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曆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徵。但到後來,就兼用陽文,並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列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後刻上去的。近年來隨著銀錠市場的復甦,特別是在港澳臺,明清銀錠屢拍高價,所以至大明元寶真品實數稀少。
那時,商人們以銀量富,有銀百萬兩稱大賈;幾十、幾萬兩稱中賈;千百兩的則為小賈。上至皇帝、官僚,下至中小地主競相搜刮積銀,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一個愛好貯銀的皇帝;正德、嘉靖時,權傾朝野的大臣劉瑾、朱寧、嚴嵩父子等所藏白銀亦皆千、百萬兩計(6)。因此,“大明元寶”為明後期所鑄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銀質大明元寶,寶銀的兩端呈圓孤形並向上隆起,高翹如船狀,整個銀錠呈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書銘文:左為“丁丑年造”,右為“四十八兩”,中間是四個楷書大字“大明元寶”,“寶”字中部寫法從二“王”,均是陽文。經實測,這枚銀錠形制比較標準,造型統一,元寶正面通長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寬55MM,闊腰處寬63MM,底面通長61MM,上下端等寬38MM,腰寬43MM。表面凹陷,錠面隱約可見澆鑄冷卻後形成的水波紋,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窩狀,重量達1500克。
金銀藏品中的又一個“黑馬”品種古代銀錠脫穎而出,受到了投資收藏者的熱烈追捧,成交價格迭創新高。銀錠大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銀貨幣的形制以銀餅和銀錠為主。明清時期是中國銀錠鑄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時期,其品種頗多,有五十兩、十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和一兩等各種規格。明清銀錠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官鑄的銀錠大多鑄有銀局名,私鑄的銀錠一般則鑄有私銀錢號名等。在收藏市場上,同規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倍甚至十多倍。
有綠鏽和儲存的方式有關係。
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曆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徵。但到後來,就兼用陽文,並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列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後刻上去的。近年來隨著銀錠市場的復甦,特別是在港澳臺,明清銀錠屢拍高價,所以至大明元寶真品實數稀少。
那時,商人們以銀量富,有銀百萬兩稱大賈;幾十、幾萬兩稱中賈;千百兩的則為小賈。上至皇帝、官僚,下至中小地主競相搜刮積銀,如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一個愛好貯銀的皇帝;正德、嘉靖時,權傾朝野的大臣劉瑾、朱寧、嚴嵩父子等所藏白銀亦皆千、百萬兩計(6)。因此,“大明元寶”為明後期所鑄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銀質大明元寶,寶銀的兩端呈圓孤形並向上隆起,高翹如船狀,整個銀錠呈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書銘文:左為“丁丑年造”,右為“四十八兩”,中間是四個楷書大字“大明元寶”,“寶”字中部寫法從二“王”,均是陽文。經實測,這枚銀錠形制比較標準,造型統一,元寶正面通長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寬55MM,闊腰處寬63MM,底面通長61MM,上下端等寬38MM,腰寬43MM。表面凹陷,錠面隱約可見澆鑄冷卻後形成的水波紋,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窩狀,重量達1500克。
金銀藏品中的又一個“黑馬”品種古代銀錠脫穎而出,受到了投資收藏者的熱烈追捧,成交價格迭創新高。銀錠大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銀貨幣的形制以銀餅和銀錠為主。明清時期是中國銀錠鑄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時期,其品種頗多,有五十兩、十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和一兩等各種規格。明清銀錠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官鑄的銀錠大多鑄有銀局名,私鑄的銀錠一般則鑄有私銀錢號名等。在收藏市場上,同規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倍甚至十多倍。
有綠鏽和儲存的方式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