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扶得起的小阿斗
-
2 # 舒墨齋主人
王晉元(1939 - 2001),1939年出生,河北樂亭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花鳥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6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科,師承葉淺予、李苦禪、郭味蕖、田世光教授,1964年畢業後選擇去雲南工作,在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開拓了一條花鳥畫發展的新路。王晉元的花鳥 畫融合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的技法,其作品壯闊奇野,充滿生命律動,極富視覺衝擊力,展示了中國傳統花鳥畫的一種發展趨勢。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不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機構收藏。曾任雲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文聯副主席、雲南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兼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等職務。
王晉元在雲南工作近40年,踏遍了雲南的崇山峻嶺,他把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對自然和環境的親和,融化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透過對筆墨、形象、圖式、意境的反覆琢磨和提煉,創造出獨特的花鳥畫新風格。作品透過工筆與寫意、沒骨與勾描、水墨與重彩多種技法語言的綜合運用,創造出繁茂密織的雨林之美,呈現出大、滿、壯、野、繁、密、奇、豔的特色,表現出氣勢大、境界寬、內蘊深的現代審美格調和氣度,達到了多樣統一、對比和諧的交響效果,在中國畫壇上開闢了一種花鳥畫的新境界。
-
3 # 德行天下崔
王晉元(1939一2001)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男,河北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承葉淺予,田世光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仼雲南畫畫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等職務,他創作的巨幅花鳥畫融合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的技法,一改傳統文人畫的閒情逸致,性靈小品的境界,創造的展示雲南西雙版納繁茂的熱帶雨林之美,其作品壯闊,奇野,充滿生命律動,極富視覺衝擊力,展示了中國傳統花鳥畫的一種發展趨勢。
他的創作始終是以藝術來源於生活的原則,終於創造出他自己獨特的花鳥畫新風格,新樣式。他的作品透過工筆與寫意,沒骨與勾描,水墨與重彩多種技法語言的綜合運用,創造出繁茂,密織的雨林之美,畫面呈現出大,滿,壯,野,繁,密,奇,豔的特點。他的作品《舞龍蛇》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秋色蒼蒼》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一些作品被送往聯合國及亞,歐,澳洲,香港等國和地區展出。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央軍委,文化部等創作多幅巨幅作品。作品有《井岡杜娟紅似火》,《獵》等,出版有《王晉元畫選》。
走進王晉元的巨幅花鳥畫,猶如置身於一片野芳幽谷之中,在他的神秘,豐饒與瑰麗的畫面前,你感覺自己好像第一次被喚醒,變成林間一片草葉,一隻飛鳥?他深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搞"的古訓,走自己的路面對的是有別於前人的自然環境,要完成從自然感受到筆墨程式的創造,從生活形象到藝術形象的提升談何容易。而透過花鳥景物的描繪寄寓心靈家園,構建生命原鄉,呼喚生態和諧的情感意識才是他創作真正本質和使命,他深入實踐總結出“全景擷取"的創作方式。大膽突破了傳統文人折枝花鳥畫的趣味,以完整的情節,開闊的意境全景式表現出五影斑斕,氣象萬乾的自然生命的世界。他的全景擷取式創造開闢了一種花鳥畫的新境界,總體呈現出氣勢大,境界寬,內蘊深的現代審美格調和氣度,他的畫偏取其密,並且還密中更密,密中造疏。在用筆上,他的畫一掃常見的粗率,焦燥,寡淡之病,落筆有先後,勾染有法度,他的畫才有濃顏有深後的味道,他實現了導師提出的“山水與畫鳥相結合,工筆與寫意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的花鳥畫主張,形成他的繪畫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徵。
王晉元先生將畢生之力獻給了花鳥畫的發展事業,他卓有成效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花鳥畫發展的希望。
-
4 # 阿東看歷史
王晉元先生在近40年畫雲南的創作中,王晉元始終奉行著藝術來源於生活的原則,多年來他踏遍了雲南的崇山峻嶺,把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對自然和環境的親和融化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經過對筆墨、形象、圖式、意境的反覆琢磨和提煉,終於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花鳥畫新風格、新樣式。
他創作的巨幅花鳥畫,一改傳統文人叢豔折枝、點景禽鳥的性靈小品式的閒情逸致,賦予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景觀雄壯而瑰麗的生命力。作品透過工筆與寫意、沒骨與勾描、水墨與重彩多種技法語言的綜合運用,創造出繁茂、密織的雨林之美,畫面呈現出大、滿、壯、野、繁、密、奇、豔的特點。
他的作品《舞龍蛇》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秋色蒼蒼》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一些作品被送往聯合國及亞、歐、澳洲、香港等多國和地區展出。
王晉元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機構收藏,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央軍委、文化部等創作多幅巨幅作品。
作品有《井岡杜鵑紅似火》、《獵》等,作品《舞龍蛇》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
2001年王晉元藝術回顧暨捐贈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協、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廳、雲南省文聯共同主辦,共展出王晉元先生的125幅作品,在展覽展出之際,王晉元先生的親屬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其代表作45幅。
王晉元一生都在畫雲南,雲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多樣的物種群落對王晉元來說無疑是一個創造的契機,也是一個考驗。這裡的自然景物、雪山草甸、大野山花為他提供了表現生命氣象和心靈感悟的物件,使他有可能在前人筆墨表現的範圍之外拓展一片新天地。他深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古訓。
為此,他充分利用這造化之助,一頭撲進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奔走在滇西雪域草原,留連於烏蒙金沙的崖壁湍流,帶回一本本速寫和一摞摞畫稿,並一次次被自然生態的神奇所感動。
在長期親和自然、貼近社會的實踐中,王晉元找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但另一方面,選擇了雲南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新課題。這裡的草木植物有著特有的形態和風貌,它們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在中國畫的傳統中找不到現成的圖式和表現方法,走自己的路面對的是有別於前人的自然環境:相互寄生、纏繞、攀援、交織的藤蔓枝幹,苔蘚地衣,樹石林水,各種各樣的雨林植被物種,如此多樣、奇特與豐富,要完成從自然感受到筆墨程式的創造、從生活形象到藝術形象的提升談何容易!而透過花鳥景物的描繪寄寓心靈家園,構建生命原鄉,呼喚生態和諧的情感意識才是他創作的真正的本質和使命。因此,他認為熱愛生活才能發掘出生活與自然中蘊藏的美,但還要對自然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對生活把握得更準、更深。………………………………………………………………作品《井岡杜鵑紅》、《春滿雨林》、《秋色蒼蒼》、《雨林風采》中,花鳥畫的單體描繪被一片鬱鬱蔥蔥的生物群落所代替。山花植被密密層層,主體層面、群落層面、山石層面交相輝映,交織成一個立體而豐富的生態景觀,創造性地展示出繁茂、滿密的雨林之美。相對傳統寫意花鳥畫追求的簡、淡、雅、逸,王晉元的這種大場面、全景擷取式的創造開闢了一種花鳥畫的新境界,總體呈現出氣勢大、境界寬、內蘊深的現代審美格調和氣度。………………………………………………………………在實踐跨形式、跨技法的綜合語言樣式上,王晉元也邁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王晉元紮實而全面的技法基礎使他有能力實踐導師郭味蕖先生提出的“山水與花鳥相結合、工筆與寫意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 的花鳥畫主張,並以此形成他繪畫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一點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在《綠谷》、《絕壁千尋一澗花》中可以看到,花卉和環境處理得水乳交融,具有山水性質的素材與山花野卉處於同等地位,山石水口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共同營造出整體的空間意象和幽深蓊鬱的氛圍。工筆勾填與潑墨寫意結合是他融合不同技法語言的另一表現,像《野山春》、《神山之壽》等作品,它們多以“雙勾”表現植物細部結構,重彩點染,以“沒骨”畫出作為提神之筆的主體花卉,透過潑墨或寫意筆法造局佈勢。各種手法的自由調動、綜合運用達到了多樣統一、對比和諧的交響效果,大大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這一點沒有極高的藝術造詣,是不可能做到的。………………………………………………………………王晉元先生將畢生之力獻給了花鳥畫的發展事業,他卓有成效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花鳥畫發展的希望。王晉元先生是中國現代花鳥畫大家,雖然他於2001年就匆匆走完了他的藝術苦旅,但他長留給後人的讚頌自然生命的不朽佳作卻永久感染著我們。
回覆列表
王晉元是中國花鳥畫大家,他一生都在畫雲南,雲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多樣的物種群落對王晉元來說無疑是一個創造的契機,也是一個考驗。這裡的自然景物、雪山草甸、大野山花為他提供了表現生命氣象和心靈感悟的物件,使他有可能在前人筆墨表現的範圍之外拓展一片新天地。他深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古訓。 為此,他充分利用這造化之助,一頭撲進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奔走在滇西雪域草原,留連於烏蒙金沙的崖壁湍流,帶回一本本速寫和一摞摞畫稿,並一次次被自然生態的神奇所感動。 王晉元先生中國畫作品 在長期親和自然、貼近社會的實踐中,王晉元找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但另一方面,選擇了雲南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新課題。這裡的草木植物有著特有的形態和風貌,它們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在中國畫的傳統中找不到現成的圖式和表現方法,走自己的路面對的是有別於前人的自然環境:相互寄生、纏繞、攀援、交織的藤蔓枝幹,苔蘚地衣,樹石林水,各種各樣的雨林植被物種,如此多樣、奇特與豐富,要完成從自然感受到筆墨程式的創造、從生活形象到藝術形象的提升談何容易!而透過花鳥景物的描繪寄寓心靈家園,構建生命原鄉,呼喚生態和諧的情感意識才是他創作的真正的本質和使命。因此,他認為熱愛生活才能發掘出生活與自然中蘊藏的美,但還要對自然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對生活把握得更準、更深。 為了表現叢林滿、密、繁、豔的自然特徵,他深入到繁花如瀑、青藤飛舞、苔封蘚繡的密林幽谷,透過反覆實踐和推敲,總結出“全景擷取”的創作方法,大膽突破了傳統文人的折枝花鳥畫的趣味,以完整的情節、開闊的意境全景式表現五彩斑斕、氣象萬千的自然生命的世界。這一方法的應用事實證明是成功的,在作品《井岡杜鵑紅》、《春滿雨林》、《秋色蒼蒼》、《雨林風采》中,花鳥畫的單體描繪被一片鬱鬱蔥蔥的生物群落所代替。山花植被密密層層,主體層面、群落層面、山石層面交相輝映,交織成一個立體而豐富的生態景觀,創造性地展示出繁茂、滿密的雨林之美。相對傳統寫意花鳥畫追求的簡、淡、雅、逸,王晉元的這種大場面、全景擷取式的創造開闢了一種花鳥畫的新境界,總體呈現出氣勢大、境界寬、內蘊深的現代審美格調和氣度。王晉元創作上取得的成功來之不易,有過創作經驗的畫家都知道,如此繁複多樣的物象處理在一張畫中,極易雜亂、糊塗。王晉元的畫偏取其密,並且還要密中更密、密中造疏。昔黃賓虹作山水不憚至密,然後於疏處得其內美的方法對王晉元來說應該心領神會。愈滿、愈密愈有感覺,脈絡清明,繁而不亂,充分體現出對形象、用筆、空間結構超強的把握能力。特別在形象的處理上,不同類屬的植物花草若要個性鮮明又能有機和諧地組織在一起絕非易事,正是透過類化的方法對不同的形象和筆法進行歸納、提煉和抽象,再把同一類物象按照生長規律和畫面需要統一排程、整合,才有效地統攝住全域性,又避免了含糊與散亂。 在用筆上,他的畫一掃常見的粗率、焦躁、寡淡之病,落筆有先後,勾染有法度,雖然巨石巖處筆墨崢嶸跌宕,花枝招展處不乏沉靜安和,但一靜一動均遵循嚴格的作畫程式和用筆的內在規律,所以他的畫才有濃豔又深厚的味道。當然畫面結構體勢如果把握不好,仍然難逃一亂,這方面可以見到王晉元對現代構成元素的吸收,恰當運用分割、塊面線、黑白灰的對比,以及各種直與弧、縱與橫的構成關係,使空間有了落實,也為他的畫面增加了幾分平中之險、正中之奇的趣味。 王晉元先生中國畫作品 在實踐跨形式、跨技法的綜合語言樣式上,王晉元也邁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王晉元紮實而全面的技法基礎使他有能力實踐導師郭味蕖先生提出的“山水與花鳥相結合、工筆與寫意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 的花鳥畫主張,並以此形成他繪畫風格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一點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在《綠谷》、《絕壁千尋一澗花》中可以看到,花卉和環境處理得水乳交融,具有山水性質的素材與山花野卉處於同等地位,山石水口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共同營造出整體的空間意象和幽深蓊鬱的氛圍。工筆勾填與潑墨寫意結合是他融合不同技法語言的另一表現,像《野山春》、《神山之壽》等作品,它們多以“雙勾”表現植物細部結構,重彩點染,以“沒骨”畫出作為提神之筆的主體花卉,透過潑墨或寫意筆法造局佈勢。各種手法的自由調動、綜合運用達到了多樣統一、對比和諧的交響效果,大大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這一點沒有極高的藝術造詣,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晉元先生將畢生之力獻給了花鳥畫的發展事業,他卓有成效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花鳥畫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