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揚帆起航151184627

    北宋在中國史上,可以稱得上是極具鼎盛了,從科技人文,到發明創造,宋人都有很高的造詣!這些東西,從宋詞中就有了很好的體現!關於皇權,北宋吸取了歷代藩鎮割據的歷史經驗教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進行了中央集權辦法,有利的緩解了中央受制於地方的壓力!北宋的衰敗,與繼承人的傳承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最主要原因是輸在政治,朝內奸黨亂權!加之又有契丹,西夏,等國,虎視中原,可以說宋朝在此等條件下,能夠有如此輝煌的社會景象,已實屬不易,綜上所述,宋朝的興衰並不能怪選錯了繼承人,而在於軍事及政治方面的弊端!

  • 2 # 阿宇的美食日記

    宋太祖 (927—976)即趙匡胤。宋朝建立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為後周殿前都點檢。 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後周政權,稱帝於開封,建宋朝,史稱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攻滅荊南等南方割據政權,且在北方地駐兵防守。又以杯酒釋兵 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縣長官。中央增設副相(參知政事),又使樞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財,以分相權。在位時加強中央集權,結束了藩鎮割據局面,但其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對宋代的“積貧積弱”有較大影響。  

    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趙炅。太祖弟,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位後,改名炅。他曾參加陳橋驛兵變,擁立其兄為帝。繼承太祖各個擊破割據政權的方針,迫吳越王獻土歸降,又親征滅北漢,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但在兩次對遼征戰失敗後,採取消極防守的方針。對內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科舉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編《太平御覽》等。他注重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統治晚期剝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順起義。他背棄了“金匱之盟”,費其弟光美為庶人後殺掉,又費其長子楚王元左為百姓。997年,病逝於汴京萬授殿,終年五十九歲。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恆,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統治前期的鹹平、景德年間因勤於政事, 經濟發展,號稱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進犯澶州,真宗親征,澶淵之役訂城下之盟,開創納歲幣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質換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後期任用王欽 若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於忭京宮中延慶殿,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葬於永定陵。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趙禎,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餘年後親政,他的統治開始較為節儉。但對西夏戰爭屢敗,被迫以“歲賜” 銀、絹、茶妥協,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土地兼併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雖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結果失敗。但總的來說,仁宗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於宮中福寧殿,終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載,其母李氏生仁宗後,被劉德妃竊為己子,仁宗即位後,仍認劉後為生母,李氏臨死也沒敢母子相認。劉後死後,仁宗才知道內情,追封李氏為皇太后。後人根據這段歷史編寫了《狸貓換太子》。  宋英宗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1050年為嶽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1055年立以為嗣。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後、狄青、楊延昭等。  

    宋神宗,名趙頊(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鋮。英宗長子。英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8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堡)。 諡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期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    宋哲宗趙煦,原名傭,神宗第六子。曾被封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哲宗即位後,年僅九歲,由高太后執政,1093年,親政後,任用主張變法的大臣,對守舊派、中間派進行打擊。追貶司馬光,並將蘇轍等人流放到嶺南。恢復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禦,屢敗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於汴京,在位十五年,終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趙佶。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貪汙橫暴, 掠奪民財。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興木土、廣建宮觀庭院,設局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於京師築“艮嶽”,勞民傷財,導致農民揭竿起義。宣和七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至死不得歸。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  

    宋欽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趙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後,降金,北宋滅亡。靖康二年 (1127年)與徽宗為金兵俘擄北去,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1161年,欽宗趙桓在金國被馬踩死,終年五十七歲,葬處不明。

  • 3 # wangzhiminpan

    北宋的滅亡是必然的!唐朝後的宋朝,雖然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尤為被人們議論。我們都知道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只經歷了短短100年的時間,宋朝向來積貧積弱,對文官偏重。其中特別出名的便是靖康之禍了。北宋正是由於這次危機直接導致了它的滅亡,當然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覆滅,還有作為一個民族的臉面。

    此事發生在宋徽宗在位之時,一一二零年,北宋因為無法抵擋金軍猛烈的攻勢。宋朝和金達成協議,宋朝不僅每年交40萬歲幣,還要將六州24縣的稅也全部交給金朝。如此一來,金朝才願意退兵,將一切能帶走的全部拿走,也是隻留了幾座空城給北宋。

    接著北宋並沒有真正的醒悟,只是一味的沉浸在收復燕雲的勝利裡。朝廷內鬥嚴重,國內形勢更加不容樂觀。1123年,原來的遼國將玲向宋朝歸降。金國以此藉口再一次攻打宋朝。此時的宋朝猶如一個空殼,完全受不住金軍的攻打,直接攻打到了去京都只有十日的路程。而宋朝的君主又十分的昏庸懦弱,嚇得想要向南逃難,朝中的忠臣不忍心看宋朝就如此覆滅。卻看宋徽宗確實爛泥扶不上牆,只好建議宋徽宗退位,讓太子來主持大局。宋徽宗此時被嚇得一點兒想法也沒有,對皇位沒有一點留戀,直接就一紙詔書說即刻把皇位傳給太子。然而,太子即位後也改變不了宋朝的現狀。卻也是經歷了一番折騰。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懦弱。當時在金國軍營內,宋徽宗與宋欽宗被要求脫去龍袍的時候,李若水面對強敵破口大罵,希望皇帝不要折辱了一個國家的面子。並且不願招降,卻終是被落了個割喉而死。

    之後金人聽到,趙構在河北地區積極召集軍隊,有些後怕,便扣押著宋徽宗等皇室貴族,向北撤退,想要回到自己的領土。並且兵分兩路,將一切可以搶奪帶走的全部都帶走了,不僅如此,還搶奪了很多工匠之類擁有技術的人。總共掠奪人數超過了10萬餘人,並且一路上燒殺搶掠,燒燬的房屋不計其數。在此期間,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室中人,都多多少少受到了金人的侮辱。金人對待他們連奴隸都不如。宋朝的兩位皇帝最終就這異死他鄉。

    當然,這場危機也警示了後人。北宋的這場靖康之難,確確實實可以稱作是十分的恥辱了。人們到處尋找原因,南宋更是掀起了一股討伐王安石的風潮,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王安石進行的失敗的變法是這個事件的原因。但是就總體而言,小編覺得靖康之恥的這場災難是由於多方原因造成的。注重文官並沒有錯,錯的是飽足私囊,錯的是利慾薰心。小編認為,這場災難。不僅僅是因為在位帝王的昏庸與無能,更大的原因是由於宋朝政體的每一個環節都出現了腐朽的狀況吧

  • 4 # 東姚山人

    北宋沒有選錯君主!

    北宋君主倡導讀史,並以史為鑑。

    北宋君主對史學的重視促進了這一時期史學的繁榮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提升君主的政治素養,促進了社會繁榮發展。

    北宋君主設定修史機構,完善吏官制度,加大對吏官的認命封賞,不但使北宋的史學成績斐然,而且君主透過學習歷史,結合自身,形成自己完善的管理體系。

    在讀史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學習,對史書的內容和文采發表自己的意見。如仁宗對檢修國史的王曾說“先朝美政甚多,可謂史官詳載之。”

    另一個,勤讀書的君主肯定強於荒淫的君主。

    不管從哪方面說,北宋的君主都是稱職的,個人文治武功均強於其它朝代的平均水平。

    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北宋君主重視歷史有好處,但過於依賴文的方面,導致國家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一旦有一代君主昏庸,國家就沒救了。

  • 5 # 歷史淘沙

    題主有這麼一問,可能是對北宋恨鐵不成鋼的表現心痛吧,其實這跟選誰當皇帝關係不大,宋朝建國之出就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後面的皇帝只能循規蹈矩或者對已有的制度進行修修補補,就像斯大林體制到蘇聯滅亡時也沒有被打破。其實北宋也不像我們平時印象裡的那樣積貧積弱,北宋時期的經濟總量是唐朝的兩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總量之和還要高,而且已經將煤炭當作一種資源用於生產,火藥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後來蒙古皇帝蒙哥在侵略南宋時被南宋的炮風所震,最後去世,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北宋時期印刷術也取得了進步,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制瓷工藝取得了長足進步,著名的景德鎮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造船業就更發達了,印度洋周邊國家現在都出土了宋朝的文物,宋朝還首次將指南針用於航海,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對後世阿拉伯航海和歐洲航海產生了深遠影響;金融業也出現了流通的紙幣,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地步;北宋還有一個改變會很受現代人的喜歡,那就是北宋取消了宵禁,晚上市集還是一樣的熱鬧,這在封建王朝中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我們不能僅憑著北宋在軍事上的失敗,就判定這個國家的強弱,雖然武力是保衛國家安全的利器,但絕不是衡量國家的唯一標準。

  • 6 # 王西坡

    北宋選沒選錯君主,其實都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歷史是不可能更改的。既然北宋選定了趙匡胤做第一任君王,這也是定數,同時也就決定了後代君主人選。

    與其,探討“選沒選錯君主”這個無解的問題,不如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看一看北宋時期在這些君主的統治下,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有哪些變化。

    由於,我是喜歡詩詞文化,主要也是研究唐宋文學的。所以,我對於北宋這一時期的文風最是喜歡。曾經有朋友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假如能夠穿越到古代,你最想去的是哪也個時代?我非常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盛唐是我喜歡的,特別是唐玄宗的先天元年,到天寶末年之間的幾十年,那時候是唐詩達到最頂峰的時候,而且在馬嵬兵變、安史之亂之前,人民的生活也是極快活的。其次,我還想去北宋看一看,在北宋初中期,人民生活得還算不錯,整個經濟特別發達,文風在歐陽修等大咖的帶領下,漸漸廢除了“太學體”,逐漸走向了積極的道路上。

    在北宋這一時期,經濟繁榮,文風高漲。是我所喜歡的,其間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學家、詩人、詞人。像有歐陽修、三蘇、司馬光、范仲淹、王安石、黃庭堅等知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還有像張先、柳永、秦觀等等一大批傑出的詞人。

    這些都是北宋時期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我是非常喜歡的。這些文風的長足發展,是離不開統治者的政策支援。所以,字宋太祖起,北宋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啟了北宋王朝的建設大業,但是在這幾百年間,整個宋朝或大或小的戰亂不斷,武將有英勇的“楊家將”,結果也沒有落得個好下場,這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再到岳飛的“莫須有”,這些都跟統治者有莫大的關係。

    君王選得錯不錯,後世之人我真的不好評價。但是,就我看來北宋初中期,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時代,是我所喜歡的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嬌與志明粵語怎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