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武手機攝影
-
2 #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的關懷、關心教肓和愛護。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發現及時改正,不能讓孩子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
平時生活中,我們每個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一些行為,制定一些規矩,什麼不該做,做錯了怎麼辦,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的後果,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是要付出代價的。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幼小的心中知道,壞行為可恥,正能量讓人稱讚!
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教肓,言傳身教,為人父母在平時生活中,要以身做則,在孩子面前,規範自已的一些行為,在一些貝體事情上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棒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這就要求為人父母,多抽出一些時間培培孩子,不能以工作和掙錢為藉口,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要讓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起著重要作用。
-
3 #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特別是好動的孩子,所以經常會出現“小狀況”,令父母很頭疼。所謂的破壞活動,我理解為以下兩種:
一種是由於孩子的好奇心,喜歡探索未知世界所進行的破壞活動。這是孩子求知慾望的體現,應當得到父母的鼓勵和支援。父母只需要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幫助他們在“破壞”-“探索”-“研究”-修復中尋求答案,鍛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孩子拆玩具。據說很多科學家如愛迪生、萊特兄弟等小時候都是這類孩子,所幸孩子的天性得到了自然的發展。
另一種是給他人或環境造成傷害的破壞行為,被大家稱為熊孩子的”搞破壞“活動,如前段時間”熊孩子推倒孕婦,看會不會流產“。我這裡想談談對於熊孩子,父母應當如何教育。
最近陝西咸陽某小區一棟高層樓的電梯內經常可以聞到尿味,小區保潔員透過監控發現有個10歲左右的孩子在電梯角落小便。孩子的媽媽知道這件事後,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孩子意識到了錯誤,寫了一份檢查,讓媽媽發到業主群裡給大夥道歉,並且每天由孩子父親監督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作為道歉和補償。這種做法得到了鄰居們的諒解和認同,並在網上迅速傳開,獲得眾多網友的點贊:好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以上家長對犯錯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對於孩子此類破壞活動,作為家長,一定要慎重對待。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果父母三觀不正,那麼就會出現“上樑不正下樑歪”。 有的父母一味縱容、姑息和護短其實是害了孩子,只會因小失大,一步錯則步步錯。父母不教育,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下次可能還會再犯,甚至情節會更嚴重,最後必將為錯誤的行為買單,得到社會重重的懲罰。
孩子的未來就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父母的三觀就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導航儀。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明事理、辨是非,直面錯誤,勇於擔當,吸取教訓,有錯就改,在不斷地反思和糾錯中成長。
-
4 # 宸媽碎碎念
對於孩子的破壞活動,我覺得家長應該根據破壞活動的原因和結果做相應的對待,大致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孩子無意識的好奇心驅使的破壞活動,並未造成太嚴重後果的。
如果孩子是無意識的好奇心驅使造成的破壞行為,並未造成太嚴重的後果的,首先應該批評孩子的破壞行為,讓孩子意識到行為的不妥。同時針對孩子好奇心給予適度的擴充套件,及時補充孩子好奇的相關的知識點。
第二,孩子無意識的好奇心驅使的破壞活動,造成了嚴重後果的。
如果孩子說無意識的好奇心驅使的破壞活動,造成了嚴重後果的,首先要讓孩子充分的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並且積極的去彌補,同時考慮適當的懲罰,讓孩子去接受規則。而好奇心的規則也應該及時給孩子補充,要明白規則。
第三,孩子有意識的破壞行為未造成嚴重後果。
有意識的破壞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是規則的問題,也是基本。所以,孩子有意識的破壞行為必須要及時的制止,如果未造成嚴重後果,建議對孩子予以適當的懲罰。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有意識的破壞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不論結果是怎麼樣的,一定不可以!
第四,孩子有意識的破壞行為造成嚴重後果。
孩子有意識的破壞行為首先是不被允許的,其次再造成嚴重後果的,更是需要自己承擔自然後果的.“熊孩子”之所以“熊”必然是因為一開始的“縱容”。所以,不姑息不縱容孩子的有意識破壞行為!
綜上所述,針對孩子的破壞行為,一定要先去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否是有意識的行為,這些都很重要!反對一昧的對孩子的破壞行為予以處罰,要去看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
5 # 孤獨行者Noodle
的確,很多孩子在大人眼中就是暗黑破壞神,所以我們才有熊孩子一說。
但我至今發現的唯一可以算作是絕對真理的事情,就是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有動機的,人的一切一切行為甚至是表面上讓人難以接受不可理喻的行為都有其背後的行為動機!
而孩子成為暗黑破壞神,也是日積月累的行為動機累積的結果。
在我能想到孩子能做出破壞行為,通常都逃不出以下幾種心理。
一,和表面一樣,是反抗現狀。就和我們大人一樣,在遭遇到自己認為的不公正的事情時,在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情緒時,會有相當強烈的破壞衝動,孩子心智不成熟,很難和大人一樣自控吧。
二,是一種嘗試,而且在他們心裡是一種正面的理所當然的嘗試,他們出於好奇心和探索的天性來做出破壞行為,而大人們也只單純地把這種行為理解為蓄意破壞。
三,求關注,因為被大人忽略極度無聊,或者內心世界無處可訴,試圖引起別人的關注。
四,日積月累的行為被強化,因為大人的處理方式很不恰當,只會武斷地去強制,或暴力壓制,結果很多時候得到的結果就恰恰相反,久而久之已經形成一種行為模式,這種狀況最棘手!
五,很多未知的其他突發狀況,導致孩子的破壞行為,因為生活中這種狀況很多很多,我不可能羅列的很細緻。
這樣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家長最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首先找尋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然後從動機方面尋找突破口,只有真正理解孩子以後,才能真的從根源上來解決問題。最忌諱就是隻看表面只是懲戒,那在一些已經有獨立意識的孩子面前只能造成更多的逆反。
回答這些吧,望回答有幫助!
-
6 # 二十六畫叔哥
孩子破壞物品的行為,如果是有意識的發洩,就要管管了,尤其叛逆心理比較嚴重的孩子,家鄉必須予以制止。有的夫妻生孩子比較晚,或是由於多種原因,費盡許多周折才有了孩子,疼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過分的溺愛,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習慣,覺得是應該是,必須的。舉個例子,孩子在3-4歲的時候,去做任何事情,大人都認為是一種可愛行為,無論對的,錯的,都用鼓勵的行為在縱容孩子,認為孩子這麼小,就如此聰明。叔哥見過一對夫妻,就是真實的寫照。媽媽讓孩子去打爸爸,把口水和鼻涕抹到爸爸的臉上,感覺孩子很聽話,很招人喜歡。長期以往,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眼裡沒有尊老的意識。
孩子在外面玩耍,動手就打別人家的孩子,打贏了,不要去誇孩子;打輸了,不要帶著孩子去給自己的孩子申冤。當然,這裡所說的是一般打打鬧鬧沒有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去勸教孩子,打人是一種犯法行為,是不對的。如果父母三觀不正,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將來。
孩子好動,自控能力差,辨別是非能力不足,好與壞,有些事是分不清楚的,父母如果不正確引導,長大後,可想而知,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孩子破壞行為是無意的,只是處於好奇心理,父母應該扮演好言傳身教的角色。我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尤其男孩子,都有搞壞家裡電器的行為,比如,鐘錶,收音機,等家電,好奇心驅使他拆開再裝上,其結果被搞壞了。針對孩子這種行為,要找出孩子拆卸這些物件的動機,對症下藥,找到教育改正的突破口,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切記用懲罰、責罵來制止,否則會是孩子心理新增更多的叛逆。
也有的父母為了生活更好,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在爺爺奶奶身邊,大多數都是被寵著長大的。孩子的倫理道德,學習都是讓父母失望的,等到管不住的時候再去管,為時已晚,後悔晚已!
-
7 # 萌智
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選擇和尺度!
1,在圖書館!孩子應該保持安靜閱讀,走路說話小小聲,應顧及到環境!一方面不妨礙他人閱讀,一方面防止孩子走丟!閱讀是寧靜的享受!
2,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孩子不要亂跑,不要用筷子勺子敲桌椅板凳和餐具!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影響他人就餐!
3,遊樂場遊玩!孩子應按秩序,不要搶玩,搶佔地方,更不要佔據公共遊樂設施!不要亂跑,以防丟失!共同享受遊樂園的快樂!
4,小孩子對待食物的態度!各種食物都要吃,蔬菜,水果,肉類,不要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費食物。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子享受不到食物帶來的美好!
5,小孩子對待他人勞動成果的態度!對待爸爸媽媽做的飯菜,送的禮物,對待同伴的作業成果,對待自己完成的事情!應該抱有尊重的態度,不要隨意損毀,更不要隨意評價嘲笑!一起享受禮貌帶來的快樂,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6,小孩子對待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態度,要學會禮貌,不要理所當然地要求餵飯或者其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小孩子對待同伴的分享!分享是相互的,一個棒棒糖,一個小黃人,都是小孩子分享的快樂,禮尚往來,也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分享,換位思考,我們也要回敬分享,相互分享,快樂才是平等的!
8,小孩子對待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亂扔,更不要把保管的責任推給身邊的人,自己對待自己的物品有一份責任!培養小孩子在生活中的責任感!
9,小孩子對待自己的作業!做一副簡單的畫,摘一朵花,帶一個小動物到課堂。等等,這些小事情都要獨立完成,不要推卸責任給爸爸媽媽!小孩子對待作業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能力的態度!
10,小孩子對待排隊的態度!必須要養成排隊的習慣,不要插隊,公共區域也有一份責任感!
12,小孩子對待讀書的態度!養成閱讀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從讀書提升開始!奠定小孩子人格基礎,學會閱讀,學會理解,學會尊重!閱讀,從小開始!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孩子的破壞活動,到底指什麼呢?孩子多大呢?
不同年齡,不同的活動,會有不同的對待。
比如,下面這個孩子,把顏料弄得身上、衣服上到處都是,孩子想畫畫,但缺乏自控力和約束力,興趣上來,亂畫一通,家長沒必要指責孩子,孩子之所以能這樣無拘無束,恰恰說明他是個孩子,天性使然。
類似的還有,下面這兩個孩子:
用巧克力或者顏料都弄個花狗臉,在孩子的眼中,並沒有乾淨或不乾淨的概念,只有好玩不好玩,
還有這個:
孩子把麵粉到倒地上,然後和小狗一起,趴在地上舔!
對於孩子的這些破壞行為,父母不要過度緊張,給孩子上綱上線,指責批評,事實上,孩子的這種行為,常常很可愛,會讓我們哈哈大笑,而這,也恰恰是孩子的天真可愛之處。
-
9 # 快樂庭院
什麼活動是破壞性活動?破壞性活動能不能兩面性看待?
這需要家長有一個理想的思考。
如何對待孩子的破壞性活動?
我用我個人的一個例子做簡單說明,以期拋磚引玉:
我心中一時不知該誇她還是該吵她,我的笑呆住了!反應有點遲鈍的我順勢抱抱她親親她,心想:不就一件衣服嗎!所以我還是表達了我的高興。
畢竟是一件衣服,也就才穿一兩次哈!
所以在我表達了我的高興之後,我又告訴了她,以後畫畫要在紙上畫,不要在衣服上畫,如果洗不掉就髒了衣服,如果洗掉了,畫就沒有了。
此後,她沒有再在衣服上畫過畫。
如果說小女的這次衣服圖畫是一次破壞性活動的話,我後來想,我當時的處理應該還算比較合適的,既保護了她對塗鴉的興趣和對我的信任,同時也告訴了她應該怎麼做。
教育永遠是以人的長遠發展為本,東西都是為人服務的。
回覆列表
家裡孩子破壞活動主要有,食物破壞,物品破壞,玩具破壞,文具破壞等,大部分看到孩子破壞時就猛說一頓,這樣對孩子可能會造成傷害或心裡陰影,如果有破壞活動時要給他講道理,比如食物浪費,就給他講食物的來之不易,以及有的地方都吃不飽或者沒有食慾等方面的教育,有圖片或者影片的讓他看看,效果更好。物品等破壞時除了講道理之外,能自己動手修復的讓他自己去嘗試修復,必要時家長可以和他一起去做,嚴重時要有點小懲罰!
在外時如果有破壞公物時,第一時間要教育,講解公物的作用,破壞了別人就沒辦法使用了,一定要維護公物,必要時找相關部門或單位說明孩子的破壞行為,並且做出賠償!
總之,孩子的一切行為必須要有家長監督,教育,負責!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做個好孩子,做合格家長!親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