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怒無償

    國策並沒有失誤。不接受秦國也不會放過他。當時平陽君趙豹勸說趙孝成王不要接受擔心秦國大兵壓境。平原君趙勝建議接受,白來的不要白不要。趙國趙孝成王雖然貪心,但其實都是一樣的。范雎遠交近攻吃定了趙國了。國策錯不錯都一樣,這只是一個誘因而已。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戰國那種年代,佔地盤發展經濟軍事力量。稱霸一方。底盤曉得國力不計的。分分鐘就不存在於世了。想什麼時候滅你就什麼時候。

    接收時,趙王和平原君已經達成了共識。如果秦國來犯拜廉頗為上將軍。廉頗以逸待勞不和秦國正面交鋒。後秦國丞相范雎用反間計撤換了廉頗換來了趙構,而秦國換來了戰神白起。一個戰績彪炳,大小戰役毫無敗績,一個紙上談兵毫無戰場經驗的趙括。趙國失敗可想而知。戰神更是殺了60萬趙國士兵。只留一些小孩回去報信。讓趙國徹底失去了戰鬥力。戰國的形勢一邊倒了。

    趙國不是接受上黨郡國策失誤,是趙國趙孝成王的本人失敗。錯誤的估計了形勢,錯誤的走馬換將用不了好將。錯誤的聽信謠言。最終自食其果。

  • 2 # 大宋講書人

    前傳:秦趙本一家,趙氏的發展是一部驚心動魄而又勵志的歷史

    春秋時期有五霸,戰國時期有七雄。春秋五霸有多種版本,流傳最廣的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國七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但是趙氏從一姓之家最後發展為趙國,從晉文公開始發跡,中間的波瀾壯闊和曲折也是值得我們玩味的。

    趙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個祖先。傳到中衍時,他給殷帝太戊趕車。他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取名惡來,侍奉紂王,後被周人殺死,他的後代就是秦人。惡來的弟弟名叫季勝,他的後代就是趙人。後續傳承是季勝——孟增(宅皋狼)——衡父——造父。

    趙國的發家之地在趙城,有趙城(今山西洪洞tong)之後才有趙氏。歷史記載,造父得寵於周穆王。不久,徐偃王發動叛亂,穆王乘坐馬車,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徹底打敗。於是把趙城賜給造父,從此就成為趙氏。從造父往下經六代傳到了奄父,在千畝之戰中,奄父曾使宣王脫險。奄父生了叔帶。叔帶的時候,周幽王荒淫無道,他就離開周王朝到了晉國,侍奉晉文侯,開始在晉國建立趙氏家族。

    趙氏簡要建國史

    隨著歷史的發展,趙家一直在晉國的蔭庇下不斷髮展壯大。從叔帶往下,趙氏宗族越來越興旺,又過五代傳到了趙夙。趙夙——公孟——趙衰(cui)——趙盾,趙衰(cui)時跟隨晉文公重耳外出逃亡十九年,始終忠心不渝,晉文公乃春秋霸主,趙家在傳到趙盾時,家族達到鼎盛。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趙氏孤兒》了,這裡就不再詳細說了。這個孤兒叫趙武,趙武傳到後來趙襄子的時候,趙家已經佔領了邯鄲、柏人兩地,範氏、中行氏也被滅了,趙家的地位再度崛起,達到第二個高峰。趙襄子之後傳到趙烈侯,韓趙魏三家同時立為諸侯,實際上標誌著趙國的建立(公元前403年)。後來傳到趙敬侯十一年(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共同滅亡晉國,趙成侯十六年(公元前356年),趙國與南韓、魏國瓜分晉國。自此戰國七雄的局面形成。

    秦趙結怨,趙國滅亡的禍根埋下

    趙國發展到趙武靈王時,由於趙武靈王是一位善於改革,具有創新治國理念的國君,趙國得以強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使趙國國力大增,北滅中山國,西滅林胡、樓煩。設定了雲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雁門(今山西忻州市代縣)、代(今河北蔚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傳到趙惠文王時,趙國有武將廉頗,文相藺相如,可以與秦國一爭高下了。到了公元前284年,燕、趙、秦、魏、韓五國拜樂毅為將,大破齊國,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企圖滅秦。又過了一年,齊國的蘇厲給趙惠文王寫了一封信,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是一同抗秦,滅掉齊國對趙國沒有好處,於是惠文王就放棄了攻打齊國,這使秦國非常惱怒,自此秦國就圖謀滅趙了。長平之戰的序幕徐徐拉開了!

    秦滅趙乃大勢所趨,歷史之必然,無關國策失誤不失誤

    趙惠文王去世後,孝成王即位,趙太后掌權。我們都學過一篇《觸龍說趙太后》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發生的背景就是秦國步步緊逼,不斷進攻趙國,趙國就向齊國求救,齊國就說必須讓長安君做人質,最後趙太后也答應了。過了兩年,秦國已經要把南韓給滅了,南韓上黨的守將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南韓不能守住上黨,就要併入秦國。上黨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請您裁決。”孝成王大喜,就問了平陽君趙豹的意見,趙豹把當時的形勢分析的很透徹,勸告孝成王不要接受,接受了就直接和秦國對壘了,南韓把禍水引向趙國,千萬不能要,可是孝成王不聽啊,他總覺得撿了一個大便宜,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了上黨郡十七城,咋算咋划算,於是封馮亭為華陽君同時仍任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五萬趙軍接收上黨。

    接受上黨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對於秦滅六國的意志毫無影響,趙國失敗不在於接受上黨,而在於軍事上的重大失誤!

    廉頗老矣,秦國不費一兵一卒讓趙軍換掉主帥

    秦軍攻戰數月毫無進展,可見廉頗在時,秦趙長平之戰不一定誰輸誰贏呢!為扭轉局勢,秦利用趙國派使者入咸陽和談的機會,示好於趙,其他諸侯國懼怕秦趙媾和於己不利不敢支援趙國;同時使用反間計,在邯鄲散佈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本自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敗卻堅守營壘不敢出戰,謠言四起,不啻於火上澆油。於是趙王力排眾議,臨陣換將,以自己喜愛的年輕將領趙括(趙國著名將領馬服君趙奢之子)替代廉頗為長平前線最高統帥。臨時換帥,國之大忌,兵之大忌!

    白起打趙括,易如反掌,自此經長平之戰、邯鄲之戰,趙國被滅。建國182年的趙國,最後竟毀於同出一祖的秦國!

  • 3 # 香茗史館

    前262年,秦國出兵攻佔南韓野王,直接導致上黨郡成為了一塊飛地,南韓本想割讓上黨求取秦國退兵,上黨郡守卻轉而將上黨贈送趙國,意圖促成韓趙聯盟。面對天上掉下來的上黨十七城,平陽君趙豹認為不應接受,平原君趙勝則主張接受。作為引發長平之戰的直接誘因,趙國該不該接收上黨郡一直都是個爭議話題,在我看來,趙國此舉其實並無過錯。

    △秦國攻佔野王,上黨成為飛地

    趙國崛起之後,秦趙對決在所難免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盛,隱隱成獨霸之勢。而北方的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也進行了一次相當徹底的軍事改革,使得趙國在六國中率先組建了強大的騎兵軍隊。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開始崛起

    強大起來後的趙國,內有肥義、樓緩、藺相如、虞卿、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名相良將,外則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餘里。再加上趙國民風彪悍,故而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崛起速度極快,可以說完全出乎了天下各國的意料。

    在戰國中後期,東方六國中的三個傳統強國,魏國早已不復往日榮光,齊國自五國攻齊之後勢力大損,楚國則在鄢郢之戰後元氣大傷,趙國的崛起迅速成為了山東六國的中流砥柱,成為了阻擋秦國大舉東出的最後一個障礙。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開始崛起

    作為戰國中後期的兩大強國,秦趙兩國的對決已經是在所難免,秦國對此心知肚明、趙國又何嘗不知。自趙國崛起之後,秦趙兩國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便從來沒有停止過,武靈王使秦、完璧歸趙、澠池相會等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就是秦趙雙方的一次次試探。

    △閼與之戰給了趙國莫大信心

    公元前269年,在歷經長期試探之後,秦趙兩國之間的第一次正面較量——閼與之戰爆發,秦國就此遭受到了商鞅變法以來的最大敗績。

    趙國接受上黨,是否屬於決策失誤

    搞清楚了秦趙之間的關係,我們再來看看,趙國接收上黨,到底是不是決策失誤。

    △趙孝成王不懼與秦國交戰

    1、趙國在軍事層面並不虛秦國。自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軍事實力極為強悍,尤其是閼與之戰和秦國直接交手,併成功擊敗秦國之後,不論是在軍隊戰力、軍隊士氣,亦或是在舉國上下對於戰爭信心,趙國完全不弱於秦國。趙國並非沒有料到接受上黨會引來秦國的進攻,趙國唯一沒有料到的是,秦國會因為上黨一地與趙國豪賭國運,將舉國之力壓在一場戰爭上,也就是說趙國低估了秦國的決心。與秦國爆發一場戰爭,乃至是大規模戰爭,趙國都不懼怕,可長平之戰的規模卻遠超了趙國的預期。

    △趙國拓展空間實在有限

    2、趙國急需要向外拓展。我們知道,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秦國在國力方面的差距,這是由於兩國崛起時間長短而導致的,此時的秦國佔據關中、巴蜀兩大糧食產區,再加上長期以來的經營,國力根本不是趙國可比的。趙國為了與秦國競爭,必須儘快追趕乃至趕超秦國的國力,這也是趙國崛起之後四面出擊不斷拓展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趙國雖然對外積極拓展,但主要來自於向北拓展,對國力的提升卻極為有限,而其他方向則是諸侯國林立,有了齊國的前車之鑑,趙國根本不敢威逼列國過狠,因而對於趙國來說,上黨之地的誘惑實在太大。

    3、上黨的重要戰略地位。趙國作為秦國的鄰國,在秦國佔領河西之地之後,趙國便時刻面臨著秦國的威脅,直到趙武靈王時攻佔中山,徹底控制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才有了御秦國於國門之外的能力。我們再來看看上黨郡的戰略地位(如上圖),如果上黨郡落入秦國手中,趙國無疑又將時刻面臨秦國的進攻,秦國完全可以隨意翻越太行山進攻趙國,而都城邯鄲以西幾乎無險可守。而如果趙國控制了上黨,便可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建立防線,將秦國牢牢阻攔在太行山以西,而且可以隨時威脅秦國腹地,從而處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

    綜上所述,我認為趙國接收上黨郡其實並非決策失誤,趙國其實也料到了接收後將會引發的後果,這也是趙孝成王接收上黨同時,便派廉頗駐守長平的原因,他已經料到了會遭受秦國的進攻。只是,前有閼與之戰造成的錯覺,後有對秦國決心的低估,趙國沒想到隨後的長平之戰會直接賭上國運。

  • 4 # 朝史暮想

    趙國是必須要接受上黨郡的

    趙國接收上黨郡,應該有以下幾點考量:

    上黨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上黨地區其實是由幾條山脈(王屋,太行,中條,太嶽)包圍形成的高原盆地。上黨的北部,是趙國的勢力範圍。東南面是魏國的領土。剩下的是南韓控制區域。

    上黨的西面,就是秦國。秦國一旦進入上黨地區,就佔據了對趙國和魏國的戰略主動權。魏國黃河以北再無緩衝。趙國的武安有隨時暴露在秦軍面前的威脅,而武安是趙國都城邯鄲的門戶。

    由於是高原盆地,所以適合大軍團進入上黨地區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東南面魏國的入口,另一條就是控制在南韓的手裡。而南韓要割讓給秦國的上黨郡,正是這條路口。

    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四國誰人不重視?

    趙國軍隊的戰鬥力不亞於秦國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軍的趙力一直就呈直線上升。在這個時期,你要說能和秦軍虎狼之師抗衡的,當時除了楚軍,就只有趙軍了。而最近一次趙國和秦國硬扛的戰鬥,就是趙括的父親趙奢指揮的那場戰鬥,“狹路相逢勇者勝”也是趙奢提出來的。那場戰鬥,趙國是取得了勝利的。所以,趙國對秦軍,是有心理優勢的,是不懼怕秦軍的。

    趙國新王上臺,需要展示實力和決心

    趙國這個時候的國君,是趙孝成王。新君上臺,在外交上自然不能顯得軟弱。趙國在這個時候願意接收上黨郡,也是在表面新趙王的態度:我們不懼怕秦國,趙國有能力且有實力單獨對抗秦國。

    平原君趙勝的勸說

    當時南韓的上黨郡“公投”表示要加入趙國的時候,趙孝成王是有顧慮的。但是趙勝勸說了趙王:我們趙軍為了奪一城一地,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財力成本。現在上黨郡好幾座城願意歸入趙國,沒有理由不接受啊。

    這就是為什麼趙國最後接收了上黨的原因。

  • 5 # 長島男爵

    不要死得更快,吃下上黨,下一個就是趙國了,打則有機會延遲壽命,不打馬上死。

    我覺得單單趙國很難戰勝秦國,如果秦王決心夠強,那幾乎無法戰勝,所以比起戰鬥,外交更重要,把其他國家拉上,痛陳厲害,可以割地求盟,

    上黨地區大約也就10個縣左右,獨食難肥,其他國家也怕打壓了秦國,趙國卻太強了,這是其他國家不願意幫助趙國的一個原因。

    可以割讓8個相鄰的縣給燕齊魏韓楚,不是割上黨而且趙國其他縣,這樣雨露均霑,又能打擊秦國,我想這樣他們才願意幫忙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滷肉的香料放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