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樊虛

    其實我是格律盲。寫過齊言句,平仄不理會,斟酌字詞句態勢,讀著不拗口就行;對仗按現代語法,算寬對;用韻從普通話讀音,取相同、相近、相似者。總起來是,寬韻寬對寬平仄,今派古風。

    長短句的詞更復雜,未敢嘗試。古人的還好,古情古意,協調;可能環境變了,今人的讀起來短促、瑣碎、詰屈,文風軟膩陳腐,變味。

    嚴格遵從格律寫古體詩,遣詞造句謀篇時,不方便以意義驅動,阻礙從題材中挖掘、生髮、推衍含意。於是,詩言志變成詩言格律,徒具形式,空洞虛誇。

    看唐詩,不受束縛的篇章清澈雋永,標準律絕總有程式化作業的味道。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怎樣避免詩詞中的新舊韻混用?

    前言

    學習詩詞創作,避免不了新舊韻的問題。我們新舊韻混用其實有兩個問題,一是平仄問題,一是韻部問題。如何避免新舊韻混用造成出律出韻的問題,老街結合古人作品說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平仄問題

    平仄同樣一個字,今天是平聲,古韻裡是仄聲,例如石、急等字。

    題主既然提出了新舊韻的問題,一定學習了格律,只有作格律詩的時候才覺得新舊韻的麻煩。如果作古體詩,不太講究平仄,新舊韻的問題就沒有那麼大。

    學些格律知識,有助於在閱讀古人格律詩的時候,同時也學習了新舊韻。格律詩讀的越多記住的新舊韻不同的字就越多。例如杜甫的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不懂格律的人,對於其中的字是不敏感的,懂得格律的人,可以馬上把要注意的字看出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作格律詩中最難的字,是今天變作平聲的古代入聲字,這首詩中【】內的字都是這一類:節、發、黑、獨、溼。如果懂格律,這些字見得多了,自然就記住的多。

    另外還有多音字也要注意: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看,讀作平聲 ;重讀作去聲(四聲)。不懂格律的人有可能會讀作:曉kàn紅【溼】處,花 chóng錦官城。

    二、同韻母不同韻部

    普通話裡同樣是一個韻母的字,在古韻裡偏偏不是同一個韻部,例如元、寒、刪、先。這是個韻部還算是鄰韻,在古體詩中可以通押。而鹽、鹹、覃這三個韻部和上面三個韻部連鄰韻都不算。這給我們作舊體詩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記住這些韻部真的很難,我至今也要經常查詢。今天孩子們學習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是按照平水韻分韻部編輯的,如果有童子功的話,能夠背過,那麼很多常用的韻字就能記住了。

    落韻這種事,在古代也常常見到,我寫過一篇《”狀元郎“被詩韻絆倒 曹雪芹馬失前蹄 什麼是該死十三元?》發表時間:2018-11-05 06:33。

    古人科舉考試的時候也會落韻,大才子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有格律詩出韻。

    《落韻的幸運舉子竟然狀元及第 杜甫蘇東坡們作格律詩也落韻嗎?》中記錄了落韻的舉子竟然狀元及第的故事。( 2018-10-29 06:28:14)

    結束語

    除了多讀以外,還要堅持用古韻作詩,讀得多用得多,自然認識的字就會越來越多。我自己分辨入聲字還能八九不離十,但是記住元、寒、刪、先、鹽、鹹、覃這些韻部的字就不行了,只好經常查詢。

    如果從小學習詩詞創作,估計會好一些,可惜,這門課早就不存在了,只剩下稀裡糊塗的背詩。

  • 3 # 黑土地詩詞

    在寫詩詞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新舊韻的混用,我說說自己的創作經驗。我以創作七律為主,使用平水韻,所以就以七律與平水韻為要素說明上述問題。

    (一)怎樣學好平水韻

    現存最早的詩韻為《廣韻》,其前身為《唐韻》,唐韻前身為《切韻》。《唐韻》與《切韻》為206韻,韻分得太細,寫詩很不方便。唐初許敬宗等向朝廷奏議,把206韻中相鄰的韻合併使用。宋淳祐年間,江北平水人劉淵創作《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206韻合為107韻,這就是‘平水韻’的來歷。清代把平水韻改稱《佩文詩韻》,把107韻合為106韻。唐詩用韻就是所謂的平水韻,平水韻是後人的叫法。

    1:按當今普通話的音調,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標準,將平水韻中30個平聲韻的常用字,以相同的韻母(同韻字)和不同的聲母為標準,重新組合起來。用現代人的習慣,將平水韻中的各平聲韻字列成簡表,在寫律詩之時參考使用,非常高效方便。以‘東’韻為例,按我的作法,可列表為:中、忠、衷、終、棕/通、同、銅、桐、峒、童、僮、瞳/紅、洪、虹、鴻/風、豐、楓、馮/衝、忡、充、怱、蔥、聰、驄、蟲、崇、叢/籠、朧、矓、櫳、聾、隆/弓、躬、攻、宮、功、公、工/蒙、朦、幪、濛/戎、融、狨/雄、熊/窮、穹/嵩/翁/空/蓬。如果這麼一列,現代人一看就明白了。把所有的30個平聲韻按這個方式列表,複雜的平水韻就變得簡單了。我以‘東’韻為例只是作個範例,目的是拋磚引玉,下一步怎麼作,大家都明白了。我把平水韻按上述方法編了一個小冊子,平常寫律詩的時候隨時參考,出門在外也帶在身邊,以備參考。

    2:怎樣分清入聲字。有許多韻字在古代為入聲,當今變成了陰平陽平,即古音與今音的不同。所以有些唐詩,按現在的讀法看似不押韻。其實押韻,只是古今音不同了。我把常見的入聲字也編成了小表,如:擊、積、極、吉、疾、及、汲、級、績、脊、瘠、即、棘、亟、急、集、激、跡、緝、楫、籍、緝、藉。常見入聲字大約300字,我已背下來了,目的是寫律詩時注意。為什麼要弄清入聲字呢?因為許多唐代名詩中的入聲字,如果你不認識,你以為不押韻,總是懷疑,影響了你對詩的理解。繼承古詩之精華,才能發揚光大。入聲字古為仄聲,今為平聲的字,常見的就三百左右,你整理一下就行。這裡不細說了。舉個例子,白日依山盡,白在古為仄聲,而今平聲。本為仄仄平平仄,別以為平仄平平仄。

    (二)我寫律詩如何避免古今韻混用。構思之時確定你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由主題指導你命題,即題目。再確定詩的結構,結構確定了,就要想一下你的韻腳用什麼?如果詩句中適合用‘東’,他是個關鍵字,那麼韻腳就選‘東’韻了。翻開自已編的小冊子,在選擇哪些字適合自己的詩句時,就重點選好了。無非就是五個字而矣。那就看你的語音組合能力了。如果你嚴格按平水韻的韻律寫詩,包括平仄的運用,入聲字的選擇,你就不會混入了新韻。很簡單的,平水韻通了,舊韻新韻就不會混。

    (三)總之,搞清平水韻及入聲字,就不會混入新韻。新韻就是把平水韻中讀音相近以及現代漢語中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組合成適合自己的普通話的讀音,成為新韻。由於時間及篇幅因素,急書之中難免有語法標點錯字等不當之處,望詩友們見諒!不太詳細,以後有機會再議。有意互學者互相關注。

  • 4 # 梧桐樹邊羽

    作為一個古詩詞愛好者,初入門徑,新舊韻混用是很難避免的。

    這就好像華人和老外講英語,不自覺地會講“Chinglish”是一樣的。平仄格律可以學習,平水韻也可以學習,但是你在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時候,本能地會使用最初學會的語言系統來思考,哪怕出口已經是英文,背後思維邏輯關係依舊是中文。這是本能。

    舊韻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就像長大後才學習的外語一樣。

    詩,是人類感情的出口。

    為什麼現代詩如今大行其道?因為這個感情的出口是暢通的,沒有語言文字的限制,人們可以暢所欲言,呼喊出心中所想。

    而古詩詞的平仄和各種限制則會在你的表達上加上各種彎道,讓你的感情宣洩在這些彎道中逐漸沉澱、平和,激情逐漸消退成幽深、隱匿的含蓄。這種細水長流的感情釋放方式很受華人內斂性格的喜愛。所以華人到了一定年紀後,會逐漸離開現代詩而走向把玩字詞的近體詩。就好像可樂和茶吧。大部分人最終會歸於平淡,寂靜,不再被那揭蓋時的氣體所感動。

    而古詩詞在當今的音韻系統下來說,其實是個過時的玩意。作為一種藝術品,他更講究形式,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儀式感。咱們普通人喝茶,講究的是入口,大師喝茶,更多講究的是哪一套所謂的“茶文化”。

    而使用古韻,更多意義上來說,是滿足這一部分人心中的儀式感。

    其實學習平水韻是重要的,因為你要學習古詩詞,繞不過去的是對詩詞的鑑賞力的培養,如果你根本不瞭解舊韻,朗讀古詩詞這種聲韻作品會步步艱難。又何來美感?最終只會消磨你學習的信心。

    但是在新作詩詞的時候,就各人隨意吧。本人雖然寫五絕的時候儘量使用平水韻,但是絕不強求。因為水平不高,從來沒有碰到過需要“不以詞害意”這麼高級別的問題,如果不合韻,不合平仄就進行字詞的更換,或者乾脆寫古風就好了。所以在這方面並沒有多糾結。

    大部分揹著“不以詞害意”大旗的詩作者,水平並沒有達到一字不能更改的境界,只是不願意學習、修改、煉詞罷了。這樣的詩心,不能說沒有感情,只是在表達的時候會在那些粗糙的文字和詞句中掉了檔次。

    新舊韻的最大差異就是入聲字,以及各種平水韻鄰韻韻部在中華新韻中的重新組合。我們在寫古詩詞的時候,每首詩韻腳並不多,也就那麼幾個字。最簡單地方法就是韻表查重。網上隨時都可以查,拿不準就去搜一下,就可以避免新舊韻混用,也可以系統地查一下入聲字。

    我們在讀到古詩,覺得不通順的時候,大部分情況就是入聲字在作怪。不斷地閱讀,不斷地積累,常用的入聲字基本上一看就知。像那種背入聲字表和平水韻部的努力用功,就好像背英文字典一樣,本人並不贊成。只要你不是靠古詩詞吃飯的教授專家,用這種方式去學習一種文字遊戲,效率太低而且沒有價值。

    何況那些詩詞大會的背誦專家,真地寫出了一首好詩嗎?

    寫詩還是以靈感為主,其他的都是輔助輸出手段。

    這就是個靠天分加上後天一些努力的事情。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話才是愛因斯坦老爺子完整的話,別被前面半句給騙了。

    不過話說回來,寫詩這件事情,作者抒發完自己心裡所想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天才關係也不大,無非不流芳百世罷了。

    這有什麼打緊?

    愛都做完了,你還在關心用了什麼樣的姿勢?

    話糙理不糙,高雅的看官們別生氣。

    我寫完了,心裡舒坦了。誰還關心混用了新舊韻?

  • 5 # 鐵騎無聲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容易,就是: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歷史發展規律 使用今韻。

    詩的韻必須與時俱進,歷來如此。故每朝每代,只要條件容許,就要修訂韻書。使詩韻與自己的流行語言紊合。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種韻書,就是這種社會需求的產物。

    現在,國家教育部已經透過論證,正式推出《中華通韻》為今後的詩詞、戲曲等韻文的教學、創作依據。考慮到有些詩詞愛好者己經習慣使用舊韻,而詩詞創作多是民間作者個人行為。故暫時仍然實行新舊韻“雙軌並行”。但提出了“倡今知古”的推行要點。就是:在創作中,大力“提倡”使用今韻,為了深入研究古詩詞,對於古韻有所瞭解(知古)還是必要的。

    有些人認為:放棄《平水韻》人們就寫不出古色古香的“格律詩”了…。這是毫無道理的說辭。詩詞作品的優劣、是否古意盎然。主要看作者的文學功底,和依據什麼韻書,沒有任何關係。格律詩的顛峰時代是盛唐,宋詞最繁盛時是北宋,和南宋的前期。中國古詩詞愛好者們所熟知的全部唐詩名作,和絕大多數宋詞名篇,誕生都早於《平水韻》。而使用《平水韻》後,詩詞作品卻鮮有名篇驚世了,這不是不爭的事實嗎!

    至於說:不學習舊韻,就讀不懂古詩詞,更是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我們周圍,喜歡古詩詞的人很多,但其中瞭解舊韻、懂格律的人連半數都不到,並沒有妨礙他們喜愛、理解古詩詞。當然,如果想對古詩詞進行深入的研究,那還是要對舊韻有所瞭解才好,這就是前文提到的“知古”。

    由國家教育部牽頭,委託大批專家學者立項研究、論證,最後推出的《中華通韻》,就是國家行為、就是今後詩詞、韻文創作、撿驗的依據和標準。因為,古詩詞創作尚屬民間行為,沒有列入教學大綱。故現在仍然允許“雙軌並行…”但是,思維正常的人都能領悟其中的深刻含義。故:當今形式下依然痴情不改地,去鑽研過時的舊韻,探究那些早已在主流語言中消失了的“入聲字”…,甚致鼓吹,為了讀“懂”古詩詞,就要去學習某些和“古漢語”最“接近”的方言。實屬緣木求魚,自誤誤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2真的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