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活娛

    《狗十三》講述了12歲少女李玩成長的故事,作為單親家庭的爸爸不懂得如何愛他,更多時候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待他。而爸爸送給李玩一隻叫“愛因斯坦”的後,李玩從抗拒到接納到失蹤到接受事實,也是故事的脈絡。“成長本身就是一場罪惡”是影片想要表達的觀點。在影片裡我們可以學到:

    1.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遠比想象的深。作為傳統教育的典型代表李父打著“我是為你好”名義進行一次次的情感綁架,李玩的成長焦慮與痛苦都根源於原生家庭。

    2.接納生命中的得與失。李玩失去了愛狗,發動親人去尋找,導致爺爺奶奶出現身體問題,李玩也被爸爸的一巴掌打醒,接受了事實。正如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是迫不得已的,可是我們還是要去笑著放開我們念念不忘的東西。

    3.父母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從單親家庭到後來再組家庭,李玩所遭受的教育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單親家庭如何與孩子相處,再婚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繼父繼母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都應該思考。

  • 2 # 老張說電影

    表面上這部電影講了小女孩李玩與自己的兩隻寵物狗的故事,但其實透過這些故事講了成長、家庭、家庭危機等等問題。

    主人公李玩是一個初中小女生,電影就像一個剝洋蔥的過程,將她的生活一層層剝開,讓觀眾看到了成長的殘酷。

    第一層,李玩遇到了很多成長煩惱。比如英語學習成績不行,胸部發育比表姐晚,但她同時也有自己的心靈小港灣——她熱愛物理,熟讀《時間簡史》,總幻想著有另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裡,可以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

    李玩寄住在爺爺奶奶家,雖然偶爾會任性,但也乖乖地聽爸爸和老師的話背英語,連爸爸買來送給她的狗,她也從一開始的拒絕到後面接納。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李玩的親生父母離婚了,她跟著父親過,她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父親又組織了一個新家庭,繼母生了一個小男孩……問題家庭的孩子往往心思更重,也更懂事。

    第二層,李玩的狗丟了,平淡的家庭被捲入漩渦。圍繞著這隻丟失的狗,李玩與父輩,祖父輩的矛盾不斷激化。

    (李玩的狗“愛因斯坦”)

    李玩接納了這隻狗以後,很快跟它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們睡一張床,甚至吃一樣的食物。

    但是,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李玩的狗愛因斯坦。爺爺很自責,但狗丟了就是丟了。 李玩心裡著急、焦慮,他瘋狂地沒日沒夜地找狗,但大人們不理解她,不僅不幫她找狗,還勸她放棄、阻撓她,李玩感到了痛苦。

    (狗丟失的那天晚上,李玩瘋狂地在大街小巷尋找)

    痛苦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狗丟了找不回來,還因為:大人們不理解自己,甚至不尊重自己的情感。

    第三層,李玩逐漸陷入了成人世界的欺騙漩渦裡。

    眼看著丟了狗的李玩魂不守舍,後媽出了一個招,買了一隻狗,假冒是那隻走丟的狗找到了。 一開始李玩不接受這隻狗,甚至想把它丟棄了,因為這隻狗代表著自己的痛苦回憶和無奈。但當被丟棄的狗等了自己很久,很可憐地在原地打轉轉,李玩接納了它。

    (李玩接納了新“愛因斯坦”)

    這一刻我們明白:很多時候,情感的彌合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虧欠,因為這種虧欠和內疚,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人更好,寵物也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圍繞著這隻新的狗,又發生了更多的事情:這隻狗咬到了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就是父親的小兒子,全家人的寶貝疙瘩。

    (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他跟李玩一樣都有一喝牛奶就吐的問題)

    繼母惡狠狠地要求父親把這隻狗送給狗肉店,李玩哭天喊地也無濟於事。 也許是在這一刻她心死了,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第四層,李玩在生活的深淵裡成長。生活是一個深淵,遠遠地能看到萬紫千紅,但一旦踏足,則深不見底。成長就是一個如臨深淵,踏足深淵的過程。 在沒有狗的日子裡,李玩孤獨地生活,滑滑冰、談談戀愛,偶爾還要被父親帶到酒局上,作為道具表演給一個附庸風雅的老裝X犯。

    (喜歡吟詩作賦附庸風雅的老裝X犯)

    李玩在學校取得了好成績,父親答應帶她去天文館看展覽,但因為那個酒局,就錯過了。 李玩痛苦、無助,但生活還得繼續。

    第五層,絕望與彌合。生活如臨深淵,但深淵裡也有亮光。雖然英語演講搞砸了,但李玩在全省物理竟然中拿到了一等獎。 父親答應她“為了慶祝,今天一切都聽你的”,於是,李玩想知道新愛因斯坦(第二隻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館,父親帶她到了流浪動物收容中心。狗狗已經死了,但李玩給父親說了聲“謝謝”。

    在回去的路上,李玩親媽打開了電話,這勾起了李玩父親的回憶,父親在車上放聲痛哭,悔恨上一段婚姻裡自己的錯誤,而李玩陪著父親,原諒了他。

    (父親在車裡放聲痛哭,同時伸手捂住女兒的眼睛,父女兩個就此互相原諒)

    影片的最後,李玩和表姐在街道上看到了愛因斯坦,但李玩已經不想要回這隻狗了,她說“特別害怕愛因斯坦認出我”。

    成長是什麼?也許就是明白了有些東西註定留不住,那就學會妥協隨他去吧。

    在中國傳統的儒家禮教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之間根本沒有道理可講,父親做一切都是對的,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家庭裂痕的產生,好在:傷害和原諒,裂痕和彌合是永遠的情感主題,也是永遠的家庭主題。

    因為:總有一天這些孩子都會長大懂事,總有一天他們的認知會和大人在一個維度上。

  • 3 # 微微姐姐

    一個孩子被大人馴化成長的故事,透過李玩與狗的故事,折射了:

    1、中國的家庭全貌,父母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與方式;

    2、中國教育對分數成績的看重,忽視成長少年的內心世界與生命感知;

    3、成人世界的虛偽交往與道貌岸然,孩子內心的掙扎;

    4、中國家庭對孩子性知識的教育空白,青春期的身體與心理的建設。

    《狗十三》是難得少見的深刻反應個人成長的影片,這個時代人們心理問題的根源,大多來自於原生家庭。

  • 4 # 布丁紀

    《狗十三》是曹保平第一部用別人劇本拍攝的影片,這個劇是當年“北電”本科畢業生焦華靜的畢業答辯劇本,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質(片中的“家”就是焦華靜小時候的家)。

    這是一部成長題材的影片,講狗和十三歲女孩李玩的故事。片中以李玩與狗的關係為線索,串聯起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從不要狗、慢慢接受狗、失去狗、尋找狗、被迫認下另一隻相似的狗、慢慢接受、再次失去、再次尋找、第二隻狗死去、到街頭與第一隻狗遇見放棄相認。整個過程十分清楚且充滿張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李玩一步步進入成人世界。

    曹保平個人很注重電影的敘事性,從鏡頭排程、構圖、到音樂鋪排、剪輯都極為講究。

    片中每個鏡頭如何拍都經過了導演的深思熟慮。故事開始時,在李玩與爺爺奶奶一起吃飯的場景中,導演選了短焦以拉遠李玩與爺爺奶奶之間的距離,暗示了親情的疏離;在狗走丟後,有一場李玩找狗的戲,導演使用了晃動的鏡頭畫面並將時間拉得很長,長到觀影者聽到李玩聲嘶力竭的“汪汪”聲已經近乎麻木,而這正是導演埋下的一個伏筆,此刻不論是李玩還是觀眾的心理狀態都已經被推倒極致了;隨之而來的“家暴戲”中,導演選擇將場景拉近,使鏡頭是作為敘事參與者存在,而非簡單的記錄者,觀眾的情緒隨著父親激烈的行為瞬間被引爆。而另一方面,李玩歇斯底里地奔跑與喊叫並非完全是因為狗丟了,更多的是對壓抑的家庭成長環境的發洩:

    “我不是非得要一隻狗”。

    插圖:蝙蝠的視角暗示了李玩的心理,處在青春期的她同樣的慌亂無助,處處碰壁。有網友說:青春就像闖進了教室的蝙蝠,緊張慌亂找不到出路。

    除了鏡頭的排程,構圖與配樂上,導演也頗具匠心。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場景:李玩在窗臺邊,窗臺邊有很多鐵柵欄,而鏡頭是從外面拍的。整個構圖很像一個籠子,將李玩困在裡面,極具象徵意味:暗示了李玩在家庭及社會規則的束縛下對自由的渴望。另外,曹保平請了著名的音樂人白水為電影配樂,樂器上選擇了笛子和大提琴等,緩慢低沉的音樂奠定了整個片子陰鬱的基調。剪輯方面也是相當的良心,在吃狗肉的戲中,選擇了在很前面的地方鋪音樂,背景音在李玩吃狗肉的時候整體呈上升的趨勢,音樂連帶鏡頭畫面的力量將感情向上推,瞬間擊中觀眾的淚點。

    當然,曹保平並不滿足於單純的敘事,同樣有著超乎敘事之外的野心,企圖透過敘事帶出社會文化現象,由現實表象的呈現深入到文化肌理的反思。

    如片中以“酒箱裝小狗”,看似日常,卻隱喻著“酒肉(桌)文化”。李玩所經歷的並非只有一次“家暴”,在她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暴力從未停止。“家暴”背後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東西,即父權社會下的三綱五常“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此時的暴力還只停留在家庭中。當李玩隨父親開始進入社會參加應酬時,父親為了討好領導可以讓未成年的女兒一而再的當眾喝酒,暴力再一次出現,此時父親是作為旁觀者與推波助瀾者,施暴者則是冰冷無情的社會。

    再比如,李玩在夜晚一直聽到的鳥叫聲,她一直篤定是樓上人家養了一隻鳥,最後偶然發現,發出聲響的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油膩大叔。有時候,我們決定真實的東西,未必是真的,有些事情就是說不清的。無疑爺爺是寵愛李玩的,但是當李玩撼動了他“一家之主”(宗族之主)尊嚴的時候,他選擇了無視李玩父親對李玩的打罵,直至最後他也沒有向李玩說一句:“對不起,我把狗弄丟了”。

    片子的糾結與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將生活的複雜性完全呈現出來:好與壞本就雜糅在一起,而當這些再與親情相聯絡時,作為子女的我們無處可逃。不像《Sunny燦爛的日子》那麼浪漫,也沒有《小時代》、《致青春》的瑪麗蘇情節,這部片子就是我們的狗13青春:“我這是為你好,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當然,片子也是殘忍的,很多人以為當李玩吃下狗肉的時候便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而我卻以為,當李玩在街上認出丟失的狗卻平靜地離開時,她才真正變成了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被她拋在身後的不只是那隻陪伴她度過孤獨夜晚的“愛因斯坦”,還有她的青春。

    當你再能失去的都失去了,你也就差不多長大了。

    如果你看不懂《狗十三》,那你是幸運的。(反正另一個你在平行時空過得也不好)

    參考資料:

    採訪稿 狗十三[J]. 新作評議

    陳詠. 狗十三:現實主義青春的輓歌[J]. 電影批評

  • 5 # 米米觀影

    這部電影真的可以說是極具教育意義的一部電影!

    為什麼這麼說呢?

    看過電影的請自己回憶一下,首先搞清楚你自己的身份,你是作為李玩還是作為李玩的爸爸甚至爺爺奶奶或者繼母、弟弟,不同的身份在這部電影中所體會到的都絕不相同。

    我是作為“李玩”的視角來對待的這部影片,說實話在電影前半段,我真的是很想狠狠的罵一下李玩:“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作為一名“李玩”的過來人,我可以肯定的說她是蠻不講理的,我曾經也有過和李玩一樣的經歷,一樣的蠻不講理,放肆爺爺奶奶對我的寵溺,所以看到這一情節的時候我在想:小孩子這樣蠻不講理到底是為了什麼?

    思來想去,可能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被寵溺的地位吧!也讓我深刻懂得了對於我這樣一個即將跨入李玩爸爸身份的人來說,我應該要更重視於孩子的教育,像有看過《爸爸去哪兒》的或者瞭解杜江嗯哼父子的,杜江的親子教育可以說是典範了,值得大家學習!

    這只是我作為李玩過來人的看法,其他身份我也多少有點看法,只是可能倘若你已經經歷過李玩爸爸這樣的位置來看待這部影片,可能感觸和未經歷過的人是大徑不相同,我也就不做評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合適敏感肌膚控油祛痘的面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