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靚麗的瀟瀟
-
2 # z難得有情人
時代不同,教育方式不同.
以前的孩子多少都有點逆反心理,很多父母都忽略的去教育孩子,孩子如果哪做錯了,除了打罵,很少有父母能靜下心來去教育孩子,導致了孩子從小就對父母有一種懼怕感或抵抗感,孩子產生的每一種心理因素都和父母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但是作為我們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有的時候也要顧及父母的感受,儘量表現好點來取悅父母。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嬌生慣養的,作為父母也不敢打罵,生怕孩子對孩子心理造成影響,基本都是順著孩子的意思來,這個跟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這類孩子對父母會產生一種理所應當的依賴感,所以從種種因素分析,現在的孩子說不得,只能和孩子儘量好好說,按孩子的意思來。
對於孩子既不能打罵,也不能嬌生慣養。
好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3 # 心理菌
我媽那一代,家裡普遍有三四個孩子。
父母哪有空管孩子,一般都是大孩子管小孩子。
當生存是個大問題的時候,什麼教育、陪伴、傾聽都要靠邊站。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活著本身就耗盡心力,哪有功夫去管生活的問題?
對於孩子們來說,誰表現好,誰就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資源的傾斜,比如教育資源。
到了我孩子這一代,家中普遍是一個孩子,最多是兩個孩子。教育、陪伴、無條件的愛等等被認為是教育的必需品。如果這些因素沒有“配齊”,那你將受到口誅筆伐。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不需要表現好,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資源。
如果說過去的養育弊病是忽視養育,對陪伴的重視程度不夠;
那麼現在的養育弊病是過度養育,對獨立性與挫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以前的人就像雜草一樣,雖然受過很多苦,但是依然能堅強的活下去;
在現實的諮詢工作中,見過很多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出現厭學、逃學、網路成癮等問題。他們沒有成長的動力,覺得自己不應該對自己的狀態負責,認為責任都是別人的。
一些孩子就像茶杯一樣,雖然生活條件好,但總是覺得還不夠好,一碰就碎。
-
4 # 家有寶貝蛋兒
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好,家裡孩子還多,不像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然後,父母還得為了養家餬口出去幹活,孩子要麼帶上,要麼留家裡。家裡有老人幫忙照看還好一點,沒有的話,孩子就苦一點。我們兄妹三個,哥哥總是一起下地幹活,我被留在家裡,我媽說每次回來基本都在床底下玩泥巴了。後來又有了妹妹,我就留在家裡照看妹妹,我媽有時會給我幾毛錢讓我給她買糖吃,防止她哭鬧。
在以前,像我家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還是很常見的。兄弟姐妹間都是相互照應,彼此疼愛,父母沒條件寵孩子,孩子也特別能吃苦,會幫父母做很多事,這可能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以前的孩子比現在的孩子樸實,也更願意分擔父母的重擔,能讓父母高興,得到父母的讚揚,對當時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精神慰藉了。
以前人們的受教育水平也普遍不高,育兒方法也不講究,棍棒教育著實在當時比較盛行。犯錯就捱打,受罰,上學還要交代老師:我這孩子要是不好好學,你就打他,沒事的。所以,我們也都儘量做到聽父母的話,儘量少犯錯,避免捱揍。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年青一代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受的苦不願再讓孩子受,所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更不捨得打罵。孩子被過度寵溺之後容易變得沒有規矩,動不動就發脾氣來要挾大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也就成就了一部分要看孩子臉色行事的家長,說到底,還是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做到位。
-
5 # 小馬爸爸說教育
以前?
現在?
呵呵,時代不同了嘛!
沒法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地下的常知足,天上的難滿足。
當然,天上的,是我們的孩子;地下的是我們自己。
每次過節超過兩個菜時,我就對孩子說:“過年了!過年了!”我兒子就笑話我說:“爸爸,你們小時候過年也太寒酸了點兒吧?”
我們小時候,家裡窮,孩子多,總有忙不完的活,家長哪有時間關照我們呢!感冒,自己找兩片鎮痛片吃;吃飯,大餅子、大碴子搶著造;上學,自己拎根棒子找伴躲著狗走……鄰居家李六哥家,10個孩子,有一天晚上十姐鑽被窩架裡睡著了,她爸媽愣是沒發現,等她睡醒了,飯桌上一個菜葉都沒給她留下,餓了一宿。
我小時候,衣服、筆、書包等都是撿我哥的。學習,我爸媽從來沒翻過我書包,也沒問過我考試成績,上班前我都沒有穿過皮鞋和羊毛衫……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兒子也長大了,全班、全校、全區大多數家庭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6個大人一個孩子,你說,能不把孩子當成寶貝嗎?
孩子小時,大人省吃儉用,給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還供他上學,報最好的興趣班、補課班。有時候為了學習,家長倒是可以打兩巴掌踢兩腳,喊一喊叫一叫。
可是孩子一晃就上中學了,依然是給他最好的,但是他進入青春期了,話也不愛說了,脾氣也大了,你說他兩句,他就逆反了,到了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更甚,家長每天都看著孩子臉色行事,小心翼翼,有些話能不說,絕不敢多說一個字。
相信這是很多家庭的共同現象。可這是為什麼呢?
老怕失子,少怕喪妻。這是中國的傳統老話。絕對有道理。6個老人,一旦失去這個孩子會怎麼樣?想都不敢想。
這些年,溺水的,出車禍的,跳樓的,跳江的孩子,難道還少嗎?哪一例不讓家長心驚肉跳。
前兩天,一個同事在辦公室對我們說,上高中的孩子不愛學習。大家眾口一詞:“揍!”這個同事笑著說:“換成是你家孩子,你敢揍嗎?”大家鬨堂大笑。另一個同事請假兩天了,去市一中照顧他家閨女,她家閨女有病了,一個40多歲的大老爺們緊張得要死。我對他說:“至於嗎?”他非常嚴肅地對我說:“我不管她考得好壞,我只要她活著就行。”我仔細看了看他,怎麼看都不像是那個以嚴厲出名的人。
大人就不多說了,可如果你是一個還沒有成家,沒有孩子的年輕人,那麼我請你一定要尊重、體諒你的父母,因為他們是真心的不容易。
請你千萬不要輕易對你的父母發脾氣,因為你的一句氣話,可能會導致他們一夜無眠。
如果你有什麼不愉快的話,請一定要忍著。總有一天你成家了,有孩子了,你就會明白什麼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
6 # 情感心理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不一樣。
就拿我個人舉例子吧,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家裡就不富裕,加之在農村,一年有幹不完的農活,家裡人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我和我哥身上,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到現在我都記著我和我哥在小時候在地裡幹活的場景,有時在家裡做飯等家裡人幹活回來。換句話說,那時候父母不會慣著我們,自然而然的要找自己的存在感,而且那時候認為如果自己不好好表現,父母更疼愛哥哥了,怎麼辦?所以要好好表現取悅父母,希望得到他們的重視和認同。
現在哥哥成家了,有個小女孩,家人整天逗她,我哥還好對孩子比較嚴厲,但是我爸媽太寵著孩子,慣著孩子了,所以有時候說不好聽的還真得看我侄女的臉色。我相信現在好多父母和爺爺奶奶太寵著孩子了,可以說是一種溺愛,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不好。
言歸正傳,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重要的原因是現在好多父母就一個孩子,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孩子過於寵愛,太溺愛孩子了。什麼事情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嬌生慣養,導致現在有的父母卻要看孩子的臉色。
最後提醒各位父母,不能太溺愛孩子了,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在家裡你們可以慣著,那麼走向社會呢? 這樣慣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生存能力都是問題,一個小小的挫折可能都受不了,動不動要死要活的,前段時間在抖音裡面看了一個影片,一個孩子和他媽在車裡吵架了,結果孩子下車跳河了,他媽媽追都沒能來得及,可能是從下慣的吧!
-
7 # 獨角獸童年
我覺得這個跟學習家庭教育,當今社會形態有關係。
現在的很多家庭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再加上爺爺奶奶隔輩親,很多時候都放任孩子,特別的溺愛孩子,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三觀不正,太溺愛孩子了,昨天老丈人來我們這邊看病,和他聊起了他的兩個孫子,他的兩個孫子今年才3歲,特別的費,搶別人東西,打別人,天天在家裡蹦躂,樓下找上過來好幾回,打罵家長,可是老丈人卻把這樣當成一種炫耀,說的津津有味的,我十分不理解,我問老丈人,孩子有怕你們誰的嗎,他高興的說誰都不怕,我說那你們以後怎麼教育他,丈人說孩子就是孩子,他懂什麼,我真的是無話可說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教育理念,我也不能說什麼。
父母要看孩子臉色,都是父母從小慣的。將來怎麼樣其實都是父母教育的,“慈母多敗兒”這句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家都在學習育兒知識,現在很多毒雞湯都在教育家長不能打罵孩子,放任孩子自由,我不懂這樣的教育,我只知道優秀的孩子是教育出來的,不是放任出來的。我只能按照我的方式去管教自己的孩子,我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打孩子,但當一個孩子連自己父母都打的話,這種原則性錯誤的話一定要去教訓他,而不是去教育他,如果不能讓孩子一次長教訓,下次肯定還是再犯的。最後說一句我們愛孩子,但不要去溺愛孩子,我們滿足孩子,但不要沒有底線。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需要明確的一件事是,無論以前還是現在,孩子都是孩子,都是未成年人,都是心理和認知都沒有發育成熟的個體,因此,如果說,以前和現在的親子關係有不同的話, 那麼,原因不能從孩子身上找,只能從做為成年人的家長來找。
以前和現在親子關係的不同,其實,涉及的因素很多,我僅從時代的特點和家庭結構來談一下看法:
現在的時代與過去不同了中國已解決溫飽問題,全面步入小康社會,這不光是口號和字面的含義,對於百姓來說,方方面面的變化實在太大:
過去年代,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父母每天操心的是生活,怎樣讓家人吃飽,每天辛苦工作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忙碌奔波。
這些的結果是,父母沒時間管孩子,孩子也知道家裡面臨“揭不開鍋”的窘境,在可能餓肚子的前提下,在生存甚至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當然,乖乖聽話,“保命為主”,不惹辛勤的父母生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你說的,孩子希望好好表現來取悅父母,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
困難和問題面前,一家人常常會團結一致的。
而如今,中國溫飽的難題已一去不復返,家裡的生活都越來越好,越富裕。吃喝再也不是事兒,生活條件好之後,父母有精力和時間關注更多,當然,最關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孩子成材成名,父母對孩子要求的多,期待增加,給孩子的壓力加大,孩子感受到壓力自然不舒服,而父母想要自己的願望和期待透過孩子得以實現,有“有求於人”的想法,表現出的就可能是看孩子的臉色說話。
現在的家庭結構與過去不同了過去,是多子女家庭,家庭不只一個娃。再加上生存的危機,父母當然沒有心力、沒有能力對每個孩子都照顧得非常周到細緻,孩子不被過度照顧,反倒有利於責任意識的陪著和形成,更能體貼家長的辛苦和不易,更想以自己的好行為來換取父母的關注。
而如今,家家是一個孩子,二胎政策放開後,也就兩寶。
父母祖輩六人把關注點都放在一兩個孩子身上,難免過度關注,給予孩子太多的照顧和關心,寵溺孩子。慢慢地,使孩子沒有底線和規矩,不懂得尊重父母和長輩,無法無天,以致父母在孩子面前失了尊嚴,沒了地位,顛倒了長幼尊卑,只能看孩子臉色說話。
回覆列表
70 80後的我們,家裡兄弟姐妹多,父母還要幹活養家,不會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因為我們小的時候獨立性強,膽大,不依賴父母,而是更多的自己好好表現,爭取薄的父母的關注,得到他們的誇獎,我們心中就有無限快樂!!而現在的00後孩子,基本上獨生子女多些,家裡好幾個人大人圍著她,從小造成孩子心裡有優越感,總是感覺什麼都要聽她的,她說的都要去做,要錢就必須給,出去玩打個電話就可以,父母苦於無奈,只好任其發展,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規則,大了更不好規範。那就只能聽從於孩子,取悅於孩子,孩子只要不高興,當父母的就不敢說話,害怕說錯話讓孩子更不高興!對於這樣的現象我看到很無奈,怎麼還有這樣對自己的父母??其實一切的一切還是歸結於父母,你是怎麼做的?你的孩子都看到了,感受到了。所以父母們為了以後自己不後悔,不難受,從小多關注下你的孩子,和她做朋友,多溝通交心。相信我們的付出一定會改變這種局勢的!加油
喜歡我的朋友加我關注!咱們可以暢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