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資料庫
-
2 # 五嶽掩赤城
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都是美國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寂寞如雪,閒的蛋疼的時候倒騰的從遠洋到近海戰略思想折騰出來的產物。
當年老毛子死了之後,美國海軍一下子失去了作戰對手,真的是天下無敵,寂寞如雪,整個藍星上再也沒有一合之敵。無敵真是寂寞啊!~誰還記得當年的電視劇《北洋水師》片尾各國海軍的對比,中國的那兩個零真是刺痛,而質量更是慘不忍睹。
想來想去,美國海軍為了找點事情乾乾,顯示自身存在價值,就提出從遠洋到近海的戰略思想,認為能夠在大洋上對能對美國艦隊產生威脅的對手一個都沒有,美國海軍要求能夠直接入侵對方近海進行作戰,掩護陸戰隊登陸作戰和攻擊。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誕生了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以及瀕海戰鬥艦。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設計為可近海作戰核潛艇,潛深航速等效能對比海狼級大大縮水,但是多用途性包括攜帶特種潛艇和巡航導彈對地攻擊能力大大提升。科幻的朱姆沃爾特級安兩門AGS先進艦炮系統,就是為了可以保持持續火力,給100海里內的陸戰隊馬潤們提供持續的火力支援。而造型科幻的瀕海戰鬥艦,主要任務是配合朱姆沃爾特們進行淺海作戰,徹底清除對方淺海的防禦力量,其假象作戰物件不是對方的水面艦隊和空中打擊力量,而是清除對方進行“海上游擊戰”導彈快艇、小型潛艇以及水雷,讓你們明白“弱者為何還要戰鬥”的道理。
正是在這一設計思想下,LCS瀕海戰鬥艦針對對方小型快船而制定指標,要求是速度能夠超過50節,這樣才可以追擊對方小型快艇;排水量3000噸級,吃水不超過3.1米,續航力4300海里,並且可以21天的持續作戰能力,這樣可以持續的封鎖對方沿海。瀕海戰鬥艦的機動效能極為出色,其動力配置是巡洋艦級的,可調整噴水推進裝置使其轉彎半徑極小,圖為獨立型LCS。
其作戰採用模組化任務模組設計,透過加裝反潛、掃雷、偵察任務模組執行相對應的任務,作到一船多用。但沒有給防空和反艦進行要求,美國海軍任務,瀕海戰鬥艦出場時,對方海上艦隊力量和空中攻擊網路理所當然的已經完全被壓制和癱瘓,沒有可能再受到攻擊威脅,瀕海戰鬥艦較小的雷達反射面積和57mm艦炮以及地獄火導彈(反坦克導彈改裝的,射程11公里)已經足以摧毀妄圖靠近的敵方小艇。這樣就導致一個情況,這種造價高昂的軍艦其自身防禦能力非常弱,MK110 57mm艦炮是其唯一的對空防禦武器,對艦再加個射程11公里的地獄火導彈。其生存的前提是建立在美國海軍能夠摧毀對方艦隊,癱瘓對方空中打擊力量之下。屬於虐菜武器,而非決戰武器。
但是,東亞某國急劇爆發的海上力量增長,進行二戰後規模最大的集中造艦運動,4年建成50萬噸排水量規模的海軍艦隊,超過同時期整個北約的海軍戰艦服役規模,並且船臺上還有超過30萬噸排水量的戰艦等著下餃子,這造船規模和雄心可以說當年德棍海軍的Z計劃都遠不能比擬。反介入/區域阻止能力增加速度遠超美國海軍預計,其自己也已經沒有信心可以徹底壓制對方海軍攻擊力。下餃子,下餃子,排排隊,下餃子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的選擇就是終止了瀕海戰鬥艦這個不切實際的專案,第32艘LCS瀕海戰鬥艦建造完畢後,不再建造,而改為新的護衛艦FFG(X)計劃,改計劃已經發出指標書進行招標,計劃2020年左右開工。該計劃的核心是採用模組化的宙斯盾相控陣雷達改進的AMDR相控陣雷達構成的作戰系統,增加反艦導彈,從而提高作戰效果和生存能力。同時對於不切實際的航速要求和模組化任務都進行取消。目前共有4個船廠參與這一招標,包括自由和獨立的造船廠都推出基於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推出的5000噸放大型方案。模組化的AMDR雷達,新的FFG(X)將採用9模組。
-
3 # 飛機永動機
瀕海戰鬥艦並不是軍火商炒作的產物,其如今定位略顯尷尬,主要是因為美海軍曾設想的作戰環境和當前現實出現“差距”,也算是一種“適應不良”。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其實可算作是美海軍SC-21(21世紀未來水面艦艇計劃)計劃中衍生產品,該計劃雖在2010年被取消,但依舊誕生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而瀕海戰鬥艦的前身則可追溯到SC-21計劃中“Street fighter”小型戰鬥艦概念。
具體來看,“Street fighter”概念原指一種噸位小、速度快,能進行所謂“快進、快出”作戰的艦艇,主要也是用於如反恐、反海盜等非傳統作戰。不過,在之後的發展中,“Street fighter”的概念被擴充(原計劃中的“Street fighter”排水量僅有幾百噸),也就誕生了如今可執行多種任務的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需要注意是,美軍這種在別國瀕海地區活動的設想,主要也是建立在其擁有較“絕對”制空、制海權的情況下。不過,隨雷達探測距離、反艦導彈射程增加等因素,即使在瀕海戰鬥艦隱身能力較突出的情況下,對擁有一定近岸防禦能力的國家而言,瀕海戰鬥艦這種作戰模式風險依舊偏高。
瀕海戰鬥艦
另外,就所謂模組化而言,瀕海戰鬥艦在實際使用中也不如預期。按計劃,瀕海戰鬥艦更換其反潛(ASW)、獵雷(MCM)、水面作戰(SUW)及特種作戰等模組時,時間是要求在幾小時之內的。但據2012年海軍行動指揮部(OPNAV)報告顯示,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幾周,且在實際部署中,進行模組轉換的情況很少發生;到2014年,瀕海戰鬥艦從獵雷(MCM)向水面作戰(SUW)轉換仍需96小時;到2016年之後,這種所謂“模組化”也不再被過於強調,而是以“各司其職”的方式進行部署,曾經的“模組化”也漸成其保留優勢。
瀕海戰鬥艦投放無人潛航器
至於和普通護衛艦相比,瀕海戰鬥艦由於在設計時所注重方向不同,如速度、隱身等,這也導致其同噸位艦艇中(自由級(三體)排水量約3100噸,獨立級排水量約3500噸),火力配置相對較弱。不過,在其它方面,同樣得益於模組化,在進行單一任務時,相關裝置的更換及增減還是比傳統艦艇方便的。此外,在航速上,兩級瀕海戰鬥艦都可輕鬆超過40節,對於其它現役護衛艦而言,是難以追上的。
-
4 # 區域拒止
DDG1000
瀕海戰鬥艦最初設計開始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的美國海軍選擇了由海到陸的策略,也就是美軍認為在海上美軍已經沒有傳統對手,未來美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給陸軍提供遠端火力支援,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不僅僅誕生了濱海戰鬥艦,還誕生了DDG1000這種炮艦。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軍的這一設想是其海軍發展繞彎路的根源。
獨立級
濱海戰鬥艦原本的設計初衷是在近海區域為了防止導彈快艇,岸基導彈和水雷潛艇等給海軍其他大型艦艇帶來威脅,造一種輕便,數量多而且速度快的艦艇。當然這一型艦艇的造價也較為便宜,而且吃水要儘量淺。另外,由於美軍提出了設想該型艦艇應該可以執行多種任務,所以要求其能進行模組化設計,從而方便一艦多用。
自由級
不過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美軍的決策看起來跟不上時代了。首先是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問題,上世紀90年代該艦剛剛設計時的預想是造價為9000萬美元的1000噸左右的艦艇,而由於海軍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多,造價也同樣水漲船高,單價現在已經超過了5億美元。而單個模組的費用居然能到上億美金,即使加上貨幣的貶值等等影響這個價格依然是過高了。而該艦剛剛服役的幾年內還出現了各種漏水斷電問題。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現在美軍發現海上威脅依然存在,瀕海戰鬥艦相對於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護衛艦來說作戰能力實在捉急,而作戰需求的消失讓該艦的定位非常尷尬,所以美軍已經開始了新型護衛艦的招標,而這些瀕海戰鬥艦很有可能被重新設計用在新的護衛艦的身上。
-
5 # 浩漢防務論壇
美國海軍隨時隨地作戰的能力對美國的的全球戰略是至關重要的,這自由變型濱海作戰艦是一艘有彈性的柔性戰艦,從龍骨設計到經濟實惠地承擔起新的功能——從最先進的感測器到最新的導彈,再到尖端的網路系統。它的速度、力量和多功能性使它成為幫助我們的水手完成任務的關鍵工具。和所有戰艦一樣,LCS也是為了戰鬥而建造的。自由變型LCS滿足並超過了它將替換的三種艦艇的效能要求。
洛馬的LCS設計已經證明了它的價值,成功的在東南亞部署和其他的LCS艦艇的持續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LCS可以在近海環境(沿岸國)中建立並保持主導地位,這是地面部隊在世界各地提供可靠威懾、海上控制和投射力量能力的關鍵部分。美國海軍艦艇目前正處於生產高峰期,這使洛馬能夠利用建造數量來降低美國海軍每艘船的成本。例如,當前整批購買的LCS艦艇平均生產成本是主導專案成本的一半。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領導的工業團隊目前正全力生產自由變數,採用鋼製單體設計。LCS的艦體是基於一個經驗證的、可生存的設計,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在多個海外部署中已經得到公認。此外,LCS安裝的全數字海圖也與船舶感測器連線,這也一定程度的提升了LCS的運作能力。而且,值得一提的是,LCS具有可轉向水射流推進的柴油-燃氣( CODAG )組合渦輪,這使得LCS能以最經濟的方式,前往需要進行持續作戰的地點。並且,LCS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更是支援42個州的12 500個工作崗位,從這些角度來看,LCS無疑是一個成功的計劃
-
6 # 嫻妹談兵
明確的說,是的,但不僅僅是軍火商炒作,背後更多的是官僚主義的流毒。美國海軍歷史上遭遇過2次危機,這2此危機並不是因為什麼戰爭的威脅,而是因為國會要砍他的經費。
第一次是二戰結束,第二次是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海軍一下子沒了對手。曾經的蘇聯海軍雖然整體實力尚不及美國海軍,但是因為龐大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倒也對美國有相當的威脅。但是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海軍是真的無聊到只能在電影裡打外星人。如今光是美國退役封存,在戰時拿出來用的老艦組成的艦隊其實力都遠遠超過全球其他所有國家海軍的總和。
然而,沒有實際的威脅,那美國海軍存在的意義又在何方呢?
於是在海上沒有了對手的美國海軍為了保證自己的軍種地位和軍費,提出了“由海向陸”的戰略,這個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就是“瀕海戰鬥艦”。其設計思路說的簡單點就是:
如果潛在對手的海軍都是渣渣,那麼我們就應該把目光放在近海支援以及兩棲作戰,以及反小艇上。
所以實際上瀕海戰鬥艦根本就不是什麼打大規模戰爭用的東西,不過雖然瀕海戰鬥艦沒什麼戰鬥力,但是技術上卻相當先進,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技術的先進帶來的無非是價格的飛昇。20年前美國海軍還敢高喊“由海向陸”,如今看著中國海軍步步崛起,只能把瀕海戰鬥艦扔掉,搞什麼355艦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官僚鬥爭實際上是相當激烈的,二戰結束後國會要給海軍裁軍,還搞的一位海軍將領出身的美國第一任國防部長福來斯特“自殺”。
後來海軍為了紀念福來斯特,就把一級航母命名為“福來斯特”級
回覆列表
不是,而恰恰相反的是小巧的瀕海戰鬥艦代表了以後海軍力量的一種發展方向。
軍艦會向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小。
瀕海戰鬥艦就是越來越小的一個典型。
目前而言各個國家的大型驅逐艦已經存在火力過剩的問題,例如055大驅逐上面可以攜帶112個導彈發射單元總計攜帶400多枚各個型號導彈。在遠洋作戰和自持力方面都有很強的保障。但如果按照每四枚導彈擊沉一艘敵方軍艦的機率計算,055艦獨立在海上可以連續擊沉50艘以上的敵艦。那麼多的敵艦到哪裡去找呢?預計我們要造8艘,那麼400艘敵艦基本上是整個美國的艦隊數量了吧。
因此現在的大型驅逐艦整體上看火力都遠遠過剩。
而且目前主要的衝突是地區性衝突和小規模局域戰爭。交戰中的小國軍艦還只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物。那麼作為快速反應的瀕海戰鬥艦就相當有優勢了。
不僅僅能在近海作戰,而且時速更是可以達到44節的速度。在海面上不論是巡航還是進行突擊作戰都可以一顯身手。
另外關鍵的一點在於便宜。雖然說以美國通用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目前價格已經漲到了4億美元一艘,但相對於超過了15億美元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來說,在區域性地區衝突中的效費比並不低。目前恐怖分子和游擊隊還是沒有什麼大型的艦船的。而目前的大部分流氓國家也沒有多強的海上實力。那麼將瀕海戰鬥艦部署到合適的港口上在一個小範圍的水域作戰其效果很好。
實際上中國自己也有類似的艦艇探索計劃。
之前中國以救援打撈艦的名義接受了3條用於基本的效能測試。
這三條三體船用作了對瀕海戰鬥艦的基本用途和戰法上的評估,和小型護衛艦比並沒有明顯的劣勢。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自己的瀕海戰鬥艦版本出現。
所以目前中國認為可以做研究的東西基本上並不都是忽悠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