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尾巴老虎

    當然是看著別人被強姦比較爽,同時被流氓的“你敢上來幫忙就強姦你”的威脅給嚇著了。這個在現實社會中仍然有指導意義

  • 2 # 茱萸DD

    三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在長平之戰的起因。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南韓,南韓君意圖割讓上黨郡求和,而郡守馮亭不願降秦,於是想以上黨郡為籌碼聯合趙國抗秦。

    趙國國內對於此事有兩種意見,平陽君趙豹反對,他認為接受上黨郡一定會引來秦國的大反撲,得不償失。而平原君趙勝則認為不能放棄這個到手的肥肉。趙國君最終接受了平原君趙勝的建議,引來秦國不滿,出兵攻趙。

    所以在這一點上,趙國本就不佔理,再說趙國自己拿了好處惹來了事,其餘幾國誰願意費力費錢的去幫他收拾亂攤子,說不準還惹一身騷。

    第二點,秦國吃過各國合縱抗秦的虧,採取遠交近攻策略,對其餘各國十分防範。反觀趙國,與燕國結仇,燕國實力不敵趙國,於是與秦國交好,每每在趙國大戰時發動偷襲落井下石。齊國,自公元前284年被趙、秦、韓、魏燕聯合滅國後,雖又復國,但實力大減,不參與幾國紛爭,且仍對趙國心存芥蒂。魏國自馬陵之戰後一蹶不振,伊闕之戰精銳更是損耗殆盡,本想派兵救趙,被秦威脅不敢出兵。南韓如今更不用說。

    最後,對於其餘幾國來說,秦國趙國,都是旗鼓相當實力雄厚的虎狼之國,若這兩國能兩敗俱傷,其餘各國自然又多出幾十年喘息壯大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 3 # 漁耕樵讀

    首先先糾正一點,戰國七雄,兩個在打仗,其它剩下五個國家在圍觀,你哪來的六國?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極大的削弱了秦國最強勁的對手趙國,此戰之後,如無意外,秦國統一天下已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當年秦昭襄王也說了如果齊國和楚國能夠幫助趙國,那秦國就退兵。但是他們齊國和楚國並沒有幫助趙國這是為什麼呢?雖然五個國家沒有來救,但是責任得有六個國家來負。

    1、燕國

    燕趙有世仇,而且仇還相當深。趙強燕弱,除了齊國強大的時候,趙國沒事就欺負欺負燕國。《戰國策》記載,趙奢曾和田單,趙奢認為兵越多越好,田單認為士兵多會造成國家負擔重,軍隊補給也容易出問題。

    趙奢說田單太迂腐,都什麼年代了,春秋時代都過去了,還在做春秋大夢。春秋以前國家和城池都太小,那時候城池不過三千戶,最大的城不過百丈。軍隊少當然可以,現在七雄爭霸,千丈支撐,萬戶之邑都還是小城。士兵少的話怎麼打?田單說我沒想那麼多。

    這場談話發生在田單做趙相期間,趙王用五十七座城給齊國,換來了田單做趙相。趙王的目的就是要用田單為帥,攻打燕國。田單攻下三座燕國的城池。你可以想象燕國有多恨趙國。

    在長平之戰後,燕國聽說趙國損失慘重,立即發兵攻打趙國。公元前251年,燕國發兵60萬攻打趙國,趙孝成王下令凡年滿15週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參戰。結果燕國60萬大軍被廉頗率領的拼湊起來25萬大軍給打的大敗,最後還被包圍了燕都。最後還割讓了五座城池求和,趙國才退兵。你可以想了,燕國恨不得趁火打劫,怎麼會救趙國?

    秦國最喜歡的就是挑撥燕趙兩國,這方法屢試不爽,後來十二歲的甘羅出使趙國。甘羅說服趙王送給秦國十五座城池。我們可以腦補一下這個對話

    甘羅:“老趙啊,想要城池嗎?”

    趙王:“想啊!”

    甘羅:“那打啊。”

    趙王:“打誰?秦國?不敢!燕國?你們秦國不管?”

    甘羅:“你給秦國五座城池,然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打燕國了,事成之後,再給秦國十座城池,秦國不但不管,說不定還會幫你”。

    然後趙國果然去打了燕國,攻下燕國三十六座城池,趙王一開心送給了秦國十一座城池。

    2、齊國

    當年樂毅率領燕軍滅齊,第一個和燕國結盟的就是趙國,然後趙國又許諾秦國好處,讓秦國不要阻撓五國伐齊,之後趙王更是賜予樂毅相印,可以說五國聯盟能夠成功,趙國至少佔一半的功勞。

    當時秦昭襄王在攻打趙國前就說了:“齊楚救趙,親則退兵,不親則功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齊國和楚國援助趙國的話,他們可以緊密合作就退兵,如果不能就繼續攻打”。趙國在長平之戰時向齊王建借糧食,都被齊王建拒絕了,何況發兵救援呢?秦國聽說後就更放心大膽的去攻打趙國了。

    多說一句,齊王建就是那個被活活餓死的傢伙,他坐看五國為秦國所滅,卻無動於衷。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很顯然齊王建屬於後者。

    3、楚國

    當時楚國把持朝政的是春申君,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楚國太子熊完在秦國為人質。全賴春申君謀劃,才得以回國繼承王位。在熊完繼位後,非常信任春申君,而春申君一直奉行的“親秦”的策略。

    秦昭襄王在攻打三晉之前曾試探過楚國,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對楚國開戰,春申君立即表示願意割讓州陵給秦國求和。秦國本來就沒打算攻打楚國,秦國一直奉行的遠交近攻的策略,他的眼光一直放在三晉之地,所以秦國和楚國結盟了。

    直到公元前259年,秦軍圍攻邯鄲,平原君親自遊說楚考烈王,楚考烈王看形勢不對,再不救趙,趙國就亡了,才背棄和秦國的盟約,發兵救趙。

    4、南韓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就是南韓,公元前262年,秦國攻克南韓野王,切斷了上黨和南韓的聯絡。韓王非常恐懼,下令讓上黨太守馮亭獻出上黨,以請求秦國罷兵。

    馮亭不願意降秦,他希望投靠趙國。趙王在平原君的勸說下,接受了上黨的歸附。這就讓秦國不開心了,我費心費力的種樹,結果被你摘了桃子,這氣不能忍。於是秦國便向趙國開戰,於是長平之戰爆發。

    南韓被打的都喘不過氣來了,滿心巴望著秦國趕快退兵,這個時候哪敢招惹秦國。

    5、魏國

    其實秦國第一個打的就是魏國,秦國要想東進,第一個就要打魏國。在秦國攻打魏國時,趙國和南韓派兵救援,三國聯軍由魏將芒卯率領,結果被白起率領的秦軍在華陽打敗,芒卯逃跑,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魏國也早被打怕了,哪還敢出兵?

    對於秦國來說,看看秦昭襄王的話,它擔心的只有齊國和楚國,至於南韓和魏國它根本沒有放在眼裡。

    6、趙國

    沒錯,負最大責任就是趙國本身。在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由於戰事不利,趙王想親自率軍出戰。

    樓昌、虞卿等人覺得這樣於事無補,樓昌建議和秦國議和。虞卿認為,秦國傾全國之力來攻打趙國,議和是不可能了,還不如派人攜帶寶物遊說諸侯,聯合起來反抗秦國。但是趙王不聽。

    於是趙王派鄭朱出使秦國,前去議和。虞卿對趙王說道:“鄭朱入秦,如果秦國隆重接待了他,並且昭告天下秦國正和趙國議和,那麼諸侯就不會來救援了。如果諸侯不來救援,秦國就會更加肆無忌憚的攻打趙國”。但是趙王不聽。

    果然,秦國隆重的接待了鄭朱,並且說趙國和秦國已經議和。諸侯一看,你們都議和了,還去救個錘子,大家都洗洗睡吧。

    你想啊,人家在議和,你發兵去救援,結果假議和成了真議和,秦國再轉過頭了打你,你這不是自找沒趣嗎?於是其他國家果然不再提救援的事了。

  • 4 # 賀拔嶽

    長平之戰爆發後,趙軍初戰便不利。從公元前260年4月~7月間被秦軍接連攻破玉溪河谷、空倉嶺、丹河三道防線。廉頗最終率軍退守百里石長城一線,加固工事,堅守不出,雙方陷於對峙態勢。

    廉頗認為秦軍補給線太長,糧草供及困難,日久必退。卻不想秦國疏浚渠道,長接從水路運糧,反而比趙國更迅捷、便利。倒是趙國戰備不足,戰事一久國內糧草就很匱乏,再加上趙國重商輕農,一味僵持的戰局已把趙國逼入無糧可食的窘境。同時,秦軍不斷的騷擾趙軍糧道,趙軍更是雪上加霜。

    戰事久拖不絕,趙國內壓力山大,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人商議對策,甚至想親征長平與秦軍決戰。樓昌認為應派使者與秦國議和。虞卿則認為秦國有攻滅趙國之心,與其議和難有成效,不如派使臣攜重寶遊說楚、魏二國,結成合縱之勢逼秦國退兵。但趙孝成王採納了樓昌之議派鄭朱赴秦議和。

    秦國確實擔心趙國與楚、魏合縱抗秦,使自己陷於腹背受敵的境地,趙人求和,秦國將計就計。在鄭朱到達秦國之後,對其隆重接待,有意放出口風,秦與同趙達成和解,不日便可罷兵。另一方面又加強軍備防止它國火中取栗。

    當時之天下,韓、魏、楚已畏秦如虎,齊則對趙當年參與樂毅伐齊而耿耿於懷,燕國素來與秦國交好,再加上趙孝成王的顢頇之舉,各國都已知曉秦、趙二國已然和解,直接導至趙國陷於列國不幫之窘境。

  • 5 # 清水河吳彥祖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經過這次戰爭之後,由“胡服騎射”變法強大的趙國再也無法與秦國抗衡,那麼為什麼當趙軍被圍時,其他五個國家卻隔岸觀火不來救援呢?

    當時的各諸侯國國力衰弱自顧不暇自然是其中的原因,但是隻要尚有餘力面對秦國攻趙都會出兵相援,因為大家都會感到唇亡齒寒的威脅,趙國亡國其他國家也將面臨滅頂之災,那麼為什麼各國知道唇亡齒寒卻還是袖手旁觀呢?

    這就要談及長平之戰的導火索趙國接收上黨郡降趙。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伐韓上黨郡,上黨守馮亭以韓不能守上黨為由降趙。趙國廉頗、趙奢和平陽君趙豹等力勸趙孝成王不要接收上黨郡,理由是“聖人甚或無故之利”,而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都主張接收上黨郡這塊大肥肉。這樣的情況下秦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為了爭奪這塊地方秦趙開始兵戎相見,後來秦國佔領了韓上黨郡,三年後爆發長平之戰。

    也就是說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因為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趙勝貪圖利益,不顧大局導致的。這樣的情況下你由於自己的貪心而被秦國攻伐理虧,各諸侯國都不願意為你的錯誤買單,自然袖手旁觀看著你被秦國攻打,如果是無緣無故秦國對趙國用兵,各諸侯國就會有唇亡齒寒的威脅,肯定會鼎力相助的。

    所以當你因為貪心而被秦國暴揍得抱頭鼠竄的時候,其他國家只會看戲叫好,責備你活該捱打。

  • 6 # 使用者94738516596

    長平之戰作為中國古代軍事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殲滅戰,影響了不只是秦趙兩國的命運,更是影響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最終走向。

    根據歷史記載,長平之戰趙國投入了大約45萬軍隊,而秦國更是投入了60萬的軍隊,趙軍幾乎是全軍覆沒,秦將白起當時只留下了200多的人收拾屍體。其餘的全部被坑殺。而秦軍也是傷亡過半。可見長平之戰的規模之大。

    長平之戰前期趙軍是廉頗一直在堅守,後來趙孝成王把廉頗換了下來,讓趙括統軍,趙括領軍之後馬上就該防守為主動進攻,而秦將白起用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導致趙軍全部被圍,最後趙軍被圍46天之後,當時士兵都已經到了互相殘殺為食的地步了,這個時候趙括選擇突圍,但是趙括在亂軍之中被射死,最後趙軍無主帥只能選擇投降了,後來白起也是坑殺了所有投降計程車兵。

    當時長平之戰的時候為什麼其他五國都是坐山觀虎鬥呢?

    首先來說,當時戰國後期秦趙兩國最為強大,這個時候的楚國,齊國,魏國等等都已經衰落了,其他五國都是想看到秦趙兩國兩敗俱傷的,所以這個時候誰也不會出手相救的,坐山觀虎鬥。

    其次就是不敢惹秦國,當時趙國雖然強大,但是秦國子商鞅變法之後就開始強大起來,秦國一直在吞併周邊的小國,而且在長平之戰之前秦軍幾乎是打敗了所有的國家,把楚國都城都攻破了,楚國被迫遷都。魏國,南韓早就已經被秦軍打的不敢惹了。齊國自從五國伐齊之後也是誰也不幫。當時其實能出手的就是魏國和楚國了,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是被秦國打怕了。

    然後就是當時時間也不允許,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資訊交流不暢,如果只是在得知趙軍被圍之後才決定出手的話,別說楚國和魏國了,就是趙國自己都來不及了,趙軍被圍的訊息傳出去,然後再等到魏楚等國集結大軍,再趕到的話那麼黃花菜都涼了。

    最後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當時他們都是想秦趙兩國兩敗俱傷,其實不管是趙國勝還是秦國勝,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如果趙國勝利了那麼可能統一天下的就是趙國了,那麼對於其他五國來說不也是一樣的嗎?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趙國自始至終都沒有想打贏秦國,或者說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的重要性,當時秦國已經是天下無敵了,趙國雖然在閼與之戰的時候打敗過秦軍,但是趙軍也是從來不敢惹秦國,我們可以看到當秦趙在長平對峙的時候,趙國也是主動向秦國求和,當時秦國馬上就把訊息傳達到其他國家,目的就是想其他國家看到趙國自己都不想打了,那麼其他國家也就沒有必要派援兵了。

    所以說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除了秦國的勇猛,更多的還是趙國自己的失誤和其他國家的坐視不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蓋一棟二十頭母豬,年出欄五六百頭豬的豬舍,不算豬苗基建成本需要多少?只有兩畝地夠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