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冒藍火的小農民
-
2 # 滄海舊曲
北方地區農作物一年兩熟。
小麥是越冬植物,病蟲害少,易管理產量高。小麥是細糧,是北方人的主食,種一季能自家吃兩年。種小麥的目底是自己吃,自己種的放心,綠色食品。
玉米是夏季作物,天熱乾旱收成不穩定。其實玉米生長期短,種玉米相比小麥獲利高,主要物價比太少,不如打工掙錢多。二是天氣炎熱在工廠工作有中央空調舒適。
這就是隻種小麥的因果。
-
3 # 巴山老鐵
小麥好管理,出苗後,打一遍滅草劑,防一次病蟲害,靜等收割。而玉米,要追肥,還是大暑天,化錢不說,人又太受罪。還是種一季小麥好,地也不荒,又有口糧吃,你說呢?
-
4 # 醉美雪巖
為什麼有些人將小麥和玉米兩季改成了一季小麥而不是一季玉米?
題主不說我還真的沒在意,看看周邊的情況的確如此,大多都只種小麥不種玉米了,要仔細去看看這個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種植玉米收入相對低;種植玉米時間損耗大;種植玉米產量不穩定等等,最終影響全年收入。
1、種植收入對比種一畝地玉米,大概成本投入是400元左右,產量預計100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場最高價位1元/斤,一年收入是600元/畝。這還是最理想狀態,玉米價格很少突破1元大關。
種一畝地小麥,大概成本投入是700元左右,正常產量也是1000斤左右,如果管理到位,產量可以達到150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場最高價位1.5元/斤,一年收入1550元。再不濟也能有800元左右的收入。
以上的資料充分說明,種植小麥管理到位,一畝小麥的收入要比一畝玉米的收入高的多。
2、管理不同一季小麥種植多在10月左右,採收在來年的5月底到6月。年前做好越冬管理就可以了,到來年春季才會再進行除草,追肥等操作,中間空擋時間較長。
而玉米大多在4月左右播種,9月到10月採收。雖然生長週期差不多,玉米整個生長週期都要不停的進行田間管理,而且玉米的生長環境病蟲害要多,受氣候影響,不易穩產。
所以,從種植管理方面來說,種小麥也要輕鬆很多,產量穩定性更高。
3、時間損耗不同作為農民,每年都是想的如何獲得很多收入。除了農業,很多人願意去打工,幾個月的工作一般都會超過在家種地全年的收入。
種玉米的時間讓時間零碎化了,年前的1月到3月都不能出門,而玉米收割後,離春節有特別近了,出去找工作也同樣不好找,也幹不長。
種小麥就不一樣了,將春節前後都留給咱們自己進行田間管理了,六月左右收割小麥之後,剛好有半年的時間可以出去打工,這樣賺錢的機會也就更多了。整體收入也自然就提升了。
-
5 # 渭北新農人
前多年,在蒲城老家基本都是一季“秋麥兩料”。麥收後種玉米,人不閒地不歇,偶爾有種其他雜糧的都是為了倒茬口。為什麼呢?莊稼人就指著這點地過日子呢。而近兩年發現了一個怪現象:有許多人麥子收後寧願讓地歇著,都不願種玉米。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老劉給我算了一筆賬:
種一畝小麥投入~化肥150元 種子60元 機械100,澆水2次、除草打藥100元 收割50元 共460元
澆兩水的產量1000斤 就可以賣1100塊錢,淨收入每畝是640元。
如果麥收後種玉米的話,化肥150元,種子50,種地收穫120元,蒲城伏旱需澆3次水150元,打藥除草劑50元,共計520元。
按畝產800斤,單價8毛,可以賣640元,淨收入是120元,如果水利設施不好,可能就要賠本錢了,自己的人工還得搭在裡邊呢!
這樣一算賬,大家就能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只種一料小麥,寧願讓地歇著,下料種一料好麥子而不願種玉米。種小麥利潤能高一點不說,全家老小也要吃飯,而玉米就不同了。
所以題主的問題就不難解釋了吧,農民也要生活,也要贍養老人,子女教育、婚姻、醫療……哪一項不花大錢,指著種玉米賣錢就算了吧,還不如出去打幾個月的工實際一點,你認為老劉說的對嗎?
-
6 # 寧寧說的話
這與農作物本身的生長週期和所帶來的經濟有很大的關係。目前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種植玉米和小麥的人是真沒有了,小麥現在沒有一家種植,玉米都是種的自家吃的,賣錢的很少,幾乎沒有。我家還每年養一頭過年豬,所以就會種半畝玉米。
一、生長週期的因素影響1、 首先小麥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是完全可以一年兩熟的,這在北方地區很明顯;
2、 而玉米只能是在春天的三月份左右開始點種,到盛夏至秋天逐漸收穫,一年只能夠成熟一次,所以單從這個方面來看,兩種農作物都改為一季的話,是非常可行的。
二、農作物與經濟收益的關係1、 這兩年的糧食價格確實不怎麼景氣,小麥一直在1元到1.3元之間,甚至還有跌破1元,玉米很難突破1元的價格。雖說這1畝玉米的產量要比1畝小麥的產量高,但是種植的人依舊會減少;
2、 糧食買不到很多錢,我們村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主要種植的是蘋果樹和蔬菜大棚,一年可以受益4萬元左右,再加之我們村子裡面本來就可以耕種的土地比較少,不像我們縣上川的,種植小麥和玉米都是10畝起的那種,我們村子我記得之前種過最多的一次小麥是一家人在一年裡面種植了4畝,可見我們村子單位種植小麥和玉米是很少的,土地有限。
3、 現在農村裡面的年輕人很少,即使有一些年輕人也是不會選擇種小麥和玉米的,他們寧可去種菜或者是搞蔬菜大棚,也不會種植這些的,一個是確實累,二是賺不到錢,一斤麥子和一斤採的價格大家有目共睹,並且單位面積的產量兩者也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村子現在所有的村民都在鎮子上或者是縣城裡面買小麥面和玉米麵吃,家裡幾乎沒有人存糧食,只是兩三袋子面,吃完了再去買就可以了,說實話要比以前方便多了。
總結現在說實話種植小麥和玉米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除非是那種規模化種植,有大片土地的平原地區可以有很多人種植,在山地和川地裡面,說實話,是真少了不少啊。
-
7 # 糧小咖
為什麼有些人將小麥和玉米兩季改成了一季小麥而不是一季玉米?近幾年來,因為糧價走低,種植成本增加,種糧收益也偏低,一些地區出現了撂荒的情況,包括南方的稻穀產區,還有華北黃淮地區等等。其中,在華北黃淮的兩季作物地區出現的“撂荒”,雖然並不普遍,但也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即農民只選擇種植一季小麥,到秋糧時期就讓土地荒著,不再種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將主要精力放在外出打工上。那麼只種植一季小麥,雖然種植成本相對高一些,但綜合一些層面的原因,也是農民不得已的選擇。一方面,小麥是口糧,無論收成如何,如論能賣什麼價,對農民來說,備災備荒的心態始終都存在。另一方面,小麥價格有託市收購支撐,雖然這幾年最低收購價格從最高的三等1.18元/斤,下調到目前的1.12元/斤,但畢竟有託底的支撐。而玉米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不同年份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低的6、7毛一斤,高的1塊左右,波動比較大。再者,秋收時節正值9月、10月,這也是各行各業開工比較高的時期,從成本的角度考慮,返鄉秋收很不划算。還有,小麥和玉米相比起來,小麥的機械化程度高,從種到收,再到田間地頭直接出售,這幾年來基本上不再需要多少人工介入了。所以最近些年也很少看到夏忙時期民工們熱熱鬧鬧的返鄉潮了。而玉米的機械化程度雖然也在提高,但在華北黃淮地區的耕種模式下,還是比不了小麥的。綜上,農民種糧不易,收益不高,這些年國家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算是一定程度上主動推動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雖然在兩季作物產區這種撂荒的情況並不普遍,但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問題還是需要高度關注的。
-
8 # 孤獨文曲
知道為什麼嗎?來個靠譜滴。先說小麥,我們這裡的小麥平平常常畝產千斤上下,千一二不希罕。人們之所以喜歡種小麥,是因為小麥播種、收穫容易,都是等熟好乾透,收回來不用曬,或直接賣掉,或壓一段時間再賣。而玉米則不同,正是高溫費水的時節,天不下雨的話,要澆水好幾次,再者,收穫後的玉米棒要曬好幾天,再脫粒曬乾出售,天氣好還行,遇到陰雨天肯出芽,黴變。加之玉米產量高,畝產都在一千至一千四五百斤,份量東西,翻弄起來很費勁。所以有的人在玉米硬粒期,那怕少賣點錢,也願意以八九百元一畝的價錢,賣給收青儲的養牛場,還有一些人,小麥茬種辣椒,蔬菜也不願種玉米。再剩下的無能力搞種植的,就只種一料小麥,到秋後再種小麥了。
-
9 # 淺藍色的天空12
小麥按季節種長江流域在10月15號到10 月25號,霜降後菊花開後播種(湖北),黃河(河南)稍微晚點,這種叫弱冬性小麥,還有一種春小麥,小麥收穫湖北南部5月20號左右,河南6月1號左右,小麥畝產一般在八百到一千斤左右,價格在一塊一二,一畝地機耕費60,肥料複合肥一袋二百左右,尿,每畝得70到80斤複合肥,再叫20斤尿素,除草劑,小麥除蟲劑,差不多得50,收小麥一畝又得60,一畝地麥種30斤得100,農業靠天收,不小雨產量減半,大部分只能收一季。夏季作物玉米,麥收種玉米,中秋節後收穫,有水澆可以,七月半不雨,玉米絕收,自已打井除外
-
10 # 天義說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我家這邊的農村,種植小麥和玉米的比較多,像題主所說的,一些人將小麥和玉米兩季,改成了一季小麥,而不是一季玉米,說明了種植小麥的投產比要好於種植玉米。
種植小麥相比較玉米,比較省心一些按照以前農村的種植方式,小麥和玉米算是農業當中,種植比較廣的農作物。我家附近的幾個村子,種植小麥和玉米平分秋色。可隨著近年來三農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些種植方便,生長週期短或者是一年收穫好幾次的農作物,新品種層出不窮,所以大家在收穫完小麥以後,選擇更多了。
而小麥由於是秋天播種,來年6月份左右收穫,期間花費的時間精力不是太多, 反而玉米呢?播種,間苗,病蟲害預防包括抽穗期間的水肥管理都很多,特殊天氣下,玉米還容易被吹倒造成減產的損失,甚至是收穫的時候也不如玉米方便,所以大家現在更願意種植一季的小麥,也不選擇玉米了。
種植小麥更加經濟一些,市場行情好一些從去年開始,一些地區的糧食價格有一些變化,特別是對比小麥和玉米,前者會高出幾個百分點,況且在儲存上面小麥會更加有優勢一些。雖然玉米的食用範圍也比較廣,但民以食為天,特別是麵粉作為大家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市場行情小麥會更好一些,無論是收入還是加工後的產品利潤,小麥都比玉米多一些。
本身農村老百姓就是靠著種植莊稼來生活,所以更經濟的肯定是首選種植的。何況,大家在收完小麥以後,空閒出來的土地,種植一些辣椒,生菜等價效比高的蔬菜,同樣也能獲取一些收入,省時省力。
回覆列表
玉米和小麥均作為農民種植的兩種大作物型別,而且玉米和小麥的輪作是現在大部分地區特別常見的模式,在我老家安徽皖北地區基本上都在玉米收穫後安排一季小麥,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還能實現增收的效果。但為什麼現在有些人不願意在輪作這兩種作物了呢?而是選擇種植一季小麥卻不是玉米呢?下面,我就從玉米小麥的單價分析、種植務工利益分析這兩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下我的意見和看法!
一、玉米小麥的單價分析
玉米價格走勢表(僅供參考)
二、種植與務工利益分析
雖然總的來說,種地的誰會閒著地不去耕種呢,複種的效益要比單季好很多,但為什麼只去種一季小麥呢?原因可能是由於現在農民們都認為種地的效益低,不及外出務工掙的多,小麥作為冬季種植,剛好與農民工回家時間吻合,而玉米種植時間在夏季,不及小麥種植安排方便,而且需求的勞動力不及玉米的大,放棄一季玉米而出門打工,效益相差的可就大多了。再加上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對農業都不感冒,只有老年人在家種些地,大部分的田地都承包出去,留著種點小麥做糧食,這已經足夠了,不會再花大把時間再去種植大規模的玉米了,處理起來還比較麻煩,不值當。
所以說現在有人只選擇種植一季小麥而不願意種植玉米,這樣好安排剩餘時間出門打工,效益也相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