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之意

    在三國的時期,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很多人也都非常的短命。很多人空有一腔抱負,但是最終都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周瑜就是其中之一。

    周瑜是治世之能臣這是可以肯定的

    1.因為當時的周瑜不到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當上了江東的大都督。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才華。之前孔明就說周瑜的才華不下於我,這就足以證明了周瑜的能力,

    2.當時周瑜有了一定的成就的時候,而諸葛亮還沒有出山。這就足以證明周瑜的能力還是非常的強大。

    為何未能實現其偉大的抱負:

    其一:在於荊州

    周瑜當時在江東就有一個計劃—拿下荊州,但是沒有到半路就去世了,這樣很大程度上對歷史進行了改寫。

    為什麼當時的周瑜一定要拿下當時的荊州

    因為當時的荊州四面環水和江東一樣,也是四面環水,而且荊州是長江的上游,所以說拿下荊州無疑對江東是戰略意義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周瑜直到死之前,都想為孫權拿下荊州的原因。

    拿下荊州的話,就有主動出擊的資本。

    周瑜這個人小說上面說是一個非常小氣的一個人,其實歷史上的周瑜不是這樣子的。而恰恰相反的是,周瑜是一個非常有大度的人。才華也是非常的出眾,對大局觀掌握的非常的好。

    其實周瑜是一個兩面派的人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他都把他們當作敵人來看,如果不是曹操的百萬大軍來攻打東吳的話,可能當時的周瑜也不會和劉備結盟。只能說結盟後對劉備的提防心理少了很多,但是也是處於一種提防的狀態。

    當時孫權與劉備的赤壁大戰勝利後,當時劉備遠還沒有那麼強大的時候,周瑜就建議孫權除掉劉備,軟禁他。但是當時的孫權怕自己在外的名聲不太好,所以說一直沒有做下這個決定,給了劉備一絲喘息的機會。雖然說當時曹操經過了大敗,但是他北方的軍力還是絲毫未損。所以說當時的曹操在三個人裡面還是最為強大的。

    在赤壁大戰的時候,孫權出兵最多,但得到的更少。一直都想把荊州拿下來,但是被劉備就佔領了荊州。所以說在這裡就能看劉備的狡猾。因為他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不拿下荊州的話,自己又是處於一個四處漂泊的狀態。

    其二:取下西川

    周瑜聽說劉備已經拿下了荊州,所以說對劉備更加的提防,當時就向孫權提出了一個意見,順勢取下西川,然後再結盟西涼馬超,後伺機圖取中原。就這樣一個謀略,最後沒有得到實現,在半路的時候自己舊病復發,最後就病死了,所以說後面的結局可想而知。

    如果說這句話能夠得到實施,在以後未來20年的日子裡,天下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當時的西川劉璋是非常的昏庸無能的,所以說劉備當時還沒有想過去取西川的時候,周瑜就像自己去取了。因為周瑜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反間計,他看得懂人們的心理,所以說當時拿到西川的話。荊州就會處於四面受敵的局面,這樣一塊肥肉,就算當時的曹操不去攻取其他的諸侯也會心動。

    所以說如果周瑜這個計劃實施成功了的話,劉備的荊州就會孤立無援,所以說以後的天下可能就只有曹操和孫權兩個人的,就沒有劉備什麼事情了。

    周瑜把一切都計算好了,但是就沒有算到自己的壽命會在自己在30多歲的時候去世。可謂是天妒英才。

  • 2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多麼大氣磅礴的一首詩,意氣風發、儒將風度,羽扇綸巾,在談笑風生間,八十萬曹軍灰飛煙滅,這是何等的智慧與榮耀。此時的周瑜僅33歲,剛過而立之年即有如此成就,世人羨慕之,何來羨慕世人。

    周瑜,字公瑾,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出生士族之家廬江周氏,父親官居洛陽令,堂祖父官居太尉。身強體壯,又美資顏,吳中呼為周郎(呼孫策為孫郎)。與孫策同齡,關係極好(升堂拜母的關係)。盡其一生輔佐孫氏家族,亦是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策平江東之戰,周瑜親率大軍迎策,給予極大支援。孫策遇襲身亡,周瑜帶兵前往奔喪,率先與孫權行君臣禮以支援孫權。赤壁之戰一片投降論調,周瑜堅持“抗戰到底”以保江東基業。南郡之戰帶傷上陣擊潰曹仁。看出劉備的威脅,上書孫權出狠招,可惜病故於回江陵的路上。如此之能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周公瑾一生的抱負是什麼呢?

    從《三國志·周瑜傳》中周瑜對孫權所提的建議可以看出來:

    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北方可圖也,即是天下可圖也,周瑜的終身抱負就是助孫氏家族取得天下,只可惜三十六歲即死於疾病,抱憾終身。那麼周瑜為何未能實現其遠大抱負,或者周瑜及東吳最終為何未能實現天下一統呢?

    英年早故

    周瑜三十六歲就去世了,如果再給他三十年,歷史有可能會被改寫。要知道赤壁之戰的前線總指揮是周瑜,打勝這一站的最大功臣是周瑜。當時周瑜的總兵力是多少呢?孫權給的三萬精兵,關羽一萬水軍、劉琦一萬水軍,總共差不多就五萬人,與曹操號稱八十萬水軍(打兩個對摺也有20萬)對陣於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軍事才能可見一斑。

    沒有戰略規劃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集團制定了明確的戰略規劃,先取荊益,以待時局變化。天下有變,則兩路進發直取中原。曹魏集團地處中原,為當時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人才濟濟,且挾天子以令不臣。而孫權這邊雖曾有魯肅提出過著名的‘榻上策’,但這是魯肅和孫權私下說的,以孫權的政治敏感度,恐怕是不會轉告周瑜的。周公瑾實際上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當然,畢竟儒將也是將領,帶兵打仗的,不是文臣,有時候確實也沒有規劃得那麼仔細。

    三足鼎立,天下未變

    赤壁之戰後,孫權未能困住劉備,待劉備拿下荊益之後,要滅掉蜀地就非常困難,而曹魏集團未有大變,人才未出現斷層,實力依舊是三國中最強大的一支。故只能偏安一隅,坐斷東南。

    所以,周瑜雖為治世之能臣,確仍未能實現其偉大的抱負。

  • 3 # 愛尚文史

    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性度恢廓,滿腹韜略,知大局,識大體,實乃天下奇才。他有遠大崇高的抱負。從江東出發,劍指天下,助老孫家實現統一霸業。同時!他有實現理想的平臺。在江東集團,周瑜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江東未來的命運。

    經天緯地之才,遠大崇高的理想,上好絕佳的平臺。這些實現遠大抱負的先決條件,周瑜彷彿都擁有了。他的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可惜的是,他死在了人生的打拼期,正值事業穩固上升的階段。所謂天妒英才,老天爺給他宣判了死刑。閻王要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周瑜看似啥都不缺,他缺的,恰恰是看不到的東西。時間!沒有時間,沒有給他實現遠大抱負的時間。

    他沒有敗給對手,也沒有敗給自己,而是敗給了人間的第一法則——命運!!!

    周公瑾的一生非常短暫,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自公元195年正式加入孫氏集團,到公元210年將星隕落。周瑜的軍事生涯,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在這十五年的時間內,他立下了多少功勳?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孫策歷陽渡江,周瑜領兵助陣,並資給足夠的軍糧船舶,為其出謀劃策。孫策得以平定江東,建立起東吳政權,周瑜位居首功。周瑜實為江東政權的締造者之一。

    第二、隨孫策攻破了皖城、尋陽等地,因得喬公兩女,孫策自娶了大喬,併為周瑜迎娶了小喬。後周瑜領兵平定豫章、廬陵等地。

    第三、託孤重臣,一救東吳。孫策逝世,孫權接替大位。適逢曹操攻破袁紹,氣勢如虹,下令孫權以子為質。孫權召眾商議,張昭、秦松等皆懼怕曹操的威勢,猶豫不決。唯獨周瑜及時勸服孫權。拯救了東吳。

    第四、討伐麻保二屯,大獲全勝,斬敵首領,俘虜萬餘人。

    第五:周瑜親自領軍,總督各路軍馬攻打荊州黃祖,皆大獲全勝,黃祖被斬,孫堅大仇得報。

    第六、赤壁之戰,二救東吳【改變了曹老闆一家獨大的局勢,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第七、南郡之戰,與曹魏名將曹仁周旋,拿下了最重要的荊土南郡。【使東吳終於有了一個向外擴張的平臺】

    自歷陽幫助孫策建立江東政權後,孫策常常感念周瑜的恩德,為他修建屋舍,並贈予鼓吹樂隊,賞賜待遇無人能及。除此之外,孫策還特地下令,表明了自己與周瑜的情誼深厚,以及對周瑜的蓋世功勳無以為報。

    具體內容如下:

    策又給瑜鼓吹,為治館舍,贈賜莫與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替大位。周瑜以託孤大臣的身份扛起了東吳的大旗,成了江東名副其實的國柱子。他統率三軍,事必躬親,保境安民,開疆拓土,是吳主孫權最為依賴的大臣,是江東國民最為依賴的將軍。

    權母常視周瑜為子,孫權以兄視周瑜。周瑜逝世,孫權無奈感嘆“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孫權常常念及周瑜,稱“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公元229年,孫權登基稱帝,表彰功臣,唯一歸功的,只有逝世幾十年的周瑜。而同為託孤大臣的張昭也想表功,被孫權臭罵一頓。原文如下:

    夏,四月,丙申,吳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黃龍。百官畢會,吳主歸功周瑜。綏遠將軍張昭舉笏欲褒讚功德,未及言,吳主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參考,《資治通鑑》

    周瑜在當世的地位很高,是江東父老所崇拜的偶像。即便後世,他的地位仍然很高。唐宋時期,周瑜更是被推入了武廟六十四、七十二將之列。北宋時期被追贈為平虜伯。

    若非英年早逝,他的成就遠不止如此!

  • 4 # 李杜文

    不是不能,是不行

    周瑜的抱負如果是帶領吳國統一天下,那段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看看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明白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劉備和諸葛亮的志向是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可以說跟曹操有深仇大恨,但是也認慫了,何況江東基業,能收成就可以了。這個觀點在孫策死前就提出來了:

    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請注意,孫策之所以沒有選擇更像自己的三弟孫翊做接班人,而是選擇孫權,是因為孫權擅長舉賢任能,各盡其心,然後保江東。孫策的遺言很清楚了,就是保江東,不是開疆拓土征戰天下。

    孫權站在了魯肅那邊

    魯肅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但是周瑜不是。史書上記載: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給孫權上奏摺,說劉備不是池中之物,況且手下還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一定要想辦法把劉備拿下。但是孫權不答應,反而還把荊州借給了劉備: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短時間內來看,孫權和魯肅的做法是對的,就是應該聯劉抗曹,因為曹操的勢力太強大了,就算赤壁之戰打輸了,也沒有傷到元氣,大主力仍舊還在。

    但是從後來人的角度來看,孫權正式錯過了囚禁劉備的好機會,才讓劉備 一步步做大,直到後來幹掉了關羽,才把沃野千里的荊州奪回來,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英年早逝,萬事休矣

    孫策死時26歲,周瑜比他小一個月,最後也就多活了10年,死於36歲。當時孫權哭得死去活來,史書上有記載:

    及卒,權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孫權感慨周瑜短命,使自己失去了依靠。若干年後,孫權稱帝,回首過往,再次感慨,要不是有周公瑾,我不可能有稱帝的一天。

    哎,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周瑜,周公瑾,這位表裡如一,英俊與才華並存的傑出統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婆婆帶孩子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