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近年來,由於《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導致紀曉嵐的形象,深入人心。人們便私以為紀曉嵐是個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對頭,紀曉嵐還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靈巧計謀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而和珅卻總是吃癟。

    但其實,這部電視劇,是根據民間傳說《紀曉嵐智鬥和珅》來編排的,就連野史都算不上。正史上的紀曉嵐,跟和珅不僅不是敵對關係,反而呈現出一種“忘年交”的狀態。在政事之上,紀曉嵐甚至對和珅虛以委蛇,大有討好之意,根本不像電視劇演繹地那樣正直。其實,紀曉嵐不與和珅作對,除了中年的失意之外,更重要的他根本沒有實力。下面我們從多個方面看紀曉嵐到底有沒有能力,與和珅作對。

    一、從官職大小,看紀曉嵐與和珅實力

    先說一下紀曉嵐,紀曉嵐其實出身很好,祖上往上七代都是當官的讀書人,所以到了紀曉嵐這一代,父母也是希望紀曉嵐繼承上輩的作風,當個讀書人。所以,紀曉嵐從小就努力讀書,在很小的時候,就有“神童”之稱。

    在20歲的時候,紀曉嵐參加了第一次科試,並且拿到了第一名,當時真是志得意滿,但是天意弄人,紀曉嵐在後來的十一年裡,連續遭遇變故,先是因為自己驕傲自大,失去了考正試的機會,又趕上母親過世守喪三年錯過了考試。最終在紀曉嵐31歲的時候,才成功考上了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庶吉士這個官職,其實在歷史上是個很不起眼的官職,因為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真正意義當官,相當於現在的實習期,實習期滿才會根據表現,進一步升官或者呼叫。

    紀曉嵐後來還做過禮部尚書、《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修編好了《四庫全書》,從而被嘉獎,當上了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這是他的爭執生涯的巔峰。

    反觀和珅呢?和珅自幼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讓他發誓要出人頭地。歷史上的和珅,不像電視劇演得那樣蠢笨,反而是個大才子,精通蒙古、漢語、滿語、藏語四種語言。紀曉嵐當官的時候,和珅才參加第一次科舉,可惜名落孫山,最後以文生員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後來才被補選的粘杆處侍衛。

    和珅真正開始升官,是在他23歲時的一次契機。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發現了多爾袞後人從獄中逃離,便大怒,說了一句: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眾位官員無一人知道什麼意思,沒人敢答話,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大致意思是出了這麼大的事,到底該怪誰呢?只有和珅機警,說中了乾隆的心事。

    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

    就是說,看守之人責無旁貸,現在出了事情,看守之人是必須要治罪的。結果此話一出,深得乾隆的心意,乾隆這才開始重視起來這個小侍衛,時年和珅就任命為管庫大臣,管理國家財庫,結果在任職期間,財庫的錢不僅數量齊整,而且還比原來要多。乾隆便十分喜悅,認為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在短短几年,和珅就平步青雲,先後被提升為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的Quattroporte官等等重要官職,做到了真正的位極人臣。

    從官職來看,和珅的官職不僅要比紀曉嵐高,而且在乾隆的部分年間,和珅還是紀曉嵐的頂頭上司。紀曉嵐當《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的時候,和珅已經是《四庫全書》的Quattroporte官,剛好壓著紀曉嵐一頭。而且紀曉嵐的政治巔峰,僅僅是協辦大學士,而和珅是首席大學士,協辦相當於從的意思,也就是說,紀曉嵐上面還有一個大學士,也就是劉墉,劉墉的上面才是和珅。換言之,和珅的官職要比紀曉嵐高兩級,紀曉嵐根本沒實力跟和珅鬥。

    二、從紀曉嵐與和珅受寵程度,來看二者實力

    紀曉嵐生到乾隆年間,其實是他最命苦的一件事。因為乾隆皇帝對寵臣的要求,不只是有能力,有才華。最重要的是兩點:其一,臣子一定要長得帥;其二,臣子最好是滿族的,如果是漢族中人,就一定要世代都是乾隆年間的權臣。

    其實乾隆皇帝這兩個要求,前者暫且不提,後者其實還有一定意義的。乾隆喜歡重用先人也做過權臣的官員,原因是一方面顯示皇恩浩蕩,你好好做官,皇帝也會把這份恩澤福及你的後人;另一方面,這樣的臣子,往往在朝廷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做起事來也能得心應手。

    而紀曉嵐,這兩點都不滿足,尤其是不滿足第一點。紀曉嵐的長相如何呢?史書是這樣描述的:

    貌寢短視。

    這四個字算是評價很直接了,“寢”就是說紀曉嵐長得醜,而“短視”是說他近視眼。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大臣天天眼神飄忽,這誰也受不了。而且,他也不是“鐵齒銅牙”,反而還有點口吃,這樣的紀曉嵐,即便有大才,也得不到乾隆皇帝的關照。

    尤其是,紀曉嵐當官期間,也沒有文人的風骨,也做過很多惹怒乾隆的大事,其中的一件事還是涉嫌徇私舞弊。紀曉嵐的岳父盧見曾,曾經參與了一件貪汙案,與鹽有關。紀曉嵐得到風聲,便在信封中放了茶葉和鹽,意思是提醒他要“查鹽”。結果不知道被誰捅了出去,龍顏大怒 。紀曉嵐被髮配去烏魯木齊,盧見曾也被髮配到了別的地方。

    直到後來乾隆興起,想要修編《四庫全書》,為自己樹樹名,有個官員提議紀曉嵐文采不錯,乾隆這才想起來,還有這麼一號人物。紀曉嵐算是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轉機。這個時候的紀曉嵐,還沒有放棄努力向上的念頭,他還曾經向乾隆舉薦一位有才學的官員,結果被乾隆皇帝大罵一頓:

    “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天嘏《滿清外史》

    意思大概就是,我是因為你的文采還可以,才讓你去修書,不過是像養戲子一樣養著你,你居然敢議論國家大事?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紀曉嵐的心,加上後來,每次乾隆帶紀曉嵐出巡,底下官員總是嘲笑他,乾隆皇帝不但不阻止,反而十分開心。史書曾記載:

    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

    紀曉嵐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再無往上奔的心,他知道在乾隆心裡,自己不過是個戲子一般的人物罷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紀曉嵐開始變得佛繫了起來,幾乎再也沒參與過朝廷的爭鬥。

    而和珅的仕途,要比紀曉嵐順風順水地多。首先和珅是滿族人,同宗同源,而且和珅長相俊美,深得乾隆的喜愛,並不是一個大胖子。

    “和珅為人,身材停妥,粉面朱唇,聲音脆亮,不矜威儀,喜詼諧,內外如一,無一毫妝模作樣之處。其侍上左右,記性極好,應對如流,雖在天威咫尺之前而舉止自在,上視之亦如嬰兒,不甚拘束也”。

    和珅不僅長得帥,還學富五車,每次乾隆故意留下幾句對聯,或者政治的間接,和珅總是能夠對答如流,還能給足乾隆的面子。對待政治,和珅做的也是挑不出毛病,在軍機處那麼多年,和珅統領群臣,軍機大事從來沒出過錯。

    “和珅聰明絕頂,口才便利。而目空天下,......雖是小人,確有本領”。

    即便乾隆知道他貪汙,但是就是沒人能夠抓到他的把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和紀曉嵐相比,和珅和乾隆關係才是真的好,紀曉嵐不過是個打醬油的。所以,紀曉嵐根本沒有跟和珅斗的實力,而且,從這個時期開始,紀曉嵐在仕途上,已經沒有前進的決心,屬於特別中立的存在,他早就沒有任何抱負與理想,只想安穩度過一生,更不可能主動招惹和珅了。

    三、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到底怎樣?

    紀曉嵐經過了被乾隆皇帝和大臣們的嘲弄,早就心灰意冷,沒事就修修書,寫寫《閱微草堂筆記》,也算自得其樂。尤其是經過了妻子和兒子的早逝,讓紀曉嵐更加落寞,他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言語之間,盡是對人生變化太快,而自己無法適應的感慨之情。紀曉嵐已經沒有了仕途的鬥志,而當時的和珅,不僅年輕有為,更是得到乾隆的無上恩寵。紀曉嵐對和珅,不僅沒有敵對,反而是成為了忘年交,再直接一點,其實是紀曉嵐主動巴結和珅,以求自保。《隨園詩話》裡說

    “曉嵐少年紈絝,無惡不作,嘗考四等,為乃父所逐出。中年狡猾,為和紳文字走狗”。

    “中年狡猾,為和珅文字走狗”,這句話說得有些嚴重,二人其實只是普通的同事,紀曉嵐不敢招惹和珅,偶爾也會像和珅請教修書的心得,算是不好也不壞的關係。和珅知道紀曉嵐的心意,因此二人幾十年來,一直是相安無事,直到和珅被嘉慶處死,紀曉嵐都沒有上過一封奏摺,說和珅的壞話。所以,二者的關係絕沒有電視劇演的那樣誇張,只是正常朋友的關係。

    歷史上的紀曉嵐,與和珅交集其實沒多少,都是電視劇編造出來的。而真正敢與和珅硬碰硬的官員,其實是另外三個人。分別是劉墉,阿桂,和王傑。

    劉墉的父親是清朝的重臣劉統勳,為人正直,門生遍佈天下,而且劉墉長相也沒紀曉嵐那麼醜,因此也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劉墉做過內閣學士、 體仁閣大學士,僅僅與和珅差了一個等級,但是礙於劉墉的父親,在朝中勢力很大,劉墉又和和珅政見不同,多有摩擦。和珅多次找劉墉的麻煩,他也真是清廉,抓不到什麼把柄,因此二人是實打實地硬碰硬了很多年。

    再就是阿桂,阿桂是大學士阿克敦之子,家世顯赫,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副都統,一生立下無數功勳,鎮守邊疆,平定大小金川,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被乾隆皇帝賞識。他還做過軍機大臣,與和珅之間也總有碰撞,但是阿桂後來去守邊關,因此二人雖然不對付,卻也沒有太多機會鬥爭。

    最後就是王傑。王傑是清朝的狀元,極具文學,最高做過內閣大學士,在上書房還教過書,為人正直,兩袖清風,敢於對一切事情說不。嘉慶決定處理和珅,王傑就是主要彈劾人之一,最後成功拿下和珅,與王傑的堅持不無關係,因此得到了嘉慶皇帝的讚賞,一生坦蕩,不畏強權。

    所以,歷史上的紀曉嵐,到了中年之後,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已經變得十分圓滑,不參加任何政治鬥爭,與和珅也保持著友好關係,也許正是這種佛系的人生態度,才讓他在官場存活了那麼久。

  • 2 # 聽海夜讀

    歷史上的紀曉嵐與和珅基本沒什麼關係

    1、從年齡上說,兩人相差26歲。和珅為1750年生人,紀曉嵐為1724年生人。

    2、從任職經歷上說,兩人不在一個層級,且工作上沒有什麼交集。

    1773年( 乾隆三十八年),50歲的紀曉嵐任《四庫全書》館總纂,相當於報社總編,是個臨時職務,沒有品級;23歲的和珅就任庫管大臣(七品),開始步入仕途,相當於科級倉管部主任。

    1776年( 乾隆四十一年),53歲的紀曉嵐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從五品),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26歲的和珅連跳六級,最終任總管內務府三期官兵事務(正二品),相當於辦公廳主任。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56歲的紀曉嵐任內閣學士間禮部侍郎(從二品),相當於文化部副部長;29歲的和珅升任御前大臣(從一品),相當於中央警備團政委。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63歲的紀曉嵐沒有再升職,35歲的和珅升授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相當於國務委員。

    3、直到和珅49歲死時(1799年,嘉慶四年),76歲紀曉嵐才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從一品),協辦大學士。

    (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紀曉嵐故居)(和珅故居恭王府)

    紀曉嵐根本就不可能和珅作對

    1、紀曉嵐主要就任的是文職,就國家事務來講,紀曉嵐從事的是不太重要的崗位。而和珅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等等,都是要害部門。

    2、就算和珅的工作中間出現了什麼紕漏,也輪不到紀曉嵐出來說話。不但如此,紀曉嵐還需要經常巴結和珅才能保住仕途不出問題。

    3、而且,像紀曉嵐這樣級別的人是連上朝面聖的機會都很少,不可能天天上殿議政。按大清律,參奏不倒的話是要受罰的。所以,沒人敢輕易上殿參奏和珅。

    4、清朝漢人在朝廷做官的非常少,而且有諸多限制。這一點乾隆皇帝是分得很清的,身為漢官的紀曉嵐根本就是不討乾隆喜歡的人。

    紀曉嵐也不是什麼好鳥

    1、紀曉嵐從來不吃米飯,每天要吃三十斤只吃肉,有時還要搭配水果;

    2、性生活異常旺盛,一天不來個幾次渾身都不舒服。如果紀曉嵐有要事辦理,乾隆還得分配幾個宮女服侍他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3、徇私舞弊。有一次他的親家公犯案,他耍小聰明壓了下來。乾隆知道他的為人後將他發配到新疆。

    (紀曉嵐發配新疆時的故居)

    所以,紀曉嵐與和珅是談不上有什麼關係的,也不敢與和珅作對。

  • 3 # 東來閣公爺

    都是後來的文人胡編,和珅是眼緣很好的人,且非常有才華,應該是很受待見的人,這種人很少,很容易提升,紀曉嵐很醜,有才華,有時會讓皇帝鬧心,不會太受待見,所以論級別,和珅要比紀曉嵐高很多,紀曉嵐那麼牛逼,一定是文人胡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做了多少關於夏天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