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雁南往

    當時的中國統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而義和團給了清朝統治者很大的自信,認為中國根本不需要西洋那些奇技淫巧的玩意,而義和團的興起同時也使得中國那本就不多的跟上時代的建設被摧毀大部分。

    同時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做了一件很大膽的事情:慈禧太后釋出了《對萬國宣戰詔書》,對十一國宣戰。而且義和團還在屠殺洋人(但其實受害最多的還是華人),這就讓列強坐不住了,於是就一起來教訓教訓當時的舊中國,於是就有了“庚子事變”。

    慈禧太后的《對萬國宣戰詔書》: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中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中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中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中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中國忠信甲冑,禮義幹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兇焰,張中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勳。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

  • 2 # 銀河淘玉

    根本原因是因為滿清本質上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皇帝以下,層層為奴,且人們自稱奴才。以皇帝為核心,外圈是滿洲貴族的奴隸主級層,李鴻章表面上是大臣,其實僅僅是再外圈的奴才。他做任何事都不會有任何意義。滿清滅亡是正途,李鴻章為滿清續命的行為。就是逆行倒施的漢奸行為。

  • 3 # 眾森淼

    李鴻章他就能力來說確實是晚清時期比較出眾的。但是有些事情著實是不可為的,這一點,應該也要清楚。

    說實話,隨遇李鴻章這個人,還是很欽佩的。他做了很多其實不算可為的事情。首先第一個就是洋務運動,因為最簡單的一點,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就拿他手中所握著的眾多股份來說,在早期,幾乎沒有一家是被人看好的。

    好在,李鴻章確實有著一些才能,軍事雖然不強,但是終究沒有過於荒廢。工業發展雖然也是緩慢,但是也算走出了重要的一步。這可以說也是突破。

    但是,一代人終究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作為大清國的臣子,在他所屬的那個年代,似乎也就只能盡臣子之忠了。否則,他很有可能就步入了袁世凱的那一種罵名中去了。

    但是國家的衰弱是不可改的。這一點在後面很多年,很多年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似乎有了些抵抗的資本。但是李鴻章晚年的時候真的是事不可為了。

    作為臣子,他必須要盡忠,這是千百年留下來的責任。但是國家衰弱,他個人能力終究是比不過利益的誘惑,那些豺狼會因為李鴻章的面子就放棄侵略嗎?最多也就是可惜一下,或者誇讚一下他吧。

  • 4 # 使用者1050724218969764

    師夷長技以制夷,華人口龐大,發展力也快,李鴻章訪美把人家的尖端武器給學回來了,幾年之後的中國也是兵強馬壯,有槍有炮,還是受洋人的氣,政府能忍,老百姓不能忍。以致中國北方爆發大規模民間組織團隊,數以萬計的老百姓運動起來了,也就是義和團運動,老百姓開始向京津冀地區驅趕洋人,扶清滅洋,一時之間政府難以管控,一個二個人能管控,幾十萬人,上百萬人,幾百萬人,安撫不了,逼著慈禧老佛爺向列強發狠,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最終的結果中國沒有被八國聯軍瓜分成功,清政府做到了不輸民族氣節,老百姓也做到扶清滅洋。

  • 5 # 肖屾小聲讀文史

    在1896年,清政府受到了俄皇的邀請,出席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而且這一次俄國沙皇指名要求希望李鴻章前往。就這樣李鴻章藉助參加俄沙皇加冕典禮的機會,順便遍訪歐美國家,他從上海出發先到了俄國。結束俄國訪問之後,他先後去了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等國,最後到了美國、加拿大,最後到了日本,然後從返回天津。

    其實,由於之前李鴻章曾代表清政府負責外交工作,此次出訪歐美國家,他也是帶著反思精神去的。一方面,他不再簡單地用“以夷制夷”的思路來看到歐美國家。尤其是甲午戰爭的失敗,讓他在一定程度上對清政府的政策主張有了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在當時的諸多官員中,他算是個能夠理性分析局勢的人,對於那些欺負中國的列強,李鴻章心理不是隻有排斥與仇恨,他更希望從西方學習到中華民族富強發展的經驗。

    但其實,4年後的庚子之變表明李鴻章訪問歐美想要實現的目標並沒有實現。說到底,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渴望學習經驗、挽救中國的李鴻章已經無力撼動身後的清政府

    我們知道在清朝晚期,清政府封建統治的弊端已經展露無疑。雖然李鴻章透過這次外交活動,想向西方國家取經,但是他也只是這次外交的參與者,或者確切地說是執行者。他需要執行清政府的觀念和意志。在當時,代表著清政府外交、訪問,就算李鴻章從心裡想到要改革圖志,但是清政府的腐朽是最核心的,這也是他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的。

    另外,李鴻章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簽訂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的執行人,他在當時朝廷中的影響力已經下降了。雖然他只是個執行人,但是這些條款的簽訂會被直接認為是他的無能導致的,因此從他在當時清政府的影響力來看,已經變弱了。因此,就算當時李鴻章對於這些訪問歐美國家有著種種思考,但是受到當時國內政治的影響以及各種勢力的制衡約束,他已經無法挽救這個岌岌可危的朝廷了。

    西方列強已看準軟弱無力的中國,弱肉強食哪有讓的理由

    李鴻章在訪問歐美國家的過程中,想輸出中國“以和為貴”的理念,希望和西方國家平等的交流。他意識到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非常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於是在這次訪問中他不僅向西方學習,還試圖從國際規則中為中國爭取一個好的國際環境,正如他在回見法國總統遞交的國書中所寫的那樣:

    但是,不要忘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西方列強國家看重了中國的利益,已經看準了中國國力衰微,是根本沒有實力和資本來跟西方國家對話的。因此,可以說李鴻章的努力更多的是一種徒勞,哪怕他費盡地外交、溝通,也不能阻止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和侵犯,4年後的庚子之變就是一個印證。

  • 6 # 史不知味

    甲午一戰,清政府輸了個底朝天,李鴻章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和金錢所打造出來的鐵甲水師——北洋艦隊被日本打得全軍覆沒。

    北洋艦隊當時可是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呀,竟然輸給了一個小小的日本?

    李鴻章花了這麼多錢、這麼多心血,將海軍吹得叮噹響,丟臉不?當然丟臉。

    可是,讓李鴻章更加丟臉的是,他還得親赴日本馬關向日本人求和,求日本放過清朝一馬,為此不惜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賠了2億兩白銀,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

    雖然後來發生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不得不吐出來遼東半島,但清政府為此又付出了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

    雖然有人為了洗白李鴻章,吹噓所謂的“李鴻章挨一槍,為清政府省了一個億”,但是李鴻章在甲午之中的責任也僅次於慈禧而已。

    李鴻章在簽訂了《馬關條約》之後,受盡天下人的唾罵,慈禧迫於壓力,也不得不罷免了李鴻章的職務。

    當然,慈禧罷免了李鴻章的職務並不是說她已經拋棄了李鴻章,相反,她只是讓李鴻章避避風頭以待他日再起。

    李鴻章也很快迎來了這麼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1896年5月26日,俄皇將舉行加冕典禮,歐美各國紛紛前往恭賀,中國作為俄國的鄰國,並且俄國在“三國干涉還遼”中出了主力,清政府哪能沒有表示?

    所以,慈禧決定派李鴻章出使俄國,讓李鴻章在國際上露露臉,好好地積攢一下政治資本。

    他的這次出使可不僅僅為了恭賀俄皇的加冕,更不會只出使一個沙俄,說白了,他這次出使是帶著慈禧給他的任務去的,他要在出使歐美列強的過程中爭取得到列強們的支援,不僅是支援他李鴻章,更要支援慈禧。

    洋人一直沒有放棄過扶植光緒皇帝的想法,即便光緒已為慈禧所囚。

    除了政治上的支援之外,李鴻章還需要為清政府爭取到一些實質性的支援,也就是武器裝備、技術之類的支援。

    不過,李鴻章為自己遊歷歐美還冠上了一個很讓人敬佩的帽子——“便歷諸國,以資博考,為他日回華整頓,裨得良法”。

    李鴻章此次遊歷歐美,除了下單購買武器裝備之外,又尋得了什麼“整頓良法”——復興之道呢?

    這得說說被人吹噓成“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在德國見到了真正的俾斯麥之後,李、俾二人聊了什麼。

    當時已經73歲的李鴻章見了已經81歲的俾斯麥,頓時忍不住奉承,俾斯麥老哥呀,你可不知道,很多人叫我“東方俾斯麥”呢!

    俾斯麥什麼反應呢?哦,是嗎?這我倒不清楚,反正沒人叫我什麼“歐洲李鴻章”。這時候的俾斯麥恐怕心想,小樣兒,你拿什麼和我比?

    李鴻章討了個沒趣,只好說明來意,問俾斯麥如何才能復興清朝,讓清朝擺脫困境。

    俾斯麥怎麼敷衍他的呢?小李呀,我很榮幸你能來問我,可是你想呀,你們中國離咱們德國這麼遠,我也不關心你們的時事政治,你問我,我也回答不了你呀!

    李鴻章可不信俾斯麥不關心中國的時事政治,德國在中國攫取的利益難道是假的?俾老頭一看便是在敷衍自己,但也沒轍,他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問,唔,老哥呀,你說要是我和政府產生了齟齬,我怎樣才能讓政府聽我的?

    俾斯麥聽完,意味深長地看了看李鴻章,真要這樣的話,你要麼好好聽政府的,要麼直言進諫,讓你們皇帝聽你的。

    皇帝聽了也沒用呀,老佛爺聽才有用,想到這,李鴻章又問,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讓國家富強起來,從而復興清朝?

    俾老頭給的答案很簡單,練兵!並且呀,還不能多,走精兵路線,練個5萬就夠了!

    這不明擺著忽悠嘛?中國版圖抵得上好幾個德國了,清政府只有5萬的兵的話,別說應付列強了,恐怕連國內的叛亂都壓不住,還5萬?俾老頭可真能忽悠。

    李鴻章對此也只能腹誹幾句,但是對於練兵,他卻很贊同,他也一直在這麼做,所以當即表示回國後便仿照德國軍制練兵。

    這就是李鴻章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向歐美列強學到的復興良法了。

    可是學會了復興良法的李鴻章,為何他在回國之後,不到四年的時間,清朝便迎來了“庚子國變”,並且再一次被列強打得滿地找牙呢?

    說白了,李鴻章根本什麼都沒有學到,政治制度不同,再怎麼學也不只能換來一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結果。

    辛辛苦苦練出了一支還算不錯的新軍,結果卻成了袁世凱的“私兵”,除了袁世凱之外,沒人能夠指揮得了。

    李鴻章沒了淮軍作為自己的後盾,說話也沒那麼管用了,雖然自歐美回國之後,再次被慈禧起用了,可是慈禧卻不敢將他放在京畿,反而放到了千里之外的廣東,這樣的李鴻章還能對清政府的朝局產生多少影響?

    更何況,自從沒了淮軍和北洋海軍之後,別說李鴻章了,即便是慈禧的話都沒那麼管用了,這導致了清政府對地方各省的控制力降到了歷史新低,這也是慈禧向十一國宣戰之後,東南督撫卻高唱“東南互保”的原因。

    甲午之後,列強也徹底地看清了清朝的底細,一頭紙老虎,一頭自以為強壯的紙老虎而已,所以列強才敢欺負他。

    列強看清了清朝的底細,清朝又失去了東南督撫的支援,之所以會“庚子國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就事論事,李鴻章出訪歐洲犯了大忌!西方列強一看,這就是中國精英階層嗎?此木不可雕矣!以人看清中國國力,中國可以任意欺凌了!於是有了八國聯軍進北京……華人民永遠銘記的屈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皇權繼承為什麼能順利繼承?萬一別人不聽繼承人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