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保軍679

    在中國歷史上,漢民族與遊牧民族作戰,似乎總是受制於騎兵部隊的不足,這一現象在北宋表現得尤為突出。北宋經濟如此繁榮為何沒有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呢?

    主要是因為沒有馬,產生騎兵的前提是戰馬。而中國古代主要的產馬地區是:河北北部、河套地區、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古代所謂西域)等地。但這些區域,或自宋代開國以來就未曾控制,或在其後陸續喪失,基本都已不在宋朝的控制範圍內。北宋鹹平五年,党項首領李繼遷攻克靈武,西域買馬的貿易通道也斷絕了。

    其次是沒有人。正所謂: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沒有馬,自然就沒有騎兵! 同樣,騎兵兵源也基本是上述地區。兩漢之際,隴西六郡良家子是騎兵材勇的主要兵源而名將輩出!漁陽、上谷突騎,天下雄兵,是光武帝劉秀奪取政權的強大助力。只是在宋代都已淪陷外族。

    有人或許存疑,北宋經濟如此繁榮,買不到馬,難道不能養嗎?然而答案可能更令我們意想不到,正是因為北宋的經濟繁榮,造成城市規模的擴大,令飼養牲畜變得昂貴,因此無法實施。

    要人沒人,要馬沒馬,即使經濟如此繁榮的北宋也難以建造一支強大的騎兵,不禁使人扼腕嘆息。

  • 2 # 停杯問月

    我說是體制問題會被拍磚嗎?主流的說法,或者說是藉口,都說是宋朝失去了養馬地,缺馬,所以不能建立強大的騎兵。要我說,都是扯淡。

    北宋年間,山東全部,河北一半,河南全部,山西大半,陝西大半,甚至還包括甘肅、青海的一部分都在宋朝疆域內。這些地方難道不能養馬?

    還有的說什麼一定得茫茫草原上才出好馬,要讓馬兒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吃草、奔跑,才能成為戰馬。狗屁,那叫Mustang!

    真正優質的戰馬都是精飼圈養出來的。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在大航海之前,都是農業國家,不是照樣養馬?而且普遍肩高都在一米四以上。而宋朝連一米三的蒙古馬都養不好,簡直丟人。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皇權!五代以來,軍閥迭起,那些軍頭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換皇帝。所以在宋朝的時候,就要千萬百計地控制武力。不光是騎兵搞不好,步兵也是渣啊,連攻打小小的西夏,都碰了一頭包!

    其次,過於強調經濟因素。宋朝算是古代商業最發達的朝代,養馬不打仗的話,就是個累贅,還是價格高昂的累贅。所以國初的大部分牧場都被改成了農田。

    但根本原因是還是體制問題,沒有天手的騎手,可以訓練;沒有合適的馬場,可以爭奪;沒有優良的馬種,可以去搶。但是宋朝上下生怕軍閥復活,根本不敢放手組建強軍,因此也沒有對外擴張的勇氣。

    一味的花錢買平安,哪裡還有心思搞好馬政呢?馬政敗壞,自然也就沒有強大的騎兵了!

  • 3 # 史匠

    宋朝有騎兵部隊,並且還號稱擁有22萬騎兵,但也還是沒有打過西夏國。

    其實宋朝的騎兵數量水份很大,騎兵部隊有一半是沒有戰馬的,前面騎兵領隊後面則是步兵,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馬匹的缺少。

    這種原因是無可避免的,宋朝興農耕,牲畜比較缺少並且價格也十分昂貴,所以宋朝的戰馬除了圈養的以外便只能向其他國家買了,但是擁有戰馬的遊牧民族都是宋朝的敵人,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宋朝一般都是以守城為主,騎兵交戰為輔戰略措施,也就導致宋軍出城必敗的結果。

    下面再來說一說宋朝最強大的一支騎兵隊——威虜軍騎兵

    老大頭頭:楊延昭

    騎兵數量:4萬左右

    騎兵將領:李繼宣、魏能、秦翰等

    威虜軍騎兵著名戰役:威虜軍騎兵大會戰

    參戰方:宋朝、遼朝

    最後結果:遼軍被斬首兩萬餘人,宋軍大勝,三年後達成了檀淵之盟。

    當然這支部隊在宋朝歷史上也是曇花一現,之後也沒有了像樣的騎兵隊。

  • 4 # 時間的穿越者

    北宋未能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原因很多,客觀原因,馬匹跟不上,盛產馬匹的蒙古草原,被遼國控制著,西北的馬場也被西夏控制,缺失了馬場源頭,馬匹緊缺,造成北宋騎兵組建困難。

  • 5 # 兵卒在江湖

    北宋的馬政一泡汙,不是因為物質條件不行,而是實實在在的官僚系統執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稀爛的結果。

    參考《宋史》的說法,饒州”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

    嗯,用來配種的種馬562匹,養死了315匹,剩下的247匹種馬,養出了馬駒27匹。562匹種馬育有27匹馬駒,培育率不是正常的百分之幾百上千,而是5%不到。而且為了養這27匹馬駒,把315匹寶貴的種馬給養死了,種馬死亡大半,剩下的種馬十中育一。

    至於像什麼”廣西市馬全綱疫死“的事情,屢見不鮮。這種違反常識的事情哪裡是什麼天災,實實在在的人禍好不。軍馬出欄數量如此之少,有些是監中官吏牧兵牧養不力的緣故,更多則是有土地被侵佔的因素在。

    隨著官紳世家的膽量越來越大,牧監不斷撤併的同時,監中土地也被春蠶食桑葉一般的不斷侵佔。不僅僅各大牧監和禁軍中各部馬軍放養本軍戰馬的牧地,就是作為孽生監(即種馬場)的牧馬監也是大片大片的土地給人佔去種田。想想吧,連培育種馬的馬監連地皮都給人佔了,國家的馬政還能有什麼樣子。

    侵佔牧地的並不是普通的人家,不是官戶,就是形勢戶(所謂形勢戶,就是地方上有勢力的豪華富之家,主要是州縣衙門的高階吏員﹑鄉里的上戶),每一家都有幾分背景,根本不可能討要回來。

    就這樣還不算,居然還有官僚對皇帝說馬的數量太多,太多!建議皇帝裁減戰馬數量賣掉一部分!根據《宋會要輯要》記載,1017年八月十八日,宋軍馬政機關請求將十三歲以上已經配過種的老馬賣掉,皇帝批准了。

    到了宋仁宗時期,由於武備進一步馳廢,很多士兵都不經訓練,更不用說馬匹了。於是朝廷大筆一揮陸續廢罷東平、單鎮、鎮寧、靈昌、淳澤、洛陽等黃河南岸六監,只留下河北諸監。

    結果到了王安石接手,看著這如同無可名狀之物般的爛攤子欲哭無淚,只好完全撤裁牧監,改走民間養馬的路子。應當承認,這麼做在馬的數量上還是勢頭喜人的,總算擺脫了過去牧監那極端不科學的成活率數字。

    但是質量上麼……所謂戰馬不僅僅是肩高、毛色、體重、體格要達到要求,更要膽子大、不怕人,面對箭雨和號角能毫不動搖,關鍵時候能與騎手一起拼命向前衝。而民間養出來的馬,拉犁耕地是一把好手,但真騎著它們上戰場?不掉頭往回跑就算騎手水平高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馬政上吃了大虧,整個朝廷南渡以後,管馬的官僚們仍然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

    看南宋史料裡,今天說西馬歲買萬匹,明天說江淮歲買萬匹,又說總數歲買萬匹。結果最後十萬川軍最盛也才一萬多匹馬,江淮就更慘了。這中間的差額哪去了?天知道。

  • 6 # 不當王爺好多年

    北宋騎兵部隊始終處於弱勢是事實,原因則是自己作的。

    北宋時期,周邊的西夏國、遼國和金國軍隊都是以騎兵為主,只有宋朝軍隊是以步兵為主。在戰爭中,即使步兵擊敗了騎兵,也沒有能力圍殲對付,因為機動性遠遠不足。其實,宋朝在名義上並不缺乏騎兵,按照宋朝軍隊的編制,宋朝擁有22萬多騎兵,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宋朝建立之初,為了削弱各地節度使的實力,建立了禁軍制度。各地的精壯士兵都編入禁軍,禁軍的數量開始迅速增加。其實,宋朝的禁軍並不是拱衛皇宮的衛戍部隊,而是整個國家的正規軍。從宋太宗時期,禁軍的數量開始迅速擴大。在太宗朝,禁軍總數有30多萬。到了仁宗朝,禁軍數量已經超過了80萬。由於西夏國的崛起,宋朝西北方的形勢危機,禁軍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到了英宗朝,禁軍已經達到了100多萬。禁軍分成了步軍和馬軍,顧名思義,馬軍就是騎兵部隊。按照宋朝軍隊的賬面數字,宋朝禁軍下轄了22萬多馬軍官兵,就是擁有22萬騎兵。這也是賬面上22萬騎兵的由來。

    但是,馬軍不等於騎兵,騎兵不等於有戰馬。在宋朝歷史上,出現了騎兵沒有戰馬的尷尬處境。在西北前線的騎兵部隊中,大約有30%到40%的騎兵沒有戰馬,實際上就是步兵,佔用了騎兵的編制而已。在後方地區,只有30%到40%的騎兵擁有戰馬。在江南、嶺南地區駐紮的騎兵部隊,甚至只有10%左右的騎兵擁有戰馬。所以說,宋朝賬面上擁有22萬馬軍,實際上擁有10餘萬騎兵編制,真正的騎兵只有幾萬人。

    騎兵不盛,一方面是馬匹來源有問題。在宋朝建立的初期,宋朝主要從西北地區購買戰馬。西夏國崛起以後,宋朝已經無法從西北繼續獲得戰馬,開始向吐蕃政權、大理國等購買戰馬,但這些地方戰馬遠不如西北馬,無論是突擊力還是奔襲能力都不行。另一方面是宋朝對騎兵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問題。宋朝的騎兵本來就少,有限的騎兵並沒有組成騎兵軍團,而且被分散到了各個步兵部隊。宋朝高層把騎兵部隊當成了步兵作戰的一種補充,並沒有騎兵獨立作戰的意識。其實,宋朝將領們曾經建議把騎兵聚集在一起,發揮騎兵的威力。但由於擔心騎兵專權,宋朝高層沒有同意這些建議。因此,宋朝的騎兵一直是協助步兵作戰,遼國和西夏國則是騎兵、步兵聯合作戰,且以騎兵為主。

    其中在宋太宗時也曾專門組建過一支騎兵部隊——靜塞軍,這支5000人左右的精銳騎兵曾經打殺四方,威風八面。但是,後來的宋朝官家越來越忌諱武將勢大,寧願不要這種強悍的騎兵部隊。所以,北宋無騎兵大部隊,就是官方自己搞的結果。

  • 7 # 幽靈vs浪子

    冷兵器戰爭時期,騎兵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騎兵有優於步兵的機動性和衝擊性,尤其是在馬鐙被髮明以後,華夏漢族逐步放棄了戰車,改為更加機動的騎兵。騎兵的歷史最早源於殷商時期,但是成建制的騎兵部隊,從戰國開始,趙國因為地處四戰之地,和遊牧民族交戰經驗豐富,率先推行胡服騎射,自此中國開始推行騎兵作戰。秦漢以來,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視騎兵部隊的培育。

    題主的問題,北宋為何不能建強大的騎兵部隊?

    騎兵部隊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第一,經濟實力。

    騎兵部隊很費錢,國力如果不雄厚是養不起騎兵的。騎兵士兵的培養都是篩選精銳之士,好比現在培養飛行員一樣,是高等兵種。而且騎兵的盔甲武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重灌騎兵的盔甲。

    宋朝民間工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自然是不缺錢的。所以經濟實力上蓄養大規模騎兵部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國家財力足夠支撐。

    第二,馬源。

    騎兵自然是要馬的,但是中原大地不產戰馬,擅長征戰的戰馬,必須是體型高大,長於奔襲,耐力足夠。有人肯定說雲貴,福建都是產馬的,確實,但是這些馬不能作戰,主要原因就是體型太矮,耐力不足。

    漢武帝時期為何一直工大河西走廊和河套區域,最關鍵問題就是爭奪優質牧場和北方良馬。漢武帝兩次發動對大宛的戰爭,本質就是搶奪汗血寶馬的馬種。因此說,北方優良的戰馬才是騎兵所需的。

    可惜的是,北宋時期,西北有西夏,佔領了河西走廊,切斷了河西和西域的馬源。北方有遼國,自山西以北的區域都是遼國疆域,北宋過居然連一塊優質的草原都沒有,戰馬馬源更是沒有。

  • 8 # 雲鋒工作室

    中國歷史上,漢民族與遊牧民族作戰,似乎總是受制於馬匹短缺,這一現象在北宋表現得尤為突出。很多人認為,北宋的軍事實力孱弱,與沒有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有很大關係。可是北宋為什麼不能建立這樣一支騎兵部隊呢?宋朝是中國曆代王朝中經濟最發達的,為何供養馬匹的能力,尚不及遊牧民族?

    1. 天生缺陷:

    悲劇的宋王朝只佔據著傳統的中原農耕地帶,沒有大規模飼養馬匹的天然牧場

    宋朝的悲劇命運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在五代十國時期,兒皇帝石敬瑭為了自保,將燕雲十六州悉數送給契丹人。至此,中原政權的屏障全失。

    盛產馬匹的蒙古草原,被遼國控制著,西北的馬場也被西夏控制,悲劇的宋王朝只佔據著傳統的中原農耕地帶,沒有大規模飼養馬匹的天然牧場

    2. 城市規模的擴大,增加了蓄養牲畜的成本。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手工業最繁榮的時代之一,這種繁榮必然帶來許許多多規模巨大的城市。城市規模與密度的提高,使未經改良的天然牧場變得稀少,牲畜只能在那些人工種植牧草的牧場上生存。牧草的缺乏與昂貴就嚴重限制了牲畜的數量。

    3.北宋若想建立一支高效而龐大的騎兵部隊,長期維持那支騎兵部隊的成本,絕不僅僅是養馬和訓練所消耗的錢糧那麼簡單。

    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蓄養牲畜的巨大成本差別才是擺在漢人政權面前不可逾越的鴻溝——遊牧民族沒有城市,或者只有很小規模的城市,他們生活的地區遍地是天然牧場,在這些地區,蓄養牲畜的機會成本微乎其微。而農耕民族卻要付出耕地減少,百姓捱餓的成本,這對農耕民族卻是致命性的!

    如果北宋強行增加牧草的種植面積,就會以國民的飢餓和工商業萎縮為代價,這些代價是宋王朝不能承受之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八爺為什麼把十四爺的隕石換成死鷹而不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