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青春影像
-
2 # 牧野拍客
什麼是人文攝影?要說清這個問題,還得先說什麼是人文?《辭海》中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簡而言之,人文就是人類文化。好了,那人文攝影呢,就是使用某種專門裝置對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我們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是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環境的體現。因此,具體到人類社會當中,人文攝影不僅記錄人們外在的的衣、食、住、行,還包含反映人們的內在的心理、意識或者說思維活動。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有人說,越司空見慣就最易熟視無睹,就越難推陳出新、超凡脫俗。所以,人文攝影又談何容易呢。本人只是熱衷人文攝影,要談人文攝影要點技巧著實勉為其難。這裡,只是在實戰中悟省的十點看法。
1、選擇主攻方向;既然入了人文攝影這一行,就要選擇創作的主攻、主打方向。人文題材十分寬泛,包羅永珍,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交通文化、文學或者教育文化,以及商業、管理、宗教信仰、書畫、音樂、節日慶典、軍事、政治、武術、旅遊、手工業等。這些文化,你究竟對哪一類最感興趣?捫心自問最喜歡拍什麼?只有對它有感覺、有興趣,才會產生人文攝影創作的慾望和堅持拍下去的動力。一旦選擇了,正如結婚一樣是一輩子的堅守,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相愛,無怨無悔,攜手到老。
2、確立拍攝專題:攝影專題,是指攝影師針對一個社會問題、一種社會現象、一類社會族群、或任何一種具備典型意義的社會存在形態,以攝影為表現手段,以觀照、揭示或批判拍攝物件的某種內在特質所展開的、以表現某個主題為目的的深入調查和視覺呈現。首先,對這個專題,你要有共鳴,不妨先做詳實的案頭工作和調查,反覆研究透徹。其次,如何拍攝?一般應具備邏輯性的敘事結構,展現物件在一個相對完整的時空階段中較多側面和層次的發展變化,通常至少由幾幅、十幾幅、幾十幅的照片組成這個專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組圖故事。其三、選定一個專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拍了之,需要長久的再拍攝、再積澱,貴在堅持。
3、加入主題人物:有人說,人文攝影就是以表現人以及與人相關聯的事物為主要內容物件,主要關注人,人的狀態,人的故事,人和歷史以及未來。因此,人文攝影當然畫面內容得有人的因素。有人就有故事,研究人的種族、衣著服飾、風俗習慣、生活和生產狀態,探究人的所思所想,觀察人的喜怒哀樂,尋覓創作線索和創作的靈感。人與自然共融,即便是風光攝影也不一定是純風光。過於潔淨的畫面也會使照片顯得平淡無奇、索然無味。在畫面的恰當位置上有人物時,往往可以打破畫面的呆板,使照片更加生動。當然,是否有合適的人物出現在預期的位置上有時需要運氣,更需要悠悠的守候。另外,選人文不一定捨近求遠、非得扎堆去熱門的地方。
4、充分溝通交流:國外戰地記者羅伯特.卡鉑有句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的不夠近”。人文攝影,必須保持善良之心、謙卑之情,尊重和敬仰我們的拍攝物件,與他們共呼吸、同生活,試圖走進他的心靈。經過一定時間的交流、磨合,讓被拍攝者理解你是無害拍攝,樂意與你配合,或釋懷、放手去做他自己的事情。這最自然的本真,或許就是我們拍攝者所夢寐以求的東西。
5、尋覓攝影氛圍:所謂攝影氛圍就是意境,實際上就是一幅作品傳達給人得某種情緒和感受。在室內通常要利用預設布光、道具選擇、音樂輔助、構圖取捨等來營造人文攝影環境。在室外,日出日落節點奇妙光影、雲起雲湧、霧氣蒸騰等等場景下,烘托氣氛,獲得你理想的人文效果。善於利用光影,嘗試不同的角度去拍攝主題,靈光一閃,隨機應變,不走尋常路,說不定意外之獲就來了。
6、器材得心應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認為相機價位高低不是主要的,得心應手才是最關鍵。首先,你得有一款你玩的轉的相機吧。所謂玩得轉,你得熟練掌握拍攝模式、對焦模式、測光模式、ISO值的設定和白平衡。室內拍攝光源相對比較複雜,如果需要矯正必須手動設定,當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以RAW檔拍攝。
7、多用連拍:當進入拍攝狀態,為避免意外失手,那麼我們就得打連拍;為不錯過精彩瞬間,抓到最生動的畫面,我們也需要打連拍。
8、善於抓拍:對於掃街拍攝,很多有趣的人物活動在變動,稍縱即逝,不可複製,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時時將手指放在快門上,既要有鷹眼的洞察力,還要動如脫兔的身手,抓拍下來就是勝利。距離較近時,微單數碼機有優勢,不易驚動被拍攝者。距離較遠時,長焦鏡頭有較好的抓拍優勢,有利於拉近人物、虛化背景,主題更突出。
9、不放過盲拍:盲拍就是偷拍,是指在特定場合下,不使用取景器或液晶屏,純粹透過對被攝體的預測判斷而進行拍攝。為什麼偷拍?很顯然是特定被拍攝人、或者特定場合下不許可拍。為不錯過精彩,攝影人往往不得已而為之。一旦被人家發覺了,要求刪除,自己誠懇道歉、痛痛快快刪除就是了。這裡強調一點,盲拍可千萬別幹違法亂紀的事。
10、合理擺拍。有人說,擺拍顯然就不紀實了,但是可以很人文。我認為有必要擺一下,那就大膽擺吧,做到擺中有抓、抓中有擺,拍下來也比沒片子強,也未必不是一張好片子。
-
3 # 入禾攝味
我是一名70後攝影愛好者,也比較喜歡拍一些人文紀實的片子,就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看法,說不上什麼精髓,是和他家探討這些要點和技巧,有助於更好的去掌握人文攝影的要領。
一,讀懂什麼是人文攝影。
人文攝影簡單說就是把單個或群體的人作為被攝物件,記錄人在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的日常生活。
二、在人文攝影中該記錄些什麼樣的內容。
人文攝影首先要關注當下的的社會生活,瞭解我們身邊發生了些什麼事,舊的事物在慢慢消失,新的事物在不斷更新,社會中總是純在著些矛盾,人們的生活是如何在矛盾中演變等等。如何利用自己照片去說明這些觀點就是拍攝的內容。
三、擬定拍攝計劃
攝影師關注身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對它比較瞭解,在經過深入的解讀就比較容易建立自己的拍攝專案。切記勿捨近求遠,用心記錄好自己身邊的人文終會出彩。
四、長期持續的拍攝。
在攝影的生涯中應長期不斷的堅持自己關注的一個或多個專案。
五、溝通與交流
在人文攝影中,與被攝物件建立良好的信任是最關鍵的,首先應該是與之溝通和交流,深入的瞭解後再進行拍攝,才能更透徹的理解所要拍攝的主題思想。
六、照片的形式與內容
既然是人文攝影,照片中一定要有人的純在,環境的體現,才能展現人在環境的某些關聯,才能展現客觀的問題或情感。
七、抓拍捕捉瞬間
人文攝影首先自己得融入其所拍攝的生活氛圍中,瞭解其中每一個生活的環節,提高拍攝時機的把握,抓取精彩的生活瞬間。
八、採用連拍模式,
一些精彩的運動瞬間,不經意間就消失了,或拍到的那一瞬間在細節上差一點點快門時間而錯過了最精彩的那一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采用高速快門是很有必要的。九、後期的處理與編輯
人文攝影注重的是真實性,在後期處理的時候不能對照片中一些覺得不滿意的地方進行PS處理,這就需要在前期的拍攝中多下功夫,攝影的基本功在人文攝影中是相當重要的。編輯方面需要更具拍攝的內容去梳理其前後因果關係,故事的高潮,結尾等。
十、作品的分享。
記得上攝影課時,老師強調說好照片是拿來分享的。
這是我的一些經驗和觀點,望你也補充分享些你的人文攝影精髓。
-
4 # 陌上小麋鹿
人文攝影,因其題材特點,講究故事性和瞬間精彩;因其被攝主體的特點,陌生人或不固定的模特,抓拍為主,不宜擺拍。
當然,這些年也有很多精彩的擺拍人文作品亮相,導致攝影圈子裡關於人文攝影是否可以擺拍的大爭論。雖然我很少拍攝人文作品,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我一直篤定,擺拍的人文攝影作品,即使再自然無痕,也是不能視為有靈魂的人文作品的。
至於說十點人文攝影拍攝的技巧的話,我的總結是這樣的。
一、熱愛並懂得生活,喜歡並追求人文攝影,興趣和熱情是攝影的源泉,無源則涸。
二、捕捉瞬間、發現美的眼睛,人文攝影要求攝影師對美的感悟能力要強,對瞬間時刻的美,擁有強大的預判和定格能力。
三、耐心等待,守株待兔。有了畫面的預判能力。很多時候在按下快門的時候,畫面及人物可能並不完美,所以攝影師要學會等待。
四、抓拍、告訴連拍結合。經典和美好的瞬間,轉瞬即逝,且不可重來,所以,抓拍是技藝要求,連拍是技術要求。
五、原則、素質、善意、禮貌、微笑。因為你的拍攝物件,主要是陌生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樂意成為你照片中的主角或一員。所以,人文拍攝要遵循原則,不做讓人厭惡的攝影人。
六、在走動中構思、構圖。我一直覺得人文攝影,接拍是很提高攝影水平的一種方式。比起定點在室內的棚拍,更利於攝影師領悟構圖。
七、35mm鏡頭在場景上,是很棒的人文鏡頭。當然,你想讓陌生人入鏡更自然,沒有隔閡的話,就應拿起你的中長焦鏡頭。比如,70-200mm鏡頭。
八、交流觀摩,分享學習。任何題材的攝影,都是在作品交流、分享中提高的。
九、走出去,真正的走出去。好的人文攝影的題材都在遠方,在他鄉。
十、旅拍。如果你的時間比較寬裕,這是一個舒服並愉悅的人文拍攝方式。
-
5 # 攝影的秘密
抓住細節特徵
面對現實中的人文題材,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首先要交代整個故事的場景,就是抓住其細節特徵,讓觀者看後所拍攝的題材過目不忘,經過時間的沉澱,會給人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
環境體現現在拍攝人文紀實的影友越來越多,但真正把人文紀實拍攝好的應用卻不多,人文攝影環境選擇非常重要,可以選擇地方的民俗性,百姓的生活狀態,精神追求,風土人情等,根據人的生存環境反映即時的本質。
拍攝精彩瞬間精彩的瞬間可遇不可求,在拍攝時可以將相機調到自動模式,構圖對焦都得為按下快門讓步,儘量多拍才是當務之急,如果因為相機操作的問題而錯失精彩畫面,那麼就太可惜。
拍攝重大事件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渠道獲得行程單或者節目表,提前擬定好拍攝計劃,準備好攝影器材,這樣現場拍攝會事半功倍,你前期準備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全,在拍攝的時候就會有機會搶佔先機,拍出好片子。
人文攝影體現的是一個攝影師的靈感和思想,和拍攝技巧雖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記錄下所見到的有價值的生活內容。
-
6 # 張勇攝影
人文攝影的根本在於人物刻畫。
個人覺得人文中把握不好人物的刻畫就是整個攝影作品的敗筆,所以人文攝入把握好人物的刻畫,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不是美化人物的顏值,是刻畫人物的內心想法。
人文攝影的關鍵在於地點。上面我們說的人物不是獨立出現在畫面裡的,需要有地域的特性,描寫故事發生地的特殊性。
人文攝影離不開時代的背景。特定環境,特定歷史階段,發生的事情才是人文攝影的魅力獨到之處。
總之,我認為人文攝影的精髓完全不在攝影技術之中,在攝影家的思想之中。人文攝影的精髓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看法 在遇到特定事件這個火花後引起的思維爆炸,並讓讀者引起共鳴,隨後蔓延開來。就向我的老師教我們那樣,按下快門的是我那顆激動的心,不是顫抖的手,這就是人文攝影的精髓。
回覆列表
一是立意要深刻。準確反映拍攝者的寓意、觀點、情感表達。拍攝前要精心準備,制定拍攝文案,想好拍什麼?為什麼拍?拍成什麼?不可隨意行動。
二是要真實記錄。儘量不要打憂拍攝物件,乘機抓拍,或與被攝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資訊,豐富拍攝內容。
三是在拍攝手法上儘量講究,力爭做到人文攝影藝術化,注意構圖用光等。
四是要反映時特徵,具有記錄收藏價值。
五是攝影語言表達要準確。注重環境、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等內容的交待。
六是要有簡要的文字說明,拍攝意圖,圖意闡述等。
七專題拍攝或組照,一定要注意圖片的編輯排列,具有邏輯性,情節的連貫性,注重開頭結尾,中間過渡,有起有伏。
八是要注意拍攝風格、影調的一致和統一。