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碩士招生考試諮詢
-
2 # 學術研究
首先,肯定難。
其次,你的理想院校是頂尖985的話,尤其是清北,那麼肯定是難的,不亞於另外一次高考或者你看普通211的王牌專業,A 類的都比較難。所以當你考研的時候,你把自己目標確定,選什麼學校、專業、導師等。
最後,考研要有一個好的基礎和實際,加之鍥而不捨的心態,這樣你成功的把握會比較大!
-
3 # 屈小姐的九月
2019年考研人數高達290萬,錄取率不足30%,有200多萬考研生落榜,據統計今年考研人數突破330萬,可以說隨著學生的追求越來越高,考研已經成了一種趨勢,那麼我們在一所普通二本上大學,考研會不會很難?答案是肯定的,非常難!因為考研錄取率一直在保持穩定,並且保送研究生名額在逐漸增加,普通本科生考上研究生則會更難了!
對於考研生來說,這三個考研問題至關重要,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一是院校選擇,二是專業選擇,三是導師選擇,花小妹分別來講解下!
1、院校的選擇大家在考研時,尤其三本、二本院校的學生,都想逆襲考上985高校,洗白自己的簡歷,但大家卻沒有想到一個問題,985高校之間相互保研名額的佔比是多少,比如計算機專業招生可能有20個名額,保研名額就佔了12個,考試只會錄取8人,可想競爭多麼激烈,所以說考研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院校的選擇!
一般我們會把考研院校分為985院校、211院校、一流學科院校、重點一本院校5種形式去選擇,比如選擇985院校那你的初試成績至少進前5名才有希望上,211院校初試成績進前15名,一流學科院校(王牌專業)初試成績進前5名,重點一本院校初試成績前20名,只要達到這個名次你才有可能在進入複試並佔有優勢,所以考研院校大家一定要選擇好!
2、專業的選擇專業的選擇重要性大家想必都知道了,一般我們都會進行本專業考研,這樣會更容易考高分;有部分考生會想發展其它專業,就會跨專業考研,一般情況下工科向人文學科、管理學科跨專業考研較多,所以在決定考研那一刻,你要決定考什麼專業,方便及時收集資料複習!
像今年考研熱門專業金融,985高校華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金融碩士初試最低成績要求403分以上,考到400分就進不了這兩所院校的複試,可想難度多大,這裡不僅是專業的選擇,更是院校的選擇了,所以專業,一定要選擇好!
3、碩士導師的選擇碩士導師選擇的重要性只有參加複試的考研生才會明白,這裡花小妹也給大家講解下,避免考研生吃“選擇導師”的虧,一般高校一位導師會帶20個學生左右,有的導師只帶10位學生左右,這就會涉及到一個“導師名氣”大小的問題,當這位導師是這個專業的專家、名氣大,那麼自然報考他的考研生就會多,不僅報考考研生人數多,而且院校之間考研保送生也會推薦它,這就造成想入這位導師的門下,就競爭比較激烈,可能導師對外招生是15人,可保研人數就佔了11人,對外招生就僅有4人,那麼20人參加了複試,可想多麼激烈;而另外一位導師名氣不大,對外招生15人,保研人數6人,那麼將有9人名額來競爭,考上的機率會大些!
為什麼花小妹會這樣說導師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我有兩個同學都是因為選擇導師的問題而被刷下,第二年繼續考研才考上,到大學後聽學姐學長們透漏的訊息,所以大家在報考導師時,一定要慎重,除非你的成績在專業前3名,否則都有可能被刷下!
院校、專業、碩士導師三個因素,如果把握好了會增加我們考上研究生的機率,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自己本身了,不論是三本院校也好二本大學也罷,我們考研準備好了,我們努力了,也將有可能考研成功!加油吧!
回覆列表
理性分析,考研難嗎?
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事實。如果考研夠簡單,豈不是幾百萬大學畢業生都可以成為研究生?而事實上,每年錄取的碩士研究生的數量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一直穩定在幾十萬的水平,競爭之激烈顯而易見。
說考研很難,也不算沒有道理。我們不妨拿我們熟悉的高考比較一下,看看考研究竟難在哪裡。
1、從時間安排上來說,考研的時間是零散而不充裕的。針對高考的複習,至少持續了3年的時間,有些復讀考生甚至讀了4年高中。一個高中生這3年當中,只做備戰高考一件事,可謂“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醒了就學習”。據新聞報道,某些“超級中學”的考生甚至吃飯、排隊乃至跑步都在看書。與高考無關的任何事情,高中生都不用去管。雖然高考所考的課程不超過10門,但高中生卻有3年完整的時間充分進行復習。
對於大學生來說,形勢則完全不同。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的教學目的也是“培養高階專門人才”。沒有哪一個大學是為了學生考研而開設的,更沒有一個叫作“考研學”的專業。考研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考生的個人行為,只能在業餘時間進行備考,不能衝擊正常的專業課學習。各個高校的專業課設定都比較繁重,尤其是理工科專業,課內學習的負擔著實不輕。這就導致留給一個想考研的同學的複習時間極為有限。大多數考生的複習時間只有不到一年,也就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學開始,複習到大四上學期考研初試。而有不少考生甚至是前一年十月份考研報名後才開始正式複習,複習時間連半年都不到!
對於在職考研的職場人士來說,複習時間就更少更零散。白天至少要工作8個小時的時間,不少單位晚上還要加班,複習時間只能壓縮到深夜。可是辛苦一天頭昏腦漲,職場人還能靜下心來做數學題背單詞呢?辭職考研固然能獲得更多的複習時間,但是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沒了收入來源,中斷了職業發展,恐怕一般人也沒有這樣的魄力做出辭職的選擇。倘若職場人士已經成家,既要完成本職工作,又要照看家人孩子,還要擔心車貸房貸和生活的柴米油鹽,複習時間更是難以保證。
2、從考試科目來看,學術型碩士和大多數專業型碩士考研考4門課——政治、外語和兩門專業課,少數專業碩士考3門課——政治、外語和一門綜合專業課,管理類專業碩士則不考政治,但每個考試科目當中又涵蓋多門課程的內容,如政治科目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歷史,乃至思想道德修養的課程內容;數學則涉及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專業課的考核更是多種多樣,有的學校的專業課考試涉及的參考書就達到十幾本。專業如此繁重的複習內容,複習時間更顯捉襟見肘。
3、從目標感上來說,考研的難度也大於高考。高中生雖然課業繁重,但是目標很明確,而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拿下高考。焦慮的高中生有之、痛苦的高中生有之、絕望的高中生有之,但迷茫的高中生卻很少。對於高中生來說,人生除了高考以外,並沒有其他更多的選擇和出路,只有硬著頭皮背水一戰,把高考的歷程走完。高考棄考的現象雖然存在,但絕非普遍現象。
然而對於大學生和剛畢業兩三年的職場人士來說,生涯發展上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到目標和方向,這些年輕人最經常掛在嘴邊的關鍵詞就是“迷茫”。許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以後,找不到自己的目標了——上大學是為了找工作嗎?是為了出國嗎?是為了考研嗎?還是為了創業?而畢業幾年的大學生面對職業發展的瓶頸,不知道自己應該換個行業和職業,還是堅守自己的行業和專業,再一次陷入了“迷茫”的怪圈。
當目標太多,就會出現所謂的“手錶效應”——當我們只有一隻手錶的時候,我們能準確地知道時間,但當我們有了兩隻手表以後,反而無法準確地確定時間了。對於高中生來說,他們只有高考一隻“手錶”,他們是目標明確的;對於在讀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有了多個“手錶”,反而卻迷失了自我。
我們瞭解過太多考研失敗的案例,並不是考生智商不夠,也非方法不當、基礎不牢。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考生給自己留下的後路太多。這些考生在考研複習中一遇到困難,就安慰自己考不上還可以留學、考公務員、找工作、繼續上班。實在不行,還可以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也許創業幾年就能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結果,在不斷的動搖和拖延中,考研成為泡影。留學出不去,工作沒找到,繼續上班一潭死水,創業更是一個夢,也許只能躺在家裡啃老。
4、再者,從複習環境上來說,高中的環境是非常有利於學習的。對於一個高考生來說,他周圍的同學都在用心學習,心思都花在交流學習心得和方法上,不愛學習的同學並不是主流,甚至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排斥。學校和家長也儘可能為考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以外的事情能不讓考生做的,儘量不讓考生做。不管是走讀還是住校,高中生的生活都有人照顧,作息也很規律。
然而對於大學生和在職考研的考生來說,考研的複習環境則相當惡劣。對於在校生來說,因為考研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參與的,當你打算在宿舍學習的時候,你的室友在找工作、玩遊戲、打麻將、喝啤酒,你還哪有心情學習呢?你身邊不斷有同學找到工作了、出國了、考上公務員了,而你的考研卻前途未卜,怎能不焦慮?對於在職考研的考生來說,雖然少了室友的干擾,但工作佔用了太多時間,生活上的柴米油鹽都要自己打理,看著同事下班以後休閒逛街享受家庭生活,自己卻要在深夜懸樑刺股複習考研,又怎能不想放棄?
5、除了環境不同以外,高考的報考資訊和考試資訊也相對比較透明。高考的歷年真題都會向社會公開,考生在高考之前即使對所報考的學校不甚瞭解,也並不影響自己的複習和最終的報考。然而,考研則完全不同。除了政治、英語、數學等統考公共科目,以及統考專業課以外,各個高校的專業課基本都是自主命題,歷年考試題也不一定向社會公開(分學校)。這就給考研增加了額外的困難,考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蒐集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的考研專業課資訊,以及歷年的報考資訊。
由此可見,考研的難,只是複雜而已。
我們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跑得比2004年的劉翔還快,這件事情就叫作“難”。如果我們被扔進一個迷宮,必須要依靠地圖才能走出去,這就叫作“複雜”。如果說高中時代的高考是一刀切的“計劃經濟”,那麼大學時代的考研就是多元化的“市場經濟”。多元化總會帶來“複雜”的感覺,而當我們有了走出考研迷宮的地圖,掌握了正確的規劃策略和複習方法,所謂的複雜也就會變成簡單,看似很難的事情也會變得不難。
其實,當我們能夠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考研,我們會發現,考研跟高考相比,其實也有不難之處。
1、與高考相比,考研雖然競爭激烈,但競爭對手的實力反而不強。對於高考考生來說,由於只有高考一條出路,註定出國、保送和棄考的考生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考生都要參加高考。這種情況導致參加高考的考生實力分佈很廣泛,眾多優秀的考生也在參考之列,除非你是省狀元,否則總是有比你成績更好的同學存在,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大學中最優秀的一批本科生普遍不參加考研,他們多數出國、保研或找到了比較好的工作。個別名牌大學的出國和保研的比例甚至超過80%。另外還有一批同學讀大學時自甘墮落,學習不努力,成績很落後,連本科畢業都成問題,自然也不可能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因此,參加考研的同學既不是最優秀的同學,也不是最落後的同學,他們的實力都是比較接近的。在智力水平和專業基礎都比較接近的情況下,努力程度則是能夠考上研究生的關鍵因素。對於在職考研的考生來說,競爭對手則並不在自己身邊,而是天南海北,一邊工作一邊複習考研的考生畢竟是少數。
2、從考試難度上來看,高中學習的知識較為淺顯,而為了實現選拔性考試的選拔功能,題目設計自然難度較大。而考研試卷則涵蓋了多門課程的內容,大量知識點需要在一張考卷中考到,難度自然偏低。因此,高考更多的考查的是考生對知識深度的掌握,而考研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對知識廣度的掌握。考研的知識點只要能都複習到並且記住,並不一定要死摳難題、怪題。因為多數考生複習時間很有限,如果題目過難,考試的區分度就會下降,因此考研的考試難度較高考要低。
3、考研與高考最大的不同在於,高考是按省份統一錄取,具有明顯的地域差別,缺乏足夠的公平性。雖然被同一所大學錄取,但不同省份的考生的高考成績可能相差很大。但是考研則是全國統一報考、統一錄取,錄取標準不因考生所在地而不同。相對公平的報考和錄取,打破了地域之間的壟斷與不公平性,對於大多數省份的考生來說,降低了考研的難度。
4、另外,能夠充分證明考研不難的資料,就是每年的報名和錄取的比例。近些年來考研的報名與錄取比例一直穩定在4:1左右。這意味著有4個報名參加考研的同學就有一個被錄取。這個報錄比意味著,當你排隊走進考研考場的時候,你的任務很簡單,你只要比走在你前面和走在你後面的兩位同學考得好就可以了。而走在中間的你,就是未來的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