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心一棧
-
2 # 樂樂愛收藏
紅樓夢裡賈政說自己曾經也是詩酒放誕之人,應該指的是自己年少時,也比較不務正業,愛看閒書,也討厭陳規陋習,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這樣看來賈政和他的寶貝兒子寶玉也很相似,不過可能沒有寶玉那麼頑逆。後來由於長大了,也認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再加上父母的嚴厲教誨,才逐漸改變性情發憤讀書,投身仕途。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長兄賈赦不成器,所以賈代善對次子賈政寄予很大希望,教育非常嚴格。雖然他放棄了自己的天性,走上仕途做了一個循規蹈矩的官吏。但從他愛與清客閒聊,喜歡賈雨村的才學,都能看出他小時候的影子,依然喜愛詩詞歌賦。而從他喜歡不著調的趙姨娘也可以看出他仍然還殘留著年少時的叛逆情結。
本來賈政是想通向透過發奮讀書科舉金榜提名。可惜的是父親賈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令長子賈赦襲官爵,而自己僅被賜予了主事這樣的小官,科舉的理想也泡湯了,你說鬱悶不鬱悶?再看看自己的子女,除了元春被選入宮中替自己掙點光外,連自己唯一的希望賈珠也死了,賈珠從小就很刻苦勤奮,原本是賈家透過科舉獲取功名的唯一希望。至於其餘的都不爭氣,賈寶玉雖然有些小聰明,但是心思並沒有放在仕途上,流連於溫柔鄉。而賈環就更不用說了,不學無術。所以對賈政來說,恨鐵不成鋼。
就連自己的哥哥賈赦也是不務正業,不是煉丹修道,就是討小老婆風流快活。還有寧國府的賈珍,賈蓉父子,也都是不學無術,將寧國府搞得雞犬不寧,烏煙瘴氣。這些人沒有一個可以擔起振興賈氏一族的重擔。因為賈珍是賈府中職位最高的,是三品官,是賈府的族長。因此在賈府家庭事務中賈政根本就說不上什麼話。眼見家道中落,自己官小力微,無能為力,你說他能開心嗎?
-
3 # 旁觀者嵐
78回曾提及賈政本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後歸於正途。
他確實也喜歡結交有文彩的人,象林如海、賈雨村等,還養了一堆食客卜固修、詹光等。
1說他迴歸正途,實在是有點誇張,在行事上他不象賈赦、賈珍他們荒淫無恥,隨時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但遇到國家要事,也不過是草包一個。讓他當學政還不錯,提了一級做江西糧道,就顯出原形,什麼也不會做,全仗長隨李十兒,自己一副清正廉明的形象,但下屬搜刮民財肆無忌憚,不久即被參,落了個不通政務,放縱下屬的罪名。這樣的正人君子既不能齊家,小妾陷害嫡子,更不能治國,比貪官為禍更甚。在賈府第三代中連守成的能力都沒有,他這個迴歸正途與否,於家於國無一點好處。他怎麼可能快樂?出去辦了一趟公差,家裡賠了不少錢,養肥了幾個蛀蟲,敗壞了自己的名聲,才不配位是最可悲的事情。
2詩酒招禍,他自己也有所查覺,想在詩詞上更加努力,所以又召集兒孫,作姽嫿詞以圖考較子孫的文學造諧己及如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獲得皇帝的歡心,但自己對詩文欣賞水平不高,不瞭解文字獄的潛規則,由於寶玉的涉及到皇帝的詩句,使自己及家人陷入文字獄。從大觀園的楹聯就可以看出,他除了罵寶玉之外,自己一句好聯都沒有,也就可看出他的詩詞水平。所以如果他始終詩酒放誕,也不過是在家族背景上畫上一絲文雅圖景的無聊文人。
3識人不清,賈政很重視賈雨村,多次給他幫忙,使賈雨村一路高升,但最後被反咬一口。
賈政是一個平庸的人,文學才能一般,治世才能下等,只靠一口天恩祖德教訓人,總是戴著一幅端方君子的面具,不懂官場的規則和業務,於國於家無用,所以他決不快樂。到不如始終詩酒放誕,作個富貴閒人,結果更好,也更快樂。
-
4 # 祁門小謝
乍聞詩酒放誕,我還想不到賈政的身上。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他自己說道:
“你們不知,我自幼於花鳥山水題詠上就平平;【庚辰側批:是紗帽頭口氣。】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紛煩,於這怡情悅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縱擬了出來,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園亭生色,似不妥協,反沒意思。”【庚辰眉批:政老情字如此寫。壬午季春。畸笏。】
起初看,滿腦子都是一個迂腐古板的中年大叔形象,但回頭一想,佳詞妙句使花柳園庭生色,有這種境界的人又豈是迂腐古板,沒有情調的人呢?
作者也這樣寫:
“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
賈政的迴歸,可以看做寧榮二公囑咐警幻教導寶玉的成功案例。
是環境逼迫他規正路。
首先免不得受正統教育束縛;其次他爹賈代善死後,賈政雖是老二,但皇恩浩蕩,讓他做了主事入部習學,官場上自然不會再講究詩酒放誕那一套,他必須走仕途經濟之道;最後,隨著有了子嗣,他又必須以身作則,再不能任性妄為。
他快樂嗎?
未知。
他是一步步改變的,人在成長中總會丟失一些東西,那種無能為力想必如人飲水。
當然,我們假設一下,他可以依舊詩酒放誕。
那麼首先,他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權利。他自己就是那個樣子,你讓他怎麼教育寶玉?
其次,他在官場中會露出很多把柄,文字獄不是鬧著玩的,生活作風不好也不是鬧著玩的,文中出現的姽嫿詞,就絕非等閒,我猜測為後文伏筆,可知寫東西是件會掉腦袋的事情,任何朝代都一樣。
賈政本人,其實就是封建社會最典型的文官形象。
年輕的時候舞文弄墨,詩酒風流,入了官場就勤勤懇懇,老實本分。
不是每個朝代都是唐朝,詩人那麼吃香,詩詞後來成了末道。寫幾首可以怡情,可以為聲譽添色,但對做官沒有用,皇上總不能因為你詩寫得好就提拔你。
反而再觀古代官場,唐朝除外,畢竟唐朝科舉考的就是寫詩-----詩詞寫得好的,絕非一人之下。
蘇東坡有才吧,什麼遭遇?
楊升庵有才吧,什麼遭遇?
觸目驚心。
賈政書齋名夢坡齋,可見一斑。
他快樂嗎?
我想,只有一句話可以回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丸-------
如有錯誤之處請指正
-
5 # 荷唯洛之戀
賈政如果成年後,依舊詩酒放誕會怎樣?關於他詩酒放誕的說法,大概是試才題對額那一節裡賈政的自謙。以及處處描寫寶玉或者賈蘭,賈環時順帶著提了一筆。我們可以猜想,少年的寶玉,必定是年少的賈政的樣子,只是他在榮寧二公的警醒下,擔起了家族的責任。
所以書中就有幻境中榮寧二公拜託警幻仙子警醒寶玉,希望他走上仕途,拯救整個將敗的家族。但是顯然榮寧二公在寶玉身上的期望落空了。由此可見,如果賈政走上了放誕的詩酒之路,賈府必然崩塌的非常迅速。
不看寶玉,我們只看賈赦,也能知道,因為賈赦也是個放誕不羈的人,所以賈母特別不喜歡他,更加喜歡賈政。賈赦可以公然的問他的母親討鴛鴦做妾,根本不在乎母子反目,他也可以為了古扇,打自己的兒子。可見他是個多麼差的人,也是仗著母親的喜愛,仗著祖蔭,一直那麼放誕下去,可是大廈傾覆時,他一定被埋的最慘,因為他完全失去了人心。所以,如果賈政和寶玉一樣沉迷詩酒,後果非常可怕。
我們也可以看到,寶玉詩酒放誕,不在乎功名利祿,他也只能在母親祖母的蔭庇下過活,一旦大廈傾覆,他無法擔起家庭的重責,選擇了出家。所以這部書也可以說是寶玉痛過了之後的悔過,所以才將復興家族的期望託付在了幾個女子身上。
年少的寶玉是不知愁的,年少的賈政也是不知愁的,但是他們到了要擔責任的時候,都是無法推卸的。所以他們年少時都是真的快樂,只是成年以後的麻煩就來了。
賈政在外正直端方,是儒家的典範,但是他在家事上,卻只能受制於王夫人,賈母,甚至因為他寵愛不著調的趙姨娘,也讓他們母子夫妻多生嫌隙。寵愛趙姨娘,可以說是他最自私任性放誕的一點透露。從這些端倪,我們可以窺見他的不快樂,比如他在中秋節講的怕老婆的笑話。
所以說,他如果像寶玉一樣放誕不羈,他會過的很快樂。但是這快樂必定是最慘的代價。這也是他中年之後過的其實並不快樂的原因。
-
6 # 君箋雅侃紅樓
誰能想到周正嚴肅的賈政曾經也是詩酒放誕的偏偏少年公子哥?但世人誰不曾少年?賈政說自己年輕時候縱情詩酒不算是假話,但卻絕不會完全如此。
關於賈政,冷子興介紹他: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最疼…賈政從小得到祖父榮國公疼愛,原因是學習好。古人讀書所謂十年寒窗苦,是偷不得一絲一毫懶的。想要讀書有成就,必然要下苦功夫。賈政酷愛讀書,哪有功夫詩酒放誕?
賈寶玉長到十幾歲,一天無所事事,不以功名利祿為念,有的是時光虛度,賈政未必有!老人古語三歲帶著吃老相!賈赦那樣才叫詩酒放誕,不務正業。賈政年少,大有祖父遺風(林如海語),即便詩酒放誕又能荒唐到什麼程度?
詩酒放誕不過是賈政“嚮往的生活”。林如海說他:為人謙恭厚道。這樣的賈政,天性中就不具備那樣的頑皮性格。但就像三好學生總嚮往問題學生的自由自在一般,賈政也希望自己如此。所以成年後,當他處於一定地位,手底下一群拍馬屁的門客之時,賈政終於可以口頭上“詩酒放誕”了!
賈政自謂自己年少時詩酒放誕,絕不是他曾經真的如此。賈政的才氣雖然並沒有描述,但看他周圍的門客無一良人,這樣識人之能表明賈政的成就不過如此。再有,賈政曾說:我自幼於花鳥山水題詠上就平平。如此樣子,不正是賈蘭一般?原文說賈蘭就是走仕途之路,於詩詞上平平,這樣的賈蘭卻讓賈政大為滿意,豈不正是孫子類他?
賈政心中的詩酒放誕,不過是好孩子心中的夢想。他以二房身份主理榮國府,肩負家族之發展,一輩子最大的夢想是中興賈家光宗耀祖。責任大,犧牲就大。賈政作為當家人,對大兒子賈珠嚴加管教,妄圖仕途有所精進,不想二十歲“一病死了。”,隨後又將女兒賈元春送入宮中,可哪怕元春晉升貴妃,賈家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倒直線衰落。最後又將女兒探春送出去和親,依舊救不了賈家。
賈政的一生,並不順遂。鼎盛的賈家在他這一代江河日下直到覆滅,他要負很大責任的。賈政自知能力有限,支撐家業他也承壓很重,所以他說自己少年曾詩酒放誕,就是他心中的一種理想,也想痛快的放下一切縱情詩酒。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究竟只是賈政心中“嚮往的生活”!
賈家最後經歷了不破不立。家亡後竟是賈蘭完成了賈政的人生理想。當然,詩酒放誕的人生,賈寶玉早已替父實現!
-
7 # 待我施為地煞變
賈政是“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可是李克用尚且“風雲帳下奇兒在“,賈政只能面對個廢物點心賈寶玉“鼓角燈前老淚多“了。
快樂不快樂,你看看賈府被抄家之後,賈寶玉淪為乞丐、流落街頭就知道了。
你不是不喜歡讀書嗎,現在再沒人逼迫你讀了;你不是天性自由嗎,現在沒人管你了,這不是如願以償了。
只是沒有一群丫鬟供你調戲了,沒有鹿肉鵝脯各種山珍海味供你嫌膩了,沒有冬天睡在暖櫥還有人怕你冷了。大冬天你穿著個破氈衣,自力更生去吧。
既然打破了束縛,獲得了自由,賈寶玉就應該興高采烈才是,可是怎麼哭爹喊孃的。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賈寶玉一切那些風花雪月、自由浪漫都是建立在賈府能給他提供雄厚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沒有賈府源源不斷地讓他揮霍,他第一個哭。
所以,賈家這些人想保持住現在的享受乃至性命,不像迎春、鳳姐一樣慘死,必須保持賈家不敗。
可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句話用在賈家身上再合適不過,賈家的官越作越小,錢越收越少。賈敬出家當道士去了,賈珍整天吃喝嫖賭、扒灰,賈蓉跟他父親“聚鹿”,賈赦除了娶小老婆就是為了扇子逼出人命,賈璉窩在家裡偷雞摸狗。
只有賈政一人在外面作官,苦苦支撐。為了家族逼迫整天就知道喝酒吟詩玩丫鬟的賈寶玉讀點書,就成了天大的罪過了。教訓下賈寶玉這個正事不做,還調戲政敵的戲子,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的廢物點心,就成了全書中第一反派了。
賈政如果繼續“詩酒放誕“,他當然快樂,就像賈珍、賈蓉一樣快樂,只是賈寶玉完犢子得更快。
回覆列表
所謂正途就是封建禮教下的那一套,沒有人權和自由,言行處處受約束,成了“假正經”【賈政】。
賈政也年輕過,詩酒放誕。那是他嚮往的生活。但是他不得不挑起家族利益的重擔,磨滅了心中的那點真性情。
他不快樂,他的婚姻不能自主,和妻子沒有交集。王夫人木訥,是“賢內助”,卻無趣得緊。他只有在趙姨娘處才自在,放鬆。
賈政身邊圍繞的人也是經典,如詹光諧音“沾光”,意思是他沾了榮國府的光;單聘仁諧音“善騙人”,暗指他會用一些雕蟲小技糊弄人。
和這些人常處,怎麼可能會洞察世事?賈政迂腐,不同人情世故不是沒原因的。
如果他成年後,仍然詩酒放誕,他也不會快樂。即使沒有人逼他,他也不會一輩子如此。不但是責任,也是性格。人,大多是矛盾的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