中最變態的一個。

    要知道,周朝時期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所謂嫡長子繼承製,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嫡即君王的正妻、元配,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在實行一夫多妻的古代社會,嫡長子繼承製不僅是一種繼承原則,也是維繫封建秩序的核心制度之一。而晉獻公此番廢嫡立庶之舉,絕對是不得人心的,為日後晉國大亂埋下伏筆。如若不是獻公自己昏庸無道,迷戀美色,哪會被一女人所蠱惑,與兒子兵戎想見,並導致死後長達25年的晉國大亂。

    雖說如此,但和漢武帝唐玄宗一樣,瑕不掩瑜,晉獻公無疑是晉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君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日後的晉文公九合諸侯,稱霸中原。獻公過後,晉國即將迎來他中原霸業的開始,晉文公時代。

    晉獻公死後,在秦的幫助下,晉惠公當政,可是出爾反爾的晉惠公實在是丟臉丟到家了,還好穆公仁義,不與他一般見識。他兒子更是乏善可陳,國君沒當多久,就被殺了。然後迎回了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的獻公兒子,公子重耳,是為晉文公。

    說起這晉文公,相信大家絕對是熟悉得很。關於春秋五霸的人選,眾說紛紜,歷史上至少有八種說法,而人選達到九人之多。但無論那種說法,有兩人必定在這五霸之列,一個是咱們公認的春秋首霸,一代明主,齊恆公;而另一個就是咱們的晉文公,史稱"齊恆晉文"。

    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本來論資排輩,晉文公可沒這資格當國君,可驪姬之亂,禮樂崩壞,太子身死,讓這些公子們都有了當國君的資格。而晉文公和晉惠公兩人又恰好碰到了他們的貴人,秦穆公,把他們一個個推上了國君的寶座,可見運氣這一說也是相當重要啊。話說這秦穆公,一下許了同宗的五個女子給重耳,真是捨得啊。

    其實晉文公此人,一生也是坎坷,因為他那變態父親的緣故,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在很多國家都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最為甚者,就是"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

    駢脅又名駢肋,脅骨緊密相連如一整體。屬生理畸形。亦作" 駢脇 "。算是奇恥大辱。

    當然說到底,他應該感謝這十九年,如果沒有這十九年的磨練,讓他從一個毫無特長的公子哥,一步一步的變成一個才智過人的政治家,想想他也難以開創晉國的霸業。正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晉文公有個好舅舅狐偃,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對他不離不棄,一心輔佐於他,多次救了重耳的命。在齊國之時,多年的流亡生活已使重耳意志消沉。他枕於安樂,"遂無去心","有終焉之志也"。狐偃又與姜氏謀,"醉而載之以行"。如果不是狐偃機智果敢地迫使重耳離齊,重耳只能在齊國苟且一生,文公霸業將無從談起,春秋歷史形勢必會大變。回到晉國,狐偃更是幫助重耳治理國家,掃除內亂,革新內政,可謂是鞠躬盡瘁。此人整個就一鮑叔牙和管仲的結合體,沒辦法,誰叫重耳是他親外甥呢。

    對於晉文公的事蹟,史料記載頗多,民間傳說亦不少,什麼退避三舍,寒食節都是有關於他,這裡我不多說。

    此人政績突出,他的霸業只是政績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績是透過國內的政治經濟改革,為晉國以後的繁榮富強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只可惜,晉文公在位時間太短了,只有短短九年,實為可惜。

    對於晉文公此人,我是完全推崇的,雖然野史外傳對其性格多有貶低,但毫無疑問他絕對是一代明主,其輝煌霸業,論春秋無人可比。

    自晉文公以後,晉國從此在中原從來都是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一步一步走向巔峰。自文襄,經靈成,至景厲,晉國遏秦困齊,與楚國爭霸也大獲全勝,更以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厲公之後,悼公任用魏絳而九合諸侯,霸業達到頂峰。

    這是晉國統一華夏的最好時機,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那估計就沒秦國啥事兒了!

  • 4 # 尚清子實用易學

    這還用問嗎?套用一句老俗話: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嗎?還有一句老話:誰笑到最後誰才是最會笑的!

    那麼,緊扣本主題,讓本人把以上這兩句老話歸綜、重新表述一下:春秋時代前後300年中,哪個諸侯國是最強盛的?

    回答:

    1、那你看開始笑的有哪幾位(諸侯國)?或者說,誰能笑、誰有資格、有資本、敢笑的都是有誰?

    2、春秋之後的戰國

    時朝,還有誰在笑?或言之誰還算是強盛的諸侯國?

    3、最後真正從開始,堅持到最後仍在笑,越笑越強,並且把那幾位都笑沒有的又是誰?

    毫無疑問,只要有些歷史知識的朋友都知道有個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或謂觀點,或謂版本):

    1、齊桓公、晉父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史記索隱》

    2、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

    ――《辭通》

    3、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踏――《四子講德論》

    4、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白虎通號篇》

    5、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漢書注.諸候王表》

    6、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荀子.王霸》

    7、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鮚崎亭集外編》

    近現代史學界更傾向或謂認可1、《史記索隱》和6、《荀子.王霸》這兩個版本。

    那麼再看看春秋後的戰國七雄又是哪幾位(諸侯國)?這個史學界無甚爭議,只有一個版本。即,

    戰國七雄:

    齊、楚、燕、韓、趙、魏、秦。

    那麼,好了,大家請看,春秋五霸中和戰國七雄中都名列其中的,或謂都有資格笑的只有齊國、楚國、秦國這三個諸侯國。但是,對歷史再稍有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就會知道:此(戰國時期)齊國非彼(春秋時期)齊國耳!春秋時朝至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卒前齊國國君皆是姜姓(呂氏),史稱姜齊(或呂齊)。齊康公歿後,姜齊絕祀,田和被周安王冊封為齊侯,田和及其他後代齊國國君史稱田齊。所以說,齊國還是那個齊國,人不是原來那個家族的人了。換用老百姓中流行的一句話說:廟還是那個廟,而神不是那個(那些)神了?

    那要這麼論起來的話,春秋時期至戰國時期,一直有資格,一直在笑的不摻假的諸侯國也只有楚國和秦國了!

    那麼,好了,再看看最終結局:

    1、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戰國七雄中的南韓第一個被秦國所滅,不能笑了!

    2、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魏國名列被滅亞軍,笑不出來了!

    3、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戰國七雄中的楚國,亦是在春秋和戰國時期都有資格、資本笑的這個南方大國,也笑到了盡頭,趕上了被滅季軍這個名次!

    4、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趙、燕兩國不甘屈於楚國之後,覺得笑得時間太長了,也怪無聊、沒意思的!爭著去爭被秦滅亡的第四名,同年被秦國所滅。

    5、說起田齊,還真有股著狠勁,不然不會把統治齊國幾百年的姜齊一腳踢開,自己取而代之!但這又應了一句老俗話:老鼠打架窩裡橫!真去對抗至始至終都在笑、最會笑、最有資格、最有資本笑的秦國,還是最終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最終還是笑到頭了!

    所以,秦國是真正無論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尤其最終笑到最後,掃平六合,統一中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統一貨幣和文字,建立第一個封建集權制國家,從開始、過程、至結局來論,勿庸質疑,從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後不算,傳位於秦孝公,而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也,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襄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西漢賈誼《過秦論》)

    秦孝公即歿,傳位於惠文王,後續依次是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且又有商鞅、範睢、白起、張儀、王翦、尉瞭、李斯等謀臣(能臣)良將的輔佐,及至傳續至秦王政,終於“奮六世之餘列,振長策而御宇內”,縱橫捭闔,掃平六合,統一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制多民族國家,修建萬里長城!

    所以,勿用質疑,從春秋始,到六國滅,用事實說話,秦國的每代國君都是最努力的、最進取的!秦國的歷代謀臣良將都是最優秀的!換言之,秦國是最強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煙雨江湖普門杖法和逐月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