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育兒思維

    感謝邀請。感覺如果有條件,還是可以讓孩子參加早教班。作為父母,我們不是每一個人在育兒方面都是專家,其實都是未經充分學習就走上這個職業的人,很容易受各種的不科學的育兒理念左右,甚至有時候對孩子的育兒方法,從根本上講就是錯誤的。我想應該很多的父母都是過來人,小孩就是要教育的,如果小的時候你不好好教育,然後沾染許多的壞脾氣,壞習慣,等到大了就晚了。我想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例子。

    當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焦慮的時候,焦慮煩惱的時候,冷靜的想一下,如果現在你不管了,那以後你就更管不了了,所以現在一定是不管想什麼辦法,父母一定要挺過這個最艱難的時候。其實每一個問題都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只是我們願不願意用心的去真正的想解決它?現在,很多的孩子等上幼兒園以後,老師在與孩子交流中,總是說孩子在班上內向,膽小啊,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交流溝通,要家長好好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時候聽了老師的這些話,你整個人的心都涼了半截,平時那麼那麼努力那麼用心帶孩子,為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結果卻是這樣的。其實是否上早教班要看各家的一個具體的經濟情況,如果條件好媽媽呢,又可以在家帶孩子,而且呢,本身又具有豐富的育兒方面的知識,並且家庭成員的也夠配合,不一定非要去早教班,那如果個家庭各方面條件欠缺一點,我覺得還是儘可能的接受早教中心的早期教育是有利於寶寶的早期發展呢

    這裡給大家總結幾個需要注意的點吧:

    一、期望值不要報的太高,不要以為上早教班,孩子就一定會被其他的孩子聰明,父母應該擺正心態。除了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是要配合早教中心的一個教育理念,科學的去教育孩子。孩子去早教中心是增加孩子一個閱歷,讓他有一個在這個階段體驗的過程。二、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入早教中心,就以為萬事大吉,忽視對孩子的日常一個溝通和交流,有的甚至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個距離疏遠。父母還是應該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其實父母對孩子做到有效的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三、不要盲目的跟風攀比,認為別人送孩子上早教中心了,那我也要去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這樣一旦達不到預想目標,可能你自己的心裡的落差會非常大。其實父母應該積極的做好一個早教中心的考察工作,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一個早教中心。爭取能夠做到儘可能的好的讓孩子接受一個全生命週期的早期教育,為孩子今後打下一個不錯的基礎。好,今天就談這麼多,都是我的心裡話哈!

  • 2 # 川寶的懶媽媽

    孩子聰明與否是智商決定的,而智商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定型了。出生後的孩子,智商基本是不會變化了,但是孩子的情商、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還是可以改變的,孩子的各種能力是可以透過鍛鍊來提高的。這些能力的提高,不一定要去早教機構,家長在家裡一樣可以鍛鍊孩子,還能增加親子感情。

    對於太小的孩子,我一般不建議送到早教機構進行早教培訓。我覺得對於四歲之前的孩子,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值得依賴和可靠的,讓孩子脆弱的心靈有個寄託和依靠,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型人格,孩子心裡有了依靠,焦慮情緒就會減少,以後,即使和父母分開,孩子也不會大哭大鬧,不會焦慮不安。這種安全型人格的塑造,遠比孩子在早教機構學的東西重要的多。

    對於孩子的培養,專家一直提倡父母的有效陪伴很重要,也提倡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不可逆,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唯一無法被替代的。

    現在的父母本來雙職工的就居多,平時工作忙,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本就有限,在有限的時間裡,父母就不要把有限的時間再分出來給早教機構了,好好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

  • 3 # 晨光微曉

    上早教可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早教課題賣點在於更好的根據孩子的發育特點,抓住孩子發育的敏感期,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就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以專業角度引導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看明白這兩點我們就可以來做出適合的判斷了。

    科學專業的早教給新手媽媽助力

    在探討其助力的之前,再次強調,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早教機構。科學專業的早教機構經營自身以提升親子關係為基礎。

    1.協助媽媽抓住成長關鍵期。

    教學內容設計科學而專業的早教機構可以幫助新手媽媽認清孩子的每一個快速的發展時期也就是敏感期。

    同時會引導父母瞭解孩子敏感期的特點以及注意事項,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特定的敏感期能夠更好的成長。

    2.給孩子成長更好地引導。

    專業的早教機構還會比較好地看到孩子的成長特點,同時給予足夠的指導和成長空間。讓孩子能在自己的敏感期時得到支援更好地成長。

    3.同時作為第三方,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父母以外的世界。

    早教機構以適合孩子興趣和成長特點來打造自身氛圍,讓孩子比較願意去融入一個新的陌生環境,並以此為契機,更好地接受父母之外的環境和人,這樣更容易讓孩子融入除父母之外的世界。

    挑選早教機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之所以強調理想狀態下的早教機構,是因為在實際選擇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早教機構對外宣傳和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父母在挑選早教機構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只是聽理念,而是要看教師資源是否合理。

    我家老大小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宣傳理念非常專業的早教機構,收費也屬於非常高的,幾次打電話約我試聽。

    宣傳的是“每一個孩子的疑惑都會有一位老師蹲下來解答”,實際試聽時,能夠發現老師英語都不錯,普遍年輕,而課程安排的一堂接一堂,至少我感覺老師們走完一節課的流程都很累,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有疑惑,老師很難真正照顧到每一個。

    2、再觀察實際教學中,教師是否專業並懂孩子。

    還是說之前的這個機構。我兒子屬於黏液質孩子,很慢熱,當時他1歲7個月,到了教育機構時,面對老師熱情的招呼有些牴觸,黏在我身上,老師試探接觸他兩次都失敗之後,直接找我說,“你的孩子太自卑,我們這兒的訓練可以改善。”——這種直接貼標籤的行為出現在一位實際接觸孩子的老師身上,如果說懂孩子,我相信很多家長應該不會苟同。

    3、是逐利還是共贏。

    如果說早教機構不盈利這不合理。但是能致力於雙贏的早教機構才是最好的選擇。

    依然是那家高階教育機構,在上完試聽課之後進入推課環節,他們的老師把在場陪同的爺爺奶奶請出場地,只留爸爸媽媽們在,並跟父母們說擔心隔代教育理念不同。其不低於300元每節課的定位,或許是隔代教育理念最大不同的焦點吧。

    不上早教機構孩子就不聰明瞭嗎?

    說起早教機構和理想的家庭教育對比,如同大鍋菜和小灶的區別。因為,在接受正規義務教育之前,父母透過觀察自己家孩子的個性,才更能夠因勢利導,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那麼理想的家庭教育如何修煉呢?

    一是家長要了解孩子成長的普遍規律。

    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了解孩子成長的重要敏感期和其特點。這樣就會對孩子成長的大致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要善於觀察。雖然敏感期有普遍性,但是個別孩子什麼時候出現哪個敏感期又都是不同的。所以父母作為孩子最貼身的養育者,就要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特點,並依據這些特點判斷孩子成長的階段和敏感期。

    三是因勢利導。

    有了前面兩點的“知道”和“看到”還不夠,還需要家長的“做到”。看到孩子成長的契機,並給孩子提供足夠、適合的成長空間,比如,當孩子進入第一個空間敏感期,也就是從高處扔東西時,父母發現這一點,不是批評和制止,而是給孩子提供可以扔的毛絨玩具或者其他不怕摔的東西,讓孩子透過“扔”來感受空間的變化。

    總之,孩子的成長並不是非要藉助於外力才能更好。最好的教育還是來自父母自身的成長。

  • 4 # 敖爸聊教育

    01

    個人以為,關於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是當下不少為人父母者心中的疑慮和困惑之一。

    這裡先簡單科普一下何謂“早教”?

    所謂早教,也就是早期教育,主要是針對0~6歲的學齡前兒童,透過滿足他們大腦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刺激,從而更好地開發他們的智力。我的觀點是,家庭和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孩子之間應該是早期教育的“主戰場”。

    大家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上早教班並不完全等同於早期教育。不少人誤以為,孩子上早教班就是接受早期教育。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那些沒有上早教班的孩子豈不就意味著早教的缺失嗎?實際答案當然不是這樣的。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在這方面有一定的體會和認識,我的孩子從來沒有上過什麼早教班,也沒有經歷過任何形式的超前教育,在什麼年齡階段就做這個年齡階段正常應該要做的事情,但這並不妨礙她現在各方面包括學習成績的優秀,是學校許多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千萬不要小看諸如父母和學齡前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一起親子閱讀等等,這些和學習似乎不搭槓的“玩”其實也是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意義。

    02

    由於整個社會大環境激烈競爭的影響,中國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往往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這個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這種焦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連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也都在若干年前曾經有過短暫的焦慮。

    一時焦慮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自我及時調整。

    在題主的問題當中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聰明”。現實中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聰明。但問題是根據很多的研究結果表明, 智力發展顯著高於自然年齡的超常兒童僅僅不到3%。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力都是普通但也是正常的水平。

    智力超群的孩子就和買彩票中五百萬的幸運兒一樣,只是少數人而已。大多數人對買彩票中獎這件事都比較理智,很少聽說有哪個人光想著中大獎,什麼正經事都不做,比如學也不上、工作也不要、生意也不做等等,而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彩票上,因為這是機率很低的事情,大家都不是傻子。同樣道理,智力超群、聰明異常的神童也註定只是少數人,讓3歲前的孩子上早教班並不一定就會使TA變得更聰明。

    03

    這裡面還需要擯棄一個教育誤區,早期教育並不是讓一個3歲不到的孩子超前學習學科方面的知識,比如提前學習本應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數學等學科內容。科學規範的早期教育應順應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是一種啟發和引導愛好、興趣等的訓練,而不是灌輸知識的學習。

    現在市面上有一些早教班由於收了不菲的學費,就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迎合家長的急功近利的行為,而多數家長畢竟不是教育專業人士,只看到了孩子眼前所謂的“成績”,卻沒有看到孩子的長遠發展。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

    “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讓3歲不到的孩子讀拼音、寫漢字、做算數、上奧數班、舞臺上扭屁股等等,固然一時會讓父母感到臉上有光:看看!我的孩子多聰明多能幹。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早期教育理念,也違背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自然規律。和拔苗助長一樣,扼殺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造成的是“內傷”,還不容易讓人察覺到,根本就不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

    在國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老師用一段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一幅畫,請兩組孩子同時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來作畫,一組是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一組是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

    大家一定認為,上過幼兒園的這一組孩子肯定表現更出色,可實驗結果卻表明事實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樣。

    兩週後再重複上述實驗,結果,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出的畫幾乎跟上次一模一樣,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出的畫卻與上次截然不同。 實驗結果表明,孩子過早接觸知識,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受到不可逆轉的磨損和消耗,他們懂得了更多的知識,卻失去了更多未來的無限可能性。04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才是孩子早教最好的老師!與其花費不菲的學費讓孩子上早教班,倒不如把時間多花在與孩子的親子陪伴上。

    當然,如果父母願意提升自己的教育認知水平,比如看看有關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學習一些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等等,這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了。因為,要讓孩子得到成長,父母首先要成長。

    與孩子一起共成長,應該是所有父母都要具備的心態和格局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裝修,如何把握好色彩與空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