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匠心禪意雕塑藝術

    在2018年的尾巴,廣東新高考改革使用“3+1+2”方案的訊息引起廣大考生家長的討論,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新高考改革又回到了大家的視線中。雖然,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在第二天就表示“最終的方案還是要等待省教育廳、省考試院釋出的官方訊息。”但我們都知道,2019年新高考改革不遠啦!藉此,三好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全國新高考改革的進度,“3+1+2”模式成趨勢,或將影響17個省!

    一、全國新高考改革最新進度

    根據原來的安排,新高考改革實施進度應該是:

    2014年第一批:浙江、上海

    2017年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東

    2018年第三批:湖北、湖南、重慶、遼寧、河北、江蘇、廣東、福建、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

    2019年第四批:寧夏、廣西、陝西、雲南、甘肅、青海、新疆

    2018年有10個省份暫停了改革的腳步:

    2018年原定開始改革的18個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10個省份都推遲了改革。

    2019年會有多少個省份進行改革?

    2019原定將有7個省份改革,若加上2018年推遲了的10個省,則可能有17個省份進行高考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省份有可能也會推遲新高考改革。

    有可能在2019進行高考改革的17個省份是: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寧夏、廣西、陝西、雲南、甘肅、青海、新疆。

    二、新高考改革為什麼會暫停?

    這個問題我們探討過很多次了,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做好準備。新高考改革涉及到不分文理、採用3+3的模式、等級賦分、選科走班等內容;在四年試點後面臨了偏科、物理遇冷、填報志願困難、老師不夠用、課室不夠用、考生不會選等問題。新高考改革,無論對學校、老師、考生、家長來說,都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盡相同的新高考模式

    在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上,各省市做出了部分的改動。

    山東方案與上海、浙江的不同點

    山東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也分為合格考試和等級考試。但學生所選等級考試科目必須是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成績達到合格的科目,不合格者不得作為等級考試科目。

    在考試時間上,合格考試每學年組織2次,分別安排在每學年上、下學期末。每個普通高中學生在校期間有多次考試機會。

    學生在校期間如有未達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試科目,允許其在離校兩年內繼續參加合格考試。

    等級考試每年組織1次,時間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統一高考)後進行。普通高中學生在校期間只能參加1次選考科目的等級考試。等級考試成績當年有效。

    外語考試聽力和筆試將分開考試。其中,聽力部分有2次考試機會,安排在高三上學期末進行,取最高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筆試部分有1次考試機會,仍然安排在6月份國家統一高考期間進行,取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

    海南的高考則變為了4天

    考試時間安排也做了具體調整,統一高考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舉行,考試科目為語、數、外。等級性考試6門選3門考,這6門分別是政、史、地、理、化、生,計入高考錄取總成績,考試時間安排在高三的6月9-10日進行。

    合格性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7門科目)安排在7月7日、8日兩天;不參加高考的學生,語文、數學、外語3科安排在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的4月9日。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3個科目的合格性考試安排在高三下學期4月進行。

    廣東或進行“3+1+2”方案

    這就回到了我們文章開頭所說的,3是指語數英,1是指物理或歷史必選,2是指在生物、化學、政治、地理中選2科。這樣做就把原來“3+3”的20種學科組合,降低到了12種。這無論是對學校還是考生來說,其實壓力都要小一點。

    為什麼“3+3”模式受阻

    2018年11月26日,在南京大學舉辦的“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創新人才”2018高校高中教育發展論壇上,教育部考試中心評價處處長韓寧指出當前改革存在的問題。

    走班教學會不會凸顯教師資源不足?(重新配備整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難度太大。這被認為是新高考“改不動”的“第一難”)

    考試次數過多會不會加重負擔?

    分散考試、多次考試、走班教學會不會造成中學教學秩序的混亂?

    學生選科比例不合理是否會造成未來國民總體科學素養下降?

    當試點擴大以後,省級考試機構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專業的服務?

    《中學生職業規劃教程》編委會副主任、新高考專家田志友則直言:目前採用的“3+3模式”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物理遇冷始料未及,下崗的是物理老師,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師。

    同時二十種選課組合,老師不夠用、教室不夠用,選課制無奈變成“套餐制”,另外綜合素質評價備受爭議......

    三、“3+1+2”會變成改革趨勢嗎?

    什麼是3+1+2模式?

    “3”:語文、數學、英語必考科目

    “1”:物理、歷史選擇一門作為選考科目

    “2”: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根據“3+1+2”規則,羅列出以下12種排列組合: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化學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地理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政治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地理、政治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生物、化學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生物、地理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生物、政治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化學、地理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化學、政治

    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政治

    也就是說,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但不能同時選擇這兩門。

    從“3+1+2”模式出來後,大家肯定會想“3+3”會被棄用嗎?“3+1+2”是否會成為趨勢?

    從宏觀角度看,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深遠巨大。相比先前的文理兩科,現行的“3+3”模式在充分表達學生(或家長意願)的個性化特長或專長同時,可以更加靈活地適應高校和社會對多樣化專業素養和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由於不同學科存在學習難度和給分差異,一些學生(或家長)挖空心思地理性權衡和機智選擇,讓理應“受寵”的物理和歷史學科備受“冷落”。

    正在審議中的“3+1+2”新模式,無疑是對“3+3”模式下的學科選擇偏誤進行及時調整和行為干預。它在尊重學生個性化專業需求同時,也試圖透過頂層設計來規範和引導學生的學科選擇行為,意圖讓學科選擇結果能夠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滿足社會人才專業需求。

    從“3+1+2”模式來看,可供選擇的學科組合減少了,這至少會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效應:

    一是:所有人的決策選擇組合縮減40%,這將有利於減少學生或家長的決策時間和決策成本。它可以讓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產性的專業學習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費在不同組合優劣的權衡比較上。這對於學生和社會來說,是利好訊息。

    二是:原先意圖選擇所縮減的8種學科組合的學生,將會被分散至另外的12種學科組合中。這會增加12種組合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會導致高校不同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的再排序。原有高校報考和專業選擇資訊,將會失去重要的參考借鑑價值。新模式下的第一屆考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高考改革後的資訊不充分問題,高校和專業報考選擇也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圖利好高校和社會,但是無形中也增加第一屆考生的選擇風險。

    “3+1+2”模式的優點

    1. 組合減少困惑減少

    第一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組合減少,選科干擾項減少,學生、家長的困惑度降低。

    2.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於科目設定的減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3. 學校更易安排課程

    在走班數量人數巨大的情況下,將給學校對學生的課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師安排帶來極大困難。

    在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學生人數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將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課程、教師和教室。

    4. 學生學習更加穩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況下,不用走班的情況將見地。這樣,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學生上課節奏和氛圍是相同的,更加有利於學生形成相互交流、競爭的學習氛圍。

    同時,也盡最大可能免除了學生在上了這門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個教室的麻煩,減少走班對學生帶來的干擾。

    5. 降低資源不均影響

    眾所周知,對於普通高中,師資條件是很難與重點中學相比,透過賦分制,校際間的資源不均衡將導致學在生賦分上的剛性不公平。

    3+1+2將物理、歷史這兩門科目取消賦分制,則可大幅度降低這種資源不均衡帶來的不公平;同時,也為這些普通中學開課、組班提供了更好的調配空間。

    6. 更加利於人才培養

    在3+3賦分制的前提下,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競爭優勢,基於這一現實,不少學生可能並不一定選擇物理。

    從浙江上海實踐的情況看,物理選科總人數比例也並不高,這與學科輻射範圍巨大的物理學科來說,並非好事。那麼將物理取消賦分制,將排位賽變為實際分數,則有利於物理學科人才的培養。

    而歷史科目對於偏文科的學生來說,也是基礎性科目。因此,這種基於物理和歷史的選科,能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高校選拔要求的學生。

    四、箭在弦上,不得不改!

    新高考改革還處於探索的階段,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改革的腳步卻不會停止,甚至會加快!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11月6日上午,“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回答網友提問中表示“將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化考試內容、形式和錄取等關鍵環節改革,你放心,只會越改越好,進一步加快建立完善中國特色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落到實處。”

    這些其實都表明了,2020年各省市均再無理由推遲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已是必行之舉。因此,面臨新高考改革的同學們不需要著急,尚未啟動或尚未公佈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相信很快就會公佈,尤其是廣東、福建這些已經宣佈啟動的省市!

    屆時,小欣老師也將第一時間給大家傳遞高考改革最新資訊。

    五、高考改革對什麼樣的學生最有利?

    1. 自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選修課程的自由組合,使得大部分學校必須引入走班制,學生時間會變得相對自由,來自老師的約束和鞭策會變少(類似於大學)。對於習慣了被動學習、只等老師耳提面命才能有點動力的學生來說,這顯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首要任務。

    2. 善於把握時間,學習效率高的學生

    由於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學進度被壓縮,學生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完高中的課程,因此就要求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3. 有專長或幾門擅長科目的學生

    除了語數外,新的高考不強制選擇文理,學生在避開不擅長的學科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如果對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其實不妨早做準備,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開始自學,閱讀大量的書籍,報一些線上或線下的培訓班。如果能在這些學科領先同齡人一截,甚至獲得一些競賽名次,那麼在高考中會有很明顯的優勢。有專長的學生也可以衝擊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學校的統一授課,被老師的教學進度趕著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動的。

    4. 有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的學生

    實行6選3以後,高校部分專業對考試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專業要求物理成績,如果不選考物理,那麼就等於和這些專業無緣。因此對於早就想好未來學業和職業規劃的學生,會提前準備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隨大流,到臨近高考或者考後才去思考大學專業的同學,通常會手足無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全新f3省油?還是速銳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