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井觀商
-
2 # 摩根大利
《投資最重要的事》
“我第一時間開啟並閱讀的郵件就是霍華德·馬克斯的備忘錄。我總能從中學到東西。他的書籍更是如此。”——巴菲特
1.最重要的不是盲目相信市場總是有效或者無效,而是清醒的認識市場相當高效,而且相當難以擊敗,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長期戰勝市場。
2.最重要的投資決策不是以價格為本,而是以價值為本。
3.最重要的不是買好的,而是賣得好。
4.最重要的不是波動性風險,而是永久損失的可能性風險。
5.最重要的巨大風險不是在人的恐懼時,而是所有人都覺得風險很小時。
6.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高風險高盈利,而是追求低風險高盈利。
7.最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週期。
8.最重要的不是市場心理中板的中點,還是終點的反轉。
9.最重要的不是順勢而為,而是逆勢而為。
10.重要的不是想到逆向投資,而是做到逆向投資。
11.最重要的不是價格,也不是價值,而是相對的價效比。即安全邊際。
12.最重要的不是主動尋找機會,而是耐心等待機會上門。
13.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認識到未來的無法預測,但可以先做好準備。
14.最重要的不是關注未來,而是關注現在。
15.最重要的是認識到短期業績靠運氣,長期業績靠技術實力。
16.最重要的不是進攻而是防守。
17.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偉大成功,而是避免重大的錯誤。
18.最重要的不是牛市跑贏市場,而是熊市跑贏市場。
#巴菲特內部講話#
-
3 # 姚靈
我們看投資的本質,要從三個維度去思考。
01 行業的維度
第一,看行業的商業模式。我經常說,買股票看行業,就像買房子看小區一樣,你可以裝修你的房子,但是沒有辦法改變小區的環境,是不是學區房、小區中庭大不大等,這些因素你是無法改變的。公司也一樣,即便有很優秀的管理層,但如果在一個很爛的行業,不管你怎麼敬業、掙扎,業績都不會太好。而有一些行業,你會發現賺錢實在太容易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業。2013 年、2014 年“三公經費”嚴管,大多數公司股價下調但還是很好賺錢。因此,從行業的維度看,首先是看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這個行業掙錢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業的競爭格局。我們經常說格局決定結局,很典型的兩家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調並不算很出眾的行業,但是2005 年價格戰之後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場佔有率具有很大優勢的格局。行業格局最佳化後,即使整體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業績增長也很快,股價也都漲了幾十倍。
第三,看行業的空間。中國過去15 年走了美國100 年走的路,可以在三年時間內用掉美國一個世紀用的水泥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定有一些行業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經是夕陽行業。在行業選擇上我們要避開這些夕陽行業,同時也要避開剛開始就“百舸爭流”的行業。一些新興行業剛剛發展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個行業好,有100 家天使投資人往上撲,50 家VC 往裡衝,公司之間打價格戰,這樣的行業你不知道誰是贏家。我們要的是成長期和穩定期,有些消費品在成長期,這種階段下特別好做投資。當然,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要看。
第四,看行業的門檻。中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國家,資本回報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淨潤率稍微高一點兒的行業,就會有100 個人“山寨”、1000 個人抄襲。所以門檻很重要,要麼資源獨佔,要麼有牌照限制,要麼有技術優勢,要麼有品牌優勢。從白酒行業來看,2012 年、2013 年有非常多的地產公司嘗試開發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 年、2016 年都死掉了,這個行業是有門檻的,別人進不來。
02 公司的維度
我們要找品類優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內部的管理機制,看一看產品的定位。
我總是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家公司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是會越大越強,還是會越大越難?有些行業的公司銷售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徑,可複製性就不強了,增長也非常難,這種行業就是越大越難,對這種行業要小心。中國有很多軟體公司其實是做系統整合的,成長過程中大量依賴人海戰術,雖然銷售是增長的,但是人均利潤不斷下滑,沒有規模效應。這跟微軟公司產品化的軟體不一樣。我們都想買行業龍頭,要有規模優勢,越大越強。
03 管理層的維度
看管理層分兩個方面: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誠信度。
能力分兩個方面。
一是看戰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會轉型到其他行業,這種隨便亂轉型的公司我們從來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轉型做一個新行業能夠做好嗎?過去兩年,各種轉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二是戰術上的執行力。對於中小公司,關鍵看老闆的個人能力和魅力。我們經常會調研中層幹部,看他們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長;對大公司會看中層幹部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
4 # 華爾街總督
在投資方面,人們往往傾向於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但許多做出的決定和選擇遠遠超過了理性。所以對於投資的思考,偏好和資源的選擇也會有不同側重。
一、新時期要有新的思考方式。科技化、網路化、智慧化、全球化的時代,商業投資、價值投資最大的核心就是系統化的投資分析。
二、思維的封閉與突破。在投資的選擇中,個人的偏好往往會替代和決定個人的選擇,我們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製造、創新。取捨焦灼和艱難的抉擇,直接了當的從風險和收益入手,打破條條框框,去實現投資收益。
三、價值決定價格不是唯一選項。這方面的經典案例不計其數,最典型的投資在股市裡表現得淋漓盡致。一盒蝦的價值在哪裡,可它的價格有時就是一個傳說,姜你軍,蒜你狠都還記憶尤新吧,所以遵循自己的投資理念,投資價格是最現實的,它最終影響你的收益。
四選擇是最痛苦的。無論個人還是機構,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論你如何辯解,是理性還是非理性,是公平還是不公平,完全不可預測的市場是感知而不是規則,因此,系統化、多樣性的選擇一定會帶來突破。
-
5 # 冬源鼓股
投資人是如何思考的?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
我認為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思考點有三個,一個是收益 ,一個是風險,其次是收益的時間效益。
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有這幾點判斷。
1 收益超過最低銀行標準收益
2 風險<收益
3 投資時間長短
不同的投資人對收益、風險以及時間都有不同的追求,可以按照自己的風險偏好,時間週期,來選擇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
以上是我的看法,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主要思考這三點。
-
6 # 大海侃股
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對於投資的事情是如何思考的?
一,以證券市場為例,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或者說沒賺錢的投資者,甚至虧錢的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都是三拍,分別是拍腦袋決定,買股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偶然看見了,或者聽別人介紹了,腦子一熱一拍腦袋就決定買進,拍肚子保證,買進以後拍著胸膛說這個股票一定會漲,拍屁股走人,股價一下跌,慌的不得了,也不考慮股票的基本面和技術走勢,用屁股思考,直接割肉走人。
二,以技術走勢為主要依據,做短線的高手,在買股票的時候考慮的是題材的熱度,有沒有爆發力,技術指標是否配合,股價能漲多少,如果估值不合理自己買進以後能否博傻賣給別人,心裡多少有一個預測再做交易。
三,頂級的投資人是價值投資者,研究的是公司和未來的產業政策,看公司的基本面有沒有挖掘的潛力,例如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盈利情況,未來有沒有持續增長的潛力,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是多少,值不值得投資,未來公司的合理定價有多少。如果一旦符合投資要求,就會在合適的價值區間重倉長線持股,根本不在乎短期的市場波動,股價不達目標,不考慮賣出,而往往選擇的股票會漲的超出自己的預期目標,獲得額外的收入。
-
7 # 我的複利人生
價值投資(相對於成長投資)就是投資於中低速增長、低速增長但是有絕對競爭優勢、增長確定的成熟行業龍頭。(僅是我的想法,價值投資的一部分,我覺得我可行的價值投資途徑)。其內在價值十分明顯,而價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只要指PE在5-7倍之間,7倍以下,即企業利潤、現金流今後不增長也划算)。
成長投資:就是投資於中速、中高速增長且競爭優勢顯著、增長比較確定的成長期行業龍頭。其內在價值有賴於未來成長,而靜態價格並不便宜(只要指PE高於10倍、15倍、20倍)
總的來說,我的投資第一必須是行業龍頭,第二必須行業發展有較高的確定性、較明朗。第三必須是價格便宜或較便宜,不能高估。
-
8 # 行走的Danny
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一般是怎麼思考的?
一般來說,不同層次的投資人做投資都有不同的想法,因為他們的教育背景,成長經歷,經濟底蘊都不同,身邊的各種資源也不一樣,所以最終對投資的看法肯定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社會中經常看到的投資人可以舉幾個例子。1:小白投資,手裡有一點積蓄,或者往父母,朋友借一點錢投資,這種投資客非常注重投資的收益,因為他們賺起賠不起,他們會時刻關注投資程序,事無鉅細的去關注去了解去問詢。2:透過奮鬥或者個人努力,手裡有一些閒錢,這些錢對他們現在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投資後還會專注自己的工作,只關注投資專案的結果。3:專業投資人,在仔細考察投資人,投資專案後,會派專員去跟進,資金大的,甚至會用自己人管理財務。以上只是幾種投資客在投資過程的一些投資想法。
-
9 # 交易員花哥
投資人我分為簡單的兩類。
第一類是普通老百姓。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在意的有三點。
第一點是投資能獲得多少收益?第二,這個投資會有多大的風險?第三,這個投資的流動性怎麼樣?也就是他是鎖定的還是活期的。
這三個問題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想到的最多的問題。
第二類是針對機構投資者。
他們一般選擇的標準是看這個專案是否對這個社會產生真正的價值。這個專案是否解決了這個社會的問題?這個專案未來的增長空間有多大?這個專案的創始人團隊是否靠譜?這個專案他的成長空間有多大?退出時間有多長?
這些是機構投資者所關心的思考問題。
回覆列表
你好!先跟你說個投資圈的小故事:有個60後的創業者王學宗,有次在他請客的飯局上,投資人朱嘯虎當著他的年,對眾人說:“我不投資60後”,說完引起鬨堂大笑,王學宗可就挺尷尬的。事後,他直接發了朋友圈吐槽朱嘯虎對創業者年齡歧視,無禮貌,無教養。當然,朱嘯虎也不甘心,公開場合慫回去:“我最討厭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創業者”。一場很小的口角之爭,不論是非,但可以看到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橫杆著一個彼此無知的劇幕而成為一段佳話!
因此,你的問題中不能單獨想去抓對方想什麼,而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是否瞭解自己的商業邏輯。因為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想法往往存在很多不同!
一、投資者喜歡新概念,要有新風口就像這幾年的“網紅”、“共享經濟”和“內容創業”等都是一種概念,投資人很多也是職業者,他要讓自己的投資的專案能夠套上這個概念,甚至能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或者一個新的風口。那麼,他就敢於去下賭注,就像投資股票一樣的去冒險,以小博大。
二、風險投資者的生存邏輯我們要知道投資者的做法:投多些專案,比如就是要投資100個,即使他心知肚明會死掉80個,只要剩餘的20個能夠賺錢回來,不僅能把總賬平了還能贏錢,堵的就是這個。
南非的MIH,10多年前就進入中國專門投資網際網路公司,花了大筆錢投了6家公司,5家死了,就1家贏了,那一家是騰訊,可想而知。
因此,風險投資想要有1個大贏就好了,他想要找增長型最快的專案,想要帶來至少10倍以上的回報,否則跟你玩個屁!
三、投資者說到底就是買你的創業專案投資者的真實目的不是來跟你分年底創業專案的分紅,對他而言,賺錢不賺錢不是最重要的,更看重的是你的估值能否成倍的翻漲。對創業者而言,創業的專案就是它的全部,做好做壞都與自己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因此,投資者其實就是買了你的創業專案,當他買完以後你的專案其實只是他所投中的一個專案而已,他在與你今後的合作中,其實就是一直在等著待價而沽,這就是投資人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