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沛公ST

    一、要考慮水質為何過肥。

    1、池塘底泥肥力大?

    2、養殖密度太高?

    3、投餌量太大?

    4、施肥過量(有機或無機)?

    5、水源氮磷含量?

    6、禽畜糞便養殖模式?

    7、換水量?

    8、缺水?

    9、餌料的物理狀況(比如溶水性、粉率、顆粒等等)?

    10、放養結構:主養魚品種及其搭配比率?

    二、主要解決手段:

    1、調整養殖結構,特別是增加吃水魚比率。

    2、降低放養密度。

    3、清淤、加大換水。

    4、換餌料(使用高檔料)、改變餌料物理性狀(粉料改顆粒料、提高溶水時間等等)。

    5、使用生物調水產品。

  • 2 # 三農話語

    水質過肥對於水產類養殖業是致命的,水質過肥通常是因為水中含氮磷量過高,有機質過多,導致水體中出現大量的藻類,當藻類死亡後,細菌分解這些有機質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以致於水中需要氧氣的生物(如魚、蝦、龜、鱉、蟹、蛙等)因缺氧而死亡。那麼怎樣解決水質過肥呢?這時就需要換水,或清除底泥,也可適當撒-些生石灰,還可以用藥物處理。

  • 3 # 小焦自媒體

    養殖水質管理與微生態調控實用技術 水產養殖業現狀對養殖水質的影響 養殖方式 養殖環境 養殖生物病害 飼料營養 水產養殖方式  近年來,中國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很大成就,養殖品種從以前的一般品種轉向名特優品種,養殖方式由以前的粗放式養殖向半精養、精養過渡,但養殖生產基本上是以往的靜水、不排汙的池塘養殖為主,養殖物件的活動、攝食、排洩都在同一環境中進行 養殖環境 養殖自身汙染 ——由於大多數為高密度的養殖,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遭到破壞,物質迴圈受到影響,養殖生物的殘剩飼料、排洩物、死亡殘體等大量有機物失去了被其它生物利用的機會,養殖水體的自身汙染日趨嚴重。 外源性汙染 ——隨著中國工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水環境質量日益惡化,致使養殖用水水源的水質下降,致使養殖業受到外源性汙染的威脅。 養殖生物的病害 養殖水城的環境質量下降,不僅危害養殖生物,而且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條件,導致養殖生物疾病頻繁發生,藥物殘留增多。對養殖生物的病害用藥物防治只是暫時的手段,廣譜性的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死了水體中的有益菌,使水體中原有的微生態系統被破壞,再者,抗生素在養殖生物體內的殘留最終會透過食物鏈,對人體產生危害。 常見水化因子與水產養殖的 關係及其調節 酸鹼度(pH) 溶解氧(DO) Ca2+、Mg2+及硬度 非離子氨(NH3) 硫化物 亞硝酸鹽(N02-) 化學耗氧量COD 養殖環境的物理因子——水溫 隨氣溫、地溫變化;同一水面同一時間不同水層的變化 魚類是變溫動物,水溫直接影響代謝、攝食和生長繁殖。不同魚類各有其適宜溫度範圍 在適溫範圍內溫度越高生長髮育速度越快 人工調節:春季淺水升溫;冬季深水保溫;夏秋季深水穩定水溫;工廠餘熱水、溫泉水、山泉水和深水水庫 養殖環境的物理因子——透明度 由光照強度、水中懸浮物和浮游生物量決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池水的肥瘦和浮游生物的豐欠 一般要求在25-35釐米左右為適 透明度20釐米以下:池水過肥,水質條件惡化,夜晚極易缺氧 透明度40釐米以上:浮游生物過少,對濾食性魚類生長不利且溶氧降低 pH與水產養殖關係及其調控 水體中pH的自身調節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PH的人為調控 水體pH的自身調節 天然水中的碳酸鹽體系對pH起著主要調節作用,CO2+H2O=H2CO3=H++HCO3=2H++CO32-。由於海水存在著緩衝系統,天然條件下出現的pH變動比淡水小 引起水體pH變化的重要因素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殘骸、排洩物等的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pH隨之升高;當有機質分解時,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pH值降低。PH值早低晚高,好的水質相差不大於0.5。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當pH<5時,水體呈酸性,會造成魚類的酸中毒,造成蛋白變性使組織器官失去功能而造成魚類死亡 酸性對於魚有較強的刺激性,因此魚的鰓部粘液增加,過多的粘液和沉澱的蛋白質覆蓋於魚鰓使魚窒息死亡 而有些難離解的弱酸可透過魚體組織,影響血液的pH值,影響紅血球與二氧化碳結合能力,降低整個機體的呼吸代謝機能 中毒後的魚表現為極度不安,狂遊,呼吸急促,游泳乏力,鰓部充血,體表及鰓部粘液增多,最後窒息死亡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當pH>9時,水體呈鹼性,對魚有強烈的腐蝕性,使魚體及魚鰓損傷嚴重 同時,由於刺激性使鰓粘液大量分泌並凝結於鰓部,使魚呼吸困難窒息,魚體表面粘膜被溶解,使魚失去控制水分滲透壓的能力而死 鹼中毒後魚體狂遊亂竄,體表有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絲,魚體鰓蓋腐蝕損傷等。 PH的人為調控 中國主要養殖魚類對pH的忍耐度很大,生存範圍為5-10.5,養殖水域的允許範圍為6.5-8.5,以7-8為最佳 一般精養魚池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引起pH值的週期性升高,魚類對此有較大適應能力 酸鹼度與水體肥度有關,一般情況下,水越肥,PH越高,池塘中下午的PH一般高於早晨 PH的人為調控 pH偏低:主要用生石灰(10—15ppm)、石膏、明礬、重碳酸鹽等,只有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才加入一些強酸鹼性物質來調節水體中的pH pH偏高:排出部分老化池水,然後使用沸石粉(20—30Kg/畝),進新水; 也可使用二氯異氰脲酸鈉、絡合銅等殺死部分藻類,而後使用沸石粉,3—5天后使用微生物製劑 DO與水產養殖關係及其調控 水體中溶解氧的來源與消耗 水體中溶解氧的變化規律 水體中溶解氧與養殖生物的關係 水體中溶解氧的人為調控 水體中溶解氧的來源 水中溶解氧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大氣中氧的溶入(佔10%),大氣中氧的溶入僅侷限於氣—液介面上進行,所以表層以下溶解氧的補充只能依賴水體的物理搬運,靠上下對流、水平混合來實現。底層水缺氧的問題比上層突出,停滯水體比流動水體嚴重 ——水中植物,特別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產生氧(佔90%) 水體中溶解

  • 4 # 童塘主

    這問題我可以來答,淡水魚養殖,肥水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都說養魚先養水,沒有健康適宜的水環境,飼料再營養全面,管理再用心都不可能獲得很好的養殖效益。但是重要的問題在於水過肥就不行了,我一般都是加大換水量,再加上一些生物製劑,儘快的讓水回到正常值,不然後果就麻煩了。

  • 5 # 70後農村人

    我來回答,,養殖水質管理與微生態調控實用技術 水產養殖業現狀對養殖水質的影響 養殖方式 養殖環境 養殖生物病害 飼料營養 水產養殖方式  近年來,中國水產養殖業取得了很大成就,養殖品種從以前的一般品種轉向名特優品種,養殖方式由以前的粗放式養殖向半精養、精養過渡,但養殖生產基本上是以往的靜水、不排汙的池塘養殖為主,養殖物件的活動、攝食、排洩都在同一環境中進行 養殖環境 養殖自身汙染 ——由於大多數為高密度的養殖,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遭到破壞,物質迴圈受到影響,養殖生物的殘剩飼料、排洩物、死亡殘體等大量有機物失去了被其它生物利用的機會,養殖水體的自身汙染日趨嚴重。 外源性汙染 ——隨著中國工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水環境質量日益惡化,致使養殖用水水源的水質下降,致使養殖業受到外源性汙染的威脅。 養殖生物的病害 養殖水城的環境質量下降,不僅危害養殖生物,而且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條件,導致養殖生物疾病頻繁發生,藥物殘留增多。對養殖生物的病害用藥物防治只是暫時的手段,廣譜性的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死了水體中的有益菌,使水體中原有的微生態系統被破壞,再者,抗生素在養殖生物體內的殘留最終會透過食物鏈,對人體產生危害。 常見水化因子與水產養殖的 關係及其調節 酸鹼度(pH) 溶解氧(DO) Ca2+、Mg2+及硬度 非離子氨(NH3) 硫化物 亞硝酸鹽(N02-) 化學耗氧量COD 養殖環境的物理因子——水溫 隨氣溫、地溫變化;同一水面同一時間不同水層的變化 魚類是變溫動物,水溫直接影響代謝、攝食和生長繁殖。不同魚類各有其適宜溫度範圍 在適溫範圍內溫度越高生長髮育速度越快 人工調節:春季淺水升溫;冬季深水保溫;夏秋季深水穩定水溫;工廠餘熱水、溫泉水、山泉水和深水水庫 養殖環境的物理因子——透明度 由光照強度、水中懸浮物和浮游生物量決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池水的肥瘦和浮游生物的豐欠 一般要求在25-35釐米左右為適 透明度20釐米以下:池水過肥,水質條件惡化,夜晚極易缺氧 透明度40釐米以上:浮游生物過少,對濾食性魚類生長不利且溶氧降低 pH與水產養殖關係及其調控 水體中pH的自身調節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PH的人為調控 水體pH的自身調節 天然水中的碳酸鹽體系對pH起著主要調節作用,CO2+H2O=H2CO3=H++HCO3=2H++CO32-。由於海水存在著緩衝系統,天然條件下出現的pH變動比淡水小 引起水體pH變化的重要因素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殘骸、排洩物等的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pH隨之升高;當有機質分解時,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pH值降低。PH值早低晚高,好的水質相差不大於0.5。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當pH<5時,水體呈酸性,會造成魚類的酸中毒,造成蛋白變性使組織器官失去功能而造成魚類死亡 酸性對於魚有較強的刺激性,因此魚的鰓部粘液增加,過多的粘液和沉澱的蛋白質覆蓋於魚鰓使魚窒息死亡 而有些難離解的弱酸可透過魚體組織,影響血液的pH值,影響紅血球與二氧化碳結合能力,降低整個機體的呼吸代謝機能 中毒後的魚表現為極度不安,狂遊,呼吸急促,游泳乏力,鰓部充血,體表及鰓部粘液增多,最後窒息死亡 PH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當pH>9時,水體呈鹼性,對魚有強烈的腐蝕性,使魚體及魚鰓損傷嚴重 同時,由於刺激性使鰓粘液大量分泌並凝結於鰓部,使魚呼吸困難窒息,魚體表面粘膜被溶解,使魚失去控制水分滲透壓的能力而死 鹼中毒後魚體狂遊亂竄,體表有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絲,魚體鰓蓋腐蝕損傷等。 PH的人為調控 中國主要養殖魚類對pH的忍耐度很大,生存範圍為5-10.5,養殖水域的允許範圍為6.5-8.5,以7-8為最佳 一般精養魚池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引起pH值的週期性升高,魚類對此有較大適應能力 酸鹼度與水體肥度有關,一般情況下,水越肥,PH越高,池塘中下午的PH一般高於早晨 PH的人為調控 pH偏低:主要用生石灰(10—15ppm)、石膏、明礬、重碳酸鹽等,只有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才加入一些強酸鹼性物質來調節水體中的pH pH偏高:排出部分老化池水,然後使用沸石粉(20—30Kg/畝),進新水; 也可使用二氯異氰脲酸鈉、絡合銅等殺死部分藻類,而後使用沸石粉,3—5天后使用微生物製劑 DO與水產養殖關係及其調控 水體中溶解氧的來源與消耗 水體中溶解氧的變化規律 水體中溶解氧與養殖生物的關係 水體中溶解氧的人為調控 水體中溶解氧的來源 水中溶解氧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大氣中氧的溶入(佔10%),大氣中氧的溶入僅侷限於氣—液介面上進行,所以表層以下溶解氧的補充只能依賴水體的物理搬運,靠上下對流、水平混合來實現。底層水缺氧的問題比上層突出,停滯水體比流動水體嚴重 ——水中植物,特別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產生氧(佔90%) 水體中溶解

  • 6 # 晴格格在東北

    你好,我是晴格格,現在養殖水產,水質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下面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其實我們總聽說水肥,那麼什麼才叫水肥呢,“肥”是指水色較濃,水體透明度為25-35釐米,有益藻類等浮游植物較多,有機物和營養物質豐富。肥水的水色濃而混濁,呈油綠色或褐色,透明度適中,有明顯的日變化和月變化,水體中浮游生物含量多,溶氧條件較好。

    水體過肥通常水體過肥多發生於夏季,天氣炎熱、投餌量 增加、有機質增多造成水體過肥,藻類繁殖過剩或者老化,此種情況 應以調節水質為主,可以使用光合細菌和肥水素浸泡潑灑的方法來改善 水質條件,並定期加註新水。

    PH值過低或者下降過快都會降低和削弱水產動物血液的載氧能力,造成其生理缺氧和應急;亦會降低水體中磷酸鹽的溶解度,進而導致浮游植物的繁殖減弱,有機物分解速率降低;而且在酸性的水體中魚類更容易感染寄生蟲病。

    池塘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是大家公認的-種高產穩產技術措施。潑灑生石灰水可直接調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壞池水和底泥的膠體結構,釋放所吸附的營養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也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儲備,就可以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了適合高產的池塘生態環境。同時對預防魚病的發生也有-定作用。根據池水PH值的變化情況,通常每15-20天可以潑灑-次,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5-25千克。但注意要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魚病灑藥的時間錯開,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寶寶半夜醒來吃奶後很難再哄睡,請問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