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湫小白
-
2 # 影視分分鐘
先說句《戰略特勤組》這是一部極好的電影。
很多人看到這電影,一定會聯想到哈佛法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那段影片,我記得裡面教授對臺下一學生開玩笑說,哦,讓你自己推你就不幹了?現實中,很多人滿口仁義道德,一落實到實際便萎了,電影中,女主角也不可救藥的萎了。
該不該為了很多人的性命而犧牲無辜的人?為價值觀而付出應有代價的底線是什麼?這是該影片提出的問題。
1、女FBI的仁慈,先導致53人喪生,後導致數萬人死亡。她的理由,僅僅是我們是人,我們不能那麼做,讓核彈爆去吧。不能做什麼?不能傷害兩個暫時無辜的孩子,起碼在她面前。於是數萬人,不知多少個無辜的孩子就死掉了。然後美國會發動戰爭,國家機器一旦開動起來,更多無辜的人會喪生,而一切的原點,僅僅開始於兩個孩子。女FBI沒搞清楚一件事兒,她沒有權利扮演寬容者的角色。當女FBI拿憲法說事兒的時候,男FBI一針見血:如果核彈爆炸了,就沒什麼憲法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內容許的人性和罪惡同樣是有限度的,沒有限度的寬容就會滋生沒有限度的罪惡。
不願去幹她眼中的dirty thing、不願看到的dirty thing在她眼前發生,和因刑訊失敗而即將引發的無數件dirty thing和更多無辜人的死亡,女FBI選擇了前者。女FBI寧可選擇可預見到的百萬人死亡的事實,也不願自己做惡人,自己不揹負罪惡感比拯救他人來的更重要 。這很符合一神教邏輯:如果殺掉你我就可以上天堂,那,對不起了。女FBI與中世紀的諸多一神教徒沒什麼區別,中世紀的教徒打著造物主的口號無罪惡感地殺人,她打著仁義道德的口號無罪惡感地殺人,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死了53個人的前提下,女FBI還能為了自己不揹負罪惡感又去維護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大家心裡都有數)。在矛盾的價值觀下徒勞地掙扎,這是導演扔給我們的西方式包袱,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東方的手段去開啟。
莊子雲,大仁不仁。至大的仁慈,好像不仁一樣。
2、女FBI以小仁引發更大的罪惡,H以自己的不仁結束罪惡。H做過的事兒,他會沒有罪惡感嘛?一定會的,但是他還會做下去,為了更大的罪惡不發生。為了無辜人的性命,H寧可幹下足以讓他一輩子內心活在煉獄死後沒準下地獄的事情,這個人的身上有東方式聖人的影子。H明白自己沒有權利決定百萬人的生死,他僅僅能決定眼前幾個人的生死,他沒有能力解釋價值觀的事兒,這點女FBI就虛偽多了。
有一個故事,我記不大清了,說的是,一個和尚渡河,上了船,他發現有一個專門打劫船隻的大盜,和尚可以告訴其他人,其他人會殺掉大盜,這樣別人就犯下了殺孽,因為大盜當時還沒有行兇,和尚也可以不說,這樣大盜就會犯下殺孽,選擇前者和後者,都有人會因犯下殺孽墮入地獄,和尚後來怎麼做的呢?他自己上前,把大盜給殺了。東方式的思維,是不做價值觀的評判者,而做的是承受者。西方人扔出了一個讓你評判對錯的包袱,讓你迷糊讓你迷惘讓你崩潰,可是我們的東方老祖宗很多年前就透過各種方式告訴我們,世間的對錯本來就難以評判,而我們也未必有評判的權力,我們僅有承受後果的能力。哈佛教授講座裡提到的東西,老祖宗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想明白了。
3、一戰時,一個叫亨利坦迪的英國兵,放過了一個德國傷兵,這個德國傷兵後來引發了二次世界大戰,難以計數的人死於這個野心勃勃的狂人之手,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希特勒。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這個英國兵該不該殺掉希特勒(因為誰也不能穿越時間,看到未來),而是說,每個人其實沒有能力對一件事做徹底的對錯評判,女FBI做的正是這種不自量力之事。
二戰後期,日本拒不投降,美國決策者決定扔下原子彈,二十萬人喪生,如果美國的決策者們有婦人之仁,覺得扔原子彈有違人道,跟日本死拼,可以預見到,日本本土和東亞東南亞以及美國會有更多人死亡。二十萬人,十萬倍於電影中的倆小孩,決策者們還是幹了。因為只有戰爭才能剝下人性和價值觀的虛偽外皮,和平時期歇斯底里的反思簡直輕如狗屁。
如果順著西方式的思維來看這電影,的確會讓我們陷入一個矛盾的境地,所以,不妨我們脫離開西方人的價值觀,用我們老祖宗曾經說過的話去審視它。
以上個人見解,希望你喜歡
-
3 # 萳絾暀亊
怎麼評價~嗯,這個要從影片要表達的意義來說,這部片子簡單來說講的就是犧牲一個人去挽救許多人,從道德上來說,去犧牲一個人救更多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法接受的,從法律上來說就更不行了,因為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但是就像電影裡哪樣,到了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部影片拋給我們的是對法律,道德,以及當前社會發生衝突時的思考,如果是由你來做選擇,要麼救一個人犧牲其他人,要麼救其他人犧牲一個人,你會怎麼做,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早就已經接觸過了,就如你女盆友問你她和你媽同時落水你會先救誰樣,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道德與法律衝突的案例,好像先救誰都不對,但你卻必須要做出選擇
-
4 # 鴕鳥嘮電影
非常非常震撼
我想,到最後,在其中,我們也會默默同意H,我們也會去預設地成為我們稱之為罪惡的人,因為,你看,多麼毋庸置疑的選擇,一個人的生命,千千萬萬的生命,哪個更重要?這是數量的對比嗎?這僅僅是數量的對比嗎?公正在哪裡?什麼是公正?
後果主義和絕對主義。我們在行事時,我們在做所謂儘量公正的決定時,評判依據到底是什麼?
可是為什麼最後布洛迪將第四顆炸彈置若罔聞,因為面前兩個孩子實在可憐嗎?所以炸彈爆炸後千萬個孩子的生命就不值一哂嗎?
但是如果是我,我也不會將那兩個鮮活的生命親手抹殺。
每個人都活得痛苦而糾結。
這是無邊黑暗裡的一點月光,我們還是要欺騙自己說,這個世界很美好,我們才能活下去。
-
5 # 中外電影天堂
《戰略特勤組》優質的故事情節是公認的,一部讓人看後無法停下思考的好電影,以一場利益談判開始,又以一個道德選擇結束,分為兩個陣營和三個角色,片中的的恐怖分子優素福、刑訊人H、女特警布洛迪誰是最應被譴責的人?
回覆列表
總體影評:
A.這片是好萊塢二線(二等)動作片,不過能看
B.雖然票房不是很高,但這片的投資也不大,所以在投資、製片、導演眼裡,這片應當是成功的。
細節分析:
(以下涉及劇透)
1,《戰》除了提出一個關於人性的無解難題之外,這片順便開了一下嘲諷——就是在電影過半之後,反派楊格終於提出條件:“要求美國從中東伊斯蘭世界撤軍”。說出條件後,審訊專家H接話茬,“那,考慮考慮答應他嘍?”雲度大師演技棒棒噠,這句話說的時候表情讓你猜不透他是諷刺還是認真的。這要求不過分啊,是吧。這就一下子把現實中的美國政府架在火上烤了
2,給FBI CIA洗白。H先生所展示的審訊技術是聯邦調查局的看家本領,或者說,將審訊從一種自古以來支離破碎的經驗,昇華為刑訊科學,就是在CIA胡佛局長和FBI的努力實踐、總結之下,才得以完成的。結果這電影中,女主角,FB高管海倫成了聖母……不不不,在現實中,得到授權之後CIA或FBI會對美軍說“讓開,讓專業的來”,麻溜地從美軍手中接過這活兒,哪用得著私人承包商H先生。
3,接著2,繼續說審訊的事兒。
我猜想,這個劇本的初稿,編劇可能是系統地介紹了審訊技術,作為電影的一個亮點,但是劇本可能最後七改八改,摻進去了許多元素,審訊技術稍微有點不顯眼了。但儘管如此,看完整部電影,還是會發現,H先生向大家展示了科學的、系統化的、令人脊背發涼的審訊技巧。
首先,目標的妻兒是大殺器,如果能夠控制目標的妻兒家人,那麼就有很大機率撬開嘴。
如果沒辦法找到並控制目標的妻兒家人,那麼有沒有辦法撬開目標的嘴呢?的確這很難,但在CIA、胡佛局長以及一大堆心理學犯罪學專家的努力下,單靠刑訊,也有很大機率成功的。電影中最後是靠威脅殺死孩子來讓目標開口。實際上如果沒有劇情的干擾(聖母病以及殘酷的時間限制),H最後應該也會成功。因為審訊者可以快速驗證目標吐的露情報的真偽。
按時間順序截一些圖,解說一下電影中H先生為什麼要對犯人做這些事情:
1.1,21min左右
H先生來到審訊現場,美國軍方正在用“不違規”的審訊手段衝冷水,毫無進展。H直接拉開門走進去,拿起鐵棍,突然狠揍……
——正在審訊楊格的美國大兵!
@戴傑磊 對這一段劇情寫了個評價,不過我不太贊同。
仔細看看這一段,H在狠揍大兵之前幹了什麼?
他摘下了楊格一直套著的頭套。
他摘下了楊格一直套著的頭套。
他摘下了楊格一直套著的頭套。
揍大兵?不,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讓楊格看到他揍大兵。讓楊格對H有第一印象:
“握了個草,這老黑瘋了,發作起來自己人都打”。
發作起來自己人都打,那打我呢?——開始給目標加壓了。
1.2,30min左右
H正式接手審訊,第一回合,開門見山的問楊格“那仨核彈在哪呀?”不說,一斧頭剁下楊格的指頭。
審訊一開始,就要把審訊者的意圖灌進被審訊者的腦子裡,要同時施加一次大的痛苦,來增強被審訊者的記憶。
這樣,在此後馬拉松一般的審訊過程中,被審訊者腦子裡就不會忘掉這個,他會經常回想伴隨受到巨大痛苦的同時聽到的被審訊者的意圖,並反覆權衡是否招供。
1.3,30~40min
電影中很長一段,實際時間可能有大半天甚至1天,H都在變著花樣折磨楊格,沒再重複“那仨核彈在哪呀?”
按照情報可以對楊格的心理強度有一個大致的評估,這時候楊格心理遠未崩潰,問也白問,不是拒絕回答就是胡說。甚至這時候被審訊者有可能主動要求坦白,但是如果觀察評估他此時心理沒有崩潰,那麼“我說我說”,說完之後,審訊者會當沒聽見,嘿嘿一笑,甚至可以都懶得核實,繼續用刑。
1.4,36min起,H先生和女主角的辯論。
女主角在洗手間外遇到H,很厭惡,不想理H。
H:這麼說只要問出地點,我的手段就是正當的?
女:你問不出來的,你這樣的話,你讓他說什麼他都會說,但都是假的,身體折磨是不管用的。
H:那麼說人們從遠古時代起,就一直用這招,就只是為了好玩?
女:(是是是)這樣你會覺得舒服,這就是我們對付敵人的秘密武器?
H:問題不在於敵人,在我們,我們的弱點。……要讓他相信我什麼手段都能使出來。
——這一段辯論說的就是很正宗的解釋。
1.4,40min起,審訊到深夜,H先生折磨楊格之餘還用言語瓦解楊格的意志。
這一段的目的,H是要讓被審訊者感到絕望。讓被審訊者感到自己完全被控制。
要點是對話的最後。H告訴楊格,我做的一切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是正義的。我在這裡是主宰,我能挖出你的眼睛,你卻奈何不了我。我會找到你的謊言,我會摧毀你。
楊格說:ye,你會成為英雄。
然而H朝他吐了口唾沫。
這裡不是H本性喜歡欺負人,而是從審訊技巧來說,此時必須啐他一口。
為什麼?
因為楊格說“ye,你會成為英雄。”,說明他心裡想的是:啊,我承認你很厲害,咱們英雄惜英雄,繼續玩,看看鹿死誰手。
不,絕不能讓被審訊者感覺到這是一場兩個玩家之間一決勝負的遊戲,更不能讓被審訊者有“英雄VS英雄”的感覺,這不利於摧毀被審訊者的心理防線,所以H在楊格說出這句話之後必須要用侮辱舉動,來摧毀他心裡的這個認知,告訴他,你不是遊戲玩家,你不夠格,你是純被我玩的。
(我記得不太清楚了,記憶裡中國產警匪片經常出現反面教材的例子,審訊者對被審訊者說,好啊,那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看誰贏誰輸……)
1.5,43min起
對這一段就是加重楊格的絕望感和對H的恐懼。
1.6,48min
H對女主角說,給楊格按摩一下他脖子抽筋了。女主角開始按摩了,H才解釋說,他現在疼到極點失去直覺了,按摩一下放點音樂會讓他重新回覆痛的感覺。
嗯,這是一個技巧。
1.7,和1.6接著往下,H和女主角在楊格面前聊天,聊H和他妻子的事,聊他們的家庭、孩子。
注意,和1.1一樣,此時楊格在場而且是清醒的。H的聊天不是隨意的,而是有目的的。
這是為後面的情節做鋪墊,因為H不太確定楊格是不是還有人性,所以說一些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溫馨,如果楊格刻意壓制了自己對妻兒的掛念,這就會讓楊格漸漸找回掛念,這樣後來他妻子被割喉、孩子被H綁起來準備片成肉片的時候,他就更有可能崩潰。
1.8
接下來到結尾,劇情就多了,技巧沒什麼了,最後割喉妻子讓楊格進一步相信如果自己不說出來,孩子就會被咔擦掉,這電影裡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