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永遇樂當仁不讓,當然,破陣子也還不錯

    永遇樂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 2 # 豆豆覺

    這首破陣子是我認為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來看看辛棄疾的一生。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來看看辛棄疾的一生。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 3 # 氓眼看世界

    辛棄疾的詞我都比較喜歡,要說到霸氣,我覺得是下面的一首《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雖然沒有破陣子那麼出名,但最後一句,真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 4 # 玄幻小子

    題主說的是詩還是詞呢?辛棄疾是詞人,詩歌也有,但是我更喜歡的是他的詞。我覺得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應該就是《破陣子》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可以說是整體是霸氣無比,但是後面半句可憐白髮生卻略微帶了一點傷感之意。前半闕描述的都是戰爭的場面,描述詞人想象自己駐守邊疆的情境,這種崢嶸之意,傾瀉無遺。

    後半闕的完全是描述個人的宏大志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收復河山,了卻君王事,無比的悲壯,他並不畏懼生死,畏懼的是不能上陣殺敵,畏懼的是不能收復河山。

  • 5 # 祁門小謝

    見辛棄疾秒滾進來。

    最霸氣的一首當然是這一首: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簡直振聾發聵,氣衝雲霄。

    就好像廉頗大爺用蒲扇大的巴掌一下子掄過來把我扇了兩米遠,卯足了丹田之力吼道:老子還能吃三碗!

    我被那一巴掌扇得腦瓜子嗡嗡的,一抬頭還能看見他雙目如電,猩紅的戰袍隨風而揚。

    如果可以的拍成畫面的話,這首詞所展現的恢弘大氣,堪稱大片鏡頭。

    如蒼鷹俯掠過大地,亭臺樓閣,江山萬里從我們身下飛馳而過,站在高臺之上的孫仲謀睥睨江水滔滔,在我們經過的那一瞬幻化為青煙。

    才子多情,佳人揮長袖起舞,忽然之間的人聲鼎沸,卻在走近一步之後空無一人,恢復了原有的死寂。有雷霆劃破天際,暴雨如注,狂風將樓閣碎為齏粉,再也找不回原來的模樣。

    日出東方,又迅速西沉,把天地間染上一片金色,那抹好看的顏色卻漸漸消逝於枝椏之上。此刻,有孤獨的身影走在寂寥的長街之上,夕陽拉長他的身影,他推開一扇陳舊破敗的門,門裡卻是紙醉金迷,身著袞服的劉裕虎目圓睜,攬衣而起,突然將手中的夜光杯擲了過來。

    夜光杯碎了,每一個碎片上面都倒映著千軍萬馬揚鞭北上的畫面,喊殺聲震天,夾雜著熱血男兒們狂放不羈的笑。

    馬蹄漸漸踩出了一副地圖,刀光劍影,戰場殺伐不過是地圖上的一個位置,無數白骨不過是元嘉年間的一個數字。亂軍之中有位渾身是血的將領,伏在馬背上倉皇而逃,他不住回過頭來北望,通紅的眼睛的眼睛裡是仇恨,是失落,是絕望····

    我們倏忽從他身邊經過,風馳電掣一般從神京而過,沿揚州南下的路上,遍地死屍,硝煙和烽火裡,異族人猙獰著揮刀追趕而來。憤然一個轉身,卻看到一間熱鬧的祠堂,香菸嫋嫋,人頭攢動,正在啄食的烏鴉被鼓聲驚動,飛起在碧空上盤旋。

    碧空下莽莽蒼原上,有一位將軍面北而立,他長槊在手,風吹得他猩紅的披風獵獵而響,也吹動著他發白的鬍鬚。他一直站在那裡,好像在等待什麼人。

    暮色西沉,他依然站著,也許,直到時間盡頭!

    --------丸--------

  • 6 # 隨手談詩

    最近怎麼這麼多稼軒相關的問題推送到我這兒來。

    要說霸氣,稼軒的詞幾乎都是自帶霸氣的,比如這首: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我該去何處遙望神州大地?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大好風光。古往今來,有多少興旺之事。漫長的歷史長河,猶如長江之水一樣滾滾奔流,永不停歇。

    孫權少年時代就能指揮千軍萬馬,佔據東南與北對抗,從不低頭。天下的英雄有誰能和他一較高下?只有曹、劉而已。難怪曹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對北固亭是很有感情的。除去這首,還有另外一首大家更熟悉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此時,一生都在想為國殺敵,收復河山的辛棄疾已經被閒置在家多年。

    終於等到朝廷想通了,要北伐,辛棄疾被派到鎮江去做知府。

    京口,曾經是孫吳的重鎮、都城。心懷大志的辛棄疾在這裡登上北固亭望遠,看到萬里江山,自然會想起曾經在這裡奮戰過的英雄們。

    孫權在這裡指揮千軍萬馬的時候,還不到20歲,他坐擁一方,與北方的曹操抗爭一生。辛棄疾出道的時候也就20來歲,想到這些,自然會代入自己,他孫權可以從南向北攻,我辛棄疾為什麼不能?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辛棄疾在這裡積極練兵,佈置軍防,朝野上下也充滿鬥志,在一片北伐的呼聲中,辛棄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豪情。

    他在詞裡談論英雄,你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是不是很有一種讀“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激動?

    再看這首: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除了孫權,還有劉裕也曾在這裡奮戰過。劉裕從這裡出發,3次北伐,雖然都失敗,但是從未服輸。

    這讓人想起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那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氣象,怎能不讓人振奮。

    20多歲出道的辛稼軒,此時已經65歲了,在回憶前人壯烈故事的同時,不禁引發了自身的感嘆,65歲垂垂老矣,我還能再戰嗎!

    話鋒一轉,廉頗雖老,尚能飯!我為何不能?

    辛棄疾被這些英雄激勵著,寫下了這兩首詞。

    可是,朝廷內外雖有氣吞山河之志,卻無能征善戰之將,無運籌帷幄之帥。

    他辛棄疾,不過是朝廷的一顆棋子,看中的不過是他的威望,北伐的重任,是萬萬不可能交給他的。

    肉食者鄙,韓侂冑那個蠢貨,他怎麼可能北伐成功?

    辛棄疾比誰都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也只能透過懷念古人,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僅此而已。

    所以,空有一腔熱血的辛棄疾,僅僅兩年之後,就憂憤而死。

    死前大呼三聲:殺敵!殺敵!殺敵!

  • 7 # 帝國的臉譜

    說不盡的辛棄疾!詩人,詞人,劍客,英雄,軍事家……無數如繁星閃爍的光點之下,都有辛棄疾風流倜儻萬丈豪情的英雄形象!

    辛棄疾最霸氣的詞,當然是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詞曰: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想當年,辛棄疾確實如抗金戰場上的霸氣十足的孫權和“定亂代興之君”的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1140年,辛棄疾生於山東濟南,當時山東為淪陷區,受盡金兵的奴役與盤剝,辛棄疾在感受亡國之痛中長大,從小樹立雪恥報國之志。

    1161年,濟南人耿京率眾起義,舉起抗金大旗,22歲的辛棄疾隨即響應,也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加入了耿京的武裝。

    辛棄疾豪爽俠義,渾身是膽,刀劍之術和馬上功夫皆十分了得。當時,他推薦僧人義端加入耿京的隊伍,義端卻偷了耿京的帥印投奔金國,辛棄疾聞訊飛身上馬,沿途急追,不過短短3天時間,辛棄疾就提著義端的人頭而歸,面不改色心不跳。

    1162年,辛棄疾率部歸宋,受到宋高宗趙構接見,一切談妥,封辛棄疾為天平軍節度掌書記,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然而,當辛棄疾拿著節度使印信去召耿京歸朝時,卻在路上聽說耿京被義軍部將張安國、邵進暗殺身亡,張安國、邵進投靠了金國,辛棄疾二話沒說,率部直趨金營,開展“鋤奸行動”。

    據史料記載,辛棄疾“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僅率50個騎兵,到集結五萬之眾的金營鋤奸,其人數之懸殊、情勢之危急、場面之驚險,真是讓人想都不敢想。當時,張安國等正與金將喝酒慶賀,辛棄疾從金將的酒桌上將他生擒,然後打馬而歸,全身而退,其機智、勇敢和高強的武藝讓人萬分佩服,真是: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辛棄疾將叛徒張安國抓到建康(今南京),在市曹中公開處決,一時人心大快。這一年,辛棄疾才23歲,真是英氣逼人,氣吞萬里如虎,怪不得宋高宗見到辛棄疾後也禁不住連連讚歎!

  • 8 # 橙子趣說人文

    很喜歡辛棄疾的詞,更喜歡他的愛國情懷,其實在很多人的眼中,辛棄疾是一代愛國詞人,而他的夢想並非成為一個詞人,而是一個將軍,一個自詡將軍的人,這從我最喜歡也覺得最霸氣的這首詞可以看出,且看下文:

    最是這首“菩薩蠻”中的一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這個時候的辛棄疾,在楚地輾轉,想要將自己北伐的願望實現,可是一直都沒辦法得到朝廷的重視,但將痛飲酬風月,莫放離歌入管絃。大致就是此時的辛棄疾的狀態了。他在外做官,兢兢業業,但是心中還是想的收復失地。 無奈望向長安,可憐中間隔著的無數山。

    辛棄疾南歸以後的前二十年(1161-1181年)一直是在各地遊歷做官,再十年,閒居帶湖。這個期間我們熟悉的便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和他的破陣子。以後又被啟用三年後,又被辭掉了,這一次辛棄疾定居到了鉛山,八年之後,又被啟用。此時已經是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此時的辛棄疾心態已經有了一些變化了。朝中外戚把權,他知道不能實現自己的北伐理想,便在開囍三年公元1207年辭官而去。

    這一年秋季,辛棄疾長辭離世,在他的絕筆洞仙歌中有這樣一句:羨安樂窩中泰和湯,更劇飲,無過半燻而已。一代巨星,就此隕落,可他的愛國情懷和氣概永存於世,大家還有別的看法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政法幹警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