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河武林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普及下兩者的區別。

    演義:文學元素較濃,故事性較強,虛構成分較大,多無法考證或可信度很低。

    比如歷史上很多人物為了藝術展現形式,故意誇大,文學色彩較濃。

    正史:多為實用性的作品,真實性比較強,一般源自歷史記載或民間流傳。

    舉個例子:《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空城計,刻意勾畫諸葛亮的機智,鎮定,但這種表現形式就是為了文學創作而需要的,其真實性已經沒有人去追究。

    但歷史上與空城計如出一轍的還確實存在,那就是接下來要提到的主人公趙雲了。趙雲利用空營計(而非空城計)的故事卻是有據可證的。後來劉備都直誇趙雲:“一身都是膽啊”,這正是對趙雲最真實的評價。

    所以說演義就是為了文學創作需要,虛構和虛假成分較高,而正史可信度就很高。

  • 2 # 回望歷史的青年

    自然是正史中更貼近於真實歷史,《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已。

    一提到趙雲大家想到的就是長板坡上單騎救阿斗,七進七出的英雄人物,然而相對於《三國演義》來說,正史中記載的趙雲卻遠沒有那麼風光……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孰不知,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細數演義裡趙雲武勇的事蹟,其武藝高超,遭遇強敵無數而未嘗一敗,甚至數度擊敗曹魏名將張郃;在漢水河畔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當陽長坡,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懷抱阿斗,還能連殺曹營名將五十人後從容離去,其神威蓋世,簡直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奈何這些事蹟,泰半都是子虛烏有。演義中趙雲所殺敵將,幾乎全部都是演義虛構出來的;其中當陽救主、漢水退敵雖然見載於史冊,卻也絕無演義渲染的那麼誇張。

    趙雲的武勇在劉備陣營是被肯定的。蜀書楊戲傳中記載了楊戲對趙雲的評價,其中就有“猛將之烈”四個字。然而出了蜀漢,知道趙雲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義描述敵方對劉備陣營的忌憚,動輒排出“諸葛孔明之智,關張趙雲之勇”,然而我們看到赤壁戰後周瑜寫給孫權的信,其中卻只有提到“梟雄”劉備和關張兩頭“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這個剛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只是蔣幹那類言利辭倒、長袖善舞的辯士吧!至於趙雲,周瑜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義中周瑜因為孔明的關係而被醜化不少,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趙雲而被演義貶抑的人。演義安排張郃遭逢趙雲在先、遇孔明於後,真不知道該說是張郃的悲哀抑或是榮幸!演義中張郃屢受挫於趙雲,史傳中張郃卻從來沒有跟趙雲對壘過。我甚至懷疑張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趙雲這個人。

    劉備領漢中王,演義說他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將,實情卻是劉備擢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右、左、後將軍,趙雲則仍然擔任入益州時因功升任的翊軍將軍。不妨比較一下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描寫。按平話中的趙雲已經是五虎大將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實列於五人之末;而趙雲在平話中用的槍雖有涯角槍的美譽──謂其天涯海角無對也,卻敗於張飛的丈八神槍在先、又被鐵臂將軍張益擊敗於後。由張飛聽到趙雲被張益擊敗的訊息之後“大怒出戰”張益的情節,更隱隱透露出了早期三國故事中趙雲所扮演的角色。

    史實中的當陽長坡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揮師南下,劉備讓關羽由水路趕往江陵,自己帶著十萬百姓南逃,百姓腳程緩慢,一天只能走十餘里路程。曹操大軍開到襄陽時發現劉備已經遠離,於是曹操點了樂進、曹純等將,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騎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終於在當陽長坡追到了劉備軍。劉備留下二十名騎兵給張飛斷後,自己帶著孔明、趙雲等人在三十餘騎的護衛下逃走。按照往例,劉備每次倉皇逃跑無不拋妻棄子,此時也不例外,惟獨這一次劉備身邊多了一個膽大心細的趙子龍,甘夫人和劉禪才沒有被曹軍俘虜。

    史冊中關於趙雲當陽救主的記載,就只有蜀書趙雲傳:“……(劉備)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和蜀書二主妃子傳:“……(劉備)棄後(甘夫人)及後主,賴趙雲保護,得免於難。”這樣兩句話而已。既沒有百萬曹軍,也沒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寶劍,更沒有糜夫人投井自盡……。然而,現實雖然不像小說那樣極盡誇張渲染之能事,但誰也不能否認在十萬慌亂的人群中、背後又是五千名號稱曹軍精銳中的精銳的虎豹騎,要懷抱一個嬰孩並且保護一名女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情,足可證明趙雲的膽大、心細、武藝超群。反倒是如果趙雲面對的真的是八十三萬大軍,他還能夠“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簡直就是神話了。

    史冊對趙雲的記載大抵如是,沒有力斬五將的英勇,沒有力敵萬人的壯舉,也沒有擔當過什麼顯赫的職務。但從漢水空營退敵(注3)中,我們看到了趙雲的膽識和急智;孔明兵敗街亭,趙雲率領佯攻箕谷的軍隊撤退,“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又是一次膽大心細的表現。凡此種種,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灌、滕之徒歟景耀四年(西元二六一年),追諡趙雲為順平侯。據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途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法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禍定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相對於關張死於個性上的缺失、馬超禍及全族,陳壽對黃忠、趙雲的評價是:“強摯壯猛,併為爪牙,其灌、滕之徒歟!”灌指灌嬰(注4),滕指滕侯夏侯嬰。夏侯嬰和劉邦是交情絕佳的老朋友,劉邦起兵之後夏侯嬰便一直擔任為劉邦駕車的工作;劉邦在一次大敗之後,眼見背後追兵甚緊,於是將子女拋下車以求減輕車子的負擔,夏侯嬰卻勒馬停車抱回兩個孩子,同樣的情形連續發生三次之後劉邦才作罷。陳壽或許因而以夏侯嬰比擬趙雲。而灌嬰、夏侯嬰的另一個共同點則是並未遭到劉邦猜忌,一生隆寵,死於文帝之時。

    縱觀趙雲的一生,雖然沒有演義的那麼誇張,但是也不失為一代良將、他的可能職位應該是劉備的保鏢。

  • 3 # 畫家李雙江

    當然是正史裡面的趙雲更真實啦。

    畢竟《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的老師曾經在蜀國仕官,當然他自己也算蜀華人。會更貼近趙雲的生活。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白衣白袍,從未戰敗過。他更像一個天神一般,雖然勇猛,卻並不夠真實。

    而正史裡,姜維說他“柔慈賢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為平”

    趙雲的諡號完美的詮釋了他的一生。

    他溫柔善良,劉備入蜀,大家都沉浸在得到賞賜分享田地的喜悅裡。只有趙雲,想的是蒼生如何,想的是休養生息,想的是將士的冬衣要怎麼辦。寧可要被劉備所不喜,他也要上書說明這一點。

    他執事有班,英勇無雙。他在當陽救了阿斗,在夷陵救了劉備。在馬謖不聽指揮戰敗之後,大軍敗退,是趙雲負責整個大軍的斷後。戰敗撤退之時,也未見多少損失。交給他的事情他永遠能做好。所以這些年他雖然官位並沒有高的離譜,卻一直都在最緊要的位置。

    劉備是誰呀,劉備這些年從未看錯過任何一個人。他把趙雲安排在位置並不出眾卻最要緊容不得一點閃失得地方,就證明了趙雲這個人能力說有的,忠誠是有的,還正直靠譜。

    如此說來,歷史上的趙雲真的也是那麼忠義無雙。

    三國演義那麼寫他,真的不為過呀。

  • 4 # 智者無疆風清揚

    趙雲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除了諸葛亮、關羽之外第三個著力描寫的一個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正如劉備所說“一身都是膽”。的確如此,趙雲武藝高強,對劉備赤膽忠心。尤其是長坂坡一戰中懷抱襁褓中的劉禪,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血染徵袍,斬殺曹營名將五十多元,威名傳遍天下。

    趙雲跟隨劉備四處征討,多有戰功。劉備非常的信任趙雲。劉備佔領荊州以後,趙雲基本上充當了劉備的貼身侍衛長這個職務。取漢中的大戰中趙子龍有勇有謀,關鍵的時刻能都能獨當一面。劉備稱漢中王以後,趙雲和關羽、張飛、黃忠、馬超並列,被封為蜀國的“五虎大將”。

    諸葛亮出祁山第一仗,年老的趙雲仍然勇不可當,一人斬殺西涼曹魏名將韓德及他的四個兒子,不減當年長坂坡之勇。馬謖失去街亭這個戰略要地,造成了蜀軍被動的局面,在蜀軍撤退的過程中,大部分部隊都有損失,只有趙雲和鄧芝率領的軍隊損失最少,後趙雲病故。

    歷史中真實的趙雲就要看陳壽的《三國志》了,但陳壽的《三國志》惜墨如金,記載的《蜀書》只有可憐的十五篇,其中,劉備集團比較重要的人物,如: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的合傳才有短短的幾千字,關羽的傳才一千五百多字,趙雲的傳也只有四百三十個字而已,非常遺憾。

    我們只能從陳壽的《三國志》中尋找趙雲的碎片,真實的趙雲遠遠沒有《三國演義》中的趙雲風光,《三國志》記載:“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也就是說趙雲和黃忠剛強勇猛,就如漢高祖劉邦手下的猛將灌嬰和夏侯滕差不多。

    陳壽才華橫溢,他著的《三國志》雖然文筆細膩,但作《三國志》時畢竟是在當朝,許多資料還不盡詳實,南宋的裴松之為《三國志》做了大量的註解,補充了許多遺矢的資料,其中就有趙雲的故事,如:長坂坡大戰中,有人給劉備報告說趙雲投奔曹操了,劉備聽了這些話大怒,扔掉手戟說“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過了一會,趙雲就到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根據《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解及民間傳說整理加工創作而成,《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還是相當有道理的,以上的故事《三國演義》中就有,肯定來源於裴松之的註解。

    其次,劉備平定江南桂陽郡,拜趙雲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原來的太守趙範為了巴結趙雲,準備把自己的寡嫂樊氏許配給趙雲,樊氏有國色,但趙雲推辭了,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當時就有人勸趙雲納之,趙雲說:“趙範迫於形勢投降,不是真心,況且,天下的女子多的是”。後來,趙範果然不是真心投降,逃走了。

    總之,《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有些地方確實被羅貫中誇大了,但離歷史中真實的趙雲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 5 # 樂天派周先俊

    正史三國志較接近歷史的真實,三國演義是經過改編的文學鉅著,但演義著作將文學藝術提高到更深一個層次,她那引人注目的虛構描寫,經典故事的合理塑造,更動人,特別是五虎上將常山趙子龍英俊瀟灑,武功巔峰,百戰百勝,重情重義的偉大手筆更深受大眾歡迎,真不愧為華夏傳承的名著華章。

  • 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七分是實三分是虛,人物有藝術加工的成分;正史《三國志》記載的歷史在敘述時不可避免的加入作者主觀看法,但卻是以實事為基礎的。特別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本身就是蜀國的降臣。因為在蜀為官多年,得以掌握第一手資料,應該說正史中的趙雲事蹟還是比較可靠的。

    趙雲之勇

    趙雲作為《三國演義》小說中的“單挑王”,不包括群戰、詐敗,單挑27次,三合內秒殺率80%以上堪稱秒殺之冠。但是翻遍《三國志》中的趙雲傳,加上裴松之的注,也未見一例趙雲單挑。但在《三國志》裴注云別傳中記載趙雲帶領數十騎,遭遇曹軍大軍,趙雲不僅殺出包圍,又返回重圍救出副將張著,可見趙雲雖不想小說中勇猛,但也是勇武非常,穿梭敵軍如無人之境。後來,更大擺空營計,以弱勝強。

    趙雲之忠

    在正史中記載”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如果說關羽、張飛在外衝鋒陷陣,趙雲主要負責劉備家室安全,劉備妻子兒女身家性命交給趙雲,可見對趙雲信任。趙雲不負劉備所望,先是在長坂坡救下甘夫人和劉禪,後來又與張飛一同截江救阿斗,讓蜀漢江山後繼有人。當然,小說中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殺死曹軍五十餘將自然是虛構的。趙雲雖勇懷抱阿斗也斷不能在深陷曹軍重圍中,成功突圍,還能殺死五十員大將。

    趙雲之直

    古人評價趙雲,雖然是武將,但也有大臣的風度,敢於勸諫。當時益州剛剛平定,眾人議論分房分田,只有趙雲勸諫,曹操未滅,應當讓益州百姓“歸耕本土”“安居副業”。在劉備伐吳時,趙雲勸諫劉備,應當討伐曹丕,早圖關中。可以看出趙雲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凡事從大局考慮,更有大臣風範。

    趙雲之細

    趙雲謹小慎微,在博望坡之戰中,俘獲自己幼時夥伴夏侯蘭。趙雲不是留在身邊,而是稟明劉備,夏侯蘭通曉法律,任命為軍正。在平定桂陽時,原桂陽太守趙範想要把自己寡嫂嫁給趙雲,認為趙範被迫投降,心不可測,堅決推辭,後來果然趙範逃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句暖心的話,形容或描述一下你的爸爸、媽媽、妻子、孩子、朋友,你會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