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useumArt

    1906年,亨利·馬蒂斯與巴勃羅·畢加索相遇,隨後半個世紀,兩人既是對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2019年12月13日,特展“馬蒂斯與畢加索”在澳洲國家美術館正式開幕,這是澳洲首次以展覽形式講述兩位藝術大師的故事。美術館國際繪畫與雕塑部策展人施麥嵐·麥克斯韋(Simeran Maxwell)從60件繪畫和雕塑中挑出10件最中意的作品,從中見到藝術巨匠如何彼此激發,成就個人之時,也改變了20世紀的歐洲藝術。

    1960年代,畢加索說:“沒有人像我這樣徹徹底底地研究馬蒂斯的作品。他對我也是這樣。”

    起初,馬蒂斯與畢加索的畫風截然不同,直至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一住四年,這位生於西班牙的畫家準備探索新的領域,直至發展出後來的立體派風格。透過作家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引薦,畢加索結識了年長的法國大師馬蒂斯,“野獸派”的畫風令年輕人感到既迷人又躁動。

    漸漸地,畢加索挑剔起自己的畫法,不再滿足於那些微小的筆觸、靜態的形式和侷限的色彩,他欣賞馬蒂斯畫中明媚的色調與韻味、形式與環境融於一體形成的裝飾效果,以及畫布上的動感。

    面對保羅·塞尚(1839-1906)留下的藝術遺產,二人懷有敬意,卻不願亦步亦趨。畢加索讀到了塞尚藝術中的變形與空間感,馬蒂斯則欣賞塞尚的用色和他結合圖案與背景的能力。他們還從保羅·高更(1849-1903)的繪畫和木雕中得到啟發。

    伴隨新世紀到來,畢加索逐漸成為現代藝術巨匠。曾追隨馬蒂斯和野獸派風格的年輕藝術家,開始接受畢加索藝術的滋養。畢加索像一座高山,擋住了其他藝術家的去路,唯一免受阻礙的只有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1869-1954),他早期的畫作意向以大膽鮮亮的色彩聞名。他反對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強調要讓自然為自我表達服務,他的畫作往往用色大膽,造型簡練,以簡化的輪廓來創造和諧的圖畫,具有很強的裝飾趣味。他雖然與西方古老主題為素材但靈感來源於東方藝術。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

  • 2 # 翊墨軒

    馬蒂斯和畢加索, 這兩位大師第一次見面是在1906年,儘管他們的個性、政治觀點和藝術風格截然不同,但兩人卻成為終生摯友。曾在非洲長時間居住的馬蒂斯把非洲藝術介紹給畢加索,這對畢加索立體派的畫風產生了很大影響。馬蒂斯也特別推崇畢加索的立體派畫作。

    馬蒂斯(1869-1954年)是野獸派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但“野獸派”時期只不過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短暫時期,馬蒂斯的獨特風格則主要是他在“野獸派”時期之後漸漸形成的。馬蒂斯認為藝術有兩種表現方法,一種是照原樣摹寫,一種是藝術地表現。他主張後者。他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我無法區別我對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現感情的方法。”馬蒂斯一生都在做著實驗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純單純原始的稚氣。他向東方藝術吸取了許多平面表現方法,畫面富於裝飾感。在學習東方藝術的過程中,他從原來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觀點,漸漸發展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他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象一種撫慰,象一種穩定劑,或者象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他還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遊戲。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加索開啟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進。

    《帶綠色條紋的肖像》

    充分反映了馬蒂斯野獸主義畫風的特點。雖然此畫的色彩極其濃重和強烈,但整個畫面卻顯得十分沉靜。這裡的色彩完全是主觀感受的產物,而絕非客觀的如實模仿。

    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畫了一道綠色粗線;這條線成了全畫的核心。不僅整個臉部的造型結構緊緊依附著這道綠線,而且,畫中諸多要素都是靠著這道線而得到統一和平衡。

    這道綠線,還將頭像與綠色的背景聯絡起來,使頭部不會因為其一道道的紅色和橙色塊面,與綠綠色背景拉開距離,而破壞畫面的平面感。

    畢加索《亞威農的少女》

    這副畫可謂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畫面左邊的三個裸女形象顯然是古典型人體的生硬變形,而右邊兩個裸女那粗野、異常的面容及體態,則充滿了原始藝術的野性特質。

    畫面顯示的空間其實非常淺,以致該畫看起來好象表現的是一個浮雕的影象。畢加索有意地消除人物與背景間的距離,力圖使畫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個面上顯示。

    畢加索《羅馬尼亞人的上衣》

    該畫中具有羅馬尼亞風格的花紋,以及很有韻味的女人,蓬鬆的上衣,雖然只是簡單的幾條線,想要畫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執行的過程中,卻是有了第一道坎,那就是女人的頭髮,右前後的疊加,也有層次的穿插。第二道坎是,女人上衣的外輪廓。看似簡單的女人,鉛筆稿卻是反覆修改的結果。

    畢加索作油畫《格爾尼卡》

    畢加索作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這幅畫是畢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形變、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複雜的情感。

    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應堅持剪紙藝術的創作,或臥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專心致志地從預先塗好顏色的紙張中剪出各種形象,作品依然充滿大膽、完美和開朗樂觀的精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野獸派時代他對形式美的熱戀與執著。1907年野獸派經歷了一場危機,面對夥伴們一個個背棄野獸派宗旨而去,馬蒂斯反而堅定信念,並在爾後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格守不渝,成為唯一終生保持野獸派畫風的人。

    畢加索畢生致力於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並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有獨特的力量。很多時候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勇士,尤其是二戰期間,他的大量作品都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場和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這些無疑增添了畢加索的人格魅力。

    康定斯基說: “馬蒂斯:色彩;畢加索:形式。兩個偉大的流派,一個偉大的目標。”這兩位大師,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精彩的畫作,還留下動人的故事。

  • 3 # 竹林堡人

    馬蒂斯以粗獷純簡而著稱為“野獸派”,從馬蒂斯的線性寫意油畫中,看到濃厚稚嫩的藝術情趣。

    畢加索的線性寫意油畫,抽象誇張的成分濃厚,色彩鮮明裝飾性更為亮麗,彰顯出繪畫藝術性的精神力量感。

  • 4 # 九娓妖

    馬蒂斯與畢加索同是廿十世紀傑出的藝術家。

    馬蒂斯出生地位於法國北部“加來海峽諾爾省”一個商人家庭。

    馬蒂斯早先是學習的法律,偶然機會拜在“威廉一阿道夫.布格羅"膝下學習繪畫,結緣於藝術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象徵主義"技法。後又追隨於"點彩畫"派的代表人物"西尼亞克",並最終行成自己的畫風"野獸派"的創始人。

    馬蒂斯對自己的藝術觀有著:“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靜穆、純潔和平衡,引人駐足觀看的題材,足以熨平人們的心靈。"

    其藝術特點猶為突出,色彩的刺澈,形體的誇張,畫法的狂野,而被冠以野獸獨行者。

    同時期的藝術天才畢加索,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可謂"空前絕後”。

    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從小就展露藝術天賦,創作許多作品,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壞孩子。畢加索的藝術特點最大體現在:″每一幅中都裝有自己的血液"。其作品風挌多樣性,我們無法固定為某一畫派,這區別馬蒂斯的最大不同。

    貫穿畢加索藝術生涯,作品分為不同時期:早期的"藍色"、"粉紅色”、“黑人”時期,蹤合為“立體主義”,發展後來的“超現主義”,在西方現代藝術史掀起一股革命,從而誕生立體主義畫派的運動高潮。

    縱觀兩人藝術共同處都是怪誕荒奇,不拘小節的粗野藝術風挌。共不同處前者佔居“大裝飾意味”的野獸派,後者以“超現實主義"的立體派。

    他們對西方藝術的都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並一直影響至今。

  • 5 # 畫室裡的抽屜

    “馬蒂斯:色彩;畢加索:形式。兩個偉大的流派,一個偉大的目標。”——康定斯基

    畢加索和馬蒂斯無疑是20世紀世界美術的兩座高峰,兩個人有著半個世紀的友誼,雖派別不同,但他們的初衷卻驚人的一致:擺脫傳統繪畫禁錮,創造現代主義新藝術形式。

    野獸派和馬蒂斯——簡練的線條,誇張的顏色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是野獸派的一代宗師。他的畫作很多以女人為主題,善於刻畫女性美,注意韻律的和諧與優美。

    “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找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馬蒂斯

    野獸派運用鮮豔、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畫風不再特別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透視與明暗關係,採用更加平面化的構圖、暗面與亮面的強烈對比,純粹的寫實。

    野獸派畫家所推崇的理念在於對傳統西方繪畫形式的否定與修正,在於改換對繪畫作品的審視視角與審美習慣,在於以粗放而直率筆法實現對色彩的繪製的解放,達到具有視角衝擊力的強烈而近於炙熱的畫面效果,以至於構建繪畫作品藝術的抽象。

    ▲《開著的窗戶》馬蒂斯

    ▲《生活的歡樂》馬蒂斯

    立體派和畢加索——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畢加索反對一切束縛和陳規,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所以畢加索的一生中畫法和風格迭經變化,創造力變化。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是他的最大特點。

    他的創作時期有不同的創作風格,大致可以分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及最後的抽象主義時期。總的來說,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鬱,近似表現派的主題。後來畫風是以拼貼手法實現的立體主義。

    而立體主義進一步解放了繪畫形式,並仍具有內省深沉的古典氣質,將物象多個角度的典型形象濃縮與同一個平面中,並賦予秩序美感的重組以達到全新的視覺真實。

    ▲《亞威農少女》畢加索(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

    ▲《格爾尼卡》畢加索

  • 6 # 劉意書畫

    哈哈,我以為馬蒂斯是畫女人的,畢加索是畫男人的。馬蒂斯的畫比較優雅柔美,馬蒂斯說“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

    畢加索的畫粗獷野性更多些。這兩種風格都好。俗話說畫與其人。真藝術要求真,你有什麼樣的性情,就有什麼樣的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韭菜移栽後幾天收割?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